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font color="#f70909">完全受不了他了。日本人甚至会为死掉的漫画人物(漫画《明天的丈》中主人公矢吹丈的敌手力石)开追悼会,“定员500位的会场来了700人,有粉丝专程从大阪、四国赶来参会。一切按正宗佛教法事的程序进行……”,真的很受不了。</font><font color="#f70909">看了几个短片之后,很讨厌之- =。</font></p><p>下面录入《艺术世界》4月号</p><p>1968:你的名字叫叛逆 日本“反安保”一代及其艺术(节选)</p><p>寺山修司:将地下戏剧进行到底</p><p>1967年4月的一天,位于东京青山的草月礼堂被异样的热气包裹。诗人、作家、戏剧家、电影导演、编剧寺山修司主持的先锋戏剧实验室“天井栈敷”(“栈敷”,为旧时观大相扑的看台,剧场的意思)举行了首场挂牌公演。</p><p>时值学潮盛期,在对一切即成观念、形式狂热否定的青年的眼中,与现有的“舞台剧”(“新剧”)不同,能充分发挥角色个性的“地下剧”,是如此的新奇、刺激。“天井栈敷”便是这样的一个地下先锋戏剧作坊,寺山与其戏剧同好,“状况剧场”的唐十郎和“早稻田小剧场”的铃木忠志、别役实等共同创立。</p><p>1935年12月,寺山修司出生于东北的青森县,战时丧父。寡母终日为生活奔波,对寺山少有母爱。因而少年很早就把寂寞移情于文学,高中时代便以俳句展露才华,作品发表于同人刊物。进入早稻田大学后,埋头于短歌和戏剧创作,罹患严重的肾病。历经3年半的住院生活后,中途退学。旋即开始广播剧、电影和草创期电视剧剧本的创作。在寺山这个时期的作品中,仿佛象征着童年时代的不幸似的,充满了对母子关系的质问。</p><p>出院两年后,经电影导演篠田正浩介绍,结识了女演员九条映子(后成寺山之妻,并负责剧场的运营,后改名为九条今日子),后者对寺山的第一印象是:“这么年轻,能写剧本吗?”对已在电影界崭露头角的九条来说,同龄却仍寂寂无名的寺山好像有点不靠谱。</p><p>“不靠谱”的寺山,7年后创立了先锋剧团。据说促成寺山创设“天井栈敷”的契机,是九条的流产。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么就像文学填补了母爱缺失的少年时代那样,“天井栈敷”未必不是切望之中的孩子的替代物。</p><p>作为剧团的灵魂,寺山创作了《出家的劝诱》,致使全国众多的离家少年群集“天井栈敷”。为此纵使引发舆论的反感,寺山也不为所动。比起端坐桌前的创作生活,与演员和观众一起观剧,是这个生来害怕寂寞的人生意义所在。事实上,妻子九条也注意到:“比起两个人生活的时候,观剧时的寺山的表情,生动而有活力。”但是,幸福却短暂无常。1983年5月4日,寺山踏上永恒之旅——死于肝硬化与腹膜炎引发的败血并发症,年仅47岁。</p><p>寺山修司曾在其长篇小说《把书扔掉,进城去吧》中写道:“我憧憬速度,喜欢兔子而讨厌乌龟。”谁料竟一语成谶。他像一颗流星,以令人目眩的速度,划过战后日本文艺的天空,奇迹般地留下了体裁多样、卷帙浩繁的创作。除了诗、歌、剧之外,还染指评论、摄影、作词、表演,几乎涉足所有的艺术领域。</p><p>这位生前便已成大名、长期受宠于媒体、并精通赛马的人,本质上其实是一个诗人。平生最怕的问题是被人问及“主业”。用他自己的话说:“我的职业是寺山修司”,是“词语的炼金术师”。</p><p></p> [此帖子已经被作者于[lastedittime]1213014394[/lastedittime]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