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黑蓝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黑蓝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384|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聽底裏《我快樂死了》

[复制链接]

213

主题

0

好友

1261

积分

论坛游民

Rank: 3Rank: 3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8-4 13:25:0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粘利文

如果音乐具有危险性的话,底里的音乐绝对是会让人沉溺的,碰撞这首充满着外星球来的异国情调,古典弦乐仓促的乐段与不断下坠的沉重电声,底里的星球里每样音乐元素都失去了地心引力,缓缓地游荡失序漂浮,他用声响拼贴的手法,或许不是刻意地着墨,将时而焦躁的情绪与失忆的吟唱一起卷入每个音乐分子游离无关的暗流之中。仔细剖析底里的音乐是件更快乐的事,它会让认真的听者的每次聆听经验都充满了惊奇与不可预期的焦虑(anxiety),没有办法顺着一个可以跟随的曲调/节奏预测下一个声响是什么,而底里的音色声响运用在低迷毁黯中营造出了一个幽远的空间,歌剧美声在吉他声响无意识地前进时霎时浮显,却是如此地理所当然,不得不叹佩底里在看似畸乱无章的音乐结构下,其实掌握了相当成熟圆融的技巧在每种声响的拼贴上,这就是底里的音乐风格:他可以以迷幻音乐里使用效果器制造的wa-wa声与近似的lo-fi噪音音墙搭上颓废的vocal,并酝酿出一种电子音乐酸性(acid)的音质,整体并带入trip-hop风味,这是必须有一定的音乐经验方能沉淀出来,年轻的底里无疑是才华洋溢的。

某些时候,如<我快乐死了>与<新生儿>这两首歌,底里的吉他像极了低调乐团包浩斯Bauhaus当年冷冽且锐利的风格,不过底里的灰暗声响更多了自我封闭的暗示,有时底里的音乐却非完全奔放无羁的,他的音乐透露着某种压抑控制下的扭曲变调,没有激情,在奇异的回音与bizzare sound中,背景却是充满控制欲与强制重复的低音声响,如此的低压氛围困住了音乐更大的发展空间而使其封闭,因此即使其中出现的各个古典、民族乐片段美丽地独自展现,整体织度(texture)却总如即将凝结的巨大熔岩流体般,厚重与凝滞。

底里的音乐可以说是超越了摇滚乐的界限,若将他的音乐从北京摇滚的文化脉络与音乐实际上来看,在他的声响中其实很难察觉到社会文化深刻的影响,底里的音乐与歌词没有严肃的意函,却彷佛是一场游戏,这可谓是后现代艺术的表征,他将各种high art(指西方的classical music)与pop art的音乐元素一并拼贴造成音乐上的不连续性,呢喃不清的语词与声响拒绝提供任何更清楚的音乐意义,这也是后现代音乐浅化的顷向。这张作品已经远远地将过去摇滚乐的形象给拋弃了,在台、港、大陆三地目前的音乐创作环境中,尤其是港台Band Sound大多仍以英美等地另类摇滚团学习对象时,底里由原先[穴位]乐队时期的吉他演奏转为融入实验电子的领域,已经预示了新的创作观点,即取而代之的是对更私密的切身创作的渴求,音乐不需要背上任何使命,愈趋后现代思潮的音乐其实是私密的个人经验的表述。底里这张在概念上是超前实验性的,在音乐元素选择上则复杂多元,但其出发点也是最单纯的,摆脱集体文化意识的重苛,恣意地挨着情绪分泌而扰动,听底里的《我快乐死了》︰不要尝试去统一整合任何声响,或记忆任何曲调,而是自由地去聆听各种声音元素碰撞的

当下,享受另一个听者自我经验形成的私密欢愉空间。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創造力暴衝

1131

主题

0

好友

1万

积分

略有小成

Lucifer

Rank: 7Rank: 7Rank: 7

2#
发表于 2007-8-4 13:25:06 |只看该作者
这是我最反感的乐评形式。
Hermes Trismegistus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3

主题

0

好友

1261

积分

论坛游民

Rank: 3Rank: 3

3#
发表于 2007-8-4 13:25:06 |只看该作者
這個不是樂評
直接流行託我寫唱片寫的冊標
我一向最痛恨冊標  
但因喜歡底裏所以我只寫過這篇


樂評在我心中是很崇高的
真正的樂評只有音樂分析  

我以後再貼上來
創造力暴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黑蓝

手机版|Archiver|黑蓝文学 ( 京ICP备15051415号-1  

GMT+8, 2025-7-30 15:27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