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黑蓝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黑蓝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635|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ZT:吴志超《关于伯格曼的评论的评论》

[复制链接]

198

主题

0

好友

1048

积分

论坛游民

Rank: 3Rank: 3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8-4 13:59:5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table class="diary_bg1" cellspacing="3" cellpadding="3" width="100%" border="0"><tbody><tr style="WORD-BREAK: break-all;"><td class="diary_title_td" align="left"><p><font class="diary_title"><strong><u>关于伯格曼的评论的评论</u></strong></font>&nbsp;</p><p>吴志超</p></td></tr><tr><td height="15"></td></tr><tr style="WORD-BREAK: break-all;"><td class="font_diary" align="left"><span id="diary_group_textDIV" style="LINE-HEIGHT: 150%;">&nbsp;&nbsp;恩,大师死了嘛,反应快是应该的。小王同学反应就很快,前天下午就问我报上要不要做。我说想想吧,没想清楚怎么做。晚上回来翻翻各大网站,都已经有专题了。那就学习学习吧。可惜,关于伯格曼的影评,翻了半天,就像我从前在网上拼命找塔尔科夫斯基的影评,最后只能是失望。基本上我们只培养出了移情影迷,除了移情以外,不知道看电影还为了什么。其实对着伯格曼移情,跟对着还珠格格移情,差别并不如文艺青年们想的那么大。孤独怎么啦?压抑怎么啦?沉默怎么啦?不都是些病吗?作为心理疾病,谁说就一定比小燕子们的疯疯癫癫哭哭啼啼高级?什么?孤独、压抑、沉默或者其他情绪反映了更深刻的现实?可满世界疯疯癫癫哭哭啼啼的娘们,作为一种现实的存在,难道不深刻吗?拜托,现象通常无所谓深刻,“凡存在皆合理”。深刻的是认识,是认识的方式、角度。重要的不是伯格曼的孤独、压抑、沉默或者其他种种,重要的是他怎么用一种独特的方式让你“看到”这些东西的新的维度。<br/>&nbsp; 伯格曼自己很早就说过,电影与文学无关。如果说,把伯格曼说成是个文学导演(因为他的文学剧本的高度文学性)是一种误解,那么把伯格曼说成是个哲学导演,根本就是偷懒。伯格曼当然有他的哲学,就像你,我,大街上随便一个人都有他的哲学。有哲学有什么用?你的哲学比大哲学家高明吗?伯格曼比大哲学家高明吗?在抽象层面上,伯格曼连做一些二流哲学家的对手都不配。但是他做了最伟大的哲学家都做不到的事情:他让你在一个具体的视听情境里直接面对事物本身;他通过特殊的电影技术(以及艺术)手段的运用,让你能够和他一样地“看到”那些东西,正是在那样一种“看法”里,事物才呈现出它“真理性”的一面。基斯洛夫斯基对此深有体会:“它连同其他东西,正是银幕上的魔术诞生的地方:作为观众,你突然发现自己处于一种紧张状态,因为你正处于一个由导演直接呈现给你的世界之中。这个世界是如此连贯、如此完备、如此简洁,以至于你被它裹挟而去,感到它的那种张力,因为你意识到了人物之间的紧张。”而离开了“看”的方式,离开了被限定的视听模式之下的特殊努力,伯格曼将一无是处,哪怕他拥有再多惊天地泣鬼神的孤独、压抑、沉默……<br/>&nbsp; 观众与影评人是两种人。伯格曼说过:“我拍电影的目的是个非常困难,也是极难答复的问题。通常答案是无法捉摸的:我要表达出人的情况,把我所见的真实情况表达出来。”那么好,作为观众,你只要对伯格曼已经“表达”出来的“真实情况”有所感、有所悟,你就是个不错的观众了。但是影评人,在评论一部电影的时候,必须要探究譬如伯格曼是通过怎样的方式,使用了什么独特的手法,让你“看到”那些日常生活中你通常忽略、遗忘或者自我欺瞒的东西的。特吕弗在评价伯格曼时说:“他已经做了我们做梦都想做的事。他写电影,就如同作家写书。不过他用的不是笔,而是摄影机。”如果影评人总是只能围绕伯格曼的孤独与阴郁、费里尼的梦幻与诗意、安东尼奥尼的疏离与神经质、塔尔科夫斯基的神圣感与象征主义来说事,那么其实他评论的究竟是小说、绘画、戏剧、诗歌,还是电影,就完全无所谓了,不同的艺术形式之间的本质区分,它们各自基于独特载体的独一无二的观照世界的方式,被抽象的哲学概念所替代和抽空。说伯格曼“揭示了人性本身”、“刺穿我们的心灵”、有“探索人类灵魂的勇气”、执着于“对生与死、灵与肉、精神与存在等一系列问题的探索”,等等,这些陈词滥调是无意义的,每一个有其严肃性的艺术家都可以这样去评价,因此它们与伯格曼这个独特的个体也不再有关。然而我们现在的影评人,除了移情型的,就是文学-哲理型的,或者是这两类的结合,也就是文艺青年型的。某种意义上,这也是盗版碟电影夜校的后遗症之一。<br/>&nbsp; 费里尼说:“伯格曼是一个真正的电影人,他使用任何手段,甚至幻觉,这是一种深奥的幻觉主义,它能够以一种欢快的方式呈现问题重重、令人不安的现实。”因此我们需要的是这样的影评人:他能够通过分析伯格曼所使用的“任何手段”,来引导我们更好地“看到”那些以“深奥的幻觉”方式所传达的“现实”。应该是时候,出来那么一两个人,可以用真正属于电影的方式来评论电影了。 </span></td></tr></tbody></table><p></p>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我知道什么呢? http://zhaosong.blogcn.com/index.shtml

311

主题

20

好友

6040

积分

职业侠客

Rank: 5Rank: 5

Heilan Administrator's

2#
发表于 2007-8-5 09:42:15 |只看该作者
<p>我非常非常不好意思的说我昨天才补看完伯格曼爷爷的《野草莓》[em04]。之前只看过第七封印(还是VCD版两张碟),以及不良少女莫尼卡......</p>
姑娘你真好,刷牙吐泡泡, 我心像小鹿,你快来拴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11

主题

20

好友

6040

积分

职业侠客

Rank: 5Rank: 5

Heilan Administrator's

3#
发表于 2007-8-5 09:52:12 |只看该作者
哦,对了还有看了一半的芬妮与阿里个山爪,据说那个版本是电视版本,有4个小时,于是那个该死电影社的人在那天由于时间问题只放了一半,可是尽管如此我还是没有公车回家了!不过已经很过瘾了,其实说起来我对芬妮和阿里个山爪还是有朝想的.........
姑娘你真好,刷牙吐泡泡, 我心像小鹿,你快来拴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4

主题

0

好友

135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4#
发表于 2007-8-5 12:07:21 |只看该作者
<p>因此我们需要的是这样的影评人:他能够通过分析伯格曼所使用的“任何手段”,来引导我们更好地“看到”那些以“深奥的幻觉”方式所传达的“现实”。应该是时候,出来那么一两个人,可以用真正属于电影的方式来评论电影了。 </p><p>实际上是,需要评论么?除非是教学。</p><p>看评论的话我更愿意看导演同行之间色彩鲜明大刀阔斧的褒贬,很有趣味性。影评人总是显得无聊、自做多情。</p><p>其实没有必要看不起移情影迷,老实人嘛。“用真正属于电影的方式来评论电影”的倒多数是不老实。 </p><p></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11

主题

20

好友

6040

积分

职业侠客

Rank: 5Rank: 5

Heilan Administrator's

5#
发表于 2007-8-5 13:02:15 |只看该作者
<p>时刻怀疑写影评的。</p><p>无论是那些技术型的,还是那些心灵型的,又或是心灵技术型的,都需要从一个好的切入点进入,这个切入点不单单只是针对阅读其影评的人,这篇即将成文,或者已经成文的作品首先面对的是作者本人,这篇作品被写出来是作者本人的一种抒发,这种抒发的表现出来的形式是由作者本人对电影的理解来决定的。比如他相信电影并不只是单单由一个一个画面,或者由一句一句对白来呈现(心灵型的就比较相信这些),而是由看不见的摄影机以及摄影机记录下来之后所形成的镜头的语言(机位)所决定,还有音乐、也就是除了画面之外的其他所有电影里的各种设置(注重细节就像那篇分析《厨师、妻子、盗贼》,名字我记不清了):音乐前面已经提过了,还有电影场景里出现的各种道具——导演放入的对各种可能有用于电影主题表达的物品,剪辑这一环节当然是必不可少的等等。</p><p>我发现有一些影评完全不注重语言,也就是文字本身,他们只关照那些要阐释的电影,就好他们看到最核心的东西似的,噼里啪啦成了文,就觉得了不得了。就好像影评不是用文字写成的似的,你只要翻一下《看电影》非专栏的文章(专栏的文章我暂不评价)你就发现他们总是感情充沛的,用着传统的相似的老架构描述着那些完全不相同的电影,他的感动或者说他们的喜好总是在以一种重复的方式反复上演。</p><p>影评也需要有意思的结构和文字设置来表达个人自己的观点,那也是表达的一个环节。</p><p>尚方翊剑说他对一句话的影评比较感兴趣,嗯,我觉得挺好,这完全是有可行性的。</p>
姑娘你真好,刷牙吐泡泡, 我心像小鹿,你快来拴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2

主题

70

好友

1万

积分

略有小成

超级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Heilan Super Team

6#
发表于 2007-8-5 13:16:59 |只看该作者
<p>比起“评论”,越来越喜欢用“批评”这个词。批评,首先是“批”,就是谈到问题指出毛病;评,则多少带有点倾向陈述作品优点和观者感受的意思了;至于“论”,那就开始用理论框架给作品划线了,而一旦开始“论”,那么,引述的话也就会多起来。</p><p>喜欢看到批在先,评在后,是因为,问题和毛病往往具有共性,你有我有他也有,我们可以作为镜子照一照。那么作品的优点和观者感受,经常是私化的,别人身上的优点放到自己身上,很可能就是缺点,更多时候是别人的优点自己做不到自己的优点别人也做不到。观者感受更是毫无疑问更加私化更加个人化。所以,批,有助于成长。评,更吸引阅读。论……就考验人的记忆和引述资料的能力了。</p>
未到六十已古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2

主题

0

好友

2589

积分

论坛游民

Rank: 3Rank: 3

黑蓝富豪

7#
发表于 2007-8-5 14:49:01 |只看该作者
看你们说到这里,我想起了基耶的《影迷》来了。我读到的评论和解“毒”中总是说此片表达了他对记录片失望的看法,并以此宣告了他的记录片时代的终结。但在看电影里故事中的主角最开始买摄影机拍片的契机就是他有了一个女儿,要把女儿的成长记录下来。最后也因为他对拍摄的痴迷,老婆无法忍受带走了女儿,上司因为他的影片拍摄残疾工人的真实而被开除。他百思不得其解:问题究竟出在了哪?这个故事至少告诉我原因应该不是记录片的问题,而是他作为一个影迷尺度的问题,又或许基耶把责任都归咎于记录片是草率的。<br />可是写影评也是这样的,前几天重看格里菲斯的《党同伐异》,电影的英文原名是《Intolerance》。我查了一下字典,至少这个单词翻译为偏执是比较合理的。而翻译者却用了一个中国的成语解释的很贴切到位,尊重了四个故事的内在主旨。所以无论边河所说技术型还是心灵型的再造者有一个前提就是尊重,尊重电影看起来简单做起来可真不容易。
小红帽的头骨藏在我的自画像里。
嘘,我谁也不告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11

主题

20

好友

6040

积分

职业侠客

Rank: 5Rank: 5

Heilan Administrator's

8#
发表于 2007-8-5 17:10:32 |只看该作者
<div class="quote" twffan="done"><b>以下是引用<i>顾耀峰</i>在2007-08-05 13:16:59的发言:</b><br /><p>&nbsp;所以,批,有助于成长。评,更吸引阅读。论……就考验人的记忆和引述资料的能力了。</p></div><p>还是顾前辈说的有模有样。提醒了我一点,批并不是一件看起来不讨好人的事情,而且批既需要勇气,也需要更多的才识哦。 </p><p>尚方我觉得你说的对电影的尊重,这个,有点太过谦卑。我觉得倒应该放在一个更为平等的维度上来谈这个事情。当然这个“电影”、还有“尊重”显然意思肯定很宽泛。 </p><p>我最近看了三部科恩兄弟的片子,从抚养亚利桑那,到血迷宫,再到天才才子惊魂记,前面还真觉得科恩有点小儿科,但是当看完天子才子惊魂记,却觉得诶诶诶,有点不对哦,当然不能说他是小儿科,但是再要说别的,当然也不可能美化到哪去。科恩的片子有着卡通的味儿。我现在在下他们另外一部片子黑帮龙虎斗,并且还想再重新看看之前的三部片子,不好的也好看明白到底哪里不好,有意思的地方也要看清楚了不会是错觉,有点较劲了好像[em01]。</p>
姑娘你真好,刷牙吐泡泡, 我心像小鹿,你快来拴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11

主题

20

好友

6040

积分

职业侠客

Rank: 5Rank: 5

Heilan Administrator's

9#
发表于 2007-8-5 17:41:55 |只看该作者
<p>上个海报:科恩兄弟三部片儿</p><p></p><p>抚养亚利桑那</p><p></p><p>血迷宫</p><p></p><p>巴顿.芬克,又译才子梦惊魂(上面贴里提到的天才才子惊魂记是我不记得便凭空胡编出来的.......因为实在一下子想不起名字了,其实就是这个片)</p>
[此帖子已经被作者于[lastedittime]1186307041[/lastedittime]编辑过]
姑娘你真好,刷牙吐泡泡, 我心像小鹿,你快来拴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0

主题

0

好友

1701

积分

论坛游民

月迷藏

Rank: 3Rank: 3

10#
发表于 2007-8-8 17:50:56 |只看该作者
伯格曼,我所看过的电影中,最喜欢的是《假面》……
阿里妈妈,芝麻开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黑蓝

手机版|Archiver|黑蓝文学 ( 京ICP备15051415号-1  

GMT+8, 2025-7-27 01:06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