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黑蓝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黑蓝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57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视卡06-26:陈劭雄:水墨丛林,绝望心灵在砼体里张望 双年展外围之三

[复制链接]

19

主题

0

好友

391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8-4 13:37:5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题记:<BR>一个热闹的月份,一个需要思索的月份,任何艺术形态离不开和人的关系,而人心最容易被触动的部分就是对于生存和精神生活的关注,这种关注的本身让艺术通过商业途径归向心灵,这个过程是在资本主义时代不可回避的,但是,艺术家应该清醒地和资本保持距离,心灵是无价的。 <BR>    ――――卡夫卡·陆(KavkaLu)</P>
<></P>
<><BR>谁也无法拒绝影像对于当代生活的渗透,这种渗透已经成为一种暴力占据着你的视野,而水墨,它的境已经逐渐退隐在汉文化的衰变里,陈劭雄作为出生在60年代艺术家他注定会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然而,他似乎清晰明白时代已经没有了山水寄情的可能,在这种前提下他的录像作品《墨水城市》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下展示的可能性进行了有益的探索。<BR>这些以水墨为材质做成的动画方法上是中国的,然而形式却是以读图时代的动画所表现的,内容则是反映了当下的民生,这种对于普通人的情感倾注是中国山水传统所没有的,在54以前,中国的山水是以逃逸为主的,在中国文化里水墨是文人寄托情怀的方式所以往往和现实隔绝,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里老子的出关似乎成为了历代文人远离尘嚣的理想,随着工业文明对于人日常生活的逼迫我们再也没有远逸的可能,水墨在当下怎样再进入公众视野是艺术家必须考虑的问题,作为当代艺术本身介入和思索从来就是一种责任,在短短3分钟的录像里,我们看到的是艺术家对于城市以及城市人群的自觉记录,难能可贵的是陈劭雄没有采用一般新水墨在描绘当下生活时的扭曲和丑化,在他的笔触里观众可以看见他对于民生的关注,一些符号化的人物反映了他对城市生存的反思,而水墨造就的黑白分明的画面让观众看到了更加凝重的画面(每一个艺评人都会对于黑白和彩色间说出指涉的可能性)<BR>我始终觉得艺术必须和人发生关系,艺术在人心灵上的投射让人在精神层面产生对话,这种对话让艺术品和人产生了联系,在当代随着消费模式和传播方式的强势化和速朽化一个好的艺术品留进人们心里需要技巧和对人精神层面的了然,希克的目光在于他自觉或者不自觉远离了85风潮里的毛华语,在他选择的艺术家里基本上都是和当下的未庄产生联系,而所有这一切都是建构在未庄的容忍度上的,陈劭雄对于当下生活的展现克制却给观众留下了对于城市梦想更为宽泛的思索入口,和更新一代的艺术家曹斐的西门子艺术项目不同陈劭雄更加具有一种真实记录的紧迫感,在这部以水墨做成的录像里他甚至不给观众任何误读的可能可能,他让具有中国经验的观众清醒看见城市褪去铅华后本质的一部分,这种悲悯之心具有60年代人的国民特征。<BR>倘若艺术的姿态是和社会形态是远隔的,那么,在资讯爆炸的年代它注定被世界忽视,中国收藏家也应该从希克的选择趋向里去发现当代艺术收藏的路径,当然,东方思维和西方收藏者之间会有一些选择的差异,然而,人,在其中起了决定作用!<BR>陈劭雄以六十张水墨小品记录城市,并用两年时间完成这部水墨动画让我想起了贾樟柯在《世界》里给我们造成的现实之虚构,对陈劭雄在这些有机联系却独立存在的画幅里留给城市一个可疑的面容,绝望心灵在砼体里张望,而景回到了中国哲学的方法论里,境由心生!<BR>在我们被日渐城市变化的晕眩的时代,保持清醒的认知并不容易,而在陈劭雄的风景我们看到了被剥离华衣后城市的真相――孤独而间隔。</P>
<P><BR>证大,《拾贰:中国当代艺术(CCAA)获奖作品展》之二</P>
<P>2006年9月6日 星期三 下午21时17分 秋意云间 寒鸦精舍</P>
<P>壹零柒艺术实验工作室:独立艺评人:卡夫卡·陆(KavkaLu)</P>
<P>版权所有,请勿私自转载</P>
<P>联络方式:MSN:kavkalu1967@hotmail.com<BR>邮箱: <a href="mailtkavkalu1967@126.com" target="_blank" >kavkalu1967@126.com</A></P>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黑蓝

手机版|Archiver|黑蓝文学 ( 京ICP备15051415号-1  

GMT+8, 2025-7-3 12:28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