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22-9-17
- 在线时间
- 2600 小时
- 威望
- 20298 点
- 金钱
- 2797 点
- 注册时间
- 2007-8-4
- 阅读权限
- 80
- 帖子
- 6499
- 精华
- 0
- 积分
- 31023
- UID
- 7845
 
|
<span style="font-size:10.5pt"> <p style="margin:0cm 0cm 0pt"><b>中国图书“入世”亟需引路人</b></p><p style="margin:0cm 0cm 0pt"><br />中国图书进口与出口的比例是10:1,外文局常务副局长郭晓勇表示这并非是因为国际市场没有需求,而是我们供给不足。归根到底,我们没有好的翻译把国内的作品介绍出国门。从全球书市来看,译文书籍越来越占据主体地位,尤其是近些年,亚非国家的小语种书籍被翻译成英、法、德等版本的现象开始风靡,而中国图书却一直不温不火。郭晓勇直言,中国的译文图书仍停留在小脚、古装的“四大名著”时代,现代作品凤毛麟角。<br /><br />郭晓勇认为,中国图书难以引起国内翻译工作者的兴趣,一方面是因为高级文学翻译人才确实稀缺,尤其是中译外的人才很难找;另一方面是,目前国内的译文稿酬仍在沿用十几年前的标准,而商务翻译则是水涨船高。针对这一现象,译协方面已向相关主管部门呼吁应根据市场,制定一个指导价格标准,从而规范行业竞争。</p><p style="margin:0cm 0cm 0pt"> </p><p style="margin:0cm 0cm 0pt">目前国家有关部门已在制定中国优秀作品推广计划,寻找国外的出版机构共同承担翻译费用。同时呼吁国内具备一定实力的作家和出版商也要有自我宣传的意识,将视线投向世界舞台。<br /><br />(消息来源:新闻晚报)</p></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