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黑蓝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黑蓝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64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63期网刊专栏】乱民∣永远的一天

[复制链接]

122

主题

0

好友

2589

积分

论坛游民

Rank: 3Rank: 3

黑蓝富豪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5-6 12:37:5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img height="64" src="http://www.heilan.com/periodical/heilan_63/image/t_bian_1.jpg" width="391" alt="" /> <br /><br /><p align="center"><img height="435" src="http://www.heilan.com/periodical/heilan_63/image/t_bian_1_1.jpg" width="306" alt="" /> </p><p class="unnamed1">  <font color="#666666"><span class="STYLE1">边河:“以现在‘我’的形象出现在回忆的画面中——客观地阐释了回忆的特性,内在的不可逆转,然而却不是那么容易的‘一种转身向后的重复’(见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罗伯格里耶的《反复》一书,然而反复是一种转向前的回忆,是具有迷惑性,而无需忧伤的主动介入),因而不可避免要引发出忧伤的情绪。而这种忧伤并未任其泛滥,以现在‘我’的形象代替回忆时的主角:年轻和中年的‘我’出现让携带而来的忧伤与观众的敏感神经保持了谨慎克制的状态,长镜头的运用有益于影片故事的发展,起到了相得益彰的作用。”黑天才的敏锐让我恍然大悟于安哲罗普洛斯这部影片与我而言真正具有吸引力的所在。</span><br /><br /></font></p><p class="unnamed1 STYLE2" align="center"><strong class="unnamed1"><font color="#006600">叁月主讲:黑天才</font></strong></p><p class="unnamed1">  看电影打瞌睡和期待值有关。期待错了和期待过高、过低都有可能出现打瞌睡的情况。过去许多电影留下深刻印象往往是经过电视机时不小心看到的半截,一不小心就进入状态。这时没有期待,也没什么刻意,长镜头有时就给人这样的感觉。《<span class="STYLE3">Eternity And A Day</span>》就像长镜头里出现的任何景物一样在机器上摆了很久。安哲罗普洛斯 (<span class="STYLE3">Theo Angelopoulos</span>,七色花小学出来的人简称其为安哲,下同)被人称为长镜头高手,在最初几次看这部电影时并未发现。大概是电影场面太刺激迅速,来不及考虑。直到第四次看,由于开始期待那些记忆深刻的片段、对话、音乐,才使镜头显得缓慢冗长。这就是期待的下场。在爱情中,影片里的大诗人没有一点值得期盼的地方,即使他在发现了妻子在忧伤、痛苦的每一天中写给他的信,写给他为追寻词语、句子、自我只停留在自己内心而忘却和无法享受生活中的所有美好的信,他也并未因此悔改。他仍然在生命的最后一天去找寻他所要的,并未停止。因为他已经停不下来了,就像有些长镜头。<br />  与《菊次郎之夏》(先生,你叫什么?菊次郎,他妈的,快回家吧)开头给我印象深刻的聒噪的知了声不同,和最美妙的《<span class="STYLE3">By the Sea</span>》伴随整部影片的是汽车呼啸而过的疾风声、汽笛、喇叭和汽车轮胎贴在地面上密密麻麻的摩擦。似乎只有停留在过往,停留在老人与他年轻的妻子在回忆中的相遇,噪音才被遏制。从现实中无穷的噪音到充满欢乐的歌唱、音乐和大海,这是个声音的较量。回忆才可能是干净的,在不太熟悉的那一段里。<br />  从年代上来说,安哲大概不是第一个把“我”当下的形象与回忆中的“我”的形象重叠的导演,不过他做得很好。当这个老人与几十年前美丽的妻子在他们的旧居中相遇、交谈(这是这部电影第一次用老人的形象出现在回忆中的镜头)──这可能是对的回忆,我们会想。也就是这种形象置换,使得亚历山大(应连写三次)走到船尾对他妈妈讲他的第一本诗集在国外出版时的兴奋多出许多别样的感受。老头和他年轻的妻子坐在船尾,海洋和阳光在他们身后,难道和爱人坐在一起聊点什么,比去追寻那些可能永恒的东西不更重要点吗?<br />  这是个伤感的话题,很显然,一个真正的诗人(可以将这个人放大到一种类型,一种无法复制的人种类型)无法回头,即使他忽然发现自己追求的这些事物使他错过了另一些美好,他也必须这样做下去。活在永恒里和活在明天,这两者之间可能就是必须放弃一个。追寻者对于自己放弃的一切美好其实很清楚,只是将它们封存起来。一旦打开,它们和潘多拉之盒没有区别。他走得太远。他只能继续寻找和探索,为那个永不为人所知的谜底思考,直到死亡。电影的这一天,恰恰就是迈入死亡前的最后一天。他不得已打开这个盒子,所有的迷惘、矛盾都从盒子里飞出。<br />  夜幕降临后,他对那个即将出海远航的小孩说:“留下来陪我。”<span class="STYLE3">98年上映《Eternity And A Day</span>》时安哲<span class="STYLE3">63</span>岁,童年、青年、中年都离这个老人远去,身体老化和病痛开始彰显时间的力量。安哲设置的这个男孩,像是他内心里一直陪伴着他的一直居无定所的小孩,在电影开头游到海上小岛上写下自己名字的小孩,电影开始和结束母亲呼唤的“亚历山大”,以及母亲住进医院喃喃走到窗前从模糊无知的记忆里找到她自己的呼唤──也是这个小孩。安哲的这部电影很煽情,甚至不太不动声色。那句“留下来陪我”是他电影中为数不多的歇斯底里。留下来,一切都想留下来,但最后连这个陌生的小男孩都离自己而去了。而这个小男孩大概是他生命里最重要也是最后一点珍藏的东西。他到了生命的最后,将像他的母亲(更多先他老去、死去的人)一样变得记忆混乱直至死亡。<br />  电影依旧是漂泊和流亡为主题的作品,尽管电影里充斥着城市、汽车、公路,它比许多漂泊中的电影更能打动我。“妈妈,为什么,为什么我要一生漂泊。”这是一部从未停止远航的人的电影,是无法再起航的老人的自画像。有趣的是,即使是他生命的最后一天,仍然是新鲜而无法预知。只有他对小男孩说“你将踏上旅程,走遍港口,走遍世界”却是已经发生过的。<br />  翻译成《永恒和一日》可能更准确。但我更喜欢《永远的一天》,作为有固定长度的作品,这一天永远没有过去。这是一部可以反复观看的电影。一部各人心中喜欢的电影,经过越来越多次的观看,你所发掘到的,远远大于作品本身。于是写完这篇文章后我觉得没写完。<br /><br />                                       <span class="STYLE3">08.03.14</span>&nbsp; 成都<br /></p>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小红帽的头骨藏在我的自画像里。
嘘,我谁也不告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黑蓝

手机版|Archiver|黑蓝文学 ( 京ICP备15051415号-1  

GMT+8, 2024-6-11 22:00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