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19-5-28
- 在线时间
- 3039 小时
- 威望
- 18642 点
- 金钱
- 123473 点
- 注册时间
- 2007-8-4
- 阅读权限
- 70
- 帖子
- 7435
- 精华
- 5
- 积分
- 25875
- UID
- 5288
  
|
本帖最后由 生铁 于 2010-8-12 17:56 编辑
我先说。
武侠小说,我只看过半部《天龙八部》。不喜欢看。主要是金庸那半通不通的香港书面语言,还要掺上两句北方话的感觉,特别别扭。
当然我理解金庸的贡献不在语言本身,他对历史的阐述,更主要是他对“侠”这个概念的探索,才是他最大的贡献。道家的侠、儒家的侠、佛家的侠,到最后韦小宝,一个看似泼皮,但事实上完全没有越过“侠”字概念的了不起的人物。
这些无须多言。其他作家写的,我估计我也看不下去了。喜欢武侠也是一种私人情结,就如同好多人喜欢三国一样。其实《三国演义》这本书我也不是很喜欢。
但我觉得不看武侠小说,未必写不了“侠”。因为毕竟是中国人,耳濡目染,史书上常有他们的身影。司马迁也早早已经给侠客定了“范儿”。
如果我写武侠小说,我可能会这么写:
1、它要短,现代语言,自然比聊斋的故事用字要多,但整体要短。因为侠的故事,往往和他们自己一样,留给江湖一个背影,个中情仇恩怨凶险,当事人皆沉默,很多生死对决也不为人知。
2、开场,不能按西方小说那样开场,从一场对决的细节开始描写。要按评书的路子来,什么时代、什么人、遇到了怎么回事。
3、悬念。里面要有个旁叙者,也即主角我。主角不应是大侠。但他生活在大侠的身边。比如他的师傅。小说最大的悬念应在于,到底怎么算是高手。大侠,他身手如何、他的道行如何,可能作为旁叙者,他多少年都无法见证。有一天,另一个高人在小说里出现,他会挑战师傅的位置。悬念就在于此。另一大悬念则是“复仇的强烈愿望”与“时间”两者的尖锐冲突。
4、结尾。结尾时不应给出结论,谁排第一,谁排第二。可能真正的对决,谁也没看到。但是在功夫之外,人物有高下。但故事的“核”则应是……茫茫世界,人外有人。但这个最高的境界是怎么样的,可能无从查访。
5、最后,这个小说应该有个好看的故事。这是必须的,也是当然的。而那所谓“另一个高人”,也不是象第3点里提到的,只是直挺挺走来要和师傅对决。当然是要有一定的情节的,不一定是一个人,也不一定是显形的挑战。
6、因为说了是武侠小说,故事要好看。所以高人是要出手的。但不能总出手——无论是他的行为还是思想。
随口瞎说一下。只为好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