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13-9-12
- 在线时间
- 198 小时
- 威望
- 430 点
- 金钱
- 10792 点
- 注册时间
- 2007-8-4
- 阅读权限
- 30
- 帖子
- 272
- 精华
- 0
- 积分
- 2221
- UID
- 9636
 
|
<p> 李少红说过:希区柯克是非常注重心理悬疑的一个大师,他所用的一些手段都实际上是我们学习的一些因素,而且我们也把这些因素探索式地用在我们的影片里。这部电影与中国导演乐此不疲地宏大演绎不同,拍过《红粉》《桔子红了》的女导演进入商业片时代,拿出的作品是《门》,看介绍说是心理惊悚悬疑片,光这种体裁上的探索,就已值得我们对这部影片看上一眼。<br/> 《门》也的确从陈坤演的蒋中天的心理开始讲述的。故事从蒋中天杀人以后千奇百怪的幻想、梦境层层展开。看了之后的感受,我一下子就想起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同样是表现恐惧、混乱、猜测的心理。中间一直在为结局铺陈,直到最后,导演才揭开了蒋中天杀死女友的真相:由爱而产生的巨大的猜测和忌妒。通过看似不可思议原因,我们面对的这个影片就像是一道门,看得出来门里的爱,需要空间,需要信任,否则在这个窄小的空间里人更会走向疯狂。也许这就是导演要表达的。<br/> 这次的李少红没有失去以前的独特,《门》里还是无时的散发出一种柔美的气息,精雕细琢的光影穿插着人物们的恍惚,一切都铺展在那些巧妙的呼应之中。我觉得女导演更加注重细节,比如《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那种从女孩到女人的漫长等待,相遇分别的周而复始,只有更细腻的眼睛,才能娓娓道来其中的苦涩与焦灼。看这个电影这种感觉就更明显了,李少红在小的细节上下了大功夫,比如,为了使文馨死的真相更加明确,就在电影里做了一系列细节铺垫。蒋中天刷墙时看到一个孔洞,忙乱地把洞涂起来;墙壁漏水,他撕开墙纸后墙上渐渐显示的是一个人影似的黑影……最能说明问题的是电影中间,陈坤演的这个“病人”,出入于幻想与文馨在坟场见面了……这些设计<br/>都带着莫大的智慧,独立出健康心理的那点细腻的揣测。这是我很佩服导演的,《门》从心理惊悚入手,调动了不少阴郁环境闪回,全片看着就会让观众有种替主人公恐惧、疑虑的幻觉。再加上陈坤的演技,他演的这个蒋中天,完全离开了正常人的心态,尤其是那种眼神把一个病态的心理,都放到了一种对观众的逼视上,那么我们出现导演预期的惊悚感觉就很正常了。<br/> 影片是“向希区柯克致敬”,李少红的想法值得尊敬。希区柯克是悬念大师,将设置悬念作为引人入胜的最佳途径,如在《迷魂记》、《爱德华大夫》、《西北偏北》等影片中,大大小小的悬念层出不穷,观众也就带着一个又一个疑问融入故事。与之相比,《门》的悬念多少有些掩盖了故事,剧情依靠蒋中天内心的独白来联接,大量的梦境、幻觉、猜想、质疑组成,没有其他人物揭示真相,这就造成人物单一,当然我们不能用希区柯克的标准要求一个导演,还是可以看得出,《门》中的警察是一个担起这个揭示任务的角色,我从开始就希望着他与蒋中天一起揭开整个故事的真相。但导演并没让警察成为"解密"的关键,他的出现好像加重了蒋中天的恐惧和幻觉。影片结束的时候,当我们看到警察从墙壁中找到文馨的尸体时,不由得要发问:警察是怎么得知文馨尸体藏在墙壁中的呢? 这是一个漏洞,也是一个李少红留给我们的迷。<br/> 整体而言,导演在现实与幻觉之间来回切换镜头,留下了文艺片的感觉,却使这个惊悚片产生了巨大的混乱和含糊不清,我们作为观众,很容易就陷入了一种理解剧情的困扰,哪些是真实的、哪些是虚幻的? 当结束的字幕出现,我们从“门”里走出,门里的一切都留给了爱情,一任它模糊,其实哪有那么多能说清的呢?我们只知道门外的世界依然清晰就可以了。<br/> </p><p></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