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展人這個話題,純粹是藝術市場機制下運\作出來的\r
身邊有些認識很久的朋友當到台北雙年展策展人或是威尼斯雙年展,
或是藝術家自己改來策展。圈內人看這些運\作就知道,很多圈內的秘辛。政治、經濟\r
、人面關係上都必須面面關照到。
策展人其實沒有那麼大的迷思跟偉大,我自己策過幾檔之後也就清楚了。
實際上也就是一種職業,我朋友王嘉驥說過就是服務業。
敬業態度最重要。
理想性上:策展人策展也是在從事藝術一種創造
實際上:策展人必須有資源人脈找到適合場地與展覽經費
我自己比較欣賞的是卡塞爾文件大展
---
卡塞爾文件大展(Kassel Documenta X)
宗旨、經過:一般雙年展,每兩年舉辦一次,各國家紛擺龍門方陣,
日久形成一種政治意識形態之爭執與宣耀,變成國際政治、經濟和權
力現狀的較量場。文件大展五年一現,是世上獨一無二美展構想,它
成立初衷是為突破此類政治障礙,讓藝術表現超越民族意識紙上,呈
現純正動機和本質。
地緣方面,卡塞爾是一擁有城堡、美術館數量可觀之城市,位於
德國的心臟地區,一向以風景繪畫為藝術主流,但文件大展開始後,
促使該市當代藝術繁榮蓬勃,並成為世界藝術走向的測候器。
大學教授、畫家兼美展設計家伯德(Arnold Bode)及其友人於
1955年發起“藝術朝聖者的麥加”(mecca for art lovers)構想,
此展每隔4或5年舉辦一次。直到Bode退休(1968)前,文件展一直
由發起人Bode主導策劃。1972年後,每屆由不同美術專家策展,自
彼時起已歷經十屆文件展。展出場地從臨時性的建築和街道開始,到
現在一些作品已成為該市容貌之一部,比如藝術家伯依斯於第七屆時
(15年前)種植的7000棵橡木,如今已枝葉繁茂,文件展已經不是單
項藝術展,它與卡塞爾市已成為一體生命。每屆參觀人數平均為達50
萬以上,1997年更增至63萬人。
主辦單位:卡塞爾市政府,下設各種工作委員會及監督委員會
聯絡地址:documenta und Museum Fridericianum Veranstaltungs-
GmbH Friedrichsplatz 18,
D-34117 Kassel
Tel: 49-561-70-72-70 Fax: 49-561-77-42-76
藝術策劃人:每屆由主辦委員會指任。繼伯德之後,策劃人包括瑞士人
Harold Szeemann,即1997年里昂雙年展之藝術策劃,他一方面繼續伯
德建立之傳統,一方面開創展覽新觀念與設計。
第六屆為Manfred Schneckenburger,第七屆1977年為弗克斯(
Rudi Fuchs),他的改弦易轍作風—提拔新人—給本展奠定當代藝術基調。
1987年的大展策劃又交回Schenckenburger手中,他大量注入視聽
藝術,使該展吸引50萬以上的觀眾。
第九屆的策展人為楊‧荷特(Jan Heot),其理念在表現藝術的前後
發展路線,並闡論藝術不能改造社會而只益於個人的理論。
第十屆策劃人為Catherine David,任職巴黎龐畢度中心研究員及Paris
X- Nanterre大學教授,與荷特所持理念背道而馳,視藝術為批判社會、啟
蒙政治的工具,也偏好跨越多重界線的藝術作品,但她的大膽創舉“一百
日一百位來賓”的節目,利用緊湊的藝術表演與演講活動,給大眾洗腦,
提高人們對文化生態關懷之意識。
經費:一千六百萬美元,分別由德國聯邦政府、黑西爾州(Hessia state)卡
塞爾市政府及民間贊助。(據大會檔案部負責人Antje Malec告知,上屆展期
間總收入達兩千萬馬克。)
參加辦法:策劃人邀請藝術家,被邀的藝術家通常在二、三百人之間。不過大
部分藝術家仍以歐洲美國為主。
展出場地:以卡塞爾市為核心,從中央火車站一直延伸到福爾達(Fulda)河形
成一條軸線,先經過60年代建造之地下鐵和梯道購物街,到70代末建的
Fridericianum美術館。再經過十七世紀建築物,自然科學館,進入文件展大廳,
下到十八世紀的菊園館,到達福爾達河岸。
項目:繪畫、雕刻、混合媒體、電腦多媒體等,視策劃者之喜好而定。 展覽其間同時舉辦電影、音樂、文學、詩歌、哲學、座談會等百日活動。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3-21 14:53:21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