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黑蓝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黑蓝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213|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第2届中国艺术三年展参展艺术家名单

[复制链接]

214

主题

0

好友

1万

积分

略有小成

他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8-4 13:26:14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主题展参展艺术家名单:

包    忠(南京)  
曹    恺(南京)
陈    辉(南京)
陈    可(重庆)  
陈    蔚(重庆)  
陈亮洁(成都)  
陈羚羊(北京)  
陈晓云(杭州)  
陈文令(厦门)  
陈文波(北京)  

储  云(深圳)  
崔广宇(台北)  
崔岫闻(北京)  
邓漪夫(广州)  
丁    洁(北京)  
范安翔(武汉)  
俸正泉(北京)  
付晓东(沈阳)   
高    波(南京)  
高世强(杭州)   

顾小剑(南京)  
韩娅娟(杭州)  
何  森(北京)  
胡新宇(太原)  
黄玥霖(上海)
计    舟(法国巴黎)  
姜    楠(南京)  
蒋    志(深圳)  
刘    鼎(北京)  
刘莉韫(北京)  

廖文峰(杭州)
李  青(杭州)  
李    威(沈阳)   
李大方(沈阳)   
李岱云+何龙(北京)  
李继开(武汉)  
李松松(北京)
李颂华(北京)  
林菁菁(北京)  
刘  兵(苏州)  

刘    窗(深圳)  
刘    韡(北京)  
刘    洵(长沙)
陆    磊(杭州)  
马    杰(成都)  
马秋莎(北京)  
倪柯耘(杭州)  
彭弘智(台北)  
秦  琦(沈阳)   
沙子鉴(沈阳)   

盛识伊(法国马赛)  
诗    迪(北京)  
舒    昊(成都)
宋    坤(北京)  
宋振中(重庆)
苏文祥 (上海)  
孙建春(南京)  
谭海山(上海)  
汤    艺(北京)  
涂维政(台北)  

唐南南(厦门)  
王  强(南京)  
王长平(景德镇)  
王亚彬(郑州)  
王亚强(郑州)
万    杨(重庆)  
文    鹏(长沙)  
吴俊勇(杭州)  
谢    静(重庆)  
徐    震(上海)  

许淑贤(广州)  
羊    宁(香港)  
杨福东(上海)  
尹朝阳(北京)  
俞    洁(南京)  
岳路平(西安)  
周    斌(成都)  
周    滔(广州)
周伟华(济南)  
钟    飚(重庆)  

钟  山(上海)
钟陈珂(杭州)  
朱  海(重庆)  
曾  翰(广州)  
张  炜(北京)  
张嘉平(广州)  
张燕翔(合肥)  
张小涛(北京)  
张择宇(沈阳)  
郑  力(重庆)  

赵  跃(重庆)  
赵能智(成都)   
北京 Unmask小组(刘展+匡峻+谭天帏)  
北京 意孔呈像(苏航+秦征)  
重庆 三人组(李川+李勇+任前)  
重庆 家·M公社(庞璇+倪昆等)
沈阳 自由电影(董冰峰等)  


《1+1》特展提名方艺术家:

方力均  管  策  刘小东  林天苗  毛  焰  王广义  汪建伟  吴山专  徐 冰  
徐  坦  余友涵  张培力  张晓刚 叶永青  

《在校实验》参展单位名单:

中国美术学院综合艺术系总体艺术工作室
南京艺术学院尚美分院
鲁迅美术学院摄影系
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综合视觉艺术工作室+版画系
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当代艺术实验课程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214

主题

0

好友

1万

积分

略有小成

他哥

Rank: 7Rank: 7Rank: 7

2#
发表于 2007-8-4 13:26:14 |只看该作者


展览名称:未来考古学:第二届中国艺术三年展
时间:2005年5月28日至6月12日
主展地:南京博物院
主办:南京红色经典艺术馆
协办:南京博物院
策展小组:邱志杰、左靖、朱彤
展览出品人:葛亚平

主题阐释:

  继2002年9月在广州艺术博物院举办首届中国艺术三年展之后,第二届中国艺术三年展将于2005年5月在南京举办。

  本次中国艺术三年展以“未来考古学”为学术主题,聚焦于中国实验艺术中的青春体验及其表述方式,以此应对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和文化的新变化,勘探和测绘未来中国艺术发展的精神地图。

  进入新的世纪之后,经济全球化进程与文明间的激烈冲突相伴生,技术进步的速度和群己伦理的紊乱相交缠,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福山式的乐观主义的历史终结论在纷乱的世相中化为碎片。在当代中国,大众意识形态的关键词已经由“革命”转为“成功”,人们却越来越多地需要保险。未来预测的冲动在今天已经大为稀薄和虚弱,未来再一次变得扑朔迷离。人类退守个人经验,退守游戏和虚拟的世界,退守局部的族群认同,来勉强重构其日常生活所必需的未来意象。这样一个未来意象可能是破碎的、暧昧的、对焦不清的、处处玄机的、百感交集的、到处是黑洞和乱码的超现实主义的迷宫。但也就是在这样一个未来意象中,今天的青年孤注一掷地生活着,并在这样的生活中表现着他们的创造力。要廓清这样一种未来,需要考古学一般的信念与方法,也正像考古学一般充满风险和迷雾。对于未来的考古学测绘是今天的青年文化的使命,也是我们这次展览的学术主旨。

  在“未来考古学”的学术主题之下,我们将以“透支”、“转基因”、“失忆”和“未来日记”这样一组概念来整理青年艺术家们的超现实主义生活和美学策略。它们将分别指涉当代的经济生活经验;技术和身体的快感模式;对于文化和身份的定位;以及日常生活中的依赖与迷恋。

  展览将全面关注年轻艺术家的创作,其中有近年来在中国艺坛上咄咄逼人的新锐明星,也有新鲜出炉的新面孔。展出的作品将涵盖绘画、影像、网络、装置、表演等各种媒体和跨媒体试验。

  展览将以南京博物院为主场馆,同时使用南京各当代艺术空间举办专题特展。同时将出版同名图录。

  本次中国艺术三年展策展小组由邱志杰、左靖、朱彤组成。负责学术主题的确定和阐释,参展艺术家和作品的遴选,相关图录的编撰的展场规划。


未尽事宜,请与第二届中国艺术三年展办公室联络,地址:
  
南京市中央路6号 红色经典艺术馆
邮编:210008
电话:025-83223399 传真:025-83601039
电子邮件:sannianzhan@yahoo.com.cn
               nanjingfuture@sina.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黑蓝

手机版|Archiver|黑蓝文学 ( 京ICP备15051415号-1  

GMT+8, 2025-7-16 00:29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