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黑蓝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黑蓝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7235|回复: 1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创] 《困日中的昌盛之城》

[复制链接]

113

主题

4

好友

1010

积分

论坛游民

Rank: 3Rank: 3

Heilan Super Team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8-3 18:34:1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困日中的昌盛之城》



        飞念如悬旗(鲍照)



总有一场大清算要来,日子还在变长的蛮勇中
这力量让我东倒西歪如自灭的晕眩
词沸腾时伴有全球过热的紧迫性
人们说他自己从未见过树杈积雪
要知道我就是在那种结晶中生成的
但仍有谎言传我诞自水中
并且在澡后与卫生间的湿气混沌

秋天之镇上叶绿素衰减
人们面庞像是风样的刀子指向我同时等待我
生火煮熟雨水冒热的手势疏远生命的徒有
蜘蛛还在吐秘密一旦成形便为众人所寻找捣毁
他们手拿轻木用仅有握力收紧莫须有的恐惧
抛颗颗种子遍植秋海棠
这中间的铁律充其量不过用一种生活换取另一种

用苍白的月亮换取一次挣扎的升起
在偷得的光阴里寻求某精神永驻
小泉旁趴着饮水谦让后从回家路的拐点上
聚集稠密的离别情绪
欢快的步伐怀抱松弛的空气
为了按紧帽子不得不潦草地挂着茶壶
里面的米汤喝完了米粒在铝壁上微笑天黑得真早

是不是叔叔的锯木机将时光锯短
哥哥的电焊在黄昏发出淡蓝色的火焰
爷爷的墨盒像个神秘的黑匣子
姐姐在中学的时候是最典型的披头士狂
母亲的摘柄之手裂开后用过敏的胶布纠缠
弟弟转溜着眼睛踢踏着石头决心要做个奇男子
奶奶病重呼吸着瓶中的空气

我翻转着忧郁的跟头从三府湾经过
听到父亲拎着无力的药箱说现在施咒为时已晚
因为村里总有小偷小摸的浪子
趁着一次喜庆的节点拿走了奶奶的金钱
如果从现在回头去看生病的原因
除了吃盐太重金钱至上主义才是致命的
在抓握时我看到她瘦手盘筋

仿佛人民之林中蓝色的树枝
驱赶着早起的儿子们去春野捡粪
她的铁喉也让人记忆深刻
就是一支不会带有欺骗性的司南
弥留之际终于不再指向磨尖的铁锹
扛起一段微弱的声音难抵挡时光驱动的衰老机
我那刻如身陷泥潭呼吸着一种太平

好在我们的隔离之间
可以用念想来连成一座云桥
让那些不堪重用的豆腐渣无止境地飞旋
如今的上海远比往常繁荣
每天都要推出新的烟雨阵阵
有时候还能从中蹦出乖巧的小演员
他们的手腕和脚脖套着风情的皮毛圈

整整一生都被严厉的教育筑满心冰
宛若父亲在梦中才能敢作敢为
奶奶病倒前他甚至从未抬眼去碰触理想之光
满身都是酒精燃烧的内火
为尽人事从东山之巅请来一位瘦脸神人
神人说夜越黑自己看得越清楚
并指着乌有之处让别人看星星

年轻时神人在包头飞机场
端着巨盘里的螺丝说数也数不清
海碗粗的那些必须要两人抬着才能拿扳手上紧
当年在跑道边种下的白杨肯定几个人也难以合抱
一九八零年他从口外回来
和打了半生光棍的二弟照顾三弟的媳妇
他们的弟弟是十大杰出青年到青海当兵去了

为了把干草人做得更厚实
他使劲攥住秋天的荒凉
在夜风中额头渗出沾满灰尘的汗
将带有污渍的白的确良帽牢牢粘住
最后终于在一阵无声中他的老脸开始起皱
帽子的平顶开始摇晃
装作嘲笑我们这家子一时凄冷的处境

幸好他及时收住自己的小武器
免得透漏天机太多
这是些令人厌腻的做法
但每次都仿佛行之有效地让人甘心
因为谁也不识破他只是在机敏地运用机敏
因为夜凉他不能久留并对安顿语不屑一顾
说走路的时候要按步法

而如今我稀里糊涂若是因为没有向他请教
那真是一种活该
但在诗歌的决定上我从未允许有一丝理性
我是悬崖和风暴永远的兄弟
古米廖夫说的时候也许咬着一颗阿克梅
在大河桥掌思绪飞腾
风云有鸟路,我的梦中梦将我的浅睡也惊破了

2013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17

主题

0

好友

5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2#
发表于 2013-8-4 22:16:57 |只看该作者
不知LZ是否读痖弦?感觉其中的乡土味和句法的联接很有的一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3

主题

4

好友

1010

积分

论坛游民

Rank: 3Rank: 3

Heilan Super Team

3#
发表于 2013-8-5 12:24:36 |只看该作者
没有读过痖弦,零星读过可能忘记了,有空再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主题

0

好友

5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4#
发表于 2013-8-5 17:19:52 |只看该作者
lexiaozhu 发表于 2013-8-5 12:24
没有读过痖弦,零星读过可能忘记了,有空再读

我以前超喜欢他,他也写长诗,语言很松,语速自然加快;而你的语言紧张的多,兴奋点更密集,却同样造成了加速推进的结果,对于长诗的体量而言,似乎很容易给阅读造成信息遗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1

主题

16

好友

2420

积分

论坛游民

Rank: 3Rank: 3

5#
发表于 2013-8-6 01:09:00 |只看该作者
看了《林小河如厕》,那篇使用的是小说里最平实的语言,而这首诗用的语言也是诗歌里最基本的变形,可以说是诗歌里最平实的语言。两个作品都有力量,产生力量感的道理也差不多,都源自对生活本身诚实的描摹。但诗歌描摹的方法和小说不一样,像“秋天之镇上叶绿素衰减/人们面庞像是风样的刀子指向我同时等待我”这种句子,阅读后的感受大家肯定都很熟悉,它对应的小说语言应该更直白,这个句子和要表达同样感觉的小说语言相比当然是“复杂”的,但这种程度的“复杂”就是诗歌语言的直白,“秋天之镇上叶绿素衰减”之于诗歌,就像“秋天的小镇上树叶枯黄”之于小说。
这首诗里类似的句子比比皆是,像“如果从现在回头去看生病的原因/除了吃盐太重金钱至上主义才是致命的”,“她的铁喉也让人记忆深刻/就是一支不会带有欺骗性的司南”,“为了把干草人做得更厚实/他使劲攥住秋天的荒凉”,太多了,几乎每一句都是,整首诗就是由这样的句子构成的,和日常语言或者小说语言相比,这些句子都是变形的,但放在诗歌的语境里,却非常自然。这是因为比起日常语言,诗歌语言精确的变形更接近真实。我读的时候,觉得很多句子小朱在写的时候可能都是脱口而出的,这应该就是诗人的直觉对现实的淬炼和捕捉,而语言在这种高速、高强度的意识活动里的变形,就像光通过强大的引力场会发生弯曲一样自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主题

0

好友

5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6#
发表于 2013-8-6 02:55:52 |只看该作者
也也夕同学的着意点似乎在于语言的修辞,因为所引的1、3、4例分别可以用借代、比喻、通感来作解。而修辞的繁复运用,正是我觉得导致部分章节信息量过大的原因之一,更何况我怀疑,修辞对于语言质地本身也具破坏。

我认同的是2例“如果从现在回头去看生病的原因/除了吃盐太重金钱至上主义才是致命的”这一类。

我发现,了小朱对诗行划分很传统,基本每一行的语势都是独立的,即使在语法上不得不跨行,也基本上用连词区隔开来。因此,每一行的经营特别倚重于语序和长短句相黏合的调剂,且故意避免行内的停顿,我想这也是造成速度感的原因。

我的疑问是,这种语言构成形式是否与主题相宜,或者说,单纯怀乡的内容有点撑不起这样迅猛奔突的语言外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3

主题

4

好友

1010

积分

论坛游民

Rank: 3Rank: 3

Heilan Super Team

7#
发表于 2013-8-6 15:45:11 |只看该作者
一起回答楼上两位:

我在写诗的时候更多时候喜欢着力于变形、修辞,但是又不太喜欢那种花里胡哨的东西,所以我理解的好的语言状态就是平淡之中见惊奇,像这样一首诗对我来说肯定不是一小段时间能完成的,更不可能一气呵成。所以也也夕说的脱口而出的部分有,但很多时候都是经过比较仔细的考量的。也也夕说的最后一句很好。H.B说的修辞的破坏我是同意的,但是所谓修辞也有好坏的,“花一样的少女”这样的修辞放到现在来看显然不是好的修辞。这首诗歌叙事的成分比较多,当中穿插的“形象”也比较多,会有繁复的感觉的。关于分行,不清楚“语法上不得不跨行”是什么样的情况,基本上我是不太情愿把一句话分在两行里说,故意的分行断句会让人读起来断断续续,在短诗里这样的情况稍多。行内的停顿我原来的诗里都是有的,这首想做个尝试,在行内不用标点符号,所以你说的“每一行的经营特别倚重于语序和长短句相黏合的调剂”很有道理。“单纯怀乡的内容有点撑不起这样迅猛奔突的语言外壳”这样的命题需要考虑是否成立,怀乡也可以很迅猛,很强烈,如果这句话说的意思是怀乡这个主题比较单一,但是语言比较“丰富”,这个主题有点撑不起来,我倒觉得有商量的地方,“主题和语言的相宜”这个我觉得大家可以拿出来讨论一下,可能这些年我太过多着力于语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7

主题

2

好友

520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8#
发表于 2013-8-6 20:31:50 |只看该作者
忽然觉得,读太多书不见得是什么好事。

点评

落荒猫  但是读书有意思  发表于 2013-8-6 21:4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1

主题

16

好友

2420

积分

论坛游民

Rank: 3Rank: 3

9#
发表于 2013-8-6 23:36:39 |只看该作者
H.B. 发表于 2013-8-6 02:55
也也夕同学的着意点似乎在于语言的修辞,因为所引的1、3、4例分别可以用借代、比喻、通感来作解。而修辞的繁 ...

“修辞对于语言质地本身也具破坏”,这个观点也可以再讨论。修辞是语言的一部分,也是语言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是否破坏语言的质地,还是要看修辞本身的质地。作者写作的时候,可能很少会考虑是不是要用一个“比喻”、“借代”或者“通感”,这些称谓大体上是阅读的副产品。其实对于好的诗人诗人来说,也许根本不存在语言的修辞问题,很多在正常语法体系下的显得复杂甚至不知所谓的表述,在他都只是非常自然直观的“白描”。好的诗人会调动全身的感觉系统写诗,触觉、视觉、嗅觉、味觉对他来说可以共通,它们同属于一个自由的诗歌感觉系统。很多时候诗人频繁地使用修辞,是因为他的感受没有办法在极小的体量里通过日常语言表达出来,因此会寻找不一样的表达的方式,这恐怕是诗歌语言发生变形的一个重要原因。如果这个变形能够立足于他的感受,符合作品的具体情境,又根植于日常语言的某种逻辑,并且能够在极小的空间里更新人们对既定事物的感受甚至感受方式,这就是一个好的“修辞”,是有质地的语言。

点评

蓝风  对,这也要具体而言  发表于 2013-8-7 06:1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2

主题

0

好友

3883

积分

业余侠客

活死人

Rank: 4

10#
发表于 2013-8-7 08:09:51 |只看该作者
几位的讨论很有意思

我尤其感兴趣的是关于修辞破坏语言质地的问题。个人感觉除了小朱所举的“坏的修辞”具有破坏性之外,还有过度修辞恐怕也会影响语言质地。另外就是所谓“变形”,我自己感觉,情况跟修辞类似。

小朱对语言的着力,令我比较汗颜,尤其想到你小说和诗歌并进,两种语言状态的切换是很难的事情——至少对我来说是这样。
牧山人
微博:http://weibo.com/awu0610
小站:http://site.douban.com/11011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黑蓝

手机版|Archiver|黑蓝文学 ( 京ICP备15051415号-1  

GMT+8, 2025-7-16 14:23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