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14-8-24
- 在线时间
- 888 小时
- 威望
- 1163 点
- 金钱
- 6589 点
- 注册时间
- 2008-10-28
- 阅读权限
- 30
- 帖子
- 473
- 精华
- 0
- 积分
- 2760
- UID
- 21761
 
|
本帖最后由 二六山山 于 2010-9-15 23:26 编辑
刘慈欣在《三体2》中恰好有一段涉及到文学创作,刘慈欣在其中借人物之口讲出了很多他对于小说创作的看法,我想把这段话抄在最后,送给自己和所有有志于创作的人。
有时,罗辑对白蓉正在写的小说提出意见,甚至亲自帮她修改。
“你好像比我更有文学才华,你帮我改的不是情节,是人物,改人物是最难的,你的每一次修改对那些形象都是点睛之笔。你创造文学形象的能力是一流的。”
……
白蓉说:“你的方法不对,你是在作文,不是在创造文学形象。要知道,一个文学人物十分钟的行为,可能是她十年的经历的反映。你不要局限于小说的情节,要去想象她的整个生命,而真正写成文字的只是冰山的一角。”
……
罗辑点点头,翻身坐了起来:“蓉,我以前总是以为,小说中的人物是受作者控制的,作者让她是什么样儿她就是什么样儿,作者让地干什么她就干什么,就像上帝对我们一样。”
“错了!”白蓉也站了起来,在屋子里来回走着。“现在你知道错了,这就是一个普通写手和一个文学家的区别。文学形象的塑造过程有一个最高状态,在那种状态下,小说中的人物在文学家的思想中拥有了生命,文学家无法控制这些人物,甚至无法预测他们下一步的行为,只是好奇地跟着他们,像偷窥狂一般观察他们生活中最细微的部分,记录下来,就成为了经典。”
“原来文学创作是一件变态的事儿。”
“至少从莎士比亚到巴尔扎克到托尔斯泰都是这样,他们创造的那些经典形象都是这么着从他们思想的子宫中生出来的。但现在的这些文学人已经失去了这种创造力,他们思想中所产生的都是一些支离破碎的残片和怪胎,其短暂的生命表现为无理性的晦涩的痉挛,他们把这些碎片扫起来装到袋子里,贴上后现代啦解构主义啦象征主义啦非理性啦这类标签卖出去。”
“你的意思是我已经成了经典的文学家?”
“那倒不是,你的思想只孕育了一个形象,而且是最容易的一个;而那些经典文学家,他们在思想中能催生成百上千个这样的形象,形成一幅时代的画卷,这可是超人才能做到的事。”
……
其实这段多少有点牵强,如果白蓉有这样的见识,她就不会是二流小说家拉。不过仔细想想,这句话就像说刘慈欣自己。他写的就是科幻史诗,时代画卷。犹如达芬奇曾说“判断超越了作品才是完满”,那也是在说他自己一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