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黑蓝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黑蓝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37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清醒中战栗_____<枕头人>

[复制链接]

127

主题

39

好友

4448

积分

业余侠客

克莱登大学校董

Rank: 4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7-26 23:26:42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比多 于 2010-7-26 23:27 编辑

  “Nothing's going to change the world!”没有什么可以改变世界。——玛丽莲•曼森
  
  
  
  
  我不是一个怯懦的人。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越来越绝望。绝望不是因为颓废的性格,绝望也并不消极。相反,这绝望来自对世界的一种清醒认知。因为清醒,所以绝望。没有什么可以改变世界!你发明什么都不管用,你信仰什么都不管用。我们生活在阶级里。生活在彼此戕害与弱肉强食里。
  
  冷酷、深刻、淋漓。胡开奇翻译的当代戏剧我非常喜爱。《萨拉•凯恩戏剧集》和《迈克•弗莱恩戏剧集》我买了很多本送给朋友。这几天我又看到胡先生翻译的新书《枕头人.英国当代名剧集》,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这本新书由四部戏剧组成:《枕头人》,《审查者》,《远方》和《夜莺之爱》。
  
  《夜莺之爱》:年轻的色雷斯王(特柔斯)娶了希腊国王的大女儿(普罗克妮),并把她带回遥远的色雷斯。在色雷斯,普罗克妮特别想念自己天真活泼的妹妹(菲洛米拉),就让自己的丈夫远赴雅典接妹妹来住。谁料在回色雷斯的船上,特柔斯**了菲洛米拉,并且怕兽行暴露而割掉了菲洛米拉的舌头。菲洛米拉在酒神节的集市上用布偶表演将特柔斯的兽行公布于世。普罗克妮知道真相后杀死了自己与特柔斯所生的小王子。特柔斯拿着剑追赶这对姐妹。最后菲洛米拉变成了一只夜莺,普罗克妮变成了一只燕子,而特柔斯变成了栖息于墓穴的戴胜。
  
  权力产生欲望。欲望滋生暴力。暴力抑制言论。最终,对言论的抑制又引发了新的暴力。作者汀布莱克•威滕贝克是一位鹤发童颜的美国老太太,父母都是英国人。她本人也是一位翻译家,翻译过大量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皮兰德娄等等的戏剧。神话剧《夜莺之爱》正是来源于索福克勒斯的失传之作《特柔斯》。胡开奇介绍说:“她的神话题材和历史题材的戏剧使许多现实主义的戏剧相形失色,因为像《夜莺之爱》一样,它们为现代社会,为仍在桎梏中的人们的启蒙与觉醒提供了富有诗意的隐喻与警示。”
  
  《夜莺之爱》去年在保利剧院上演过,效果非常好。在美国学习戏剧的李聆聪导演,胡亚捷演特柔斯,蒋小涵演普罗克妮,人艺的付瑶演菲洛米拉。这部戏不单单用非凡的方式讨论了自由。也讨论了女人与男人的战争,讨论了权力与暴力,讨论了现在和未来,讨论了神话与现实,讨论了爱与死。当普罗克妮杀死自己亲生儿子的时候。一切都崩溃破碎了,只剩下“令人畏惧的真理。”
  
  我爱死了这部剧的台词,准确无比又饱含诗意:“以未来的名义还有什么没被说过和做过呢?未来总是在某个他人的手中。”“我什么也没干。一如既往,我听凭暴力在我身旁肆虐。”“这种事情没法说,这种预感没法说。”“我们只能漠视那可能。”“宛若双翼的徒然挣扎。”
  “如果你还困惑于这个神话,那你必须思考,思考那些被奴役的国家,思考那些被压制的沉默,但我们无法为你解释。如果我们能够,我们又何必费尽周折来向你展示神话呢?”
  
  
  
  
  《枕头人》:卡图兰是个童话寓言作家。他写了很多涉及残杀虐害儿童的童话。他最好的听众就是他的智障哥哥迈克尔。有一天卡图兰和迈克尔被带到刑讯室审讯,因为最近发生了几起虐杀儿童的案件,其过程与卡图兰写得童话如出一辙……
  
  我想先讨论一下形式。这部剧三幕戏都是以真实世界的一间刑讯室开始,以卡图兰的寓言童话结束。内容上寓言童话与现实审讯又有交互。这种互文性写作有一段时间非常流行,我自己悄悄写过一个小短片《一个无聊的晚上》。现在看起来,那的确是小儿科。《枕头人》的互文性非常微妙,如果逼着我说个时髦的词,那就是《枕头人》互文到了“纠结”的地步,男主角卡图兰甚至是被互文死的。
  
  更强大的是,《枕头人》这篇戏剧又由于内容的原因与现实世界形成“互文”,胡开奇在介绍时说:“《枕头人》的冷嘲与荒诞在于,当人们纷纷指责与抨击文学作品中的暴力时,在国家名义下的拷打、酷刑、处决、残害的暴行正在肆虐。”
  中国古人总讲“文以载道”。可具体载什么样的“道”?古人没说。因为“道可道,非常道。”文艺作品的社会责任、社会效用到底有多大?反过来,社会、国家对文艺作品的责任是什么?《枕头人》做了一点小讨论。卡图兰对警察说:“可是……我不明白你想对我说什么?你是否想说我不应该写杀害儿童的故事,因为生活现实中存在杀害儿童的罪行?”
  
  更有意思的是人物设置,这部剧仅有四个人物:卡图兰是寓言童话作家,写一些寓意不明却涉及残害儿童的童话。他的白痴哥哥就按童话写得去残害儿童(最后我们知道这也许只是警察的骗局)。而两个警察,一个曾经写过童话,一个儿时曾遭虐害。写过童话的警察认为自己的童话比卡图兰的童话强百倍。因为他的童话里没有写孩子死去。
  
  这就要看看他们的童话了。我偷个懒,发个链接
  (http://book.douban.com/subject/discussion/25231500/)。
  坦白讲,我喜欢这些黑色的童话(我在文字上比较重口味)。它们棒极了,警察写得那个也不错,不过不如卡图兰写得好。这些寓意不明的黑色童话。一定要配合着剧情来看。这就是《枕头人》要说的,作品与现实。当然,这也仅仅是《枕头人》的一个方面。童年经验、慰藉方式、梦魇实验、社会伦理……马丁•麦克多纳要说的还有很多。
  
  
  
  《审查者》:一部涉及性爱的电影不予通过。男性审查者约见女性导演,力图真诚的从各个角度说明不予通过的原因。但是从反复的讨论中我们看到,所有真诚都不及欲望真诚……
  
  我不太想说这部戏。当然,这部由安东尼•尼尔逊写的戏剧非常出色。他深刻讨论了欲望与制度,与伦理,与道德之间的关系。但是这个题材在我们这里仿佛过渡敏感了一些,不挠它还痒呢。我就暂时不聊它吧。感兴趣的,自己买来看。
  如果按我的喜欢程度,给这四部戏剧排个顺序:我第一喜欢《远方》;第二喜欢《枕头人》;第三喜欢《夜莺之爱》;最后才是《审查者》。我说过,我是个容易悲观绝望的人,我暂时不想讨论文化审查制度。
  
  
  
  
  《远方》:第一场,年幼的琼在姑妈家借宿。发现了不同寻常的事,于是不停地追问姑妈是什么为什么,姑妈搪塞解释;第二场,成年的琼在一家帽子厂工作,为游行的死囚制作特殊的帽子;第三场,发生在远方的混乱的世界大战。猫儿狗儿大象甚至天气都参加了战斗……
  
  《远方》是无法概括的。我读了两遍才大致明白卡莉尔•丘琪儿在说什么,但也不肯定。她故意把名字取成“远方”,好像发生的一切真的就是个遥远故事。她故意把第三场写得混乱无比,简直什么都不是,哪儿都不挨哪儿,像个疯子的胡言乱语。但是我们稍稍沉下心读一读,就知道,那是对这世界现实的白描。哪有什么远方?“那是秘密,别让恐慌蔓延。”
  
  我们讨论。我们热爱讨论。我们必须讨论。所以,我们和剧中人一样,胡言乱语。我们对“远方”一知半解,我们讨论这一知半解。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我们只能一知半解。也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我们又必须一知半解。
  
  我仍然是绝望的。勇敢没有意义。如果这生活是一场战争,我只能用死保证我不会是一个告密者。我能准确的辨认出哪些是敌人,哪些是自己人。仅此而已。我知道更勇敢的人会反抗,战死。然后成为英雄。可是世界和未来,永远在敌人手里。再重复一遍,这绝望不是来自颓废的性格,而是来自对世界的清醒认知。
  
  我想,我需要的不是普罗米修斯,不是火种,不是胜利。我需要的是西绪弗斯,我需要的是老人与海。我需要的,是让轮回继续的那种布满绝望气息的勇气。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黑蓝

手机版|Archiver|黑蓝文学 ( 京ICP备15051415号-1  

GMT+8, 2025-7-18 06:25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