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07-8-4
- 在线时间
- 0 小时
- 威望
- 0 点
- 金钱
- 2285 点
- 注册时间
- 2007-8-4
- 阅读权限
- 30
- 帖子
- 810
- 精华
- 0
- 积分
- 1261
- UID
- 4256
 
|
【王邦雄(淡江中文系教授)】
當代哲學大師牟宗三先生,把「美」界定在「氣化宇宙間多餘的光采」,此正是莊子所謂的「游刃有餘」,心有餘地閒情,美才有容身伸展的空間...
從哲人體現的主體心靈來看,孔孟是德性心,老莊是虛靜心,荀韓則是認知心,三者間,德性心貞定了道德的善,認知心窮究了知識的真,虛靜心則照現了藝術的美。此老莊的虛靜心,本來為化解人生因心知的執著與人為的造作而拖帶出來的困苦,卻意外的開發了美感心靈的源頭。
老莊說無心無知,老子重政治講無為,莊子重人生講無用,「無心」無掉道德的擔負,「無知」無掉知識的鑽研,「無為」、「無用」則無掉實務實用的俗染,心靈歸於虛靜,生命亦得清新。前者能觀,後者可觀,能觀的心靈照現了可觀的生命,幾千年來的文化傳統,就此開顯了藝術美感的心靈。
心虛靜如鏡,而鏡照萬物,心鏡無執著無分別,萬物無須壓抑隱藏,老去迎合討好,而得以本來面貌呈現。人生在此有了翻轉,由自困自苦而自在自得,生命的情調與生活的趣味隨即湧現。
《莊子.養生主》「庖丁解牛」的進程,由目視而心知,再由心知而神遇,「目視」看到的是牛的線條形相,「心知」認知的是牛的生理結構,「神遇」照現的是牛的神韻風骨。此與〈人間世〉的「心齋」工夫,做一比照對看,「目視」是「聽之以耳」,「心知」是「聽之以心」,「神遇」則是「聽之以氣」,超離在官覺、心知之上,心虛靜以觀照萬物,「萬物靜觀皆自得」,人物的才氣從道德、知識與實用的束縛制約中釋放了出來,沒有禁忌,沒有教條,沒有扭曲,也沒有虛妄,而凸顯了它本身的亮麗光采。且釋放了自己,也釋放了天下,「聽之以氣」正是所謂的「遊乎天地之一氣」,自家生命與萬化冥合,而有一體並現的自在美感。
此一美感原理,在魏晉年代得到了印證,名士生命以玄理的智解妙悟,照現了才性的美趣情調。當代哲學大師牟宗三先生,把「美」界定在「氣化宇宙間多餘的光采」,此正是莊子所謂的「游刃有餘」,心有餘地閒情,美才有容身伸展的空間,而光采則通過「氣」的悠游自得顯現。
莊子說「虛室生白」,而「唯道集虛」,道在吾心虛靜觀照下臨現,此心所生,而集於道的萬物氣象,皆以「美」的姿態出現。所謂「由技進乎道」的解牛進程,不是技藝的演出,而直是道的體現。此由道以觀物之美,「美」有它本身的空間,而不是「文以載道」,僅成道的載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