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黑蓝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黑蓝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251|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残雪《涌动的暗流》

[复制链接]

9

主题

0

好友

498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8-4 13:02:5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涌动的暗流



          残雪





纯文学的河流在深深的地底流动,已经有几千年了,至今也没有断流。不论哪个时代都会有一些向往真理,不计功利的人尽其毕生的努力,将生命之泉汇入到这条永生之河中去。但追求者从这条河流中得不到任何世人所向往的东西,反而会像遭劫似的被弄得孑然一身。究竟是为什么,人要像走火入魔一般来从事这样一种看不到前途的追求呢?这是一个世纪末的大问题。

纯文学是一种最符合人性的高级的精神操练,探索的个人一旦进入到它的领域之内,便面临着破掉自己习惯了一生的常规的痛苦。纯文学招唤着探索者做一个赤裸裸的人,却不给他任何确定的目标,甚至连一个暗示也不给:你要打开一条路,只能凭借你内心的虔诚和你体内具有的力量。这就是纯文学,一种最没有把握的,堵死了任何侥幸的、无比险恶的攀登。在这种操练中,人所做的一切均找不到外部的意义,只除了一点——那永远得不到保证的自身的拯救。这样一种文学艺术,不是宗教,但近似于宗教的虔诚。人一旦踏上追求之路便没有止境,也没有退路。

在我们这个古老的、世俗的国度里,纯文学刚刚起步。这个刚刚起步的文学虽然似乎被众声喧哗的市场所遮蔽、所忽略,但并没有因此而自行消亡,反而在边缘存活下来,呈现出自身固有的勃勃生机。在当今公认的世界文学颓势之下,这是一种奇异的现象!我们所处的是一个经济复苏、欲望横流的时期,与外部的环境形成鲜明的对照,一种模糊的理想似乎在人心中扎根、生长起来了。这种东西似曾相识,却又十分陌生。她迥异于那种旧式的、面向外部的、目标明确的追求,并以其纯粹性、强制性、和不确定性,扭转着人们的思路与视线。我们经历了大浪淘沙似的文学潮流,潮流过后流下的闪光的篇什中就有这种特殊的文学,只不过它们还没有形成大的气候罢了。

纯文学的生命力,以及她那高不可攀的理想主义的格调在消费至上的环境里显得格格不入。也许正是这种决不妥协的品质使她获得了一批始终不渝的信徒。如今我们这里就有几位这样的青年,年龄在23-29岁之间,他们已经在各自那条寂寞的小道上攀登了好多个年头了。谁都知道,从事这一类的文学叫做“吃力不讨好”。以他们各自的学识和技艺,无论干什么也比干这个有“出息”,可以得到更多的“回报”。但这几位年轻人就是不愿意走“正道”去追求物质的东西,而是一头扎进了这个无望的、黑暗的精神领域,将灵魂的自救当作自己人生的头等大事。他们的作品里头充满了焦虑,也了充满挣扎与奋起,还有无处不在的透明感。

这几篇作品各具特点,都透出非常强烈的、极端的个性。也许某种极端,正是纯文学的特征之一。因为要同弥漫着的,无孔不入的粗俗物欲划清界线;因为要逼迫自己的幻想力进行那致命的一跃;因为要否定自己那庸庸碌碌的日常生活,用另一种真正属于自己的人格来证实自己,来赋予日常生活以意义;也因为心中那个永远到达不了,却又每时每刻力求接近的境界,他们选择了走极端。心气是多么的高,热情又是多么的奔放。我想,在青年时代有过的这样一种特殊追求如能坚持下去,他们的整个人生将从此改变。我们的时代,太需要这样的文学了。

无论那起因是什么,异邦文学的影响也好,本土同类作品的灵感激发也好,有一点是肯定的,这几位作者的作品都有一种不愿入世的鲜明个性,一种我们平时称之为“怪”的共同特点。这种“怪”在国外被看作那些“实验小说”的特征。的确,对于探索者来说,写作品就是精神领域内的实验,只不过那预期的结果总是无法证实,要待下一批作品的产生罢了。所以这样的小说不论是对于作者本人,还是对于我们阅读者,其证实只能在今后。这是一个无比迷惘与痛苦的过程,自找痛苦的追求将会铸造一颗具有现代性的灵魂。总而言之,好的开端已经有了,但是否会持续下去,读者都要为他们捏一把汗。因为那是无人的险途,攀登者无任何东西可以供他依仗,只除了一个模糊的,靠内力发动来维持的信念。

流马是一位正在形成文学信念的作者,他的短篇《幽暗的森林》里面,就透出这种对于纯文学的极度的虔诚。这位作者起点很高,其作品绝对不是出自偶尔的冲动,而是有备而来,抓住了文学的本质。《幽暗的森林》里面的那个主人公,是现代艺术之魂的化身。他执着于生命,桀骜不驯,耽于冥想,视世俗标准如粪土,孤傲地,甚至不择手段地维护着精神生活的独立性,时刻不忘与“他人”区分。促使他如此行事的动力,是内心涌动的莫名的欲望。他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因而能专注地,不顾一切地去实施自己的追求。这篇小说的缺点是不够老辣,偶尔会流于表面化,但整体是成功的。

小饭是一位非常年轻的作者,他的《暗紫二章》里呈现出这个年龄罕见的深邃和老练,可以看出他是一位早熟的,颇有天分的作者。小说涉及的是深奥的关于人的存在的主题。作品一层一层向我们揭示所谓“生”的真相到底是什么。如果人不想在精神上死亡,他就得承受精神上的流血暴力,在暴力中去领略老祖母教给他的精神生存的真理。而这个真理的底蕴是复仇,即精神对于肉体的复仇,它体现在贺老二猛击对手的姿态里。作者对于现代主义手法的运用是非常纯熟的,就像信手拈来。缺点是创作的自觉意识还不够,尤其在第二篇里,有点像偶然之作。

卢小狼的创造潜力很大,他似乎是很轻松地就进入到一种梦的语境里头。《东管头的吸血鬼》的故事发生在冬天的暗夜里,既像是一个恐怖短片,又像是精神生活的一个片断。细节的描绘显出作者幻想的才能,和潜意识参与创作的天赋。一切都是荒诞离奇的,但一切又都是真实的,本质的——只要读者不移开他的目光。表面上装作叙述外部的经历,实则揭示的是阴沉的心灵图像,这一点上他与小饭是一致的,两个人都很擅长于这种心灵的魔术。在老练的描绘后面,读者可感到一颗躁动的心,和不羁的灵魂。他的缺点是深入得还不够,必须聚集足够的勇气才能将这种主题的作品真正完成。

石留带给我们的是两篇优美的散文。我想,所谓现代主义的散文就应该是这个样子吧。谁见过自己的灵魂在深渊里对话呢?石留为读者提供了一个这样的蓝本。两篇作品里都有男女两个角色,由这两个角色来担任生命矛盾的基本对立面,而他们诉说的,全是关于生命的问题。第一篇侧重于叩问,第二篇侧重于辨认。在精神领域里,每一个生命一旦产生便面临被谋杀的命运。由此而产生的人类的应对策略便是分裂自身。分裂既残暴又疯狂,然而那是何等诗意的实验啊。为了那透明的境界,为了将古老的索马里城内的柴薪点燃,浑身碎裂,被脓血浸泡也在所不惜;在尸骨与毛发中伸长了脖子等待,直至生命最后也不改初衷;闻着尸灰刺鼻的气味,与死尸同眠也心甘情愿。文中的意象新颖而空灵,出人意料的比喻非常有力。缺点是遣词造句方面还没有达到炉火纯青,有些句子读起来有点别扭。

这四位作者是我的阅读中所接触到的真正具有“反骨”的作者,他们的作品虽然还有待成熟和发展,但每个人都已显露出属于自己的天赋。我相信,一个人已经坚持了这么久的一种生活方式是很难轻易抛弃的。我祝愿他们在今后的探索生涯中不畏艰险,继续走极端,直至发展出自己的体系来。

(残雪先生自称她还评点了门兴,但是她的稿件中没有提到,也可能是另外一篇文章)


 2003.9.11  北京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1

主题

0

好友

12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2#
发表于 2007-8-4 13:02:56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石普在2003-11-16 0:19:11的发言:
小饭是一位非常年轻的作者,他的《暗紫二章》里呈现出这个年龄罕见的深邃和老练,可以看出他是一位早熟的,颇有天分的作者。小说涉及的是深奥的关于人的存在的主题。作品一层一层向我们揭示所谓“生”的真相到底是什么。如果人不想在精神上死亡,他就得承受精神上的流血暴力,在暴力中去领略老祖母教给他的精神生存的真理。而这个真理的底蕴是复仇,即精神对于肉体的复仇,它体现在贺老二猛击对手的姿态里。作者对于现代主义手法的运用是非常纯熟的,就像信手拈来。缺点是创作的自觉意识还不够,尤其在第二篇里,有点像偶然之作。


这是关键的一段。:)[em3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0

好友

498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3#
发表于 2007-8-4 13:02:56 |只看该作者
别瞎说,每一段都很关键。我从一位朋友那边听到残雪先生正在写一篇这样的稿子,就恳请她发给我,并让她允许我来代贴。也许是一本什么杂志的约稿。[em23][em2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0

好友

12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4#
发表于 2007-8-4 13:02:56 |只看该作者
哦,我只是其他的不太熟悉,所以特别关注了那段:)
另外,残雪的我只读过小说黄泥街?(有么,忘了)和一些关于卡夫卡的评论,很少留意她也关注国内年青作家,恕我固陋了。能最先看到她的文字,我也感到高兴的。谢谢。[em1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92

主题

0

好友

62

积分

新手上路

超级无敌无所谓

Rank: 1

5#
发表于 2007-8-4 13:02:57 |只看该作者
可能是给《芙蓉》的吧。
应该发在明年第一期上。
——世界什么比男人多? ——睾丸 msn: heliuma@hotmail.com QQ:27927841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好友

6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6#
发表于 2007-8-4 13:03:01 |只看该作者
残雪对卡夫卡作品的评价,我很不赞同。特别是对《审判》。
嘎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黑蓝

手机版|Archiver|黑蓝文学 ( 京ICP备15051415号-1  

GMT+8, 2025-7-13 21:31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