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黑蓝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黑蓝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7594|回复: 2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门”里的暧昧》关于电影《门》

[复制链接]

118

主题

0

好友

2221

积分

论坛游民

游手

Rank: 3Rank: 3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8-4 13:42:3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李少红说过:希区柯克是非常注重心理悬疑的一个大师,他所用的一些手段都实际上是我们学习的一些因素,而且我们也把这些因素探索式地用在我们的影片里。这部电影与中国导演乐此不疲地宏大演绎不同,拍过《红粉》《桔子红了》的女导演进入商业片时代,拿出的作品是《门》,看介绍说是心理惊悚悬疑片,光这种体裁上的探索,就已值得我们对这部影片看上一眼。<br/>&nbsp;&nbsp;&nbsp; 《门》也的确从陈坤演的蒋中天的心理开始讲述的。故事从蒋中天杀人以后千奇百怪的幻想、梦境层层展开。看了之后的感受,我一下子就想起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同样是表现恐惧、混乱、猜测的心理。中间一直在为结局铺陈,直到最后,导演才揭开了蒋中天杀死女友的真相:由爱而产生的巨大的猜测和忌妒。通过看似不可思议原因,我们面对的这个影片就像是一道门,看得出来门里的爱,需要空间,需要信任,否则在这个窄小的空间里人更会走向疯狂。也许这就是导演要表达的。<br/>&nbsp;&nbsp;&nbsp; 这次的李少红没有失去以前的独特,《门》里还是无时的散发出一种柔美的气息,精雕细琢的光影穿插着人物们的恍惚,一切都铺展在那些巧妙的呼应之中。我觉得女导演更加注重细节,比如《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那种从女孩到女人的漫长等待,相遇分别的周而复始,只有更细腻的眼睛,才能娓娓道来其中的苦涩与焦灼。看这个电影这种感觉就更明显了,李少红在小的细节上下了大功夫,比如,为了使文馨死的真相更加明确,就在电影里做了一系列细节铺垫。蒋中天刷墙时看到一个孔洞,忙乱地把洞涂起来;墙壁漏水,他撕开墙纸后墙上渐渐显示的是一个人影似的黑影……最能说明问题的是电影中间,陈坤演的这个“病人”,出入于幻想与文馨在坟场见面了……这些设计<br/>都带着莫大的智慧,独立出健康心理的那点细腻的揣测。这是我很佩服导演的,《门》从心理惊悚入手,调动了不少阴郁环境闪回,全片看着就会让观众有种替主人公恐惧、疑虑的幻觉。再加上陈坤的演技,他演的这个蒋中天,完全离开了正常人的心态,尤其是那种眼神把一个病态的心理,都放到了一种对观众的逼视上,那么我们出现导演预期的惊悚感觉就很正常了。<br/>&nbsp;&nbsp;&nbsp; 影片是“向希区柯克致敬”,李少红的想法值得尊敬。希区柯克是悬念大师,将设置悬念作为引人入胜的最佳途径,如在《迷魂记》、《爱德华大夫》、《西北偏北》等影片中,大大小小的悬念层出不穷,观众也就带着一个又一个疑问融入故事。与之相比,《门》的悬念多少有些掩盖了故事,剧情依靠蒋中天内心的独白来联接,大量的梦境、幻觉、猜想、质疑组成,没有其他人物揭示真相,这就造成人物单一,当然我们不能用希区柯克的标准要求一个导演,还是可以看得出,《门》中的警察是一个担起这个揭示任务的角色,我从开始就希望着他与蒋中天一起揭开整个故事的真相。但导演并没让警察成为"解密"的关键,他的出现好像加重了蒋中天的恐惧和幻觉。影片结束的时候,当我们看到警察从墙壁中找到文馨的尸体时,不由得要发问:警察是怎么得知文馨尸体藏在墙壁中的呢? 这是一个漏洞,也是一个李少红留给我们的迷。<br/>&nbsp;&nbsp;&nbsp; 整体而言,导演在现实与幻觉之间来回切换镜头,留下了文艺片的感觉,却使这个惊悚片产生了巨大的混乱和含糊不清,我们作为观众,很容易就陷入了一种理解剧情的困扰,哪些是真实的、哪些是虚幻的? 当结束的字幕出现,我们从“门”里走出,门里的一切都留给了爱情,一任它模糊,其实哪有那么多能说清的呢?我们只知道门外的世界依然清晰就可以了。<br/>&nbsp;</p><p></p>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笺疏训诂,六经于易尤尊;阐羲文周孔之道,汉宋诸儒齐退听;节义词章,终身以道为准;继廉洛关闽而起,元明两代一先生。

311

主题

20

好友

6040

积分

职业侠客

Rank: 5Rank: 5

Heilan Administrator's

2#
发表于 2007-8-4 13:42:38 |只看该作者
哎,看了《恋爱中的宝贝》之后我就对李少红失去了信心。昨天晚上为了娱乐一下看了《生日快乐》,咋说呢,骗眼泪的,但是我纳闷的是,这种被炒烂的旧桥段为什么到现在还能欺骗大伙的眼泪(主要是刘若英在车子上那场戏,她给小南(古天乐饰演)打电话质问他结婚的事儿,这段戏真演的好,我直接被刘姑娘打败了),人是不是一直都没怎么进化啊。这种陈年老桥段,比如说绝症啊,两个人不离不弃啊,但是对方都不愿意开口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原因),不断的错位啊,这些都是假象,人们希望用假象来掩盖过于单调和精确的现实,然后电影给了他们一个入口,这样电影,哎,该不该让它存活,我很为难哦。
姑娘你真好,刷牙吐泡泡, 我心像小鹿,你快来拴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2

主题

0

好友

2589

积分

论坛游民

Rank: 3Rank: 3

黑蓝富豪

3#
发表于 2007-8-4 13:42:38 |只看该作者
<p>有些电影无论多么虚假对于市场都不是问题,有一个明星,就有一拨粉丝。他们愿意消费,我们还能怎么办?可看着那些江郎才尽的编剧们也都开始“拿来主义”(不止是好赖坞)的时候,是不是“原创”才是硬道理。</p>
小红帽的头骨藏在我的自画像里。
嘘,我谁也不告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2

主题

0

好友

2589

积分

论坛游民

Rank: 3Rank: 3

黑蓝富豪

4#
发表于 2007-8-4 13:42:38 |只看该作者
不过打着希区柯克的幌子挂羊头卖狗肉,实在让人愤怒。[em30][em30]
小红帽的头骨藏在我的自画像里。
嘘,我谁也不告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1

主题

0

好友

714

积分

注册会员

教主大人1969

Rank: 2

5#
发表于 2007-8-4 13:42:38 |只看该作者
<p>两年多没有哭了</p><p>之间努力寻找并观摩催泪弹若干</p><p>包括生日快乐,真无聊像N多年前风云的网络言情小说</p><p>未遂。。。。。。想当年看星愿哭的像个什么似的。。。。。</p><p>倒是面纱诺屯死后诺茨那DUAN表演让眼睛湿了一下,眨了几下,未遂AGAIN。</p><p>门米有看完,一个人看实在是有点恐怖,不能个人吓个人</p>
晴天下雨 我就心情感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11

主题

20

好友

6040

积分

职业侠客

Rank: 5Rank: 5

Heilan Administrator's

6#
发表于 2007-8-4 13:42:38 |只看该作者
我对不起大家,我在看生日快乐的时候,也就是我描述的刘姑娘车子里的那段,我哭了
姑娘你真好,刷牙吐泡泡, 我心像小鹿,你快来拴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2

主题

0

好友

2589

积分

论坛游民

Rank: 3Rank: 3

黑蓝富豪

7#
发表于 2007-8-4 13:42:38 |只看该作者
<p>不怕见笑,我也有被电影整哭的时候。那时才上初中。有两次,一次是看《LEON》到最后,小马姑娘把那株有超级无敌顽强生命力的植物埋下的时候,又加上斯汀磁性的喉咙煽了一下,我就鼻涕眼泪一大把了。后来特意看看“心的形状”之立体程度,什么玩意。歌词完全不知所云(以当时的英语水平,虽然现在仍搞不懂那些扑克牌暗指什么)还有一次,还是初中。看《廊桥遗梦》,到雨中分别那场,离谱大娘握着车把手,而前面的伍德大叔借红灯短暂停留,车窗外大雨倾盆。我的泪水不比电影里的雨水小多少。后来我推荐老妈一起看,越看越起疙瘩。这不自己逼自己跳火坑吗?哪有教自己老妈婚外恋的?晕</p>[em31]
小红帽的头骨藏在我的自画像里。
嘘,我谁也不告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11

主题

20

好友

6040

积分

职业侠客

Rank: 5Rank: 5

Heilan Administrator's

8#
发表于 2007-8-4 13:42:38 |只看该作者
厉害,妈妈真好!(跟你一块看电影)
姑娘你真好,刷牙吐泡泡, 我心像小鹿,你快来拴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1

主题

0

好友

714

积分

注册会员

教主大人1969

Rank: 2

9#
发表于 2007-8-4 13:42:38 |只看该作者
<p>看LEON我也哭了的</p><p>总之三年以前的任何时间里</p><p>我的哭泣状态是这样的,跟电视里的演员们表演一致的</p><p>这种状态终止于04年夏天</p><p>彼格诺维其说他斗是喜欢模妨前人的精彩镜头因为所有创意都被前人尝试过了,在无声电影的时候比如分银幕或者快速剪切~把它当剽窃而横加指责是木道德的~</p><p>另外,持续性征集催泪弹ING~</p><p></p>
晴天下雨 我就心情感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2

主题

0

好友

2589

积分

论坛游民

Rank: 3Rank: 3

黑蓝富豪

10#
发表于 2007-8-4 13:42:38 |只看该作者
给你们再暴下料(自己八卦自己一下),小学五年级时第一次在电视上看《末路狂花》。同样最后那场经典的飞车戏。小屁孩一个,哪懂什么“女权主义”。后来在语文周记作业本上我写下了有生第一个影评,题目是:“友谊地久天长——献给萨尔玛和露易斯”。当时很真诚,后果很严重(老师看过电影,然后叫家长说,禁止给孩子看“儿童不宜的电影”。对老爷子来说,那叫一个冤。)现在想想,老师看到的到底是哪个版本,因为多年后我看的大莱的重剪版才看到一些XX镜头。
小红帽的头骨藏在我的自画像里。
嘘,我谁也不告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黑蓝

手机版|Archiver|黑蓝文学 ( 京ICP备15051415号-1  

GMT+8, 2025-7-30 05:30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