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黑蓝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黑蓝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76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印度10万贱民放弃印度教

[复制链接]

89

主题

0

好友

2282

积分

论坛游民

勒兵十

Rank: 3Rank: 3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8-4 13:38:54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font color="#ffffff" size="4"></font><table cellspacing="0" width="100%" align="center" border="0"><tbody><tr><td align="right" width="100"><font color="#ffffff" size="4"></font></td><td align="center"><font color="#008000" size="-1"></font></td><td align="right" width="137"></td></tr></tbody></table><div class="content" style="WORD-WRAP: break-word;">??据英国媒体13日报道,本月以来,印度全国从南到北,超过10万名贱民放弃印度教,改信佛教,以逃避长期存在的种姓歧视。这可能是印度贱民改变宗教浪潮的开始,可能还会有数百万人转信新宗教。 <br/>  <br/>   数百万人将改变信仰 <br/>  <br/>   本月以来,从印度北部的德里,到南部的海德拉巴,举行了多次大规模的改变信 <br/>  <br/>   仰仪式,数以千计的印度教贱民放弃印度教,皈依佛教,以抗议并逃避他们所遭遇的长期歧视。有报道说,已有超过10万贱民在本月皈依佛教,预计还将有数百万人转信新宗教。 <br/>  <br/>   14日,在印度中部最大城市那格浦尔,大约10万贱民将举行大型集会,纪念印度贱民权利领袖、学者拉姆基·阿姆贝德卡皈依佛教50周年;同时举行大型改变信仰仪式,以摆脱种姓制度给他们带来的种种不公,预计将有宝莱坞明星出席集会。 <br/>  <br/>   据报道,对很多印度贱民来说,改变信仰是他们逃避印度社会中长期存在的种姓歧视的唯一途径。据估计,目前印度有1.8亿贱民和7000万部落民,传统上处于社会最底层,受到压迫,从事最肮脏、最危险的工作;而处在社会最顶层的则是占人口不到5%的婆罗门阶层。 <br/>  <br/>   虽然印度种姓制度早已被立法废除,但实际上仍普遍存在于印度社会中。根据最近在11个邦565个村庄进行的调查显示,多达38%的公立学校在吃饭时间将贱民子弟隔离开来;在20%的学校,贱民子弟不准与同班同学饮用同一来源的水。 <br/>  <br/>   只为找份好工作 <br/>  <br/>   “这些人是通过改变信仰来表达抗议。”改变信仰仪式的组织者萨克亚·杜莱说,他本人也曾是贱民,两年前改信佛教,他说,他现在已经完全成为一个佛教徒。 <br/>  <br/>   很多人改变信仰是为了找到一份好点的工作。在种姓制度的严格等级中,贱民很难从事专由高种姓者从事的工作,尤其在农村,很多贱民被迫成为清道夫和厕所清理工。杜莱比较幸运,他的父亲在军队任职,使他接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但即使如此,他也遭到了不少歧视。他说,在大学期间,他曾遭到高种姓学生的殴打,原因就是他的考试成绩比他们好。现在,杜莱是德里的印度联邦政府职员。 <br/>  <br/>   杜莱也承认,改变宗教在印度是一个高度敏感的政治话题,印度教民族主义者对低种姓印度教徒皈依佛教或基督教极为不满。今年以来,几个邦已经通过立法规定,任何人如想改变宗教必须获得政府同意,否则将面临重罚以至监禁;并宣称此举是为了保护低种姓者。但批评者则抨击说,此举侵犯了低种姓者的信仰自由,目的是为了将继续留在种姓制度内,继续受压迫。 <br/>  <br/>   印度种姓制度 <br/>  <br/>   据新华社电印度种姓制度源起于印度教,已有3000多年历史。把人分为4个不同等级: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 <br/>  <br/>   婆罗门即僧侣阶层,为第一种姓,地位最高,从事文化教育和祭祀;刹帝利即武士阶层,为第二种姓,仅次于婆罗门,负责行政管理和作战;吠舍即平民,为第三种姓,经营商业贸易;首陀罗为第四种姓,地位最低,从事农业和各种体力及手工业劳动等。 <br/>  <br/>   除以上4大种姓外,还有一种被排除在种姓之外的人,即所谓“不可接触的贱民”,又称“达利特”。他们的社会地位最低,最受歧视。他们的工作是扫地、扫厕所、处理动物的尸体等。在农村只准他们居住村外,或某一指定地域,不能和其他种姓的人使用同一水井,甚至无权进庙拜神。 <br/>  在印度,只要出生于印度教地区,不管愿意与否,都属于种姓等级。<br/>   <br/>   传统法律书及民间用法把种姓分为好几个‘瓦尔纳’(来自梵文,意为‘颜色’)。如婆罗门(僧侣)、刹帝利(统治者和武士)、吠舍(平民和商人)、首陀罗(手艺人和劳动者)和‘贱民’(地位在首陀罗之下的‘不可接触者’)。‘贱民’被认为过于肮脏,从而不被看作‘人类’。<br/>   <br/>   印度拥有大约一亿六千万‘贱民’(其四分之三生活在农村)。日常生活中,他们经常受到欺压和侮辱。他们通常住在村庄之外的聚居地,到了高级种姓成员常去的街道,他们得从自行车上下来或者在走路时脱掉鞋子。他们一般不能喝井里的饮用水,或者,只能用一个特定的杯子。由于被认为不洁净,他们在公共汽车里只能站着,哪怕车上有空座他们也不能坐下。在茶商那里也是如此,即使凳子上没人他们也不得坐下..最近一份报告的统计数字说明了‘贱民’们的状况:平均每小时有二个‘贱民’受到攻击;平均每天有二个‘贱民’被杀死,三个‘贱民’女人被强奸。<br/>   <br/>   改变信仰<br/>   <br/>   如何改变生在贱民家的厄运?二○○三年,一些人认为找到了解决办法。即‘贱民’公开改信佛教和伊斯兰教。<br/>   <br/>   几年来,乌迪特.拉杰(译音)试图在全国各地组织大规模的改变宗教信仰行动。作为前税收官员,他先成立了一个全国保护‘贱民’联合会。现在,他打算开展一场政治运动。他解释说,我想把‘贱民’从精神奴隶状态下解放出来。如果没有‘贱民’干那些低级活儿,高级种姓成员们怎么办?他说,五年来,大约一百万‘贱民’改信了其他宗教。他自己的组织就‘解放’了四十万至五十万‘贱民’。改信佛教一直是种边缘现象(高级种姓认为佛教是印度教的一个变种),但却吸引了上过大学的少数‘贱民’。这些受过教育的‘贱民’资讯比较灵通,他们知道,佛教徒享有公务员职位配额,而穆斯林和基督徒就没有这种机会。<br/>   <br/>   改变宗教信仰运动使传统印度教信徒们感到恐慌。五个地区已经通过了一些法律,旨在限制这种行为。在西北部的古吉拉突邦,印度教激进分子似乎可以为所欲为;而在东南部的泰米尔纳德邦,法律禁止‘被迫或者通过欺诈手段从一种宗教改信另一种宗教’。<br/>  有法难依<br/>   <br/>   印度如何形成了现在的局面?半个世纪前印度独立时制定的宪法第十七条明确规定:‘任何形式的不可接触制都已经被废除。’更让人高兴的是,‘贱民’也可以享受公务员职务配额。问题在于,这些好听的规定几乎都没有实施。比方说,政府里的‘贱民’通常是到最后才会被提拔,并且担任高级职务的‘贱民’人数少得可以忽略不计。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新德里议会通过的法律与印度教教义之间存在巨大差距。另外,传统要求‘贱民’父母生出的孩子也是‘贱民’,那法律能有什么用?试图掩饰出身只会是徒然:家族姓氏、家庭住址甚至手势动作都能说明一个人的地位。不要忘了还有职业。<br/>   <br/>   ‘贱民’们要从事所有被认为最可耻的职业,尤其是那些直接接触血或者排泄物的活儿。他们焚烧尸体,打扫街道,清扫公共厕所,将动物尸体从马路上移开,分解动物尸骨,处理皮革..还有些‘贱民’在庄稼地里辛苦劳作,得到的工钱少得可怜,他们受雇于地主,地主把他们当奴隶对待。<br/>  不断抗争<br/>   <br/>   在印度的历史上,这并不是‘贱民’们第一次试图摆脱自己的困境。十八世纪末,在印度东南部,在耶稣会传教士的影响下,‘贱民’纳达尔(译音)改信了基督教。两个世纪过后,许多政治家和企业主都来自纳达尔家庭,这个团体成了该地区最繁荣的团体之一。<br/>   <br/>   一九八一年,在印度南端离科摩林角不远的一个村里,至少一百五十个‘贱民’家庭改信伊斯兰教。一进入一九九○年修建的清真寺就可以看到一张布告,上面详细写明了斋月日期。农夫汗(译音)讲述说:这些年来,我们改善了与高级种姓成员之间的关系。甚至我们当中仍然信奉印度教的那些人受到的待遇也比以前好了,就好像放弃印度教这一简单的威胁就能让高级种姓成员们改变态度。经济方面也是这样,许多年轻人都从改信伊斯兰教的行为中尝到了甜头。好几个人离家到海湾地区工作,在那里赚了足够多的钱,回来后盖房屋或者供孩子上学。<br/>   <br/>   最近的改变信仰狂潮要上溯到半个世纪前。印度宪法之父比姆拉奥.拉姆吉.安贝德卡(译音,印度贱民领袖)出生于印度西部的马哈尔(译音)‘贱民’家庭,于一九五六年十月在那格浦尔改信佛教。当时,几十万‘贱民’跟随他改信了佛教。但是,安贝德卡在改变宗教信仰两个月后去世,这场运动也不了了之。不过,他的形象已经被‘贱民’们神化了。印度有几千座他的彩色雕塑,甚至在一些最偏远的地区都可看到他的‘身影’。他身穿蓝色服装,戴着一副黑框眼镜,每逢传统节日,他的脖子上就会挂着一个花环。一名清洁工说,安贝德卡是我们的神。是他给了我们获得更美好生活的希望。<br/>   <br/>   希望永恒<br/>   <br/>   自从安贝德卡辞世以后,没有一位‘贱民’领导人能够在全国范围内树立起威信,像乌迪特.拉杰等领导的组织都是在地区范围内活动,彼此间没有联系。当权的印度教民族主义者希望不计一切代价维护社会秩序,因而反对出现什么全国性团体。有一些‘贱民’放弃了在印度的斗争,转而求助于国际组织。<br/>  一家国际组织负责人亨利.蒂法涅(译音)解释说,种姓制度在联合国内部是个禁忌话题。不过自一九六六年以来,联合国明确把建立在种姓制度基础上的歧视现象等同于种族问题。来自外国的压力非常重要,因为印度要保全其形象。<br/>   <br/>   对于出身‘贱民’的科切里尔.纳拉亚南(译音)于一九九七年出任印度总统,蒂法涅说,那都是迷惑人的。现任总统是名穆斯林,他的继任者可能是个基督徒!这些都不重要。我们非常清楚,一旦担任了领导职务,‘贱民’们就忘了他们的根。自独立以来,最高法院共有大约二百六十至二百七十名法官,你知道其中有多少人是‘贱民’?三个人!最早的一人是一九七五年被选上的。在这种情况下,官方的配额政策有什么用?<br/>   <br/>   蒂法涅还说,‘贱民’的唯一希望就是致富。当‘贱民’在经济上占的分比重了,他们的声音就不会没人理睬。如果‘贱民’们希望摆脱自己的境况,他们就得占据一些权力职位,购买田地,创建企业,投身选举。总而言之,就是要掌握发言权,让别人看得到自己。年轻一代将不会长久忍受被压迫状况。</div>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改博克 http://copperhia.blog.sohu.com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黑蓝

手机版|Archiver|黑蓝文学 ( 京ICP备15051415号-1  

GMT+8, 2025-7-10 19:06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