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黑蓝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黑蓝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759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灯塔上·生铁专栏】一个写作者是否应避免陷入常识辩论?

  [复制链接]

879

主题

35

好友

1万

积分

略有小成

你的假想敌

Rank: 7Rank: 7Rank: 7

Heilan Administrator's 不吐槽会死患者 恋爱渣滓 Heilan Super Team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8-4 13:31:50 |显示全部楼层 |倒序浏览
  这一切还要从我初识黑蓝说起。在黑蓝的论坛和网刊上,我见到了目前相对有层次的小说以及文学评论(辩论)。这些评论(辩论)散落在黑蓝小说论坛的回复中,其中有一些道理讲得很清楚,把一些写作者常常意识到但尚未总结出来的写作问题做了很好的归纳,无论如何,清晰地归纳思想,都很容易使持有相同观念的人产生强烈的认同感,甚至由此形成某种隐含有纲领性的群体默契。但是,参与到这种文学评论(辩论)中后,特别是担任小说版主的工作开始后,我开始有了一个可怕的发现,我发现实际上大部分就某篇小说所产生的辩论,其中反复阐述的一些论点,其实根本就是小说的创作常识。而我们却必须通过无数次的重复,来向新的写作者传达这些常识性的观点,甚而有时要为之进行反复的辩论。<BR>  小说是否一定要读起来流畅?<BR>  小说是否一定要读起来不流畅?<BR>  小说是否一定要有人物?<BR>  小说是否一定要没有人物?<BR>  小说是否一定要有情节要讲故事?<BR>  小说是否一定要没有情节?<BR>  小说是否存在古典和前卫的差别?<BR>  小说是否是可以完全虚构的?<BR>  在小说家不写小说时到底该不该把他看作是小说家?<BR>  小说家是个手艺人么?<BR>  小说家是知识分子吗?<BR>  ……<BR>  积年累月,面对着看不见的听众,版主们为这种常识性的观点进行辩论——甚或将之称为“辩护”。这要花掉一个人大量的精力和时间,花掉“每个人都有的时间。”而对于一个写作者而言,沉浸于这种评论(辩论)之中,他所损失的将不仅仅是时间。<BR>  一个真正的写作者,他所亟待挑战的,是他作为人这种动物的全部极限——这既包括思维的,也包括生理的。他需要一个稳定的时期来沉淀,而这个过程中不能有人干扰——就像一个钓鱼的人,需要全部的耐心,而在作品的完成过程里,他需要物质生活的一个平稳状态,他需要感情的平稳状态,他需要体质的平稳状态,他需要足够多的生活经验而这些经验还没有足以摧毁他的想象能力,他还需要读高质高量的文字而这些文字没有多到足以摧毁他对文字的敏感。<BR>  而且他还需要时间。<BR>  他还需要一种进入幻化不能有人讲话或者辩论来打断的梦游状态。<BR>  而当一个作者花时间去为反复向另一些作者阐述他的创作观念,普及小说本来的概念,这样的次数多了,就会打破他酝酿写作时花了长久时间去耐心等待的那种微妙的可遇而不可求的平衡。<BR>  有时,我认为,一个写作者,他谈创作理论越多,对他的写作就越是损害;他谈自己作品越多,对他的写作就越是损害;他对自己的读者了解越多,对他的写作就越是损害。<BR>  这种损害来得很快,而其影响的消退则需要很久。<BR>  当然,这种潜在的损害,只是对辩论者自身的,他的听众依然可以因他的这些作为而获取养料——但是这样的做法得不偿失。<BR>  我们不要为这种无知去辩论了。我们应变得更为冷漠,而把精力放在写作上,或者放在处理好自己的生活上——这一点对于创作更为重要。<BR>  当我们评论别人的作品时,用“很好看”,或者“它不太好看,它不太有趣”这样的词句,我认为是非常合适而合理的。这样做,对我们的损害小,而对他人的作品也更公允。欣喜的是,黑蓝的大部分版主都在这样做。<BR>  毕竟小说不是可以用道理来分析的,如果音乐一样,读唱片评论永远不能取代听唱片本身。如果我们可以把一切都分析清楚,那我们又何尝有要写小说的冲动呢——就连这句结束语,都是一个常识……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2 踩0
我三岁的时候,很忧郁
喜欢,在河边丢小石头

http://heitiancai.blog.163.com/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黑蓝

手机版|Archiver|黑蓝文学 ( 京ICP备15051415号-1  

GMT+8, 2024-6-1 21:12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