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黑蓝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黑蓝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4259|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ZT捷克“非著名导演”Juraj Herz访谈

[复制链接]

122

主题

0

好友

2589

积分

论坛游民

Rank: 3Rank: 3

黑蓝富豪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8-4 13:43:0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h1><a class="article_title" href="http://www.mtime.com/blog/200939/article-173106">捷克“非著名导演”Juraj Herz访谈</a></h1><div class="blogArticleInfo"><span class="article_author">转自“后来疯了最后死了”</span>&nbsp;BLOG&nbsp;<span class="article_post_time">2006-7-15 16:35:22</span>
        </div><div class="blogArticleContent"><b>你第一部电影Sberne surovosti本来是被称为“捷克新浪潮宣言”的《深海珍珠》那个集锦片的一部分,对吧。那也是你惟一一次改编Bohumil Hrabal(注:捷克著名作家,1997年在布拉格一所医院坠楼死亡,死因成谜)的散文,而在他的文章中就存在怪异莫名的风格、稀奇古怪的主题还有模棱两可的场景,那都和你对电影的理念不谋而合,你还有计划改编Hrabal的其他作品吗?</b><br/><br/>就在我开拍《深海珍珠》中我那一部分的前一年,收到了别人送我的Hrabal的剧本。那时候我正在给Jan Kadar做助理,弄完了《大街上的商店》,于是想找个本子筹划自己的处女作,Kadar也支持我。是Vaclav Nyvlt替电影界发现了Hrabal的存在,给了我他的短篇小说《布拉格的孩子》,那时候我根本不知道这个作家,因为他的书都没出版过呢。于是读完后,我想Nyvlt是在整我吧?我都没看明白这人写什么!我不想拍,拒绝了。不过我想他们也不会让我在当时拍那样一部片子的。<img src="http://www.cojeco.cz/attach/image/med/33/40e8/3340e85a6f10f80653a5a4dec66ea206.jpg" align="right" border="0" alt=""/><br/><br/>Jaromil Jires后来又来找我,给我看Hrabal在1963年出版的一个故事集,我就很喜欢了。Hrabal还给我读过一部正打算出版的小说,就是《严密监视的列车》。我看完好想拍,可惜Evald Schorm——我们这一代导演都很尊重的人,说他也想拍,我只好让给他。后来一个多月都没再听过有关这个项目的情况,最后才知道是Jirka Menzel(Jiri Menzel的昵称)拿去拍了,让我有些不爽。<br/><br/>那时候Hrabal又给我看另一部小说《我为英王效忠》,这是地下出版物。我读了非常高兴,告诉Nyvlt那我就拍这个罢。但审查官员并不同意,当局不提供资金我也没办法。但现在(2006年),Menzel又开始拍这部片子了,Karel Kachyna也打过主意。(这部影片的开拍历经多年的争吵、官司和丑闻,Jiri Menzel曾当着许多人的面用棍子打他的制片人,为的是希望坚持拍这部片子)。<br/><br/>我是一个演员,当初进电影这一行,初衷是想当捷克的Jacques Tati,因为如果我说要当Chaplin,那目标也太遥远了。改编Hrabal是很好的起步,但我要找到自己的特色,表演对我来说最重要,导演则是表演的另一种方式吧。<br/><br/><b>你第一部片子《癌症信号》(The Sign of Cancer)是心理侦探片,考虑到所处的时代背景,还有捷克新浪潮的问世,显得那部片子在当时颇有些格格不入。那么你怎么会想到一开始就拍侦探故事?</b><br/><br/>那很容易。我当助理导演拍过四部影片。前两部是跟Zbynek Brynych,后来是Jan Kadar。Brynych叫我去看Hanka Belohradska的一本书《最后的晚餐》,就是《癌症信号》这部片子的原著。作者以前是个护士,她的书蛮有趣的,不仅是医院的环境,还有里面描述的相互关系。说的是一些党的高级干部住在医院里的故事,那里医生是酒鬼,后来发生谋杀,撕下了人与人之间的面纱。我对这种人际关系很感兴趣,谋杀案倒是其次。<br/><br/>这部片子后来激怒了很多人,差点被禁。<br/><br/><b>你以前经常说你不属于“捷克新浪潮”,只是更倾向于某几个人,比如Jaromil Jires或者Evald Schorm。为什么?</b><br/><br/>当然有个人原因,我根本不属于“捷克新浪潮”那拨导演,首先他们也不接纳我呀。虽然我跟Jaromil Jires、Jirka Menzel、Evald Schorm和Vera Chytilova是同年,但他们是FAMU(位于布拉格的表演艺术学院电影电视系)毕业的,而我是从木偶系出来的。<br/><br/>以前我在布拉迪斯拉发艺术学校学习,因为没通过表演考试,考官说我的长相压根不会有角色适合嘛,我就去学木偶。在木偶系,跟同学Honza Svankmajer(Jan Svankmajer的缩写)一起搞。以前在部队的时候,我们就认识了,合伙做过舞台剧。转业后我还继续做过戏剧,但我心系电影呀,于是在Zbynek Brynych的片子《一分钱,一分货》里演个角色,为Brynych当助理那是后话。这算是起步的训练工作吧,跟了他两年,后两年是跟Kadar。<br/><br/>Jaromil Jires把《深海珍珠》介绍给他们FAMU的一班同学,他跟他们讲,木偶系有我Herz这么一个人,也挺不错,说让我去拍其中一段,结果除了Evald Schorm,其他人全部表示反对。也难怪,我不属于他们一伙人嘛,自然瞧不上的。我毕竟只是木偶艺人出身,不算电影导演。很幸运,Jan Kadar真是好人,他去学院的办公室,跟那些人讲,愿意为我担保,才让我拍了。<br/><br/>倒霉的是,那时候我刚好得了胃穿孔,我的那部分被落下了,其他部分都是由当时最棒的摄影师Jaroslav Kucera拍的,等我拍的时候,他不愿意跟我合作!我只好去找Jan Kadar的摄影师Rudolf Milic。不过Jaroslav Kucera后来跟我拍过《魔吉亚纳》(Morgiana),关系也不坏。<br/><br/><b>是不是因为这,你拍的那部分,还有Ivan Passer拍的那部分,被他们从《深海珍珠》取出来了?还是别的什么原因?</b><br/><br/>不是。是因为加起来太长了。我们在一起讨论,Ivan Passer,也是我们的老朋友,第一个说愿意自动退出,而我那部分是唯一超过30分钟的,角色众多,故事复杂,更像是我单独的作品,也就退出来了。其实这对我来说是好事,《深海珍珠》后来只是在几个电影院放过,很少人看到。而我那个公映了,看的人反而更多。<br/><br/><b>60年代末,你拍了你最著名的代表作《火化人》、《煤油灯》和《魔吉亚纳》。</b><br/><br/>那时候我已经拍过三四部片子,我想时候到了,我已经完全掌握了电影制作需要的技术,我要拍真正自己风格的作品了。1968年拍了The Limping Devil,我不喜欢这部影片,因为制片厂的干涉,很多东西不属于我,但我父亲最喜欢我的这部片子。后来苏联入侵,所谓“正常化”开始,那时我在拍《煤油灯》,我们采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时代背景,避免了选择当下年代的麻烦,当局还是不喜欢,但仍然准许我拍《魔吉亚纳》。这片子本来的设想和后来大不相同,是改编自一个死于饥寒的俄罗斯作家的原著。<img src="http://www.cinematheque.bc.ca/SeptOct03/SeptOct03_Images/morgiana.jpg" align="right" border="0" alt=""/><br/><br/>这片子讲的是两姐妹,一正一邪,一个演员演的。为什么呢?在原著的中间,好的那个姐姐醒来,要找妹妹,但她根本没有妹妹,只是一个精神分裂的人,她有好的和坏的两面。审查机构不能接受这种故事,然后砍掉了后半部分。<br/><br/>我也不大喜欢这部影片,拍的时候非常辛苦,我只是将之当作一种锻炼,好像钢琴师在弹奏前活动手指。我尝试各种不同的电影技法,只是当成练习罢了。不过这片子后来在美国得了Gold Hugo奖,令人始料未及。当局在七年后才告诉我得奖这回事,把奖杯给我。然后报纸上登了,几周后,有人闯进我的办公室,把奖杯偷走,他以为Gold Hugo奖,就真的是金子做的呢。<br/><br/><b>《魔吉亚纳》中精神分裂、自我矛盾的人格在《火化人》中也用过,带有德国表现主义风格,又像是受到希区柯克的影响。你自己意识到了吗?</b><br/><br/>我最初在木偶系学习的时候,他们FAMU的学生经常放电影,我也跑去看,但他们不让我进去,所以只有等灯灭了再偷偷溜进去。有时候这个法子也不管用,他们经常在片子上映中,突然打开灯,把外人赶出去。虽然很麻烦,我还是偷偷看了不少好片。<br/><br/>后来做了导演,就有了专供导演、摄影师等工作人员观摩的放映室,于是我又看了不少西方电影,希区柯克电影就是那时候看的,当然也有德国表现主义作品,我很感兴趣。也有瑞典片,Victor Sjostrom的呀,还有Ingmar Bergman的呀,还有Bunuel的一些片子,是最吸引我的。但我想我并没有复制人家的风格,我只是很感兴趣,从中学了些东西罢了。<br/><br/><img src="http://www.filmsk.sk/projekt100/images/0304/projekt100/spalovac2.jpg" border="0" alt=""/><br/><br/><b>《火化人》在国际上大获成功,对你后来的生涯是帮助很大呢,还是一种负担?</b><br/><br/>那本书《火化人》吸引我是它的标题,所以就读了,结果很失望,但还是安排作者来聊,花了两年时间准备剧本,直到拍摄的时候才发觉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机会,那是1968年,我对创作享有绝对的自主权,我想拍什么就可以拍什么。我被《火化人》的幽默所吸引。我到过很多国家的电影院,看观众对片子的不同反响,荷兰、意大利……在布拉格,观众很沮丧,在斯洛伐克,他们捧腹大笑,在荷兰,似乎片子从头到尾都是一部喜剧,在意大利观众直接从电影院出来了,他们无法接受人死后火葬!<br/><br/>我拍这部影片的时候,就知道那是最适合我的一种幽默,也就是所谓“恐怖幽默”,虽然我不把它看成是纯粹的恐怖片:更像是心理惊悚片或者说心理恐怖片。《火化人》带有表现主义风格,诗意表现主义,我很高兴尝试不同风格,我也不想被绑定在某个特定类型里。但这个片子又给我带来了法律麻烦。是斯洛伐克的电视台,官司两年才结束。我在蒙特卡洛得到大奖,当然还有一笔数目不菲的奖金鼓励,斯洛伐克电视台赢了官司,这笔钱输给了他们,那段时期我很低落。<br/><br/>之后我拍了《煤油灯》和《魔吉亚纳》,又有新的麻烦,有人说《魔吉亚纳》是关于受虐施虐的变态电影,必须得禁。他们让我拍浪漫爱情片,于是我解释,这就是浪漫故事呀。他们不肯听,说这么可怖的片子浪漫个鬼。我被停止拍片资格两年之久。后来是苏联人救了我,真是讽刺。他们看过《魔吉亚纳》后很高兴,因为这是改编自俄罗斯作家。他们跟当局说了后,我才恢复拍电影的资格,已经两年过去了。这两年里,我只好去电视台做事,但我又遇到新的问题,被电视台赶出来,十四年不让我再拍电视。<br/><br/><img src="http://www.lemague.net/dyn/IMG/jpg/Spalovac_20mrtvol_2001.jpg" border="0" alt=""/><br/><br/><b>1968年苏联占领捷克,你怎么不逃亡?就像很多捷克电影人那样。</b><br/><br/>我那时候逃不掉呀,正好《火化人》还有点戏没有收尾,而演Kopfrkingl的Hrusinsky躲起来了,两个月后才露面,我们等他来把一些内景戏补了补。我当时为捷克全国的勇敢而欢欣鼓舞。曾有一天传说我们把街道名字一夜之间改掉,然后去掉所有路标,让苏联人找不着北。其实我从没想过捷克会崩溃毁灭,斯洛伐克找我去拍一部电视片,直到“正常化”来临,那一两年我并没有感受到明显压力。<br/><br/>在斯洛伐克拍片也是受罪,所有演员全是酒鬼,工作没法进行,我又遇上官司,等一切处理完,已经没有机会离开捷克逃到西方去了。<br/><br/><b>70年代中期你拍了几部歌舞片,像《陶瓷姑娘》,你对音乐喜剧的类型很有兴趣?</b><br/><br/>我告诉你我真痛恨歌舞片。我总共只喜欢四部音乐剧:《猫》、《窈窕淑女》、《西区故事》、《你好多莉》,除此之外没有了,其他类似的玩意我看了都要吐。问题是《魔吉亚纳》之后,我没办法自如拍片,他们说我只能为工人阶级拍。所以只有满足这个要求,拍《陶瓷姑娘》,原著是个女作家写的,历尽艰辛的一个党员,失去了腿,哥哥病死,她是最底层的工人阶级。我很尊敬这个作家,但我拍完《陶瓷姑娘》,他们又说我把工人刻画得像妓女,于是禁止我再和这个作家合作。那几年,啥也别想拍,除了喜剧,于是我就拍了部犯罪喜剧,A Girl for Killing。女主角那个女孩挺不错,我打算给她量身打造下一部片子,但他们又不准我拍了。<br/><br/><b>为什么?</b><br/><br/>还是因为《陶瓷姑娘》惹怒了他们,当官的都是疯子。他们审核电影根本无视导演的存在。我在审查大厅里等待宣判,里面没人真懂电影,只是看在座的大人物有什么反应,如果某大人物看片的时候咳嗽一声,其他人马上学样,根据大人物的表情,判决这片子好,或者是不好,是不是社会主义的。好几年后,导演才被允许进入放映室,真可怜。放映的时候鸦雀无声,一放完,所有人都不敢出声,只等某个大人物开口表态,或许是一声咳嗽,反正诸如此类的信号。这就是一部电影的命运所系。<br/><br/><img src="http://www.volny.cz/czfilm04/Foto/Holky%20z%20porcelanu%2002.jpg" width="375" border="0" alt=""/><br/><br/>那几年官方主张的都是政治电影,除了童话我没有看到有什么别的可拍。他们让我拍《美女与野兽》,我心中暗喜,因为我想这可以偷偷加入恐怖元素嘛!但片子成本很高,他们让我同时拍两部片子,所以我早上在一个地方,晚上去另一个片场,另外一部就是《第九心脏》,不是给小孩看的,有点恐怖场景,当局后来又很不高兴。<br/><br/>七十年代是艰难时世,我要养家糊口,虽然我不拍片,也有些日常薪水,但很低,所以我每年都要出去找活干,不得已时我又回去干过B组导演,因为A组导演必须是党员嘛!<br/><br/>我混得最烂的时候,以前的部长叫我拍部片子,得去荷兰、奥地利、罗马,我们只有五个人,更要命的是根本没有去那些地方的拍摄许可,只有偷偷去。但好处是,我见到了所谓西方世界是什么样子。<br/><br/>此后,Josef Nesvadba给我看他的小说,我改编拍了《费拉特吸血鬼》。我把小说名字改了,因为我想向经典电影《诺斯费拉图》致敬。后来拍好,他们剪掉了很多激烈的场面,所以最后观众看到的根本不是我原来的版本,这是我的电影遇到的又一次灾难。我拍的每部片子几乎都有两个剧本,一个是先通过审查,但我并不照着拍,第二个是我自己的,我照着拍到一半,需要第二次审查,于是他们会拿去砍掉许多不合要求。《煤油灯》也不是我要的样子。<br/><br/>唯一一部合我心意的,只有《火化人》,因为只有一个场景不是我的意图。影片最后是以主角的视点结束的,我从来没有在片中提“纳粹党”三个字,我都是简称为“党”。苏联人来了,我们改了结尾,两个火化工坐在咖啡馆里,苏联坦克从背后的窗户驶过。俩人在谈论Kopfrkingl,这是个好人哪,他发生什么事了?下一个镜头是博物馆损毁了。窗户反射出人们哀伤的脸,这时Kopfrkingl笑着回来。我们这么拍的,1969年给制片厂厂长看,他否定了这个结尾,于是删掉了,我也不知道这段胶片去哪了,可能被他们烧掉了,因为他们很害怕惹出祸嘛。<br/><br/><b>你经常被当作恐怖片导演。你是怎么融合恐怖片这一类型和捷克电影的?</b><br/><br/>对我来说,一般恐怖片就是链锯杀人狂之类的。社会主义时期我们不可能拍那个,我的招数就是加入幽默的东西,因为这才能帮助在审查的时候蒙混过关,所以我最花心思的就是把幽默融入到恐怖的故事里,《火化人》体现得最明显。<br/><br/><b>《手中之鹊》被束之高阁达十三年之久,这部片子对你的电影生涯有何影响?</b><br/><br/>因为原著作家是被查禁的,我们按照中世纪童话的调子写剧本。上面本来给我2000万克朗去拍,因为他们想既然是古装的,那得费钱啊,但我只要了400万,他们一看能省钱,就很高兴,让我想怎么拍怎么拍,不控制我了。但我们剧组的人都知道,最后拍出来肯定让那帮人吓一跳。<img src="http://www.kinoaero.cz/pics/archiv_foto/film/m/fb00835m.jpg" align="right" border="0" alt=""/><br/><br/>我们担心到头来他们会拿去乱剪,所以用了很多远景镜头,让他们不好下手。但我们没有想到,他们这回不剪了,干脆把整个片子禁掉!反正也没花多少钱!我从没见过那帮人在放映厅审查的时候,眼中的那种可怖神情。他们本来以为是部童话呢,但事实上是很风格化、很复杂难解的一部片子,有裸体镜头,还有摇滚音乐。所以下场很惨。<br/><br/>不过我劝说头头们,至少让我完成后期吧,最后用一个周末草草收场,并不是完全按照我的构思来的,他们拿走胶片,锁起来十三年。这也是我所有作品中,受伤害最大的一部。它本来是我最后的一根稻草,得到如此结局,我决心离开。在捷克我没法拍片子了,我去了斯洛伐克,拍《甜蜜的关心》,我认为那是部愚蠢的喜剧片,结果后来成了斯洛伐克最有名的喜剧片。<br/><br/><b>你说你又被禁了,那你又怎么拍的Night Caught up with me,那部集中营题材的影片。</b><br/><br/>我有一天在读电影杂志,上面有篇小说吸引了我,“拉文斯布鲁克”这个地名跳入我的眼睛,那是我十岁时呆过的集中营!小说作者正是我被禁止与她合作的那个女作家,我不可抑制地回去找制片厂厂长,他说我疯了,明明被封杀还想拍戏呢,而且这部戏已经指定给Jaroslav Balik和Jaromil Jires去拍了。<br/><br/>我赶紧去找Jaromil Jires,说你一定要让给我啊。我在拉文斯布鲁克集中营呆过,我想拍集中营题材的黑色喜剧想了二十多年!其他人都害怕我把幽默色彩带入到恐怖的集中营大屠杀中,那岂不是不伦不类?我后来找过意大利和美国的制片人帮我投拍,都没成功。十几年后罗伯托·贝尼尼用他的方式拍了表现集中营的黑色幽默电影《美丽人生》,不过跟我的设想完全不同。<br/><br/>当时Jaromil Jires立马同意了我的要求,我们去找Jaroslav Balik,他说先看剧本再决定,很幸运他看了剧本说不对胃口,结果让给我了。我重写了一遍,按照我看到过的集中营来拍。后来电影问世受到欢迎,西方观众也很喜欢,制片厂的人这回高兴了,说你这次总算干得不错,没有搞砸,可以拍大制作了,下一部就拍《查理四世》吧。我心里咒骂他去死,因为我已经打定主意离开捷克去德国。我不清楚在德国等着我的是什么,但很幸运,我一到德国的第二天,就在片场拍片了。在德国呆了十二年,九十年代末才回捷克,国家已经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br/><br/><b>你曾说你在Night Caught up with me中的一些场景,被斯皮尔伯格用到了《辛德勒名单》里?</b><br/><br/>我在集中营的时候经历过一件事。那是第一天我进去,他们令我们脱光衣服去洗澡。只有几个是小孩,其他都是大人,大人很恐慌,因为他们知道洗澡代表着什么。我看着恐惧中的那些大人,发现管子里是不会有毒气放出的,因为那个房间装有玻璃窗,很容易打破了把气放出去,所以我想那不是个毒气室。果然,后来管子里流出的是水,不是毒气,大人们都喜极而泣。<br/><br/>我在片子里用了这一段,比斯皮尔伯格早好几年,他不过是一个镜头一个镜头抄的罢了。而且这场戏我安排了两个主角在里面,而对《辛德勒名单》来说,完全是无关紧要的插曲。我读过《辛德勒名单》的小说,也没有类似场景,我还找来《辛德勒名单》的剧本,也没这场戏。我找过一个美国律师,把我这场戏和斯皮尔伯格的一起给他看,结果那个律师看了跟我讲:你怎么送两份一模一样的《辛德勒名单》给我?<br/><br/>这有多么相像,可想而知。如果我提起诉讼,必胜无疑。我后来没有告。斯皮尔伯格这种抄袭在圈内无人不晓,他惹的此类官司太多了。<br/><br/>Night Caught up with me是我最好的一部恐怖片,那是真实的恐怖,看不见的恐怖,没有血腥。那是我亲身经历过的气氛。除了我之外,波兰女导演Wanda Jakubowska根据自己在奥斯威辛的经历拍过《最后的阶段》(The Last Stage)。我开始想用十岁小孩的视角来看集中营,但没有哪个国家愿意这么拍,除了以色列,但以色列又没足够的钱,我到以色列去见当初的难友,大家一起聊天,我老婆听到那些可怕的故事,吓得要死。除了十岁时的集中营岁月,我人生中另一段悲惨的经历是在部队当兵的两年,那是在五十年代,但我也讲过给别人听,结果所有人都哈哈大笑。<br/><br/><b>你最近的Passage一片,和Jan Svankmajer的Faust是来自同一个概念吧。主角发现了一栋神秘的建筑,他走进这个迷宫,当他想逃出来时被车撞了。这是偶然的相似,还是故意这么做的?</b><br/><br/>我和Svankmaje是几十年老朋友了,同学、战友、合作伙伴,我们甚至是同年同月同日出生的。他每部片子当然我都看过,还有几部是我演的,但我恰恰没看过Faust。我们理念很接近,他第一部电影是我帮他的,我的很多片子他也出力很大,还替我做过置景,他老婆替我做字幕,我们的关系太复杂了。这种相似是一个巧合。<br/><br/>不过Passage这部影片却令人失望,简直是我多年来最大的挫折。主要是在捷克评论很糟糕,发行也不好,上映几天就被撤下。但在海外一些电影节却受到热捧,有人说什么“伯格曼和费里尼的握手”、“史上最佳的卡夫卡风格电影”,在法国尤其成功。因为这部片子,在巴黎还有立陶宛他们举办了我的个人回顾展。有人请我到西方去拍片。可能这部片子出来得不是时候吧。这之后我在舞台工作,2004年拍的是一部电视剧《黑男爵》,以前有人拍过电影,但我拍的电视剧并不一样。我读小说的时候就意识到有必要把那个荒谬、糊涂的共产主义岁月搬上荧屏了,让人看看到底是什么统治了我们这许多年。<br/><br/>之后我还没有其他作品。<br/><br/><i>from <b>kinoeye.org</b></i><br/><br/><img src="http://titulky.icr.cz/mini/SpalovacM.jpg" border="0" alt=""/>
        </div><div class="blogArticleLinks"></div>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小红帽的头骨藏在我的自画像里。
嘘,我谁也不告诉。

122

主题

0

好友

2589

积分

论坛游民

Rank: 3Rank: 3

黑蓝富豪

2#
发表于 2007-8-4 13:43:01 |只看该作者
<p>这两天看了《火化人》,转一帖导演赫兹的访谈,看到他提到的艺匠斯皮尔伯格抄袭之作《辛德勒名单》,深有同感。</p>
小红帽的头骨藏在我的自画像里。
嘘,我谁也不告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31

主题

0

好友

1万

积分

略有小成

Lucifer

Rank: 7Rank: 7Rank: 7

3#
发表于 2007-8-4 13:43:01 |只看该作者
我是从木偶系出来的
Hermes Trismegistus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11

主题

20

好友

6040

积分

职业侠客

Rank: 5Rank: 5

Heilan Administrator's

4#
发表于 2007-8-4 13:43:01 |只看该作者
真的啊!
姑娘你真好,刷牙吐泡泡, 我心像小鹿,你快来拴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2

主题

0

好友

2589

积分

论坛游民

Rank: 3Rank: 3

黑蓝富豪

5#
发表于 2007-8-4 13:43:01 |只看该作者
赫兹的电影真的很难找到,不过他的木偶一点不希奇.这老头和史云梅耶拜过把子,还出演过梅耶的电影.不过水平比梅耶稍逊.《火化人》里把纳粹和焚尸工人联系在一起,有点意思。本来纳粹和佛教似乎就有渊源,烧着烧着就“<font face="Verdana">涅磐”了,极乐了。不过纳粹的思想觉悟没这么高八。</font>
小红帽的头骨藏在我的自画像里。
嘘,我谁也不告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9

主题

0

好友

2282

积分

论坛游民

勒兵十

Rank: 3Rank: 3

6#
发表于 2007-8-4 13:43:01 |只看该作者
<p>《火化人》的片子我看过,感觉还可以,但毛病是太小说化。每个影像、每个桥段感觉上都被刻意隐喻化了,似乎摆足了甫士让批评家来阐释。</p><p>举个小例子,里面那对无所不在的搞笑夫妇,是小说或戏剧中常见的小丑角色,他们在电影中的出现理由既不充分,又不必要,似乎完全是为了承担某种“功能”。</p>
改博克 http://copperhia.blog.sohu.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9

主题

0

好友

2282

积分

论坛游民

勒兵十

Rank: 3Rank: 3

7#
发表于 2007-8-4 13:43:01 |只看该作者
<p>“我最初在木偶系学习的时候,他们FAMU的学生经常放电影,我也跑去看,但他们不让我进去,所以只有等灯灭了再偷偷溜进去。有时候这个法子也不管用,他们经常在片子上映中,突然打开灯,把外人赶出去。虽然很麻烦,我还是偷偷看了不少好片。”</p><p>FAMU这帮鸟人怎么这样?捷克的学历歧视怎么比中国还严重?</p>
改博克 http://copperhia.blog.sohu.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9

主题

0

好友

2282

积分

论坛游民

勒兵十

Rank: 3Rank: 3

8#
发表于 2007-8-4 13:43:01 |只看该作者
一个不错的访谈,说的很放松
改博克 http://copperhia.blog.sohu.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9

主题

0

好友

2282

积分

论坛游民

勒兵十

Rank: 3Rank: 3

9#
发表于 2007-8-4 13:43:01 |只看该作者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尚方翊剑</i>在2007-2-14 12:00:54的发言:</b><br/>赫兹的电影真的很难找到,不过他的木偶一点不希奇.这老头和史云梅耶拜过把子,还出演过梅耶的电影.不过水平比梅耶稍逊.《火化人》里把纳粹和焚尸工人联系在一起,有点意思。本来纳粹和佛教似乎就有渊源,烧着烧着就“<font face="Verdana">涅磐”了,极乐了。不过纳粹的思想觉悟没这么高八。</font></div><p></p>你要认真看他的访谈哦,他的本意可不是要把焚尸工人和纳粹联系在一起的,他说片子里一直说的是“党”,根本没有提过“国家社会主义党”,该片中还有一个苏联坦克的镜头,后来被审查者剪掉了。
改博克 http://copperhia.blog.sohu.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2

主题

0

好友

2589

积分

论坛游民

Rank: 3Rank: 3

黑蓝富豪

10#
发表于 2007-8-4 13:43:01 |只看该作者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太上老军</i>在2007-2-14 14:29:38的发言:</b><br/><p></p>你要认真看他的访谈哦,他的本意可不是要把焚尸工人和纳粹联系在一起的,他说片子里一直说的是“党”,根本没有提过“国家社会主义党”,该片中还有一个苏联坦克的镜头,后来被审查者剪掉了。</div><p>我明白老军的意思,也感觉到赫兹“借古喻今”的讽刺效应。但是我看电影的时候还没看过他的访谈。说到他刻意隐喻从开头那段“动物凶猛”的特写到插如人脸特写的对比就很“够味”。这样的开头注定这个片子有寓言气质,而导演从选择变形镜头来讲故事那刻起就告之观众“我要说话了”。</p><p>老军说到的太小说化了,我没看过这部小说,也不清楚小说化是个什么概念。但赫兹在访谈中却提到他对小说并不“感冒”,所以这部电影身上满是导演赫兹的“蹄印”。</p><p>虽然赫兹本人不愿把把焚尸工人和纳粹联系在一起,但纳粹的人种论明显可以从电影中看到,你知道是<font face="Verdana">纳粹党告诉火化厂老板有德国血统,但他的妻子和孩子则是犹太血统。老板显然很赞同纳粹人种论,他还特意咨询医生关于自己的德国血统,并引发害妻杀子的故事。我没研究过苏共,不知道“党”确切所指。我强调的是藏教与人物千丝万缕的关系,灵魂与纳粹主义好象从电影里合二为一了。这在以前的电影里是从来没有“表现”过的。</font></p>
小红帽的头骨藏在我的自画像里。
嘘,我谁也不告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黑蓝

手机版|Archiver|黑蓝文学 ( 京ICP备15051415号-1  

GMT+8, 2025-7-27 23:04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