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黑蓝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黑蓝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94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安全的实验艺术及其它

[复制链接]

214

主题

0

好友

1万

积分

略有小成

他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8-4 13:25:0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实验艺术的本意是这一类的作品都应该是具有激进和前卫的品质。不管是实验室的实验还是艺术家的实验,它本来就应该是具有“前瞻性”的。有实验总免不了会有失败,然而现在,我们举目看到的都是已经成功的,安全化了的作品。令人兴奋的东西越来越少,我们的想象力变的越来越衰竭,满地里的都是滥竽充数和叶公好龙似的“作品”,还有那些千篇一律的拼盘似的展览。策划人四处奔忙,艺术家各地赶场。一批艺术家坚守着得之不易的符号和荣誉,甚至于有些已经开始总结、纪念。04年较多的艺术家更是用个展的方式宣布他们的老去和颓势。

  批评家中的很多人把注意力投入到诸如“圈子”问题,其实谁都明白物以类聚,同样类型的人多了必然会形成心理或实质上的联盟式的团体。音乐有音乐圈,摇滚圈或者还有演艺圈这样的说法,所谓“江湖”不过是艺术界的另类传销而已,就算是笼络到某某核心周围那也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事情,关键是看这样的队伍行销产出的是不是好作品。一个艺术家的新作品出来后对其他艺术家创作有影响吗?对艺术材料和语言上的突破有贡献吗?做的够到位吗?有意思好玩吗?批评者应该把更多的精力转移到对艺术作品本体的批评上来。

  实验艺术“实验”的目的就是为了摆脱束缚、粉碎以往旧有的规则和羁绊。实验艺术的“实验”就是通过不断的尝试、否定的创作对业以成熟和稳定的艺术样态提出批评,或作为批评的参照。因而艺术史得以前进、更新,并期望保持活力。白南准的录像艺术、约翰·凯奇的声音艺术、博依斯的“社会雕塑”等等,无不为艺术样式、语言以及表达方式的开拓做出了贡献,他们都是当时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者。虽说今天的现代就是明天的古典,现在的实验又会被后来者给实验掉,但是艺术发展史离不开这些各个时代的先锋者们。我们也不必担忧过时的问题,因为现在你存在着,至少要保持你鲜活。

  而今,我们走进了自己缓慢设置的圈套。很多艺术家把眼光瞄准了如何获得国外策划人的关注、甚至揣摩展览和策划人的趣味,做了投机艺术家。国外艺术基金会和策划人对中国艺术家的关注无疑为艺术家们赢得了更多的展览机会,但是,最重要的还是作品本身。某个艺术家的影像作品参加了某某展,马上就会有效仿者做录像电影,甚至会掀起影像热。某个艺术家的装置被收藏,马上就会有艺术家做什么也得弄个装置搭配着。成功艺术家对其他艺术家和艺术媒介的示范和鼓励作用不可抹去,但除去这些,其它的都与作品本身的实验开拓都没有太大的关系。

  还有时下以“互动”幌子下的“跨媒介综合艺术”又将会成为新的时尚,展览势必要有多种艺术媒介的混合,惟有混合才“多元”才“博大”。从影像到舞蹈,从行为到太极。其实不过是少数人对一种新的事物自以为把握的虚荣心而已。还有那些展览目录间或夹杂的洋名单,因为外国人的参与意味着“国际化”的交流。然而真正有成效的“对话”成果都有哪些呢?只不过是一杯原料参差不齐的劣质鸡尾酒罢了。

  艺术家们只是变得越来越像艺术家,他们满足于自己终于做了件影像或是行为作品,满足于他们获得的××类型艺术家称呼,满足于他们又被当地的某某报纸关注了。他们以与艺术始终保持着藕断丝连而悠然自得,并且他们始终在骨子里认为自己所为与那些国油版雕水火不容的实验艺术。其实揭掉这层“神秘”的面纱,他们只是些伪艺术家、伪先锋罢了。如此这般实验艺术在中国正逐沦为一种精致、安全的艺术。

  实验不是作品风格、形式主义的东西或是题材,而是一种心理状态和精神。我们其实需要更多的实验精神,如其守着现在的精致生活半死不活,不如打破局面另辟蹊径。因为大浪淘沙,还可以得到金子,一滩平静的死水时间久了只能使得臭味熏天。我们甚至怀念前几年的“动物”和“尸体”,我们期待,期待着再度混乱。我们不能大规模的预测未来,但至少可以期待,再多些新玩意、再多些新花样。

  ——————————————————

      写到最后我才发觉这根本算不上文章,因为它们逻辑混乱、语词不顺,脑子里立刻就有了如何对它进行诘难的准备。它们只是一段时间里我脑子想到的东西,还有更多,也许应该把它们写成严谨的论文。但现在最主要的困难是没有时间,我的能力也有限。但还是把它们串联起来,是希望提供给和我一样有感同身受的朋友得以往下交流的素材和籍口。也许对于艺术家来说,最有力的抗争武器还是我们的作品,从作品实践的角度上来说,我宁愿做个唯实验论者,虽然我也知道实验不一定就意味最牛。因此我们不仅要思考还要多做作品,用作品上的实践来还原呈现我们对艺术的理想和抱负,当然还有仍然不要忘记我们需要的实验精神。

苏文祥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黑蓝

手机版|Archiver|黑蓝文学 ( 京ICP备15051415号-1  

GMT+8, 2025-7-30 07:55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