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17-10-27
- 在线时间
- 558 小时
- 威望
- 6842 点
- 金钱
- 4925 点
- 注册时间
- 2011-2-7
- 阅读权限
- 30
- 帖子
- 2557
- 精华
- 0
- 积分
- 1608
- UID
- 39961
 
|
我开始真正阅读琼瑶的作品是人过中年以后的事了。
人过中年,重新再阅读这些作品时,发现了很多过去没有体会到的事。
很多人觉得琼瑶的小说“浪漫”,甚至“不切实际”,但在我看来事实正好相反。琼瑶的爱情小说固然拥有罗曼史的结构、外貌,但它和传统畅销罗曼史却有很大的不同。
不像当代的爱情连续剧、罗曼史,大部份的篇幅用来处理男女主角之间的暧昧、悬宕、追逐;琼瑶笔下的男女,真情告白或两情相悦通常在故事较早的阶段就出现了。在那之后,男女主角通常必须面对爱情背后,更庞大阶级、价值落差、甚至是历史、道德难题,这其中的挣扎、抗争与选择,往往才是故事真正的高潮。
不妥协的爱情战斗
和传统顺服的罗曼史不同的是,在传统罗曼史里,所谓的阻力多半是一个为了推演男女主角恋情而设计出来的假议题。这些冲突,幷不真正碰触现实核心,男女主角的冲突,往往经过几次的往来、交手,新事件以及新认知,原来来自现实的困境,很容易就化解了。最后,如同大家期待的,走上“公主与王子终于结婚,从此过着快快乐乐的生活”皆大欢喜的结局。但琼瑶的小说并非如此。很多时候,她的爱情故事读到最后,你甚至怀疑,作者更在乎的,到底是男女主角的爱情,还是她对爱情背后那些保守的阶级、道德、体制、传统与价值观的对抗与控诉。
琼瑶总是凭借着她对最简单、最单纯爱情的信仰,理直气壮地挑衅爱情的背后更庞大来自现实的阻力。在罗曼史小说里,一旦阻力来自真实的现实议题,不管是阶级、体制、道德、价值上的,只要作者稍微坚持这个阻力不放松,一个浪漫的爱情故事很容易变得跌跌撞撞、头破血流。但我们看到琼瑶对于这些阻力,几乎是采取一种不妥协的战斗态度,以至于故事走到最后,宁可变成悲剧,也要取得一种精神上绝对的高度与胜利。
或许这就是琼瑶被认为“梦幻”、“不切实际”的主要理由了。有人觉得这样的“绝对爱情”太不食人间烟火了。可是又说回来,少了这样的信仰,我们的文学世界或许就不会有罗密欧与茱丽叶、或者梁山伯与祝英台的传奇。而少了这些传奇,要对抗那些庞大的体制、现实、道德、传统,也就变成不可能。
叛逆挑衅的流行精神
很多人以为琼瑶之所以能主导几十年的台湾流行文化,是因为“爱情”。但在我看来,更重要的,其实是琼瑶以及她的爱情故事,长久以来一直站在流行文化浪潮的最前线,以一种“不乖”的姿态,对抗着整个僵化又动弹不得的时代。是那样的叛逆、挑衅的流行精神吸引了好几个时代的读者、观众。想起来,那时的师长、父母之所以不鼓励阅读琼瑶的小说,“梦幻”、“不切实际”或许只是表面的借口,真正的理由应该是害怕那些“不乖”的意志会影响年轻人,让年轻人变得叛逆,不再顺服社会的主流价值吧?
但一味地顺服主流价值的人生,真的比较没有问题吗?当时所认为绝对正确的关于“爱国的”、“民族的”、“社会的”、“奉献服务的”……的主流价值,就人生而言,真的比追求爱情、追求真情、美好的亲密关系,更“切实际”或更“不梦幻”吗?
琼瑶或许歌颂爱情的伟大,但她从来没有试图用爱情来麻醉我们,也从来没试图要让我们在爱情中学习屈服、顺服。反过来,藉由她的爱情故事的影响力,为我们留下了许多不乖的姿态和身影,好让我们在那个压抑的年代里,得以见识到不同的可能以及选择。
这是琼瑶小说作为时代的经典,我最珍惜的部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