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黑蓝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黑蓝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6529|回复: 8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几个零散的读后感

[复制链接]

799

主题

8

好友

2万

积分

略有小成

POST-BOY

Rank: 7Rank: 7Rank: 7

黑蓝富豪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11-22 01:30:2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老看见画家的音容笑貌。我就感叹创造的工具不一样,导致创造者的气质也不同。老写小说的人,最后总归会变得非常理性。我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大概因为语言本身就是个逻辑产物。而小说作者必须利用这个工具营造情节与故事。是对结构性工具的运用而导致了人的气质产生了这样的变化。而画家就不是,他的工具是颜料。当然诗人也有放浪形骸的外表。但语言这一工具,在诗人手里,大概是他并不需要用它去做太多结构的东西吧。

●“表达情绪的唯一一种艺术手段就是发现它的‘相关对应物’,换句话说就是与这种情绪有相同形式的一些实物、场景和一连串的事件。”——T·S·艾略特

这句话使我很快联想到自己喜欢的画家和小说家的作品。接着我马上想到在小说版曾读到一些我认为场景描写的“描写点”选择失败的小说。


●普鲁斯特虽然赞扬过福楼拜的风格,却也批评他那些好象“好的旧客栈总是在里面带点乡村味儿”这样的句子。相反,他很满意“包法利夫人走到了火旁”。“前文从没提及她冷”,他说。普鲁斯特想要的是“一种紧密连接的结构,像斑岩一般,没有任何隙缝,也没有任何多余”,从中我们看到的只是事件的显现。
——安贝托·艾柯 《悠游小说林》


这一小段话反而使我以往对普鲁斯特的感觉有了更明确的承认。

●既然存在一些只有故事而没有情节的文本,那么,是否也存在只有情节而没有故事的文本呢?
——安贝托·艾柯 《悠游小说林》

因为翻译的原因,这里解释一下,所谓“只有故事而没有情节”的文本的极端表现,就是几句话讲完的童话。比如“从前有座山,山里有个庙,庙里有个老头讲故事。”
这两天在读艾柯的 《悠游小说林》,读得非常吃力,这里也有翻译的原因。他用了很多意大利语中的特殊词汇来定义一些概念,然后再用这些概念来解构小说。而这些定义概念的词汇,翻译成中文,就不那么准确,比如“情节”和“故事”,就要在脑子里想一秒才能明白,其他词更甚,大概正如“术”与“道”,中国人理解很快,而翻译成别的文字,大概要理解一下。
但这本书是大三女生自发翻译并寄到出版社的,所以,反而我对它的翻译品格更信任一点。
跑题了——尽管有些地方读来吃力,我仍觉得第二章“洛瓦西之林”对我当下进行中的小说,有着很大的帮助。这一章分析了一个“模范作者”是如何处理小说中的时间的闪回与闪进的。


●我问我自己——“根据对人类的普遍了解,在一切忧郁的主题当中,什么是最最忧郁的呢?”“死亡”——再明显不过的答案了。“那么,什么时候是这最为忧郁的主题最最诗意的呢?”我之前已经详细解释过,答案,现在也一目了然——“当它成为美的最亲密的盟友时。”
——爱伦·坡


这几句话也使我正在进行中的小说写作的兴奋点,我感到欢欣无比。我认为我抓住了某些东西,而更值得开心的是在我获得某些理论支持前,已经抓住了它们,并且是很有力地掌握着它们,控制着它们为我所用。而这种掌控无疑是更原始生动的。我感到信心十足。

●每一天时间的被动分割,对写作是有很大损害的——起码对我个人而言确实如此。我不是一个可以分别在连续的8个小时里100%投入做好8件事的人——如果这事“事关创作”。

[ 本帖最后由 生铁 于 2008-11-22 01:39 编辑 ]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风向一变,我觉得那呛人的火苗几乎要灼烧到我。

799

主题

8

好友

2万

积分

略有小成

POST-BOY

Rank: 7Rank: 7Rank: 7

黑蓝富豪

2#
发表于 2008-11-22 01:58:20 |只看该作者
刚又在阅读录入版看到胡安·鲁尔福写的《回忆与怀念》。
http://www.heilan.com/forum/forumdisplay.php?fid=59

他也提到小说中“时间”的问题。看来,实际上写小说始终就是要解决一个时间问题。不仅是首要问题,也可能是唯一问题。
风向一变,我觉得那呛人的火苗几乎要灼烧到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6

主题

63

好友

1万

积分

略有小成

骠骑大将军

Rank: 7Rank: 7Rank: 7

黑蓝富豪

3#
发表于 2008-11-22 13:06:06 |只看该作者

嗯,同意

特别同意写小说需要逻辑的观点。一个合格的小说作者应该具备理性控制语言的能力。最近在小说版看到一些很显然被情绪冲毁了语言的小说,头很痛。
我看出来了,兄弟们个个身怀绝技啊……
http://fengyulan.blog.sohu.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0

主题

13

好友

3642

积分

业余侠客

Takicardie

Rank: 4

4#
发表于 2008-11-22 20:27:19 |只看该作者
情绪有巨大的力量——如果能明白这一点并加以控制的话
生活、吃饭、睡觉乃至呼吸我都时刻牢记这是为了能更好的创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99

主题

8

好友

2万

积分

略有小成

POST-BOY

Rank: 7Rank: 7Rank: 7

黑蓝富豪

5#
发表于 2008-11-22 21:30:38 |只看该作者
“情绪”肯定是推动小说这沉重机器前进的柴油。

不过从最高的创作者气质而言,小说作者显然是理性的。
风向一变,我觉得那呛人的火苗几乎要灼烧到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6

主题

63

好友

1万

积分

略有小成

骠骑大将军

Rank: 7Rank: 7Rank: 7

黑蓝富豪

6#
发表于 2008-11-22 22:57:43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shep 于 2008-11-22 20:27 发表
情绪有巨大的力量——如果能明白这一点并加以控制的话


很对。情绪乃至情感是内推力,但不应同语言逻辑发生冲撞。巧妙的控制力对一名小说作者是多么重要。
我看出来了,兄弟们个个身怀绝技啊……
http://fengyulan.blog.sohu.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99

主题

8

好友

2万

积分

略有小成

POST-BOY

Rank: 7Rank: 7Rank: 7

黑蓝富豪

7#
发表于 2008-11-30 09:52:28 |只看该作者
现实当中,小说世界确实是现实世界的寄生虫,但从效果来说它能框定我们在现实世界里的许多运用能力,而只让我们专注一个有限而封闭的世界。这个世界仿佛与我们的现实世界很像,却在本体论上贫乏许多。因为我们不能走出它的疆域,我们只能深入挖掘它。
…… ……
在一篇很久以前发表的论文里我写道,我们对于于连·索莱尔(《红与黑》主角)的了解比对我们自己父亲的了解还要多。我们的父亲的许多方面总是躲开我们的视线(那些他们刻意隐藏的想法、未经解释的举动、不动声色的爱、保留的秘密、童年的记忆和往事种种),但我们几乎知道于连所有这些事情。我写那篇文章的时候我父亲还在世,自此我意识到我有多么渴望了解他,而现在我所能做的只是根据稀薄的记忆寻找微弱的印象。司汤达却把于连的一切都告诉了我们,甚至把我们读这本书所需要的时代背景也全盘讲给了我们。而那些没有告诉我们的(比如,于连是否喜欢他的第一个玩具,或者借普鲁斯特的写法,写他是否在等待母亲晚安吻的时候在床上辗转反侧),都无关紧要。



以上分别的两段还是摘自艾柯的同一本书。我认为他是试图剥离出小说世界与现实世界的某种差异。
但我对他所写的第二段,还是在心里打一个大大的问号。我认为我对我父亲的了解,要超过对于连的了解。因为,看任何一个现实的人——正如同作家创作任何一个小说人物一样——你都只看到他的一些片面,而这些不断的不同时间涌现的片面,足以使你了解这整个人。即使父亲有很多很多不为我所知的秘密,但这些秘密一旦揭晓,我认为同样不会超出我对他认识的整体范畴。即使这秘密和“性”有关,我也不奇怪。

我之所以还将第2段抄下来,是因为我觉得艾柯的这段话,倒可以在自己的创作中“以其道而反制之”。我们要通过对自己父亲的回忆,来写人物——恰恰是不要写全,而是只要抓住足够好的片段,就可以塑造人物。我们偏要写艾柯在括号里认为无关紧要的那些片段!
19世纪司汤达式的通过全知全能的描写来表现人物,或许反而是一种……一种笨拙的表现人物灵魂世界的方式。

当一个人痛苦时,我们描写他如何痛苦,他内心都想到了什么,而什么使他更加痛苦。这方式当然可以说是现实主义的。
但如果我们只像我们现实生活里观察某个人那样,用一个人有限的外在面貌来描写一个角色,而同时只是使读者意识到“这个角色的内心是应该痛苦的,因为他的全体家人刚在一次旅游中死亡!”时,那么这种方法是不是现实主义的呢?


这两段带给我的另一个想法是,我觉得任何一本分析小说的书,都只能讲小说呈现出的某种模样。艾柯试图在《悠游小说林》中通过对小说《西尔薇》的解剖,而发现作者创作这小说的方法,但他也没法做到。但这也并不意味着《悠游小说林》不存在自己的价值,而是这种无法解剖性,正是创作的神秘之处。

你可以解剖一个人的尸体,并且随着研究的深入,你可以了解到心脏和血管的单向阀门构造,理解到大肠是如何像烧腊店里的香肠那样挂在腹腔壁上的——但是,你没法解释,这个宇宙,是通过一种什么样的神秘意志,使人体得以进化到当前这一步的。如果你试图解释它,那么结局是可悲的。(“通过350万年的漫长演化,鱼类开始进化为两栖类动物”——妈的,这真的不靠谱!鳃消失了,而肺出现了,你能理解这过程么?你能理解斑马的身体的颜色么?你不能,正如你不能理解《变形记》里的主角怎么就变成虫子了——但你能抱着这种“我肯定不能理解”的想法去创作和阅读小说,我认为方向是对的。)
风向一变,我觉得那呛人的火苗几乎要灼烧到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6

主题

26

好友

3611

积分

业余侠客

Lady Zhenzhen

Rank: 4

黑蓝富豪

8#
发表于 2008-12-1 02:27:18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生铁 于 2008-11-30 09:52 发表
但这本书是大三女生自发翻译并寄到出版社的,所以,反而我对它的翻译品格更信任一点。


我就不知道了,你怎么总相信大三女生?
我去找不老药了,找到了之后回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99

主题

8

好友

2万

积分

略有小成

POST-BOY

Rank: 7Rank: 7Rank: 7

黑蓝富豪

9#
发表于 2008-12-1 11:36:07 |只看该作者
哦……我也愿意相信大四女生,和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女生……
风向一变,我觉得那呛人的火苗几乎要灼烧到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6

主题

26

好友

3611

积分

业余侠客

Lady Zhenzhen

Rank: 4

黑蓝富豪

10#
发表于 2008-12-1 13:40:45 |只看该作者

……算了,随你去吧!

反正我现在也不能代表女大学生们消灭你了。
我去找不老药了,找到了之后回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黑蓝

手机版|Archiver|黑蓝文学 ( 京ICP备15051415号-1  

GMT+8, 2025-7-10 16:16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