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黑蓝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黑蓝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5141|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 你听过他的音乐吗?Erik Satie 埃里克·萨蒂

[复制链接]

268

主题

0

好友

5852

积分

职业侠客

Rank: 5Rank: 5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12 00:41:42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Erik Satie埃里克·萨蒂


  Erik Satie 埃里克·萨蒂(Eric Alfred **lie 埃里克·阿尔弗雷德·莱斯利,1866年生于翁弗勒尔,1925年卒于巴黎),法国作曲家、钢琴家。1888年完成其钢琴曲《Gymnopédies 裸体歌舞》。1891年参加天主教的玄宗教派,并为该教派创作数首乐曲。此后不久对作曲似乎已感厌倦,随后12年写成的作品不到10首。约1910年起,有些青年作曲家受他作品离奇而幽默的曲名诸如《Trois - Morceaux En forme de poire 梨形曲三段》的吸引,几乎将他作为崇拜的对象,以 Le Six 六人团 闻名于世的一组青年作曲家即受其强烈的影响。1915年与科克托的会面,导致贾吉列夫俄罗斯芭蕾舞团《Parade 游行》(1917)一剧的问世,其中采用爵士乐节奏,并在配器中运用打字机、轮船汽笛和警报器的声响。后又与超现实主义和达达主义者交往。

  萨蒂所以重要在于他引导法国新一代作曲家摆脱处于瓦格纳影响下的印象主义,而倾向于采用更简练和更惊人的风格。他的和声以和弦不解决为其特色。他的旋律简单,有时令人感到有点古朴,总谱也很简洁,很少用全奏的段落。《Socrate 苏格拉底》是他对之抱有很大希望的作品,其中大部分的段落相当短小,多半以钢琴独奏的方式。他预先使用了后来许多先锋派创作惯用的手法。

主要作品

【戏剧音乐】抒情喜剧《Le Piégede Méduse 美杜莎的圈套》(1913);芭蕾《Parade 游行》(1917);芭蕾《Mercure 墨丘利》(1924)。

【管弦乐】《En Habit de cheval 着骑马装》(1911);《Cing Grimaces 五种鬼脸》 (1914);《Trois Petites Pièces Montées 骑乘小曲3首》(1919,也有钢琴四手联弹曲的版本,1920);《La Belle Excentrique 怪僻美人》(1920);《Jack-In-The Box 玩偶匣中的杰克》(1900,未曾上演的哑剧,1926年米约将其改编为管弦乐曲)。

【合唱】《Socrate 苏格拉底》(用4个女高音与小型管弦乐队,1919)

【钢琴曲】萨拉班德舞曲3首(1887-88,卡比配器);《Gymnopédies 裸体歌舞3首》(1888);四手联弹曲《Trois - Morceaux en forme de poire 梨形曲三段》(1903);《Passacaille 帕萨卡亚》(1906) ;四手联弹组曲《Parade 游行》选自同名芭蕾(1917);《Sonatine bureaucratique 官僚派小奏鸣曲》(1917);夜曲5首(1919);《第一小步舞曲》(1920)。


Erik Satie 传记(谨向本文的编辑“lizijuan1988”致敬,特此鸣谢)

  对某些人而言,Erik Satie 是个怪人,老是给自己的音乐作品起一些可笑、荒谬的古怪标题。

  “慢得近乎停止的曲子,随手乱写的前奏(为一条狗而作),(干涸的芽苗)……”

  很多人深信,这一切不光是因为他那怪异的才智,同时也是他故意用于冒犯当时的音乐评论人的。众所周知 Satie 讨厌乐评人,而乐评们也不喜欢他。

  凡是弹奏过他的作品的人,都知道他爱给作品演奏方式标注一些古怪的指引。那些指引是作曲家专门为弹奏他作品的人写的:“给某某。我禁止任何人在弹奏作品的时候大声读出这些文字。无论谁斗胆违反我的指引都将引起我的愤慨。谁也不能例外。”

  以下摘自一部短钢琴作品《Vexations 烦恼 》(1893) 的指引:

  “这个主题要连续弹奏840次,建议演奏者在最最安静的环境中一动不动稳坐着事先练习。”

  许多卓越的钢琴家都严格遵守了这条指引。他们中的许多人都取得了全球性的成功。然而,谁知道那指引是不是 Satie 捉弄演奏者的?毕竟,那指引并没规定演奏者“必须”弹奏840次。他只是说:“弹奏这个主题840次……”当然,我们永远无从知道他的真实意图,因为这部作品是在他死后才发表的。

  Satie 还是个收藏家。有一次别人问他想要什么生日礼物,他回答说:“那天我看见一块漂亮的手帕……”他死后,人们在他的衣橱里发现84块一模一样的手帕,还有12套一模一样的天鹅绒服装,以及成打的雨伞。

  Satie 被视为局外人,一匹追寻自己理想的孤独的狼。例如他修建了自己的教堂。如此一来,他极度重视自己的隐私,从不让别人参观他在Arceuil的住所,他在那里度过了生命中的最后27年。在他一生中人们只知道唯一的一段感情关系——他在1893年跟一名模特、同时也是画家和秋千艺人 Suzanne Valadon 的热烈的爱情。

  Satie作为一名真正的艺术家,为了自己的音乐和自己的理想而活着。他从不看重金钱,过了许多年穷困的生活。他从不怕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如果他觉得某人是个混蛋,他会很直率地说出来,而不顾及任何后果。

  Satie这个人在很多方面都古怪迷人,不过最为人称道的则是他的音乐。他很富于创作才华,对 Claude Debussy 德彪西、Maurice Ravel 拉威尔 和 Francis Poulenc 普朗克 等音乐家有着深远影响。又由于他的音乐是超越时代、并被认为是不受时间范畴限制的,他的音乐对许多现代作曲家都有重大影响。

  Satie 是简约主义(minimalism)的先驱。他自创出一种实验音乐,他称之为“ furniture music 家具音乐”,不是让你很专心地听,而是当作背景音乐。他还创作出旋律相似、分成几部分的曲子,用于从不同的角度去聆听。他的很多作品都受到中世纪音乐和法国作曲家的影响。

  他最著名的作品包括:宁静安详的《Gymnopédies 裸体歌舞》(三首相似的钢琴曲)、神秘的《Vexations》(要求重复840次的短钢琴曲)、广受欢迎的《Trois Morceaux en forme de Poire》(钢琴二重奏)、芭蕾舞曲《Parade》(起用了一些很古怪的乐器)、和芭蕾舞曲《Relache》(配上一系列电影镜头)。

  Satie 的作品直到1960年代以前都不太为人知、并且一直被低估。幸好此后他渐渐得到了应有的声誉。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268

主题

0

好友

5852

积分

职业侠客

Rank: 5Rank: 5

2#
发表于 2010-1-12 00:45:22 |只看该作者
无意间在电骡上下载了他的钢琴曲,就一直听,觉得很好。
前些日子,寻找JOHN CAGE的资料时,CAGE的老师勋伯格谈到这个音乐怪才,对后来做音乐的人影响很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8

主题

0

好友

5852

积分

职业侠客

Rank: 5Rank: 5

3#
发表于 2010-1-12 00:53:19 |只看该作者
法国作曲家萨蒂是一位玩世不恭的音乐怪杰。他虽然未采用巴洛克的风格写作,但以率直质朴的音乐风格著称,其音乐观点对现代音乐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是新古典主义的先驱。萨蒂反对浪漫主义,也反对印象主义。他对 19 世纪末一直延续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之际的后期浪漫主义及表现主义的夸张形式十分反感,说“ 不是出自真诚的音符 , 我一个也不写 !”这种简约主义的风格确实为新古典主义乐派奠定了基础。他还认为德彪西的音乐是近视眼中看到的景象,是粉饰太平的海市屋楼,同时他也不喜欢德彪西那种过于华丽繁复精细的音乐语言,而提倡简单自然、朴实无华的表达。萨蒂喜欢表现怪诞的形象和狂悖的思想。他的全部创中,钢琴作品所占的比例最高,并多为小品。
  在萨蒂的钢琴音乐中既没有庞大的气势,也没有浓重的激情,只有简洁而平静的“白话”,然而他的钢琴作品却常冠以奇特或有讽刺意味的标题,如《几百年和一刹那》、《中午的晨曦》、《脱水后的胎儿》、《害牙疼的猫头鹰》等等。他那玩世不恭、辛辣怪诞的作风恰恰与印象主义的艺术风格大相径庭 , 萨蒂最具代表性的钢琴曲《3首梨形小品》就是为了答复德彪西那句 “萨蒂的音乐缺乏形式” 的批评而作的。意即他的作品形式就是梨形①。《3首吉姆诺培迪》也是萨蒂的代表佳作。乐曲由单纯的旋律构成逐次反复的乐节,而在低声部支持旋律的仅为一些简单的节奏和单一的调式化和弦。整首曲子的音乐进行淳朴明净、色彩淡雅、毫无虚饰。
  萨蒂对法国六人团有着直接的影响。六人团中的普朗克(1899—1963)对钢琴音乐的贡献最大,一生写下数十首钢琴曲,大部分为名副其实的即兴小品。还有双钢琴的奏鸣曲与双钢琴协奏曲,以及《钢琴协奏曲》、《主题与变奏曲》等。普朗克深受拉威尔和萨蒂的影响。纯朴明晰和幽默讽刺兼而有之。他早期追摹法国古键盘音乐风格并赋予其新意,旋律自然流畅、和声抚媚动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8

主题

0

好友

5852

积分

职业侠客

Rank: 5Rank: 5

4#
发表于 2010-1-12 00:55:56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李牧 于 2010-1-12 01:03 编辑


作曲家、鋼琴演奏家、作家
        1866年5月17日薩提出生於法國諾曼地省的一個小城胡夫爾(Honfleur),父親是位船商,母親則來自於蘇格蘭。 四歲時他的父親在巴黎找到一份翻譯的工作,於是全家搬遷到巴黎。1872年母親去世, 他和弟弟Conrad被送回了胡夫爾(Honfleur)和祖父母一起居住,這時的小薩提開始上鋼琴課,老師是當地教堂的管風琴師維諾(Vinot),讓小小年紀的薩提有機會接觸不少宗教作品 ,直到他的祖母1878年去世後,他的父親再婚,12歲的薩提便和弟弟跟隨父親及繼母搬到巴黎,並在隔年1879年進入巴黎音樂院求學,主要修習課程為鋼琴與和聲學。當時的薩提不過是個十三歲的小男孩,但是對於學習上卻有著自己的主見與態度,以 至於在音樂院的表現不盡理想,老師們對這個學生並不看好,甚至認為他是音樂院中最懶惰的學生,或是對薩提表示他是個沒有才華的評價,而薩提在一年後就離開了巴黎音樂院,在離開音樂院兩年半之後,他再度進入巴黎音樂院,但是老師們並沒有給他比過去更好的評價。於是他下定決心服兵役一年,但是才幾個星期的時間,他便施個詭計,成功的離開了軍隊。
 

蘇珊瓦拉瞳
Suzanne Valadon
        薩提在1893年初和一位成功美麗的女畫家蘇珊.瓦拉瞳(Suzanne Valadon)展開了一段戀情,在他們相處的第一個晚上,薩提便向蘇珊提出了結婚的想法,這是薩提一生唯一的男女關係。雖然蘇珊沒有答應結婚,但很快便搬到了薩提的隔壁住,他對這位美麗的女畫家展開猛烈的追求,並寫下了深情的 註記"她的一切可愛的雙眼輕柔的雙手纖細的雙腳。"蘇珊也畫了一幅薩提的畫像,也就是左上圖的那張畫像。好景不常的是,在六個月之後美麗的蘇珊搬走了,留下傷心失望的薩提。直到薩提死後這張畫像才在他的住處被發現。
 
       薩提是一位充滿奇想與自我沉醉的作曲家,他自封為一個神祕宗教的教主,又整天沉溺在巴黎燈紅酒綠的酒館中,演奏一些奇妙的音樂。可是他自己在家卻從來不彈琴,據說在他死後,人們到他家清理時,發現他的鋼琴蒙著一層厚厚的灰塵,顯然從來也沒有彈過。他的鋼琴作品經常有著奇怪的標題,風格則混合著穆索斯基夏布里耶等人的影響。鋼琴作品有名為「乾涸的胚胎」,或是像「星星之子」、「冷冷的小品」、「令人厭惡的首飾的高貴圓舞曲」、「軟趴趴前奏曲」等無奇不有。其中最著名的旋律,當然就屬甚至題目都很難翻譯的三首「[size=-1]吉諾佩第」(GYMNOPEDIES是古 希臘斯巴達每年祭祀 太陽神阿波羅的節慶)。
 
據與薩提相熟的同時期作曲家普朗克(Poulenc)所述,薩提在世時其實很少坐在鋼琴上演奏,因為在他過世前,友人前去察看他的當琴,發現他的鋼琴幾乎沒有使用過的樣子。這是一位這樣怪異的作曲家,讓人無法將他分類、定義。薩 提的作品,幾乎從一開始,他還在自學階段時,就已經成形,他在1887年到1891年間所寫的作品,包括了三首吉諾佩第曲和三首格諾斯第教徒,至今仍是他的代表作。而在1890年代以後所寫的作品,則是他踏入巴黎音樂圈後的即興隨想,像是三首梨形小品,就是在回應德布西指控他作品沒有形式所寫的。
 
  後來他在1905年決定進入由丹第(D'indy)等人所主持的法國「聖歌學校」後,則寫下了「惱人的一瞥」、「著騎馬裝」等更前衛的作品,這時的他展露出更嚴肅的技巧面,卻不改幽默趣味。這時期他將學校中學到的對位法用入許多奇怪曲名的作品中,像是「病狗厭厭的前奏曲」、「乾涸的胚胎」、「惱人的小過失」等等,讓這個時期被稱為他的「幽默」時期。這之後,三首夜曲、怪異的美女和三首舞台劇小品則是薩提晚期的代表作,這是他執意與世界宣戰的最後創作,依然一再重申他早期的堅持與不受污染的創意。
 
文/曾智寧
「艾瑞克‧薩提」(Eric Satie) 這位橫跨十九與二十世紀法國作曲家的名字,絕對沒有同時代的德布西(Debussy)及拉威爾(Ravel)來的響亮,多數作品也比之後的晚輩「法國六人組」的普朗克(Poulenc)、米堯(Milhaud)等人之作更少上演;不過,只要您聽過他的《第一號吉諾佩第》(Gyonop dies no.1),就一定能夠對他的音樂印象深刻,這位光靠一曲就能成名的音樂家,在他的人生旅途中,有著與其他音樂家不同的心路歷程,還有追尋的自我空間,讓他對於二十世紀的法國音樂、新古典主義,甚至之後的一些實驗音樂都有重要影響與貢獻。

創作之始
薩提從小對於中世紀的文化發展一直有著高度的興趣,因此他花了很長的時間研究中世紀的音樂、更古老的葛利果聖歌、以及一些童話故事。可以得見當薩提開始創作時,很自然的將古老文化中簡單樸實的特質放入樂曲中,這樣的精神持續了他一生。薩提較為人認知的第一個作品《尖型穹窿》(Ogives)在1886年出版,當時薩提的父親與繼母經營一家音樂出版公司,薩提的作品理所當然的由自己家裡出版,薩提的繼母是位鋼琴家,與薩提的父親同樣都具備作曲的能力,尤其是沙龍音樂的類型,於是,薩提為了取悅父母,在早期的作品中,都帶有著些沙龍味,例如他在1887年出版的《三首薩拉邦德舞曲》(Trois Sarabande)。

愛上愛琴海
二十出頭時的薩提,對於古希臘文化著迷不已,在他接下來的創作中,都能看到這樣的影響,例如根據古希臘人製作出的花瓶與上面的裝飾,帶給他創作《三首吉諾佩第》(** Trois Gymnopedies)的靈感,這套在1888年出版的作品,可說是薩提最受歡迎的曲子,那種透明的風味與單純的線條,呈現薩提很獨特的風格。隔年所寫的《三首葛諾辛奴》(** trios Gnossiennes),則是跟據希臘南方克里特島(Crete)上的克諾索斯宮殿(Knossos),激盪出寫作的想法,音樂裡一些和聲的運用方式,是薩提作品中的特色。

咖啡館音樂家
成年後的薩提,開始思考要離家獨立,加上與家中女僕鬧誹聞,21歲的他於是另行在外租屋,一開始住的房子還不錯,但是在入不敷出的狀況下,房子越搬越小,甚至後來租的小房間,連架鋼琴都擺不進去(房間大小為長六英尺,寬四英尺四英吋,高九英尺,非常的小),由此我們也可了解這位音樂家的財務狀況可能很拮据。當時薩提除了住在許多藝術家們聚集的蒙馬特區(Montmartre),同時他也在那兒的咖啡館打工,彈琴維生,因此給人們那種「咖啡館音樂家」的印象。在此時期薩提亦加入一個名為《薔薇十字會》(Rose-croix)的神秘的組織,這個團隊特別在研究中世紀的相關學問,薩提成為該會的代表音樂家,同時也寫了一些作品給這個學會,例如《薔薇十字會的鐘聲》(Sonneries de la Rose-Croix)。

與德布西的相會
1891年,薩替與德布西相會,兩位作曲家相互影響各自創作的理念,包含德布西在當時舉行的萬國博覽會中,接受許多東方爪哇音樂的觀念,這些印象也傳給了薩提;而薩提作品中的洗鍊儉樸,同樣帶給正在摸索自己創作道路的德布西拉威爾一些新概念,尤其是單純又革新的和聲用法與自由的結構表現。不過,德布西曾批評薩提的音樂缺乏形式,致使薩提在聽到後,立即寫了《三首梨形小品》(Trios morceaux en forme de poire)來對抗德布西的批評(馬上有「形」了吧!)。在這套作品中,薩提刪除去了一般樂譜上都會有的小節線與拍數,這樣隨性的表達與記譜,則是薩提的另一種創舉。然而薩提的「創舉」還不僅只於此,1893年時,他曾寫下一首《氣惱》(Vexations),這首由180個音符組成的曲子,根據薩提的要求下,鋼琴家必須要重複連續彈奏840次,因為這樣才能夠準備好!後人真的無法確定薩提這樣要求的真正動機是什麼,亦或是開玩笑的;不過,如果這樣演奏的話,這首曲子真的是少見的長曲,1963年時,在紐約有鋼琴家們把這首曲子錄音下來,一共動用了10位鋼琴家,輪番上陣彈了18個小時!

走路的人生
在巴黎蒙馬特區過著如波希米亞人生活的薩提,在1898年時,搬離巴黎來到市郊的貧民小鎮阿桂由(Arcueil),在這裡一住就27年,維持他一生貧困單身的生活。薩提雖然住在阿桂由,但是覺得當地無法給他帶來什麼靈感,於是薩提經常步行到巴黎,幾乎每日來回12英哩的距離,有人計算過幾十年下來他大概走了24000英哩的路程。這段步行路程除了讓薩提維持好身材,更是提供薩提許多創作靈感,他每每有什麼想法出現,就靠著路燈昏黃的光線,用鉛筆記在隨身攜帶的小筆記本上;或是走進路邊的咖啡店消磨一下時間,同時在咖啡店裡寫曲子,薩提創作時是不需要鋼琴的,因此,他的許多作品都是在這些咖啡店中,或是拜訪朋友時在友人家中完成。薩提在阿桂由時期所寫的作品,樂曲速度經常都是慢慢的,就是有點像走路般,一腳印接著一腳印的前行,這樣有如走路心跳般的速度,就在不知不覺中,成為薩提許多作品的速度。

重返學校
1905年,已經39歲的薩提決定再到學校唸書,進入丹第(D'indy)主持的聖歌學校,研究對位法與理論,尤其加上宗教音樂與學院派的訓練,1908年薩提即以最佳成績畢業。此後,薩提的創作風格又有了一些變化,例如音樂中沒有小節線、作品取上一些怪怪的名字、或是給予一些很奇特的彈奏指示等。薩提在曲名上的發揮實在無人能敵,他的作品名稱有《給小狗柔軟真實的前奏曲》(Veritable preludes flasques pour un chien)、《穿騎馬裝》(En habit de cheval)或是《花崗石引起的混亂》(Affolements granitiques)等各式各樣很難以想像的名字。他給的彈奏指示,包含《像雞蛋一樣的輕》(Light as an egg)、《燈籠來了》(Here comes the lantern)、《打開你的大腦》(Open your head)等,可以看到這位作曲家在思考上與眾不同的面貌。

大戰期間的《遊行》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開打,薩提亦進行他保衛國家的任務,擔任阿桂由地區的巡邏。對於戰爭,敏感的音樂家們總會有自己的理解與看法,薩提在1917年完成的舞劇《遊行》(Parade)音樂中,放進了手槍、警報聲、飛機聲等的聲響效果,這個作品是受到俄羅斯芭蕾舞團的迪亞吉列夫(Diaghilev)委託而作,使用當時知名的詩人劇作家寇克圖(Cocteau)的劇本與畫家畢卡索(Picasso)的舞台服裝設計,呈現出「立體派」的芭蕾,使得這個作品在當時受到很大的矚目。薩提在創作上的想法與立體派的藝術有些共同點,譬如,薩提多數的作品都是以三首曲子來表現,它的涵義是代表三種不同的角度來看一個音樂的概念,這與立體派畫家的想法似乎有異曲同工之妙。

自成一家
在《遊行》發表後,薩提的地位與創作的方式受到很大的敬重,尤其是「法國六人組」(** Six),包含作曲家普朗克、米堯、奧內格、奧里克、杜列、泰奧菲爾等人,更是把薩提當成是「六人組」之父般,大家異口同聲的提倡「回歸儉樸」,反對浪漫主義與印象主義的過度繁華與色彩,認為代表法國的音樂應該是簡單、素雅、自然、明確才是,這樣的音樂才能真正打動人心,以及進入生命的最底層。而薩替的影響更深遠到之後的新古典主義發展,即便是現代音樂的凱基(John Cage)、梅湘都認為受到薩提音樂的引導,主要還是因薩提有著純粹音樂的精神,在藝術性上富獨創性,儉約又洗鍊的風格是唯他獨有的,尤其薩提也從不畏懼與傳統或是大眾路線不同,而堅持著自己的方向前進。

擁有自己
終身未婚的薩提活在自己創造的自由世界裡,他曾有幾段的戀情,不過都是無疾而終,而薩提也的確是有些與眾不同(或說怪怪)的習性與思考方式,例如薩提住在阿桂由時,家中有兩架鋼琴,擺設的狀況是一架直接放在另一架鋼琴的上面;薩提曾經一次購買12件一樣的灰色天鵝絨西裝,穿破一件再穿另一件同款式的衣服;他還蒐集「雨傘」,當他去世後,人們發現他有超過100支以上的雨傘;而薩提屬於不丟棄東西個性的人,當他辭世後友人為他整理遺物時,才了解在他的狹小家中有著各式各樣沒有丟棄的雜物(包括垃圾),房子看起來也似乎是數十年沒有被清掃過。薩提就像是個古人般,他不喜歡現代發行的用品或事物,他討厭電話、拒乘地鐵、也不聽收音機、更是沒有想到要用錄音將自己的作品保存下來,真的可以說是個非常奇特的一個人。

晚年
戰後的薩提持續有著新的想法創作,例如《電影間奏曲》、芭蕾舞劇《本日公休》(Relache)、與畢卡索合作的另一齣芭蕾音樂《麥邱里》(Mercure)等作品,薩提並提倡所謂的《家具音樂》(Furniture Music),指的是音樂如同背景般持續在那裡,但不一定要仔細聆聽,這又是薩提另一種與眾不同的理論。
就這樣一位很有特色的大師,卻在1925年赴比利時演講時,身體發生狀況無法動彈,送進聖約瑟夫醫院救治,同年7月1日便逝世於巴黎,享年59歲。

薩提推薦曲目

薩提最主要的創作以鋼琴為主,在芭蕾音樂、管絃樂曲、歌曲等類型留下數量不多的創作。透過鋼琴特別能夠感受到薩提音樂的客觀性、透明度、洗鍊簡約的風格。最具代表性的三首《吉諾佩第》(** Trois Gymnopedies)是必聽曲目,三首《格諾辛奴》(** trios Gnossiennes)與三首《梨形小品》(Trios morceaux en forme de poire)也是常見曲目;此外,薩提在1914年寫的《運動與嬉遊曲》(Sports et divertissements)是套極有趣的小品,裡面以鋼琴彈奏出高爾夫、網球、航海、海泳、蕩鞦韆等「運動」。因為薩提的鋼琴曲都屬於迷你規模,單曲長度大都不會超過三分鐘,找到一張薩提的鋼琴精選集唱片聆賞,就不難感受到他的風味與重要曲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8

主题

0

好友

5852

积分

职业侠客

Rank: 5Rank: 5

5#
发表于 2010-1-12 00:56:40 |只看该作者
薩提大事年表
1866年5月17日薩提出生於法國諾曼地省
1872年母親去世
1878年12歲時跟隨父親及新媽媽搬到巴黎
1879年進入巴黎音樂院就讀
1891年薩提與德布西相會
1893年認識蘇珊瓦拉瞳(Suzanne Valadon),並展開熱烈的追求
1898年搬離巴黎來到市郊的貧民小鎮阿桂由(Arcueil)
1905年已經39歲的薩提決定再到學校唸書,進入丹第(D'indy)主持的聖歌學校
1908年以最佳成績畢業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開打,薩提亦進行他保衛國家的任務,擔任阿桂由地區的巡邏
1917年完成的舞劇《遊行》
1925年7月1日逝世於巴黎
薩提的作品
[size=-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8

主题

0

好友

5852

积分

职业侠客

Rank: 5Rank: 5

6#
发表于 2010-1-12 01:16:22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99

主题

8

好友

2万

积分

略有小成

POST-BOY

Rank: 7Rank: 7Rank: 7

黑蓝富豪

7#
发表于 2010-1-19 17:59:41 |只看该作者
我听过,从老赵BLOG里听来的!后来找了下载。又觉得不过瘾,买了张正版盘。
买了盘之后,也不爱听了。
风向一变,我觉得那呛人的火苗几乎要灼烧到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黑蓝游子  发表于 2010-1-28 00:54:15
请问生铁,为什么呢?
回复

使用道具

14

主题

2

好友

1386

积分

论坛游民

Rank: 3Rank: 3

9#
发表于 2010-2-1 03:01:10 |只看该作者
按我的理解,这个类别的音乐都是印象主义

他的眼镜怎么回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黑蓝游子  发表于 2011-6-18 19:54:03
按我的理解,这个类别的音乐都是印象主义

他的眼镜怎么回事……
黑衣人 发表于 2010-2-1 03:01

他讨厌印象主义的,包括德彪西
回复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黑蓝

手机版|Archiver|黑蓝文学 ( 京ICP备15051415号-1  

GMT+8, 2025-7-1 17:16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