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黑蓝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黑蓝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7413|回复: 2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一日长于百年——《永远的一天》

[复制链接]

246

主题

63

好友

1万

积分

略有小成

骠骑大将军

Rank: 7Rank: 7Rank: 7

黑蓝富豪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8-4 13:40:4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p>在黎明将至未至之际,一个孩子将踏上一条不可预知的旅途,而一位老人,将走向另一个终点明确,近在咫尺的目的地。安哲罗普洛斯,《永远的一天》(《Enternity And A Day》)。和他的另一部电影《雾中风景》一样,总是有两个人在不停地走。所不同的是,《雾》中,行走的是一对姐弟,而《永远的一天》里,是一位生命即将走向终点的老人,和被他解救的小男孩儿。</p><p>承袭他一贯的风格,一天的行程琐碎而哀伤。诗人亚历山大身患绝症,明天将入院接受手术并且,很可能不再醒来。凝固的镜头近乎偏执地干净简练。沿着他最后一天走过的熟悉的街道,湿冷的的广场,陈旧的海滨小屋……抵达黎明前的黑夜。导演用各种道具反映冷静如常的客观世界:镜子、车窗玻璃、大街上行人的表情、车厢里一老一少的视线……一切不会因为一个人离去而稍作停顿或改变。亚历山大在旧屋里找到了去世妻子生前留给他的一封信。他发现原来妻子是那么爱他而他浑然不觉。这一生他始终在寻找一首诗歌的续文。诗关于母亲,关于故乡,关于人民和爱。然后他耗尽毕生精力也未能完成直到,最后一天,他发觉这一路上,他遗失了很多、很多东西。妻子对他来说,只剩一个成熟美丽的幻象,回忆的入口,海滨小屋里仿佛还能听见亲朋好友们的欢声笑语。然而一切都太晚了。最后一天的早晨,亚历山大站在窗前,听见邻居又在播放一首他也非常喜欢的大提琴曲。从他站的窗口看去,对面窗帘飘动,未见人影。亚历山大说,如果我还有时间,我会去见见这位邻居。</p><p>只有一天的时间。亚历山大偶尔地帮助一个偷渡的男孩逃脱了诈骗集团的控制,然而他无处可去。老人像看着自己那样无奈地看着孩子,有那么几次。他告诉孩子自己一直追寻着什么,那位旅居意大利的希腊诗人数次身着礼服神奇地出现在他们交谈的地方。一个明确的暗示。亚历山大的理想,他的精神偶像。生前如他一般壮志未酬。电影本身是首诗。未完成的,不能完成也无法完成的,阴郁地铺展在我们面前。我们甚至不能吟诵它。那个孩子一如安氏作品中几乎所有孩子那样,有一双与年龄格格不入的早慧的眼睛。世界过早地暴露了它的残酷与不定,他前途未卜,满脸惶惑。甚至没有做好恐惧的准备。老人说,你不能跟着我,我明天就要去旅行了。然而他还是带着他走到了一天的最后。公共汽车载着他们驶向电影的高潮。即便如此,镜头依然表现出了极大的克制。尽管中途上来几个学生,即兴表演的大提琴协奏正是亚历山大和他邻居最喜欢、也是整部电影的主题曲。导演还是顾左右而言他,镜头一转,对准了坐着的乘客们。面无表情的乘客内心未必不为所动。漆黑的车窗反映了车厢内的一切。忠实而黑白分明的平行世界。一切都像是有所预谋。被这首曲子贯穿的120分钟。导演的上帝之手,平静,温良,善感,绝望。</p><p>倘若用纯粹技术性的分析,对这部电影是种戕害。人生的最后一天,假设的最后一天,各人有不同的理解,只可感悟,无法解读。直到影片末了,安氏的唯美与忧伤随着主题曲越来越浓烈的演绎被扩散到了极至。望着远处无垠的黑暗,老人目送孩子离开,或许所有观众都能明白他的舍与不舍。清冷的镜头掩盖了强大的情感洪流。而那被抑制的来自深处的绝望如同彻夜的黑席卷而至。一个充满爱意与眷恋的好人的最后一瞥。</p><p>电影看完,我在床上躺了整整一天。</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2-21 1:32:18编辑过]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我看出来了,兄弟们个个身怀绝技啊……
http://fengyulan.blog.sohu.com

246

主题

63

好友

1万

积分

略有小成

骠骑大将军

Rank: 7Rank: 7Rank: 7

黑蓝富豪

2#
发表于 2007-8-4 13:40:49 |只看该作者
<p><img height="538" src="http://93ol.diy.myrice.com/dyhb/gn/1998.jpg" width="358" alt=""/></p><p></p><p><a title="点击查看原图" href="http://img2.poco.cn/movie/mov_photo/060405/731287_164206.jpg" target="_blank"><img alt="永远的一天" src="http://img2.poco.cn/movie/mov_photo/060405/731287_164206_400.jpg" border="0"/></a></p>
我看出来了,兄弟们个个身怀绝技啊……
http://fengyulan.blog.sohu.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11

主题

20

好友

6040

积分

职业侠客

Rank: 5Rank: 5

Heilan Administrator's

3#
发表于 2007-8-4 13:41:04 |只看该作者
<p>鹳鸟的踟躇</p><p></p><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8pt; mso-line-height-rule: exactly;"><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bidi-font-size: 10.5pt;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有一个月我们这每个周末都会放一部安哲罗普洛斯的电影,我只赶到了一场《鹳鸟的踟躇》,当时到达放映场地的时候,已经开演了,坐着临时安排的塑料坐凳看完的电影,距离荧幕太远,主要是近视又不戴眼睛的缘故,画面的景象就像在梦境里一样的。电影放完,安静的不得了,倒不是在场的人,而是这部电影在我身上产生的效果。静谧的风景画般的忧伤,如果忧伤这个词恰当的话,诗人语言般的关注,然而却又如隐士般的克制,如此下来故事倒产生了一股不断渗入,或者被渗入魔力空间的力量,就正如冯与蓝所说的那种镜头的克制,我想这应该其魅力所在,于是乎那场隔河相望的婚礼才显现出向两个情绪极端方向的拉扯,出现一种近乎静寂的场面,树林、穿着黑色礼服的人们,中间流淌着静默的河水,而之后出现的混乱竟也无法打破这种克制的效果。不可言说,不是不能说,而是如果打破了镜子,镜子里的影像就会消失掉的缘故,所以无需言说。而故事中男女人物的焦虑和永远得不到解释的失踪(准确说应该是得不到理解的失踪)也成为了大雾中可见可触的风景点缀。或许就是有这么一个原因,我咀嚼着,却舍不得去看他其他的电影了。</span><span lang="EN-US" style="mso-bidi-font-size: 10.5pt;"><p></p></span></p>
姑娘你真好,刷牙吐泡泡, 我心像小鹿,你快来拴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主题

0

好友

3768

积分

业余侠客

敏感之花

Rank: 4

4#
发表于 2007-8-4 13:41:04 |只看该作者
安哲:片子的名字也许翻译成《一日的永恒》更为准确。
小女孩在杀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1

主题

0

好友

2745

积分

论坛游民

不靠谱

Rank: 3Rank: 3

5#
发表于 2007-8-4 13:41:06 |只看该作者
<p>我一直念&lt;永恒与一天&gt;,很喜欢~他的片子都好看。以前最喜欢他的《雾中风景》,现在每部都喜欢,虽然还是那个调调,似乎有些概念化的情绪,但还是喜欢得要死~</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1

主题

0

好友

714

积分

注册会员

教主大人1969

Rank: 2

6#
发表于 2007-8-4 13:41:06 |只看该作者
<p>现在都记得起塞瑟岛之旅片头漫长的黑暗和工噪声</p><p>那个小孩子奔跑在清晨的大街</p><p>雾中风景的开头从黑暗里跑出来的两个小孩</p><p>永恒与一天里,片头依然是小孩子,小孩子的声音~</p><p>静止的希腊建筑,依稀还带点爱奥尼柱式,多立克柱式时期的构图</p>
晴天下雨 我就心情感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11

主题

20

好友

6040

积分

职业侠客

Rank: 5Rank: 5

Heilan Administrator's

7#
发表于 2007-8-4 13:41:07 |只看该作者
<p>如果说概念化,倒不如,当然是我的另一种雷同的理解,就是跟布莱松一样的,文学性和足够的内敛。</p>
姑娘你真好,刷牙吐泡泡, 我心像小鹿,你快来拴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1

主题

0

好友

2745

积分

论坛游民

不靠谱

Rank: 3Rank: 3

8#
发表于 2007-8-4 13:41:07 |只看该作者
<p>我老是觉得他所有的片子一开始,一直到结尾所有的感觉都是一样的。当然不是说一样不好,也不是说他没有高潮不好,实际上他的每个镜头,每个这样那样的起伏,每个应该消引掉的和应该凸显出的花的工夫和力气是一样的。我佩服这样的创作态度,在他的眼力每个材料每个因素都无比重要,没有什么孰轻孰重。我看了他的《悲伤草原》,我觉得他就只能拍出那种悲伤,那种感情,当然我作为一个观众对他的期待是跟他毫无关系的。我个人觉得他的文学性和他的内敛应该头点矛盾,正因为他不够内敛才让他显的那么“文绉绉”(不过这可能跟翻译有关)</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2

主题

0

好友

3715

积分

业余侠客

Rank: 4

9#
发表于 2007-8-4 13:41:07 |只看该作者
<p>有段时间关注过这位导演,片子没看过。不过,就你们描述的情况来看他的影像风格似乎跟塔尔科夫斯基的(乡愁,,很模糊了)有些相象,其中所呈现出来的电影基调或者说是电影气质相似相同,焦点可能不同,就像是一张画的色调,,冷,暖。这两位导演是不是一个历史时期的?当然相似也并不奇怪了,大师总是相互吸引,哪怕是相互模仿</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2

主题

0

好友

3715

积分

业余侠客

Rank: 4

10#
发表于 2007-8-4 13:41:07 |只看该作者
刚才搜了一下。安讲过一段带有澄清色彩的话:“塔尔科夫斯基的电影充满神秘主义色彩和对信仰的挣扎,他电影中的主角总徘徊在信仰与否定的路口,对他而言,他穷尽一生只想探求出或者说了解神的神秘性。而我所关心的却是另一回事,我的主题多是在探讨人的自身问题,或人与社会和历史的关系,我的艺术观以人为中心,塔尔科夫斯基的则更以神为中心。” 。。。看来大师与大师也不喜欢平起平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黑蓝

手机版|Archiver|黑蓝文学 ( 京ICP备15051415号-1  

GMT+8, 2025-7-27 19:14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