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25-7-7
- 在线时间
- 1224 小时
- 威望
- 112 点
- 金钱
- 6670 点
- 注册时间
- 2008-11-10
- 阅读权限
- 30
- 帖子
- 1417
- 精华
- 2
- 积分
- 2420
- UID
- 23772
 
|
看了《林小河如厕》,那篇使用的是小说里最平实的语言,而这首诗用的语言也是诗歌里最基本的变形,可以说是诗歌里最平实的语言。两个作品都有力量,产生力量感的道理也差不多,都源自对生活本身诚实的描摹。但诗歌描摹的方法和小说不一样,像“秋天之镇上叶绿素衰减/人们面庞像是风样的刀子指向我同时等待我”这种句子,阅读后的感受大家肯定都很熟悉,它对应的小说语言应该更直白,这个句子和要表达同样感觉的小说语言相比当然是“复杂”的,但这种程度的“复杂”就是诗歌语言的直白,“秋天之镇上叶绿素衰减”之于诗歌,就像“秋天的小镇上树叶枯黄”之于小说。
这首诗里类似的句子比比皆是,像“如果从现在回头去看生病的原因/除了吃盐太重金钱至上主义才是致命的”,“她的铁喉也让人记忆深刻/就是一支不会带有欺骗性的司南”,“为了把干草人做得更厚实/他使劲攥住秋天的荒凉”,太多了,几乎每一句都是,整首诗就是由这样的句子构成的,和日常语言或者小说语言相比,这些句子都是变形的,但放在诗歌的语境里,却非常自然。这是因为比起日常语言,诗歌语言精确的变形更接近真实。我读的时候,觉得很多句子小朱在写的时候可能都是脱口而出的,这应该就是诗人的直觉对现实的淬炼和捕捉,而语言在这种高速、高强度的意识活动里的变形,就像光通过强大的引力场会发生弯曲一样自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