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黑蓝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黑蓝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647|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上海摩登》读后感(初期)

[复制链接]

240

主题

13

好友

3642

积分

业余侠客

Takicardie

Rank: 4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7-10 01:08:1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shep 于 2012-7-10 01:08 编辑

今天傍晚读完了,简单说两个问题
这本书主要讲3、40年代的中国现代文学(以小说为主)与那个年代的整体时代性。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不是评析张爱玲那几章节而是对穆时英、刘呐鸥新感觉派的几句话引起了我的注意和兴趣——“对于各种流行品牌”的热心描述(比如某篇小说里男主人公擦的护肤品还有将摩登女郎与汽车加以对照比拟等等)。这不能不让人联想到当今如郭敬明们那种充满了“时尚”趣味的 小说……我认为,这不并不是一种偶然的巧合或什么历史的重复……看起来,从文学史乃至是扩大到宏观的中国现代史来说,当代那些通俗的、流行化的、青春的小说——我是说那些通常被我们嗤之以鼻的东西,从文化层面看也得重新衡量一下才行。至少应当拿他们与穆时英张爱玲之辈进行比较。当然,我以前读过穆的白金女体也读过张的一两篇小说,说实话,不怎么感冒——而这又引出了《上海摩登》中另一个作者未说透但却已表露出来的看法:3、40年代中国现代文学的不成熟性。比如说,邵洵美叶灵凤甚至施蛰存和戴望舒那中断了的文学生涯,张就更是如此,她一离开上海就彻底消隐了。


我个人初步的看法是

关于新感觉派(或者更广泛的说是海派)对代表西方文明的各种物体的不自觉的崇拜和欣赏,这与当代我们所谓“浅薄”的小青年的流行文化,有本质的不同。从大的意象上说,旧上海是一个洋人摆放在我们眼前的东西;说它带有殖民色彩绝对正确,但它同时又是半殖民化的——按照李欧梵的说法,它全然不似彻底殖民了的印度或者非洲;几乎所有当时的作家都不会用外语写作(张在美国的英文写作事实上是破产的),不过各种文学作品里充满了外来品的名称和牌子;那些夹杂着几句洋文的句子更随处可见。
而今天,我们所处的环境则完全不同。今天我们的现代化、城市化是本土性质没有半点殖民色彩(有也集中表现在宏观层次和大型城市)。其实,看看大城市里那些来自小地方、乡村的奇装异服的青年人,就能明白:当代中国的现代化才刚刚开始,一起还显得那么稚嫩和不成熟;虽然对外国的模仿依然存在,但“山寨”化——这种精明的策略却完全把外国东西实质核心给本土化了(尽管常常是廉价的)。这,就和30年代的旧上海截然相反。那时人们只能一边倒地崇拜和媚外,而今天我们则可以毫不介意地把人家的东西抄过来。从文学的角度看,三十年代的施蛰存穆时英们,当然是先锋的就像80年代的马原那批人。但穆时英今天已被遗忘,其原因也就在于他们的先锋主要是以模仿和崇拜为主——正如今天的马原的诈尸还魂一样,他们终究属于过气的那群人;诚如一次X聊天时他说的那样,是“缺乏自觉意识”的作家。当然,早期的模仿也是必要的,穆时英和马原毕竟为中国现代文学的道路铺过砖卖过力气。即便他们仍然要被历史(文学史)所逐渐淡忘。不是我们和文学史太势利眼,而是作为读者的我们和作为重要文献记录的文学史只能记住罗贯中、施耐庵却不一定知道《太平广记》里面的那些个更古老的小说作家。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往更深里讲,中国现代文学曾两次“被现代化”过。一次是30年代;再一次是80年代。其相似点都是从欧美那里学习并为人家的成果所震惊;另一个相似点就是在文学的“现代化”之后,都经历了一次严重的退潮。前者是由于战争和革命(但本质上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艰难转型);后者是90年代至今的整体社会文化的贬值。这两次退潮都意味着历史转折点的出现。
其次,穆时英与郭敬明还是有本质不同的:虽然他们都将无意识的物化崇拜作为其小说技巧,但前者的作者身份太复杂,既有先锋的一面又有颓废的一面再加上旧上海的半殖民地的特殊性等等,这是后者完全不能比照的。后者更多的是用物化崇拜和廉价的“工具理性”作为其矫揉造作的小说情节的招牌——而穆固然也是矫饰的、颓废的,但不是青春盲目的,30年代上海作家不论左翼还是左翼批判的“布尔乔亚”们,其共同点就是都具有觉醒了的美学意识,不管是来自于苏联的社会现实主义还是来自于的法英的“颓废主义”、象征主义,它们都是舶来货都是彻底西化的(且还是当时最先进)的观念。但郭敬明那里没有这些货色,他远远还谈不上有什么审美的倾向问题。他那里只有最简单和原始的十七岁中学生的荷尔蒙分泌失调以及只有中学生才具有的无目的崇拜再加上各种软弱的、自怨自艾的散文风格……他不能继承穆时英只能继承他的一个碎片化的瞬间印象。

最后说一点所谓小说里的“物化”
其实,我认为穆和郭那里的名牌仅仅是代表了一种个人的生活趣味并以此作为其人物个性的主要表达方式。事实上,他们都远未达到格里耶或者蓬热的深度——那些法国人不是无目的的从事这种“物化”尝试的;在他们那里,资产阶级生活趣味永远都被他们本能般地去除掉了——只有在他们的前辈,与波德莱尔同时代那些“巴黎作家”们才是穆和郭的同道中人……然而,这便是发达资本主义与欠发达资本主义隔岸相望的社会文化问题了。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生活、吃饭、睡觉乃至呼吸我都时刻牢记这是为了能更好的创作

18

主题

36

好友

7512

积分

职业侠客

Rank: 5Rank: 5

2#
发表于 2012-7-10 10:31:37 |只看该作者
现在有时间看书的只有那些中学生了,他们是文学市场的主要消费者,郭敬明之流的流行也是没有法子。
劣币驱逐良币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0

主题

13

好友

3642

积分

业余侠客

Takicardie

Rank: 4

3#
发表于 2012-7-11 23:32:29 |只看该作者
谁做过当代中学生的阅读调查……

当年俺买的第一本小说是《羊脂球》;还买过李泽厚的《批判哲学的批判》——这纯属个人口味,其实当年也没怎么看懂;现在懒得去看了
生活、吃饭、睡觉乃至呼吸我都时刻牢记这是为了能更好的创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42

主题

18

好友

1万

积分

略有小成

梦想家

Rank: 7Rank: 7Rank: 7

4#
发表于 2012-7-12 10:24:04 |只看该作者
shep 发表于 2012-7-11 23:32
谁做过当代中学生的阅读调查……

当年俺买的第一本小说是《羊脂球》;还买过李泽厚的《批判哲学的批判》 ...

我儿子高二,喜欢动漫(日本为主),国内《飒》《漫画派对》等刊物每月都买,近而延伸至衍生刊物《小说绘》等。
他也买过《小时代》、《龙族》之类,也有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和《海子诗集》等。
有茶清待客,无事乱翻书。http://blog.sina.com.cn/u/14711410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0

主题

13

好友

3642

积分

业余侠客

Takicardie

Rank: 4

5#
发表于 2012-7-12 21:16:26 |只看该作者
现在文化品多丰富,我是上了高二才有了电脑……还没有互联网
生活、吃饭、睡觉乃至呼吸我都时刻牢记这是为了能更好的创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黑蓝

手机版|Archiver|黑蓝文学 ( 京ICP备15051415号-1  

GMT+8, 2025-7-23 08:43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