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19-5-28
- 在线时间
- 3039 小时
- 威望
- 18642 点
- 金钱
- 123473 点
- 注册时间
- 2007-8-4
- 阅读权限
- 70
- 帖子
- 7435
- 精华
- 5
- 积分
- 25875
- UID
- 5288
  
|
本帖最后由 生铁 于 2010-6-21 23:26 编辑
中央台武林大会搞了不少时间了,好象还听说要职业化。像日本这样留心研究中国的国家更是对这个节目充满兴趣。
好多人却觉得这个节目打得不爽,说那些选手没自己想象那么厉害。而且觉得这些人练起套路来一套一套看着挺猛,打起来什么套路也没有,没什么招,就是抱一起,不好看。组委会工作人员就说,这些人很多都是业余选手,所以可能打击感不够。
和我一个练武的好朋友聊过两次这个话题。他说了几点。
1、武林大会的规则不合理。为了表现江湖高人之间的对决,他们取消了重量级,但是又不允许插眼、踢裆、打击喉咙膝盖后脑等要害,不让撒沙子、胡椒面、暗器,而且身上还穿上厚厚的防护衣,这样一来,在功夫相仿的两位参赛者中,瘦小的一方势必毫无优势可言。因为传统的武术本来就是凶险的,靠一招致命的。它的本源是性命的搏杀。而学院派注重套路的表演,已经歪曲了这个东西,况且,再进一步说,哪一个稳定的社会,会鼓励这种东西的存在呢?
2、真打起来,实战,就必须是几下解决战斗。因为以格斗家的那种出手速度,是非常消耗体力的,这也是为什么武林大会里的选手,没几下便气喘吁吁,而也就是为什么,瘦小者几乎毫无胜算——前几下都打在人家防护背心上了。
3、他还纠正一个概念,练套路,是锻炼和领悟拳法的一种方式,而不代表现实的格斗也要摆出这些动作。就好比说,拳击选手会跳绳、举杠铃,是一种锻炼方式,不意味着上擂台也要拿着跳绳。
4、套路是锻炼的一个方面而已,还有实战的演习(比如太极的推手),还有体能的训练。这三者缺一不可。
他还说了很多,非常精彩。我的复述精彩度不及其一。他是练陈氏太极的。一起练的有一个韩国的跆拳道黑带大师。他带着他的徒弟来中国学习太极,学习中医。他对武术的理解显然更高一些。在聊起跆拳道时,他对我的朋友讲,说真正的跆拳道实战中,是很少用腿踢的,主要是用手。
提到腿,这个朋友也说,实战时,腿是踢不过腰的,否则破绽太大。
他还讲,真正的武术的流传是在民间、江湖里的。谈起前一段电视里演警法时空,讲一个飞贼,被两个警察和几个联防堵在洗头房门口,他一出门,几下转身就把他们都捅倒了,死了3个还是几个。那个片子正好我也看了。后面警察几次抓不住这个人。动用几百武警,把他围在一块麦地里,地毯式搜索,最后最后才把那人抓住。在电视镜头里,他跑得比正常人快很多。
我的朋友说,像这个人,他绝对是有师傅,绝对是练过的。不知从什么地方,但肯定是有师从的,否则不可能凭自己能练到如此程度。
他又问我,说了半天武术,假如我练武术,我图的是什么?
我说,以我现在的年纪的观点,当然主要是修身、健体、养性,其次才是防身,遇到讨厌的人招茬,打丫挺的。
他就说:所以啊……每个人诉求不同,武术对他们而言,也就有不同的意味。
他给我介绍了很多,我觉得依我的性格,更喜欢那种以柔弱示人、动作内敛的拳法如武氏太极(很少有人练了)和咏春(由女性防身发展起来的拳法)。而对于少林拳的那种大开大合的拳法,我就兴趣不大了。
有时我也想,其实文学界未尝不象武术界,文联和那些知名作家所扮演的,未尝不是体校、武术学校和武林大会所扮演的这些角色。在无形中走样,无形中一点点毁掉文学的本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