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08-5-31
- 在线时间
- 0 小时
- 威望
- 0 点
- 金钱
- 8854 点
- 注册时间
- 2007-10-30
- 阅读权限
- 10
- 帖子
- 124
- 精华
- 0
- 积分
- 447
- UID
- 19646

|
<p align="center"><font size="7"><strong>月朦胧,鸟朦胧</strong></font></p><p align="center"> </p><p align="center">范典/文</p><p> </p><p><br />昨夜,很晚等来电影频道一部老片。最近因为晚睡,老是捡到午夜电影的最后片段,波兰电影《茶花女》,导演对故事叙述的重新建构:所以苦痛与磨难都随着玛格丽特在病痛折磨中闭上眼睛为终结;《我最好朋友的婚礼》,最后一段很有意思,两人在电话里搞花样,男的赞美女的,然后将爱情彻底放开,定义到友情上,然后再归为一支舞,很洒脱的感觉。</p><p><br /> 终于完整看完这一部拍摄于1977年的老片,琼瑶阿姨的作品:《月朦胧鸟朦胧》。这首同名歌曲已听了不下五十遍了,可电影、小说倒从来没看过,有心一睹。想当初、90年代时我还读小学、初中时,就开始看好多琼瑶阿姨的书,最喜欢的有《菟丝花》、《失火的天堂》、《船》、《聚散两依依》等,可是这几本书被拍成电影的几率很小哦,不像《烟雨濛濛》、《还珠格格》等反复拍、拍成轰动效应。其实琼瑶的小说,看进去以后,会觉得身临其境,而且有些情节还刻意学西方的那种推理小说的结构,比如《星河》;而《梦的衣裳》则又是那种“假冒”风潮中的一例,在西方文学里早已屡见不鲜,可是,琼瑶阿姨把这些因素引了进来,在八九十年代的大陆,这是稀罕事儿。我妈妈也喜欢看,还常跟表姐交流这些故事。那个年代她们还看香港的岑凯伦,但琼瑶还是她们的最爱。连我帮同学罚抄作业得来的“奖金”也买了一本《琼瑶故事全编》,后来被表姐借去,竟然是“肉包子打狗”……还有,有次爸爸带我去看了电影,也是琼瑶的——《燃烧吧,火鸟》,想不到爸爸也喜欢看。现在说出来,估计都要吐舌头了。</p><p><br /> 这部电影开场还是挺不错的,从一个小孩子的粗暴无礼、目无长尊起始,然后女主角出现,以暴治暴——这时,孩子的父亲出现,也即男主角出场:一个忧郁的,从国外刚回来、青梅竹马的妻子跟人跑了……男主角的形象始终是忧郁的,而女主角,她的倔强性格形成的外核被爱情一点点剥蚀,且慢慢显露出她的母性及女性温柔的一面来。</p><p><br /> 故事里还有一个小故事。那是关于男主角那位青梅竹马的妻子的,讲她跟合唱团一个鼓手跑了,后来鼓手又爱上别人,将她丢弃。似乎悲剧性的结尾暗示了某种自食苦果的爱情观,带有了作者的观念,有失偏颇。处理得好的地方是小孩从小野马变为了礼貌懂事的乖宝宝,而爱情也在这个转变过程中真正结合。其实,片名倒跟故事的主题没有什么搭介,只不过是一首哄小孩入睡的催眠曲罢了。</p><p><br /> 时隔多年,看这样的老片,看琼瑶式的电影里那些阳春白雪般的崇高台词,感觉有些好笑,一点儿不是生活的状态,而是一派诗人作风,连续不断的排比句,以及百万、千万的语气助词,啊呀,真是要晕——幸亏林青霞表演不错,丝丝入扣,没有让观众觉得太大别扭。</p><p><br /> 刘灵珊、韦鹏飞、裴欣桐几人都是帅哥靓女的造型,这就是琼瑶早期电影的定型,而且有人说她的作品都是在客厅或卧室拍的,场景很固定,而且主角都一个类型,台词也很诗化。可是正因为琼瑶电影,燃红了八九十年代的影坛,捧红了一拨拨男女影星。林青霞即其中一位,她出道是因那部《窗外》,据说当时琼瑶母亲的反对,在台湾当地不得上映,首映式还搬到了香港,而林青霞的一夜成名,也即在香港。三毛当初见到林青霞,就说她会在娱乐圈有一番沉浮……不知是担忧还是期望。林青霞果然有性格,塑造了多种多样的角色,然而依然,时至今日大家谈起她,仍会提及说:她是琼瑶女郎。</p><p>乱七八糟讲了一大堆,很想哪一天淡出个鸟来的时候,可以在空闲时分重温这些喜欢的书。想象一下自己是其中的角色,虽然虚假得可笑,也不免陶醉一番——权当自我作乐。</p><p><br /> </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