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黑蓝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黑蓝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340|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策展人

[复制链接]

214

主题

0

好友

1万

积分

略有小成

他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8-4 13:25:44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我始终认为一件事情一旦到了该为其树立典范,甚至规范要求的时候,它也就差不多被体制化了,特别是它越来越多的被提及到必须当作一个学科一样的要求的时候,它的寿限也差不多到头了。制度化也意味着催生僵化产生的条件。我所理解的策展应该是策划人根据艺术界的不同时期的语境下对艺术现状做出的归纳总结和展望般的工作,它对现有艺术状况和生态的结集呈现,它对未来的艺术生态提出可能,它发生时候的状态可能最初是从极小的范围开始,也许就是几个艺术家之间。它没有规范,就如实验艺术所要求的那样应该具有一种“游牧”式的精神,没有停下来的时刻,它的希望永远在下一站,甚至打一枪换一个地方。

  “独立策展”概念是近几年兴起的新现象,它出现最先就是对艺术体制化运做的挑战,而今它自身也面临着体制化的威胁,因为艺术内部争夺话语权利再分配的斗争也永远不会消亡。一方面更多的美术馆、艺术中心等艺术机构的出现,使它要求吸纳更多的专业的艺术管理人才,目前看来,这些兴起的策展人无疑是这些艺术机构争夺的对象,越来越多的独立策展人将会进入艺术机构工作。可以说是被“招安”,然而这可能就是部分策展人的梦想,历史上不乏这样的例子,叛逆的目的就是为了最终体面的归顺。另一方面,当代艺术在中国逐步合法化之后,独立策展对立对象的缺失和消隐,更多的艺术基金会、政府赞助艺术项目的出现,使得策展人只是变成一个代言人。当然,即便这样的策展人的退出了艺术舞台,仍然有可能会诞生新的其它形态的“策展人”。

  策展人,大到几百人的展览的策展人叫策展人,小到三两个艺术家自发的展览,在其中一个意见占主导的艺术家也叫策展人。然而展览,它究竟是一个或几个策展人的展览,还是艺术家们作品的集体呈现还是策展人与艺术家们的共谋?我们知道艺术史通过不同时期具有相似和相左的艺术制造得以划界,传统意义上的艺术史家的名称在今天已经不能完整的诠释它自身的定义,今天的策展人也同样是艺术史家,只是他们书写的是断代史,或是更小的局部的历史。他们妄图对艺术史归纳和划界以期建立新的谱系的欲望和艺术家期望作自己的品被收入美术馆的目录是一样的。

  然而如同艺术家如此功利会导致有害一样,策展人,或者是那些有艺术史野心的策展人同样也是有害。策展人为实现自己的策展理想必然是按照自己的主体愿望来期待艺术作品的出现,甚至要求艺术家如何创作,从这样的角度来说,他们也是艺术家。但是我们说这个世界充满了矛盾,就如美术馆也有美术馆悖论,越是跟进美术馆收藏趣味的艺术家的创作越不会被收藏,它的眼光始终在它已有的收藏品之外,艺术史也是如此。在今天这样的现实中,策展人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了艺术家们的创作,甚至直接干预艺术家的创作,有教唆道:“你该如此去做……”,因为在中国,策展人一般都是被想象成以某种权威的姿态出现的,他们或者掌握经济来源,或是拥有话语权利的学术权威,事实上也正是如此。

  那些可以被当作国家意志的威尼斯和卡塞尔等诸多的双(三)年展应该首先被一部分具有先锋精神的艺术家们鄙夷和唾弃的。因为真正的实验来自民间,最好的展览仍然在民间,这里的“最好”的意思是这样的展览才会有最优秀的作品产生。当然,这样说和那些急于标明自己“地下”姿态的种种无关。的确,优秀的作品的第一次出现大多在那些少数聚集的艺术家们亲自操办的展览之中。我们知道的有英国达明·郝斯特的“感性”,有中国的“后感性”等等,还有那些欧洲家庭戏剧,甚至于把家里当成美术馆意义对待的,艺术家的创作过程和作品现场就是展厅。还有那些在我们的视阈之外的无法了解的被“隐蔽”的展览。双年展乃至美术馆所展出的艺术作品一定程度上都是很“安全”的作品,或者说在进美术馆展出之前它就已经是被一定公众所接受了的作品,更不用说还有商业化了的画廊例会般的展览。

  就如聪明的艺术家对美术馆趣味的全然不顾一样,艺术家也要对策展人的趣味同样漠视。策展人希望出现如己想象中要求那样的作品,期望与艺术家建立契约规范,希望艺术家听话,希望通过艺术家的作品去实验自己的艺术史理想。然而这一切建立在以牺牲艺术家个人自由精神为代价的基础之上,就如号召全民信仰乌托邦一样。按照任何一种美术发生学说来讲,艺术品总是诞生于那些发现艺术品的人之前的,先有作品了,才有抱着不同目的的发现人出现。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艺术家应该是走在策划人前面的,他应该更“强力”,甚至和策展人积极对抗。当然偶尔也有策展人的理想会帮助艺术家的创作,会起到积极正面的作用。策,也可当谋略讲,肯定是有好有坏。适当的时候艺术家应该去吸收和采纳策展人(艺术史家)们的建议,然而如何去在艺术实践中把握好这个吸收与对抗的度仍然是我们今天必须继续反思问题。其实更应该鼓励在艺术家内部诞生策展人,他可能不是职业的策展人,但是艺术家可能是最了解艺术家的,可能自己行动起来会比那些有直接目的的策展人做的更有意思一点。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213

主题

0

好友

1261

积分

论坛游民

Rank: 3Rank: 3

2#
发表于 2007-8-4 13:25:44 |只看该作者
策展人這個話題,純粹是藝術市場機制下運\作出來的\r

身邊有些認識很久的朋友當到台北雙年展策展人或是威尼斯雙年展,
或是藝術家自己改來策展。圈內人看這些運\作就知道,很多圈內的秘辛。政治、經濟\r
、人面關係上都必須面面關照到。

策展人其實沒有那麼大的迷思跟偉大,我自己策過幾檔之後也就清楚了。
實際上也就是一種職業,我朋友王嘉驥說過就是服務業。
敬業態度最重要。
理想性上:策展人策展也是在從事藝術一種創造
實際上:策展人必須有資源人脈找到適合場地與展覽經費


我自己比較欣賞的是卡塞爾文件大展
---

卡塞爾文件大展(Kassel Documenta X)
宗旨、經過:一般雙年展,每兩年舉辦一次,各國家紛擺龍門方陣,
日久形成一種政治意識形態之爭執與宣耀,變成國際政治、經濟和權
力現狀的較量場。文件大展五年一現,是世上獨一無二美展構想,它
成立初衷是為突破此類政治障礙,讓藝術表現超越民族意識紙上,呈
現純正動機和本質。

  地緣方面,卡塞爾是一擁有城堡、美術館數量可觀之城市,位於
德國的心臟地區,一向以風景繪畫為藝術主流,但文件大展開始後,
促使該市當代藝術繁榮蓬勃,並成為世界藝術走向的測候器。

  大學教授、畫家兼美展設計家伯德(Arnold Bode)及其友人於
1955年發起“藝術朝聖者的麥加”(mecca for art lovers)構想,
此展每隔4或5年舉辦一次。直到Bode退休(1968)前,文件展一直
由發起人Bode主導策劃。1972年後,每屆由不同美術專家策展,自
彼時起已歷經十屆文件展。展出場地從臨時性的建築和街道開始,到
現在一些作品已成為該市容貌之一部,比如藝術家伯依斯於第七屆時
(15年前)種植的7000棵橡木,如今已枝葉繁茂,文件展已經不是單
項藝術展,它與卡塞爾市已成為一體生命。每屆參觀人數平均為達50
萬以上,1997年更增至63萬人。

主辦單位:卡塞爾市政府,下設各種工作委員會及監督委員會

聯絡地址:documenta und Museum Fridericianum Veranstaltungs-
GmbH Friedrichsplatz 18,
     D-34117 Kassel
                         Tel: 49-561-70-72-70  Fax: 49-561-77-42-76

藝術策劃人:每屆由主辦委員會指任。繼伯德之後,策劃人包括瑞士人
Harold Szeemann,即1997年里昂雙年展之藝術策劃,他一方面繼續伯
德建立之傳統,一方面開創展覽新觀念與設計。

  第六屆為Manfred Schneckenburger,第七屆1977年為弗克斯(
Rudi Fuchs),他的改弦易轍作風—提拔新人—給本展奠定當代藝術基調。

  1987年的大展策劃又交回Schenckenburger手中,他大量注入視聽
藝術,使該展吸引50萬以上的觀眾。

  第九屆的策展人為楊‧荷特(Jan Heot),其理念在表現藝術的前後
發展路線,並闡論藝術不能改造社會而只益於個人的理論。

  第十屆策劃人為Catherine David,任職巴黎龐畢度中心研究員及Paris
X- Nanterre大學教授,與荷特所持理念背道而馳,視藝術為批判社會、啟
蒙政治的工具,也偏好跨越多重界線的藝術作品,但她的大膽創舉“一百
日一百位來賓”的節目,利用緊湊的藝術表演與演講活動,給大眾洗腦,
提高人們對文化生態關懷之意識。

經費:一千六百萬美元,分別由德國聯邦政府、黑西爾州(Hessia state)卡
塞爾市政府及民間贊助。(據大會檔案部負責人Antje Malec告知,上屆展期
間總收入達兩千萬馬克。)

參加辦法:策劃人邀請藝術家,被邀的藝術家通常在二、三百人之間。不過大
部分藝術家仍以歐洲美國為主。

展出場地:以卡塞爾市為核心,從中央火車站一直延伸到福爾達(Fulda)河形
成一條軸線,先經過60年代建造之地下鐵和梯道購物街,到70代末建的
Fridericianum美術館。再經過十七世紀建築物,自然科學館,進入文件展大廳,
下到十八世紀的菊園館,到達福爾達河岸。

項目:繪畫、雕刻、混合媒體、電腦多媒體等,視策劃者之喜好而定。 展覽其間同時舉辦電影、音樂、文學、詩歌、哲學、座談會等百日活動。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3-21 14:53:21编辑过]
創造力暴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4

主题

0

好友

1万

积分

略有小成

他哥

Rank: 7Rank: 7Rank: 7

3#
发表于 2007-8-4 13:25:45 |只看该作者
呵呵、 不太同意你的观点,我是站在艺术家的角度想这样的问题的,如若我是策展人定一另番思考和说辞。
策展人“职业化”是另一个角度的问题。
如果一个策展人没有自己的策展理想,那他会真正的堕落到你朋友说的“服務業”
如果一个策展人没有自己的策展理想,那他做的展览必定是很烂且一般的展览
我是这样看:)好多矛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3

主题

0

好友

1261

积分

论坛游民

Rank: 3Rank: 3

4#
发表于 2007-8-4 13:25:45 |只看该作者
有理想好
服務業跟理想不衝突
另一種說法是褓母
創造力暴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0

主题

0

好友

2706

积分

论坛游民

弄珠儿

Rank: 3Rank: 3

5#
发表于 2007-8-4 13:25:50 |只看该作者
我赞同"如果一个策展人没有自己的策展理想,那他做的展览必定是很烂且一般的展览",以及赞同"服務業跟理想不衝突"
好象保姆的说法现在很流行......
——有时人们感到:除将“除以受苦为生活的直接目的之外,人生就没有什么目的可言”说与人知,双鱼座的人生就没有什么目的可言。——姑姑说的 又及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http://tongueear.blogcn.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0

好友

18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6#
发表于 2007-8-4 13:27:32 |只看该作者
策展人是画家的希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8

主题

0

好友

1048

积分

论坛游民

Rank: 3Rank: 3

7#
发表于 2007-8-4 13:27:54 |只看该作者
有需要就有市场。互相需要同时也互相厌恶,因为都不满意,又都离不开。
我知道什么呢? http://zhaosong.blogcn.com/index.s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黑蓝

手机版|Archiver|黑蓝文学 ( 京ICP备15051415号-1  

GMT+8, 2025-7-15 15:19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