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黑蓝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黑蓝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477|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再谈剧透的艺术

[复制链接]

220

主题

28

好友

6165

积分

职业侠客

老兔

Rank: 5Rank: 5

黑蓝富豪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0-28 10:25:3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很久以前,我写过一篇短文,论述剧透是一门艺术,现在我想再谈谈更多的想法。

最近大行其道的电影《风声》是所有剧透狂的飨宴,他们最挚爱这种悬疑情节,只需要俯在别人耳边轻声呢喃一句“XX(女)是老鬼,XXX(男)与XXX(女)也是”,就可以彻底摧毁受害者的一整个周末。

可惜象《风声》这样天然适宜剧透的影片毕竟太少了,更多时候我们不得不忍受太多电影里冗长的剧情、一眼就看穿的内幕和自作聪明的拙劣悬念,让人毫无透露给别人情节的兴致。穷极无聊的时候,甚至会有人去选择剧透《建国大业》,比如我。从《建国大业》首映场出来之后,我给每一位朋友都发了短信,内容很简单:蒋介石输掉了战争,但是他逃去了台湾,哈哈哈哈。”这种剧透当然无法毁掉别人观影的乐趣,但却可以让对方有一瞬间的错愕,然后愤怒地大嚷:“我靠,你剧透给我这个有TM什么意义!”

说实在的,这未尝不是另外一种乐趣,就象是告诉别人在《三国演义》里诸葛亮后来死了一样。

我一向以为,所谓“剧透”,也无非就是这回事了,这种可笑的自满直到上个周末,才得到了纠正。

那天我和几个朋友坐在望京某一处烤肉店门口,店里人声鼎沸,排坐的人一直排到了走廊。我们捏着一个很后面的号码,卑微而谦恭地等候着,随口闲谈天下大事,话题不可避免地转移到电影上来。

从刚看完的《阿童木》聊到即将上映的《This is it》、《2010》,从古老的星战三部曲说到各类僵尸电影,最后我们谈到了电影名的中译问题。这是一门精密雅致的学问,译者——尤其是一些老译者——大多不取电影名英文直译,而是根据电影情节进行意译,再配以隽永中文,意韵绵长,达到“皮骨不一,意境相阖”。

比如将《Lolita》译成《一枝梨花压海棠》, 把《BathingBeauty》译成《出水芙蓉》,《Gone with the Wind》译成《乱世佳人》,都是不拘于原文而意境相阖的典范。近年来的如《兵临城下》(Enemy at the Gates)、也是上佳之作。少不得也要提一句惊世之作《皇上回宫》《The return of the king》

在闲谈中,我们忽然发现,在这些风雅的电影意译中,其实已经隐藏着剧透的影子。剧透的历史,似乎要比想象中要长,而且古人的剧透手法,要比我们上等多了,也风雅得多。

比如《Waterloo Bridge》,译为《魂断蓝桥》,一望便知费雯丽一定活不过结尾。

这还算是比较收敛的。再比如1956年那一部大名鼎鼎的《Helen of Troy》,曾经被译为《木马屠城记》。仔细想一想的话,就会发现,这个标题,就是一个完美的剧透。短短五个字,把这一部电影的关键情节透了一个罄净。考虑到特洛伊故事在亚洲并非家喻户晓,这个剧透的杀伤力恐怕会相当的大。

阿加莎奶奶的《十个小印第安人》更惨,它比较流行的另外一个名字,是《无人生还》,也把关键情节透了一个罄净,读者在翻开第一页之前就知道这十条好汉一个也活不了……

重点在于,这几个名字剧透不说,偏偏还译的颇雅,教人挑不出毛病。和这些前辈相比,时下津津乐道的所谓“剧透”,实在是简单、粗暴而且缺乏美感。比如007系列,被港台一群俗人冠以“铁金刚XXX”的名字,无比直白。象《铁金刚勇破太空城》这种,连反派带结局都交待的一清二楚。虽然剧透,但是粗俗——好在看007的观众重点也不在这儿,就算被透了也无关痛痒。


2007年有一部讲连环杀手的片子叫做《十二宫》(Zodiac),被大卫芬奇老爷拍得乏味无比,从头到尾都让人昏昏欲睡,结尾倒是很让人愕然,因为杀手居然还没抓到。这片子直译为“十二宫”,对不熟悉杀手代号的观众来说有些不知所云。本着剧透的精神,应该翻成《追凶遗恨》,四个字就把整个片子的情节透得干净,且文字隽永,言简意赅。

可以想象,当观众坐在电影院里,看到预告片中出现这样的广告语:“悬疑惊悚之最高杰作,究竟谁才是连环杀手?义胆警探,千里追凶,谁胜谁负?请看《追凶遗恨》……”时露出来的错愕表情。

顺带一说,这个杰出译名是罗四维罗老师的杰作,因此他那天丢了银行卡,还哭着向我借钱。

按照这个思路的话,也许我们就有机会作更多的事情。用这种电影译名剧透的方式,可以让剧透的效率在一瞬间提高数万倍,基本上每一个看电影的人都会不可避免地被剧透到,不管他愿意与否。

“达芬奇作品的惊世秘密,耶稣世系的真实传承,人类千年以来最大秘密即将揭开,圣杯究竟在何处?《卢浮宫下的圣杯》,今年夏季,敬请期待。”。”(这部电影还有个续集,叫做《兰登教授大破教皇内侍》)

“扑朔迷离的火车谋杀案,离奇的死亡现场,波洛探案最高成就,阿加莎克里斯蒂原作,侦探小说悬疑经典之《东方快车十二凶徒》。”(或译《东方快车集体谋杀案》)

“下面即将播放好莱坞大片《搏击俱乐部之双重人格》,请观众们买票入场。”

“星球大战正传第二部《父子生死斗》,DVD绝赞发售中。”

《哈里波特》系列的名字,也可以再斟酌一下。为了确保读者们第一时间了解到内容的精髓,可以学习007的意译方式,虽然直白但却直抒胸臆。

“初入霍格瓦彻魔法世界的哈里波特并不知道,邪恶的阴谋正在滋生。隐藏在一系列诡秘事件的幕后,是谁在操纵这一切呢?哈利波特第一年的学生生涯可否安全地度过呢?请看哈里波特第一部:《哈里波特勇破奇洛教授》”

其他还有诸如《哈里波特2之日记中的密室》、《哈里波特3之智破小矮星》(又译《哈里波特勇斗斑斑》)、《哈里波特4之伏地魔复活》、《哈里波特5之痛失义父》、《哈里波特6之痛失校长》,以及《哈里波特7之大团圆》。等等等等,在书店里摆成一排,完全展现在读者面前,岂不是很美妙么?

我觉得这事儿靠谱儿。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放心吧我不会猥亵你的,我只是想和你交个朋友

220

主题

28

好友

6165

积分

职业侠客

老兔

Rank: 5Rank: 5

黑蓝富豪

2#
发表于 2009-10-28 10:26:28 |只看该作者
马伯庸博客 相册 音乐 播客 个人中心 首页博文收藏博客圈_ad_新浪广告

剧透的艺术(2007-07-17 17:26:22)   

这世界有许多种艺术,有的让人流泪;有的让人流血;有的让人流汗;也有的艺术让人先流泪,再流汗,最后流血;也有的艺术让人先流血,再流汗,再流泪——当然,后两者不再讨论范围之内。



怀尔特·斯杜尔勋爵在他那本名声昭著的《论我们时代的精神》给剧透作了一个定义:“剧透是一种高雅、精致的,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沃纳·海森堡在《哥本哈根:我与玻尔不得不说得故事》里也提到:“我对核裂变原理的灵感,完全得益于剧透这一种智慧体操。剧透和核裂变的原理基本一样:用剧透去撞击阅读的乐趣,让它裂变,并释放出双倍剧透的乐趣。”



如你所见,以上的名人名言均属伪造,但这并不影响剧透的正当性。



那么,什么是剧透呢?



是在1977年5月25日的美国37家电影院前高举着牌子,告诉每一个买票的人:“黑勋爵是卢克的爸爸,他后来死了。”



是在1980年春节前夜的中国大陆,用大喇叭在胡同里用最大分贝拜完年以后说:“许文强一出门就被乱枪打死。”



是在1999年《第六感》放映到一半的时候,对还在同情汤尼-科莱特的观众说:“死的其实是布鲁斯-威利斯。”



是在1993年蹲在租漫画店门口,告诉手里捧着《金田一少年事件簿》的幸福少年们说:“悲恋湖杀人事件的凶手是远野英治,他没死,后来在《黑死蝶》里又出现了。”



是在2004年用群发EMIAL的形式告诉邮件列表里的每一个人:“圣杯就在卢浮宫里,耶稣有后裔,是索菲娅。”



是在2005年拿到首发的《哈里波特与混血王子》以后,先翻开目录页,然后打电话给等待中文版的朋友:“邓不利多死了。”



关于哈里波特,我有一位罗姓朋友作的更绝,他把自己的MSN名字改成“邓不利多死了”,然后不停地上线和下线。于是所有人——包括完全不想被剧透的不幸人们——悲哀地看着屏幕上MSN提示窗口反覆提示“您的朋友‘邓不利多死了’已经上线……”



可见,神圣的剧透并不违背道德,事实上它达到了一个很高的道德境界:剧透把真相带给人类——只不过时间稍微提早了那么一阵罢了。当对方知道情节后那一瞬间的错愕,真的,没有比这更好的奖赏了,之前为了提前知道剧情而付出的一切辛苦都得到了回报。阿门。



从广义的范围来说,耶稣是第一个剧透者,他剧透了自己在未来的死亡,但是他还不够彻底;而流传最广泛的剧透者并不是我、罗姓朋友、祝姓朋友或者任何一个单独的个人,而是一个巨大的团伙:他们每天靠剧透为乐,并在各地设置分部,让所有的人都第一时间被剧透到。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做《中国电视报》剧情简介栏目。



没有什么比推理和悬疑更怕剧透了,它们就想是雪人畏惧太阳一样畏惧剧透。我至今还记得我的第一次是在中学时。



那是一个夏日的黄昏,我的一位初中女同学一个人在教室里安静地翻阅着书卷,齐耳的短发,细腻修长的手指轻轻搁在散发着香气的书页上。夕阳轻柔地照进来,把一切都涂成金黄色,蝉鸣声声。



我抨然心动,带着笑容走过去,向她问候:“你好。”她抬起头来,露出文静的微笑:“你好。”我注意到了书名是《十个小印地安人》。



“你第一次看?”



“嗯,刚开始看。”她有些羞涩地点了点头,面色微红。



“法官后来死了,但他是凶手”



我平静地说完,以后扬长而去。



而剧透党的敌人则是动作片。比如《虎胆龙威》系列,这几乎没什么可透的,人人都知道布鲁斯·威利斯最后会胜,但在那之前会被敌人打成狗。《007》系列也是没什么能透的,人人都知道他会在开头日一个女人,在结尾时日一个女人,在中间日许多的男人。至于《洛奇》系列,你剧透以后对方的唯一冷漠回应就是:“哦,那家伙又上场了么?”



每一篇哲理性的短文,都会以一个发人深省的小故事结束,我也不例外。这个故事很短,但是很悲伤——我保证它就和《读者》里的小故事一样感人肺腑。



故事的主角是我的一位朋友。出于隐私考虑,我不能透露李霁的姓名,姑且称他为A吧。A是个住在新疆的汉人,北京读书,每年回家要坐上五十几个小时火车。



有一次聚会,A在席间忽然感慨,说现在市面上没有任何一种电子娱乐设备能够支撑全程,所以他决定今年回家带一些耐读的书。我们问他选了什么书,A回答说《三国演义》。



“什么?你竟然还没看过《三国演义》?”



“没怎么认真读过……”A老实地答道,浑然不觉他已经唤醒了恶魔。
放心吧我不会猥亵你的,我只是想和你交个朋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03

主题

29

好友

3248

积分

业余侠客

艾丽莎摘头技

Rank: 4

Heilan Super Team

3#
发表于 2009-10-28 10:54:28 |只看该作者
亲王千岁,洞悉万年。
男人变态有什么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8

主题

5

好友

7777

积分

职业侠客

Rank: 5Rank: 5

4#
发表于 2009-10-28 10:59:32 |只看该作者
看书也经常遇到这种情况,尤其是翻译的外国侦探悬疑惊悚类小说,前言和译者序会把故事简明扼要地交待得很明白,写那些序言的人都喜欢分析反面人物性格什么的,顺带就把真相曝光了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8

主题

26

好友

1万

积分

略有小成

冷场小王子无限连击

Rank: 7Rank: 7Rank: 7

黑蓝富豪

5#
发表于 2009-10-29 23:55:05 |只看该作者
辛辣呀
http://blog.sina.com.cn/rockdaxingxin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0

主题

13

好友

3642

积分

业余侠客

Takicardie

Rank: 4

6#
发表于 2009-10-30 21:10:03 |只看该作者
剧透=鸡肋,说多了扫兴,说少了没劲。

出版物的前言只对专业性强的图书有帮助,对文艺,娱乐来说无异于往酱肘子上撒砒霜。

其实大凡关乎文艺类的评论,都难免逃不出“唯技术论”的窠臼。什么镜头的运用,画面的设计啊等等,等等。至于什么金融和时政评论也就是这条道道,诸如数据分析、政策评估全都是放空炮,对实际没有任何帮助。
生活、吃饭、睡觉乃至呼吸我都时刻牢记这是为了能更好的创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0

主题

0

好友

1202

积分

论坛游民

陌路狂花

Rank: 3Rank: 3

7#
发表于 2009-11-2 02:38:01 |只看该作者
剧透=鸡肋,说多了扫兴,说少了没劲。通感,握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8

主题

40

好友

1858

积分

论坛游民

苦于灌水风格

Rank: 3Rank: 3

8#
发表于 2009-11-2 08:50:21 |只看该作者
渐渐地。。。发现国产大片们看起来吃力,有时真的不知道他们是哪国的语言?
HIAHIA,,,英雄所贱略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主题

19

好友

1563

积分

论坛游民

胖人先胖脸

Rank: 3Rank: 3

9#
发表于 2009-11-2 12:08:31 |只看该作者
看书也经常遇到这种情况,尤其是翻译的外国侦探悬疑惊悚类小说,前言和译者序会把故事简明扼要地交待得很明白,写那些序言的人都喜欢分析反面人物性格什么的,顺带就把真相曝光了
阿姨…别这样 发表于 2009-10-28 10:59

聽說,最囧的一本是直接把真相印在封底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黑蓝

手机版|Archiver|黑蓝文学 ( 京ICP备15051415号-1  

GMT+8, 2025-8-6 13:05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