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08-1-5
- 在线时间
- 0 小时
- 威望
- 0 点
- 金钱
- 1831 点
- 注册时间
- 2007-8-4
- 阅读权限
- 20
- 帖子
- 80
- 精华
- 0
- 积分
- 522
- UID
- 9057

|
<p>剧情梗概:<br/> 两只手磨着剃刀的大近景。左腕上戴着一只男式手表。<br/> 一个男人头部的特写,他的视线朝下,嘴里叼着一支香烟(这就是布努艾尔本人)。他略微眨眨眼,我们可以看出,这就是磨剃刀的那个人。背景处,从离他很近的窗户透出一片漫射光。提一下他穿的衬衣是必要的:这是一件无领的敞口竖条纹衬衫。<br/> 黑夜中的阳台。阳台前,一个男人在磨剃刀。<br/> 又一次出现双手磨剃刀的镜头。身后是木板门的门框和门闩。男人用拇指指甲试了试剃刀。镜头再一次推近男人的脸部,他抽的烟卷一直叼在嘴边。摄影机向后拉成男人膝部以上的镜头。他站在门前,开门走出去。摄影机摇着跟他到阳台,他靠着阳台,注视着天空。<br/> 男人隔着玻璃窗注视着天空,看见……一片浮云飘向一轮满月。<br/> 从男人的胳膊肘撑在阳台上的镜头转为黑暗的天空的镜头。但是,银幕的左边是一轮明月,一片狭长的浮云飘向月亮。再次推成男人的近景,他若有所思地望着天空,继续抽着烟。<br/> 化入一位姑娘脸部的大近景。男人用一只手的拇指和食指将姑娘的左眼皮分开。另一只手拿着剃刀向眼球接近。男人穿的是竖条纹衬衫,此外,现在戴着一条横条纹的领带。<br/> 然后是姑娘的头部,她睁大双眼。剃刀戳向眼睛。浮云此时从月亮前面飘过。锋利的剃刀横在姑娘的眼睛上,切进去。<br/> 天空的镜头。浮云飘过月亮前面,好象把月亮切成两半。<br/> 剃刀横切眼睛的大近景。<br/> 转暗。然后,银幕上出现字幕:“八年之后”。<br/> 全景。一条空无一人的街道。两旁高楼林立。阳光璀璨。<br/> 一条空无一人的街道。下着雨。<br/> 一个骑自行车的人进入画面,沿街而行。他的背影渐渐远去。<br/> 一位身著深色衣服、骑自行车的人进入画面。<br/> 摄影机略向前推。街上现在又是空无一人。摄影机向后拉,拍摄骑车人的正面近景。如原剧作所写的那样,他在深色衣服外面披了一件白色斗篷,把肩、腰、头都裹住了。<br/> 他的头、肩和腰都裹在白色斗篷里。<br/> 摄影机不再向后拉,化入大街,街上再次空无一人。摄影机再次向前推,化入骑车人。切入行人稀少的街道,远处可见三个行人。在骑车人的镜头上叠印骑车人沿街远去的背影。在叠影镜头上,骑车人的斗篷由于特殊的照明而显得比在原镜头上稍大。<br/> 切入骑车人的正面中景。他朝我们前进,……直到呈现一只盒子的特写镜头,盒盖是黑白斜条,盒子系在脖子上,挂有胸前,他胸前挂着一个用皮带系着的黑白条纹的长方形盒子。他机械地蹬着自行车,两手松开车把,放在膝盖上① 。<br/> 中近景:骑车人的背影,一直拍到膝盖。叠印纵向的大街,他背对摄影机,在街上行进。他骑车迎面而来,直到那个带条纹的盒子到达特写的程度。<br/> 一个房间的室内全景。一位姑娘坐在屋子当中的桌旁看书。镜头略摇,推成姑娘的正面中景,然后是近景,她猛然抬头,大吃一惊。<br/> 外景的瞬间镜头。俯拍骑车人穿过街道。<br/> 转为姑娘的镜头,她激动不安,惊惧地倾听着,她突然用力合上书,扔到桌子上。书的特写:书被摔在桌上后翻开了,从其中的一页上可以看出是弗美尔②的《绣花边的女人》的复制品。<br/> 镜头切成姑娘的中近景。她站起身,摄影机跟摄她走到窗前,她把窗帘掀开,朝街上看去。可以发现,她衣服上的图案和那个眼睛被切的姑娘的完全一样——她们是同一个人。<br/> 这条街上某一栋楼的第三层的一间房内。中间坐着一位衣着鲜艳的姑娘,她专心地看书。她突然感到惊慌,注意地倾听,丢开书本,并把它扔到旁边的长沙发上。书本翻开的一页上有一幅插图,是弗美尔的《绣花边的女人》。现在,姑娘确信发生了什么事:她站起来,半转过身,快步走到窗口。<br/> 俯拍大街的镜头。骑车人从一盏煤气路灯前面经过。<br/> 镜头转为姑娘的中近景。她掀开窗帘,仔细观看。她吓了一跳,退了回去。<br/> 俯拍骑车人的镜头。他停住了,连人带车摔倒在人行道旁的地上。<br/> 在楼下的大街上,前面提到的那个人刚刚停下。由于惯性,他连人带车一起摔到沟里去了,满身泥泞。<br/> 姑娘的瞬间特写,她稍微离开窗。她显得既不安又气愤——她再次靠近窗口。<br/> 俯摄的短镜头。骑车人躺在摔在地上的自行车上。<br/> 姑娘的特写。她好像是在自言自语,对她所看到的一切感到非常的生气。<br/> 骑车人的短促近景。 <br/> 姑娘的中近景。她绕过卧室的铁床(摇拍,跟移),想去开门。<br/> 快速特写镜头。室外,摔倒的骑车人的不安的脸。<br/> 姑娘下楼梯的镜头。<br/> 姑娘带着气愤和怨恨的表情,匆匆下楼走到街上。 </p><p>文/[德]尼克劳斯·施罗德 </p><p> 《一条安达鲁狗》是导演路易斯·布努艾尔的处作,直到今天这部电影仍然是超现实主义电影的杰出代表作。影片的每一个画面都是令人感到恐怖的,所有的场景都是不合逻辑的、无法解释的。虽然影片中的物和人物都是真实的,但是在这看似合理的表象下却隐藏着影片的极端性。如果您据此认为《一条安达鲁狗》拥有特的拍摄角度、刺激的视觉特技和复杂的画面剪辑,那么在看过影片后您一定会感到失望;但是如果您又据此认为可以轻松享受这只有17分钟的影片,那么您又错了,看完之后您会有种神志不清的感觉。</p><p> 影片开始的场景是,布努艾尔(饰持刀片的人)一边抽烟一边磨着剃须刀,他走到阳台上,仰望着圆圆的月亮,一幅多么静谧的夜景!但是接着出现了一个直视镜头的女人,一只男人的手将她左眼眼睑拉开,又一只男人的手拿着剃须刀片,当镜头拉得很近的时候,剃刀片割开了女人的眼睛,眼球掉了出来。一开场,布努艾尔就让人们感到恐惧,那些没有见过此类镜头或照片的观众甚至会感到震惊。 </p><p> 不情理的序幕引出了不合情理的故事。任何试图将影片里发生的事情作出合理解释的尝试,都是白费功夫。已有的知识经验和逻辑思维丝毫不起作用,观众是么的无助。对此,布努艾尔在他的回忆录里写到,“对当时的众来说,非理性的大门开得更大了。因为我们影片(《一条安达鲁狗》)里的画面,都是出自一种原始的冲动,我们并不想去探究这些画面形成的原因。”所以布努艾尔和达利在影片里硬加上一些毫无逻辑的画面:涌出大群蚂蚁的手掌;一个男人拖着一架钢琴穿过房间,钢琴上堆放着烂驴肉,绑着两个修道士;半阴阳人凝视着被砍断的手。 </p><p> 从一开始布努艾尔就知道,没有公司愿意出钱拍一部这样的电影。幸运的是他从母亲那里获得了足够的制作费用。他的母亲一位正统的基督教徒,她怎样看待儿子的处女作?可惜对此没有相关的记载。1928年,《一条安达鲁狗》在巴黎首映。据布努艾尔回忆,出席首映式的有毕加索、勒·柯布西耶(1887-1965,法国著名建师、立体派画家)、科克托(1889-1963,法国作家)、几个贵族、几位作家和超现实主义艺术派的成员。影片放映时,这位神经质的导演,在留声机上轮流放阿根廷探戈舞曲和《忧郁与孤独》的曲子。据说布努艾尔预先准备了一些石块,如果观众中有人抗议,他就把石块扔过去。 </p><p> 出人意料的是,《一条安达鲁狗》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影片的成功却使布努艾尔很快面临被开除出超现实主义流派的危险,因为其他的超现实主义者不明白,为什么这样一部衅性的电影能够长演不衰,使一部革命的电影变成了反革命的电影。超现实主义的理论家布列东质问布努艾尔:“你是站在我们的一方,还是站在警察局的一方?”这场争论在布努艾尔身上留下了印记,他的第二部电影《黄金时代》(1930)虽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但是他的立场是显而易见的。该片的上映发了群殴、谋杀和示威游行,12天后,《黄金时代》被巴黎警察局禁演,直到1980年,禁演才被取消。布努艾尔曾经这样说:“当人们问我,超现实主义是什么,我的回答总是:它是一场充满诗意的、革命性的和伦理性的<br/>运动。” </p><p> 进入21世纪,随着电视的发展和普及,随着电影数量的增多,观众的欣赏水平不断提高,形成了具有一定鉴赏能力和想像能力的电影观众。一些特的表现手法、故事情节的处理也为人们所熟知,观众们仿佛都成了预言家,看了开头就知道结尾。(“看吧,这两个人现在互相敌视,甚至大打出手,但最后他俩肯定会走到一起,结为夫妻。”)对于这样内行的观众来说,观看《一条安达鲁狗》应该是一次激动人心的经历。他们机警地睁大眼睛不放过任何一个画面,同时开动脑筋去思考去猜谜,试图给出一个答案。但是最后证明,他们所有的努力,把已有的经验和知运用到这部电影上,想赋予画面一定的意义,或者想从故事的元素、人物的发展、空的转换或其他角度去解读,都是徒劳的。《一条安达鲁狗》没有任何逻辑可言,也没有采用电影拍摄的惯用手法。它表现的完全是一个幻想的世界,因为对于超现实主义者来说,幻想的真实是惟一的真实,所以直到今天,《一条安达鲁狗》仍然具有先锋派的意义。 <br/></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