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黑蓝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黑蓝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427|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贴一个喜欢的倔强女人。

[复制链接]

16

主题

0

好友

629

积分

注册会员

天使

Rank: 2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8-4 13:23:3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可可•夏奈尔——用生命来谱写的浪漫乐章

----

作者:大地原点艺术资源网
  夏奈尔,服装史上一位非凡的女性.她从一个默默无闻的贫家少女,跃居事业的顶端,创造了服装史的奇迹,成为二十世纪最杰出的时装大师之一.夏奈尔的服装风格,风靡了二、三十年代,一直延续至今.她是时装设计家中为数不多,能走完艺术生命全程并永获成功的天才,她比其他设计家的艺术生命更长,国际时装界推崇她为世界三大服装设计师之一,她是当之无愧的.如果说,波烈改变了妇女的装束,那么夏奈尔是真正开始了本世纪时装的变革.
  
  夏奈尔的一生,是闪烁着光辉的一生,充满着浪漫和传奇的色彩,没有哪位设计家象她一生那样多彩多姿.当年,她的美貌与流传的风流轶事,已足以成为西方花边新闻人物;当年人们对她的着迷不亚于今天西方女性对杰奎琳、戴安娜的迷恋.夏奈尔不仅具有现代女性的美丽、诙谐、乐观、引起争论的气质,而且她勇于面对现实,有坚强的独立心,正象她说的:“……诚如拿破仓所言,他的字典中没有‘困难‘两字,我的字典中也找不到‘不成功‘三个字“.一个新时代女性的形象-自由、骄傲、藐视传统,她既是建立时装王国的女强人,同时又是娇弱多情的女性,这就是她与众不同的天赋,就如同她神奇多彩的一生一样.
  
  夏奈尔生于1883年,是一对法国贫穷的未婚夫妇的第二个孩子.她的父亲是来自塞文山的杂货小贩,母亲是奥弗涅山区的牧家女.据说,夏奈尔出生在法国索睦尔;另一说法是生于法国南部山区奥弗涅.实际上,关于她身世的传说,历来众说纷纭,加之夏奈尔至死竭力回避和掩饰,就更使她的出身蒙上一层迷雾.夏奈尔的童年是不幸的.五岁那年,母亲死于肺结核.那时,她的年轻而喜欢寻欢作乐的父亲到美国去寻找乐土,他把女儿留给了伯父.但是更多的说法是父亲在奥巴钦将女儿丢给当地最大的孤儿院,让她在孤儿院中度过了惨淡的童年.小夏奈尔是个敏感的孩子,她感到自己被遗弃,没有家庭的温暖和亲人的依傍,这给她幼小的心灵留下深深的创伤,这也就是她不愿提起过去的原因.个性倔犟的夏奈尔,在成年之后曾发誓,永远不接受任何人的怜悯.
  
  夏奈尔在孤儿院一直住到1900年,又在救济院里度过两年,在那儿她学会了缝纫和社交礼节.二十岁那年,年轻的夏奈尔开始在漠林市针织店当店员.以后几年里,梦想成为舞台演员的夏奈尔,先后在漠林、维琪登台演唱.虽然她曾说她的父亲是美国的酒商,但事实上其父只是个旅行推销员,而且夏奈尔从此再也不知他的下落.然而她继承了父亲倔犟和不安定的天性,她常说:“我从不为处境而烦忧,我就乐意驱散它们.“
  
  尽管命运不公,童年不幸,但是“灰姑娘“依旧长成亭亭玉立的美人.乌黑的头发,小巧的身材,楚楚动人的眼睛,小而翘的鼻子和一张任性的嘴巴.她的美丽,俏皮和孤高自赏、自由自在的个性,勾画出一幅新女性的肖像.她衣着平常,很少装饰,通常只是藏青色上装和白色衬衣,这同世纪初的花枝招展的世风相比,更显得别具一格,不同凡响,处处渗出解放女性的巾帼豪气.少女夏奈尔,就有不少裙下之臣,二十五岁时,她遇到了第一位情人耶田•巴桑,一位居于中产阶级的、热衷于骑术的绅士,和巴桑一起生活,夏奈尔也成了一名美丽的女骑师.1910年,夏奈尔和一位年轻的英国人邂逅,并相爱了.他就是亚瑟•卡保,朋友们叫他“童子•卡保“,一位马球运动员,年轻的实业家.夏奈尔认为“我不只英俊,而且相当优秀“,夏奈尔爱卡保的一切,她曾在多次说过,这是她一生唯一爱上的男人.然而,夏奈尔并不满足无所事事的情妇生活,在情人的资助下,她开始了她的事业.

  夏奈尔的事业是从“头“做起,从开设女帽店开始她不平凡的一生.她在自传中写道:“因为卡保常带我去赛马场,我注意到当时的帽子都比头小,戴上后还要别上帽针才能固定,并不实用,所以我决定设计出稍宽大而没有太繁缛装饰品的帽子“.夏奈尔的女帽简洁、大方,尤其是硬草帽和圆顶狭边的钟形帽,受到她朋友和市场的欢迎,当时波烈式的羽毛头饰和大团帽正渐渐成为过去.1910年的最后几个月,在卡保的帮助下,夏奈尔在巴黎坎朋街21号开设女帽店,在仅隔几个门面的31号,便是日后成为她著名的时装沙龙,坎朋街因她而闻名了半个世纪.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当时她的租约上禁止她从事服装,理由是她的邻居是一位服装师.谁也无法料想,这位娇小的女子将给这个时代生活带来多么大的影响!1912年,《时装杂志》以完整篇幅刊载夏奈尔的帽子,并由年轻的明星示范,使这位年轻而无名的小帽商,在巴黎初露锋芒.
  
  1913年,夏奈尔到法国南部的滨海胜地杜维尔开设第一家时装店.战争的阴影并不妨碍杜维尔的贵妇继续波烈式的羽饰、长裙,她们以高规格的服饰的铺张来炫耀丈夫的地位.夏奈尔凭借天才的敏感,推出第一种女装款式:针织羊毛运动装,作为妇女户外活动的休闲装.夏奈尔以这种源于板球运动装的简朴造型奉献给时装界,颇遭人非议,但她无视舆论,在杜维尔常常穿着这样的羊毛衫,配上简单的褶裙,骑马散步,招摇过市,表现了夏奈尔的强烈个性,女人不再是男人的“花瓶“,同样是担负社会重任的公民.她说:“要把妇女从头到脚摆脱矫饰“,她要“创造一个年轻的形象“.事实上,社会生活方式已改变,波烈式的宽大拖沓的时髦,既不适宜更多的社会活动,也显得可笑滑稽.她把水手装和水手裤替代女长裙;她用质地薄软的内衣面料,创作出诺曼地渔夫式的套装;她往往把男装稍加修改,饰以一个恰到好处的饰针,便成为新颖的女时装.夏奈尔的创造力是具有爆炸性的,她本人的衣着举止亦为世风之源.据说,有一次天气骤冷,夏奈尔借了情人的马球套衫,束了腰,卷起袖,潇洒、迷人,这种偶尔的装束竟成为时髦一时的“夏奈尔“装,被人竞相模仿.战争给杜维尔带来更多的阔佬,也使夏奈尔的时装店扩展成大公司.夏奈尔,终于闯入了法国时装界这个高傲无情的领地,她的时装和她本人一样销魂蚀骨地迷住了那个时代.
  
  1919年,战争结束时她已是出名的时装师了.巴黎人喜欢这个苗条而生气勃勃的,有温柔嗓音的女时装设计师.夏奈尔的服装坦率、自由,裙子为齐膝短裙,上衣为宽松直线形外套,不再强调胸部和臀部的曲线.她的毛呢无腰四分之三长外套,去掉花俏的装饰,简朴得像男装一样.她反对过去的高级时装像“鸽子那样挺胸凸臀“,“烦躁、杂乱“,她主张造型线简洁、朴实、舒适自如、色彩单纯、素雅,她喜欢黑、白两色.她的两件套装,被视为经久不衰的时代风格.1920年,一家的巴黎报纸撰文道:“这是位令人惊愕的天才,她的服装富有女性美的艺术,是匠心独运的充分展示“.夏奈尔改变了时装的概念,使服装艺术真正迈入二十世纪.她自己说:“我使时装的观念前进了四分之一世纪,我凭什么?因为我懂得如何解释自己的时代“.
  
  1920-1924年,夏奈尔享誉全球,她的设计沙龙在巴黎坎朋街31号开业 .这时的夏奈尔已是二十年代时装界的“女王“,其公司是巴黎最重要的公司.漂亮的夏奈尔在创造性方面,同她的设计一样引人注目.据传,夏奈尔在一次操作加热炉中,炉子突然爆炸而烧灼了她的头发,她机敏而毫不犹豫地用指甲剪,修剪了剩下的头发,成了一种可爱的新型短发.尽管当时贵妇仍不能容忍短发,但短发终究成为二十年代流行的柏卜短发型.长期以来,白皙肤色总被视为显贵象征,由于夏奈尔经常在海上游玩,她将晒黑的皮肤变成时髦肤色,从而一反过去崇向细白肤色的传统审美观.夏奈尔的性格自由、开朗,年轻时就得到一个可爱的绰号“可可“(CoCo),可可已成法国家喻户晓的名字,人们反而不记得她的名字盖柏丽尔.谁也无法预料,这位出身卑微的可可,竟成为二十年代时尚的领袖.

  1920年,夏奈尔推出“夏奈尔第五号“香水,方形瓶子,简洁、干净,乃是集中体现了她的设计风格.这是她一生中重要事件之一,五号香水使她名声大振,这是全世界最为闻名的香水.她对香水名称和容器造型的设计上一切从简,表现了她对过分渲染的东方罗曼蒂克的反抗.“5“是夏奈尔的幸运数字,她生于8月5日,所以她每年的时装发布会总是二月五日和八月五日.方型瓶和波烈的扁圆瓶,代表了两种个性,不,两种时代的审美趣味.她说过:“保罗•波烈是我强劲的对手,到1906年他那种幻想式的作品渐渐落伍了“.5号香水加速了波烈的失败.其实,在波烈全盛时期,她已开始同波烈宣战,曾在一次歌剧演出会上,她看到妇女都穿着波烈式十分绚丽的东方色彩的礼服,便愤愤地声称:“这将不能继续下去,我将会使她们全都穿上黑色“.
  
  当然,夏奈尔也曾屡遭批评.波烈撰文讥讽她创造了一种“高级的穷相“ “从前,女人富有立体感,像是船首,非常华美,而现在,她们像是营养不良的电报打字员“.男人们则抱怨:“廿世纪的女装可以说丧失了一切“.当时的波烈不允许任何不同于他的革新,他继续用高级丝绸和天鹅绒,以更加奢侈的主题顽强应战,然而他失败了.他不得不承认:“我们应提防一个‘男孩‘头脑的混乱,那是从她不可思议的帽子里带来一切该死的变化,对服装、发型、珠宝和运动衫.“在二十年代,这个“高级穷相“的“可可“夏奈尔,确比被誉为“社会之狮“的波烈更胜一筹.
  
  1931年,夏奈尔应邀赴美国好莱坞设计服装,在《永驻今宵》等电影里,她的设计大获成功.尽管美国明星目空一切,夏奈尔设计的套装却成了美国职业女性的标准服饰,至今都成为女性独立、自尊、自强的象征.
  
  二十年代末,年轻的时装设计师爱德华•莫利内克斯和让•帕杜都是这个时期的后起之秀,如果说帕杜的创造性系列是降低腰线和造型更明快,那么他们的设计总的来说仍同夏奈尔的非常相象,况且他们无法同夏奈尔匹敌,因为夏奈尔本人就是“衣架子“,她本人的衣着就保证了她作品稳操胜券.不过,到三十年代,夏奈尔不得不承认另一位女设计家夏帕瑞丽造成的威胁.狂嚣的20年代已结束,社会正步入一个迷惘的历史时期.对黑色的狂迷开始消失,富丽又成追求的目标,夏帕瑞丽的巴洛克风和艳丽色彩,夺走了不少顾客.但四十多岁的夏奈尔没有却步,她用高雅白色系列,同夏帕瑞丽的设计对抗,1938年夏奈尔的盛名达到顶点.
  
  如果说夏奈尔的时装被讥讽为“高级的穷相“的话,那恰恰证明,她是第一个真正理解了本世纪的变化.第一次世界大战改变了世界,史学家称之为现代世界史的起点,它意味着新纪元的到来.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复苏与文化的繁荣,把二十年代推向一个令人刺激、狂乱的年代.爵士乐就代表了这个时期的疯狂、自我扩张的时代;妇女解放运动的深入,女性就业的增加,波烈的花俏越来越令人生厌;新艺术运动被以包浩斯学派为代表的装饰艺术、功能主义、抽象造型所代替;同样传播媒介不同,明星取代了贵妇的地位.如1911年,舞蹈家爱莲•嘉斯尔从纽约巡回到巴黎,她的青春简朴的打扮,成为当时功能性青春派时装流行的契机.夏奈尔天才的秘诀就在于她把握住这个时代的脉搏,诚如她所言:“某一个世界即将消逝的同时,另一个世界也正在诞生,我就在那个新的世界.机会已经来临了,而我也掌握住了,我和这个新世纪同时诞生“.她骄傲地称:“我是第一个生活在这个世纪里的人“.战后的巴黎,不再犹豫,服装简洁了,裙子短了,发式短了,夏奈尔的运动衫、项链和色彩,改变了沃斯开创的高级时装,展示了这种“高级的穷相“或曰“豪华的贫穷“,这恰是二十年代的典型风格.

  有人说,任何一个小裁缝都不难仿制一套夏奈尔装,言下之意夏奈尔服装简单.我同意另一种说法,夏奈尔“剪辑和编辑“了新时装,不管她设计的服装源于何种服装,但通过的构思,创造成崭新的服装,这无疑是一个伟大的创造.她的服装不仅外形简洁,舒适自由,而且她对剪裁的精确和细节的精微,都是刻意求工的.她反对肤浅的装饰性,追求内在个性的自由、开放.
  
  鲜明的个性使她的私生活也充满迥异的色彩.自从意中人童子•卡保1919年死于车祸后,围绕这位奇特聪颖的贫家女子的,总是显赫的人物.流亡法国的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的长子狄米提•帕夫洛维奇大公爵的爱情,使她的设计陶醉在斯拉夫的情调里.继而她同英国首富威斯敏斯特公爵保持了六年情人关系,这期间是她设计中的英国时期.三十年代后,年已五旬的夏奈尔,其容貌和事业都达到完美的境地,她被频频邀请,夏奈尔的出席各种社交场合,都被视作一种恩赐.许多著名艺术家都成为她的挚友,在毕加索、斯特拉文斯基、伊利伯、狄亚格列夫、海明威、雷诺阿、莫朗、达里、高德温等等,她扮演着新世界的缪斯,一个漂亮、风流的女名人,其事业、魅力和轶闻都是记者穷追不舍的内容.柯丽特说“她是一头小黑公牛“.法国作家萨西这样描写她:“当她一出现,就被她的娇小身影而吸引,她很苗条,浓密的乌发,眉毛靠得很近,小巧的鼻子和深色的眼睛,她几乎总是穿着同样的打扮,非常简朴和不同凡响的黑色.她总是把手插在口袋里开始谈话,她讲话快而断断续续;她给人的印象是既不胡思乱想,也不轻易被偶发的思绪干扰而放弃自己目标的人.……“
   
  1939年9月,因二次大战爆发夏奈尔关闭了她的时装店,隐居在她的寓所.战争结束后,她悄悄地离开巴黎,默默无闻地在瑞士度过了八年自我放逐生活.
  
  1953年她回到巴黎,重操旧业开始了她第二时期的设计生涯,这时她已经是七十老妪了.当时时装界的巨星迪奥正以他轰动一时的“新造型“服装成功地控制着欧美大陆.夏奈尔回来干什么?人们都在注视着,因为她已被法国人视作法国的纪念物.人们竞相打赌,她的店不可能维持多久.1954年2月5日,在没有多少的喝采声中,她郑重发布了夏奈尔战后复出的第一个时装系列.巴黎新闻界的反应是冷淡的,甚至是刻薄的.她的名字是辉煌的,但她的声望已成过去.复出的惨败并没有使她退却,发布会后她立即着手下一个系列.这时美国市场向她敞开大门,她的设计虽然是直线造型的继续,但依然获得了妇女们的青睐.夏奈尔又一次在法兰西获得成功.在“迷你裙“盛行期间,夏奈尔仍坚持她自己的风格,决不提高下摆.她没有戏剧性的长短变化,但有一种令人尊敬信赖的精巧和理解.这阶段的主要设计是令人难忘的两件套装,无领茄克和镶边装饰,手感柔软的格子呢,配上数串珠子项链,以及黑、棕色的浅口皮鞋.她又成为巴黎崇拜的对象,每个妇女都喜欢夏奈尔装,她的套装被成批生产,也被大量仿制.她的创新、天赋、魅力、毅志都给这个时代巨大影响,这种影响一直延续到今天的时装界,伊夫•圣•洛朗、卡尔•拉格菲尔、森英惠等设计家都曾受到了她的深刻影响.夏奈尔复出的成功,战胜了年龄和怯懦,这是时装设计家中绝无仅有的,是她传奇一生中最富有光辉的晚年.
  
  1971年1月10日,夏奈尔独自为即将到来的时装发布会工作到很晚很晚,凌晨时她服用安眠药,她睡了,却从此再也没有醒来.她穿着喜欢的套装,戴着项链,带着她的机智和俏皮,偃然长逝了,结束了她传奇的一生,终年八十八岁.她一个人悄悄地离去了,没有人停下来询问,没有人听到她是否呼救,她不喜欢孤独,却不得不孤独地度过了余生.她曾是那么的显赫,她的临终又是那么的平淡.
  
  人们常常问,她为什么终生不嫁,何况有那么多的机会?对此她曾耸耸肩,俏皮地回答:“大概因为我没有找到一个能和‘可可•夏奈尔‘媲美的漂亮名字.“她的独立、自尊和警惕,是早年生活遭遇的结果,她永远没有从童年的坎坷和不安全中恢复过来,她十八岁时,姐姐自杀;以后她的情人卡保死于车祸,她两次经历了感情上的打击,所以,她一生中总是像猎物那样的充满恐惧.她承认,一生中遇到三个不同类形的男人,能给予她最大的安全感,卡保、威斯敏斯特公爵、伊利伯,但她没有同他们任何一个结婚.她自传中写道:“按中国人的方式推算,我出生那年恰好是虎年,因此我的命中注定独立,无法与个性比我强的男人相处.“纵然如此,仍不足以解释她力量的神秘性,莫朗说,她具有“革命所需要的那种强烈报复念头.“她憎恶把女人当作物品,她反对男人主宰一切,包括时装世界.
  
  从二十一岁开始,她追求新颖服饰五十年,夏奈尔创造了一个理想的女性形象.当她的构思基本成熟于三十岁左右以后,她便不喜欢更多的变化,仅在面料、装饰细节方面,向时间和年龄让步.她是新世纪伟大的时装大师.
  
  这位大师不仅凭借智慧和灵感,而更多的是依靠实干锲而不舍.夏奈尔一旦工作起来,便要求完美无瑕.她说:“当你开始工作,就必须继续下去,如果你不用心去做,你将一事无成.“她常常为周末中断工作而生气,她说过:“我的生活是一个长久的战斗“.一俟投入战斗,她就全神贯注,就能忘记一切,忘记魔鬼,忘记害怕,忘记孤独,甚至忘记死神.是呵,这位女性是斗士,是强者.


     
[em33]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天诗 地理 认荷 我玫瑰色邮箱:玫瑰色,幸福的snowmoon20@sohu.com

16

主题

0

好友

629

积分

注册会员

天使

Rank: 2

2#
发表于 2007-8-4 13:23:36 |只看该作者
天明帖了4个小时贴不上,


贴一个我喜欢的第三个女人






网站主页>文化首页>诗情画意>
  
  
林徽因  
  
   
   

   








据说上天对人是最公平的,给了你出众的才,就不再给你倾城的貌;给了你才与貌,就不再给你无憾的情与爱。古往今来,才貌情三者兼得者可谓凤毛鳞角,但林徽因是个例外。也许上帝也有动心的时候吧。

林徽因l904年6月10日生于杭州,2004年6月10日是她的百年诞辰。她是中国的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也是一位著名作家,在文学方面,她一生著述甚多,其中包括散文、诗歌、小说、剧本、译文和书信等作品,其中代表作为《你是人间四月天》,小说《九十九度中》(这篇小说堪称中国现代短篇小说中的佳作)等。此外,1949年以后,林徽因参与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改造传统景泰蓝。1955年4月1日清晨因病与世长辞,年仅51岁。

“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是林徽因逝世后金岳霖等人缅怀她的挽联。

林徽因已走进了历史,我等只有以这种形式来表达对她的怀念。


林徽因简介

林徽因相貌出众,是当年有名的才女,既是画家、建筑家、装饰艺术专家,又是散文家、戏剧家,可说是多才多艺。她的容貌、气质和学识倾倒了当时乃至今天不少知识分子。她已成为中国现代才女的代表,为后人所敬慕。

林徽因早年跟随其父赴英国读书,所以她的英文特别好,尤其长于口译。印度诗哲泰戈尔游北京,演讲时除了徐志摩担任翻译外,再有就是林徽因了。

林徽因原名林徽音,“徽音”出自《诗经·大雅·思齐》的第一节“思齐大任,父王之母。思媚周姜,京室之妇。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这一节意思是:太任端庄又严谨,文王父母有美名。周姜美好有德行,大王贤妻居周京。太姒继承好遗风,多子多男王室兴。“徽音”是美誉的意思。徽音之名是其祖父林孝恂(进士出身,后为清朝翰林)为她取的。她改名林徽因是在她用真名开始发表文学作品后,1931年10月5日,她在徐志摩主编的《诗刊》第3期又发表诗作,徐志摩在《诗刊·叙言》中说:附带声明一件事:本刊的作者林徽音,是一位女士,“声色”与以前的“绿”的作者林微音,是一位男士(现在广州新月分店主任),他们二位的名字是太容易相混了,常常有人错认,排印亦常有错误,例如上期林徽音即被刊如“林薇音”,所以特为声明,免得彼此有掠美或冒牌的嫌疑!
    从那以后,林徽音便改徽音为徽因。

林徽因与大诗人徐志摩极为相熟。早在徐志摩于英国康桥皇家学院读书时,林正随其父在英伦读中学。林的祖辈同徐父是世交,异国相逢,自然来往十分密切。数年后,大家又聚会北京,不但都成为社会上文化界名人,而且又都是风华绮丽之时,过从甚密。林徽因还与徐志摩联袂主演戏剧《齐拉德》,担任过曹禺编导莫里哀的《悭吝人》全部布景绘制和舞台设计。后因患肺病在香山养病,开始从事诗歌创作,为徐志摩创办的《诗刊》供稿,并受萧乾之邀选编《大公报文艺丛刊小说选》。

林徽因是著名建筑专家梁思成的夫人。他们伉俪在当时可以说是郎才女貌、情投意合、令人艳羡的婚姻。他们婚前笃于西方式的爱情生活,后来又遵从父母之命结为秦晋之好;因林长民和梁启超是好朋友,为子女订了这门亲;林长民是段祺瑞内阁中的司法总长,梁启超作过熊希龄内阁的司法总长、段祺瑞内阁的财政总长。

林徽因、梁思成二位,一生在事业上也是志同道合。1928年3月林徽因与梁思成在加拿大渥太华结婚,婚后去欧洲考察建筑,同年8月回国。上个世纪30年代初,她随丈夫深入中国偏远地区,不畏生活艰苦,搜集古建筑资料,为他们钟爱的建筑事业,倾注了所有的心力,为中国艺术及建筑作出巨大贡献。她与梁思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成为这个学术领域的开拓者,他们的工作为中国古代建筑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并写下有关建筑方面的论文、序跋等二十几篇。梁思成教授长期在清华任建筑系主任,夫人则长期任建筑装饰学教授。如果说梁思成的学术偏重于营造学史、建筑工程、工艺方面;徽因则更偏重于建筑艺术的美学方面。 她老早就被医生宣布患有绝症,却不顾自己的健康状况,陪伴梁思成在当时极为落后的穷乡僻壤四处奔走,根据地方县志的记载去寻访早已被人们遗忘了的荒寺古庙……她的气质、修养、风度、性情,犹如稀世美玉,难以形容。

不论从哪个角度去看林徽因,她都提供了一个创新启发的女性面貌,不论是此时或彼时,不论是文学的、美学的、建筑学的,甚至感情方面的,清新一如人间四月天。



诗情画意 2004年6月




   

   
   
上一篇: 昙花和雪花 下一篇: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林徽音與中國古建築研究

林徽音與古建築物結緣,從觀音閣始,終於佛光寺,...。

林徽音在近代中國文壇獲得肯定的地位,胡適且譽她為才女。若從建築學的角度來看林徽音與梁思成,他們是這領域的先驅,其貢獻更超越文學之上。細讀林、梁二人的建築論文,字裡行間充滿著對中國文化的熱情與信心。在一九三○年代,他們到窮鄉僻壤調查古建築,經常遭遇許多困難,但是仍然完成了具有學術水準的研究工作。他們的研究成果奠定了後人研究的基礎,並且讓世人刮目相看,使中國建築之研究權掌握在中國學者手上。

中國藝術史之研究從十九世紀始皆由外人主導,中國古建築亦然。日本學者首先深入華北調查,清末庚子之亂後,日人伊東忠太為研究奈良法隆寺而來到華北蒐集資料,研究中國建築與日本、朝鮮之關係。伊東足跡遍及山西、陜西與河北。諸如大同的華嚴寺、善化寺,應縣木塔及五台山諸佛寺皆早在民國成立之前已由伊東忠太調查過。伊東在三○年代中期亦來過台灣,看了板橋林家花園。

可以說,在三○年代之前,有關中國古建築或雕刻史方面的著作,幾乎都是外文,如法國伯希和、日本大村西崖、常盤大定、關野貞及前述的伊東忠太。要探索中國建築,不但看外文書籍,也要如朝聖似的遠渡日本京都與奈良,去瞻仰法隆寺與唐招提寺。關野貞的書寫道「中國古建築正以極驚人的速度毀壞」。當時中國學者對本國文物之研究落後外人一大步,不免產生民族的自卑感。

事實上民初的政府文化預算很少,古蹟文物被盜時有所聞。林徽音與梁思成參加中國營造學社,係申請美國退回的庚子賠款補助作為經費,同時也廣向社會募捐,得自政府補助的很有限。在此艱難的條件下,如何在學術上與日本人競爭?林、梁二人內心焦急可想而知,他們在學術上的假想敵是日本學者。

三○年代初當林徽音與梁思成投入古建築研究時,誠\為開中國學者以現代嚴謹方法測繪調查古建築之先河。他們的方法可能得自在美國賓州大學所受的訓練。說到學術上的假想敵,除了伊東忠太,應屬同為東京大學出身的關野貞。關野貞在清末即來過中國,一九一九年又再度到華北調查,以當時日本優勢的國力支援,關野貞的中國建築研究成績頗為可觀。一九三一年五月關野貞與竹島卓一兩位學者到河北調查清東陵,路過薊縣時偶然發現獨樂寺觀音閣,他們將研究結果刊載於第二年八月的《美術研究》期刊上,認定這座巍峨秀麗的樓閣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木造建築,考證為遼代作品,舉世轟動。\r

事實上,梁思成與林徽音雖在一九三一年秋天計畫去調查獨樂寺觀音閣,不幸因逢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第二年四月才成行,但梁思成撰寫的論文趕在一九三二年六月《中國營造學社彙刊》上發表,時間比關野貞還早兩個月。於此可見,當年林、梁與日本學者競賽,為奪得研究解釋權,搶先兩個月完成精闢的論文與精細的圖樣並出版,不但大大振奮了中國人的信心,減弱日人的氣燄,也開展了日後研究領先的契機。

最近《林徽音文集》在台灣出版,隨著《人間四月天》電視影集之播映,台灣文壇掀起一陣對三○年代徐志摩等文人的討論。在林徽音致胡適信件中曾提到:「等他(梁)的測繪詳圖和報告印出來時嚇日本鬼子一下痛快,省得他們目中無人,以為中國好欺侮。」再如傅斯年信提及營造學社之成績,日本人「羨妒不置」。於此約略可探照出當時林徽音等人之古建築研究的確與日本人
暗中較勁。林、梁二人可說是第一次打敗日本學者的中國人,雖然當時中國正苦於日本軍閥侵略之威脅。這一段古建築學術之競爭,過去一直很少人提及或注意。

林徽音才華橫溢、文筆細膩,對古建築的觀察與描述自有一絲浪漫感情之文采。她所執筆的〈由天寧寺談到建築年代之鑑別問題〉、〈平郊建築雜錄〉以及〈清式營造則例之緒論〉等文,均為中國建築學界公認之絕妙好文。她用語精準,能將深澀的建築化為人人可懂的語言。行文時有幽默妙語,例如北京天寧寺塔的年代普遍認定為隋朝,經林徽音考證斷定應為遼代,由於將塔的年
齡降下來,她寫道要向天寧寺塔賠罪。

雖然在獨樂寺觀音閣的學術競賽中戰勝一回合,然而真正讓林徽音感到興奮與得意的,卻是一九三七年在山西五台山發現了比觀音閣更早的唐代佛殿。這座宏偉的佛殿早被日人常盤大定踏勘過,但他無法考證正確的年代。梁思成在一九三四年寫《清式營造則例》時,走訪請教了許多清宮老匠師,對於建築構造如斗栱樑枋細部下了不少工夫。因而運\用所知木結構的特徵與文獻史料驗\r
證,判定五台山佛光寺大殿為唐代建築。

就在林徽音與梁思成鑑定出中國境內尚存一座雄偉的唐代佛殿時,適逢盧溝橋事變爆發,日本全面侵略中國,這一巨變改寫了他們後半輩子的命運\。佛光寺大殿的研究報造遲至抗戰後期才刊印出來,好不容易以克難的石版印刷於四川李莊出版,不料竟是《中國營造學社彙刊》的終刊號了。\r

林徽音與古建築結緣,從觀音閣始,終於佛光寺,前後十多年的光景,是她一生中精力最旺盛的時期,也是從優裕轉為困苦的分水嶺。她與梁思成合撰的論述,是舊學與西學融會貫通的最佳寫照,成為中國古建築研究的經典作品。六十多年後,再來回顧這一段歷史,看他們從外人手中奪回中國古建築的研究主導權,為後人奠下理論根基,接續絕學之傳,樹立治學風範與信心,特別令人佩服。我們認為,喜愛林徽音文學的人,不能不知她的貢獻所彰顯的意義。



(作者:李乾朗.台灣)


寄給朋友
回上頁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12-1 16:40:32编辑过]
天诗 地理 认荷 我玫瑰色邮箱:玫瑰色,幸福的snowmoon20@sohu.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主题

0

好友

629

积分

注册会员

天使

Rank: 2

3#
发表于 2007-8-4 13:23:36 |只看该作者
第二个我喜欢的女人
 



              龙儿

《神雕侠侣》

  crash

  这是一部靠感性多于理性(甚至只依靠感性)去认知的书,除非你敢肯定你对
爱情绝对洞悉。

  事实上,无论你喜欢还是不喜欢它,往往都是靠感性去判断,再靠理性去思考
,去企图诠释理由。至于那些从文学角度考虑的评论家们,一开始他们就错了,所
以也没有必要去理会。但其中的一些诠释倒可以值得借鉴。我是喜欢它的,不仅仅
因为它是我读的第一本武侠小说(不是第一部)。当我读的时侯不经惊讶:原来武
侠小说还可以这么写!还可以加入这么多的感情因素,不!它根本就是在写爱情,
否则就不称之为神雕了!从理性上或从文学角度上,它确不是金庸先生最好的,但
我要说,它是最特别的,最与众不同的,也是决无仅有的。

  事实上根本没有必要将金先生的六部长篇小说分个上下高低,因为他们之间没
有可比性:《射雕英雄传》是传世之作!文笔清晰流畅,读他的感觉正如书中郭靖
黄蓉的爱情,自然清新,令人心旷神怡!《天龙八部》是以佛教的思想来写。《倚
天屠龙记》则是江湖纷争,彻底颠覆了所谓的正邪善恶的绝对思想和界限。《笑傲
江湖》是公认的影射政治。《鹿鼎记》则是对中国官场和在此上表现出的种种丑陋
的讽刺,同时对中国人某些美德的肯定。而《神雕侠侣》则在试图探讨人类时时刻
刻不在的,千古不变的主题--爱情!从这点上我不得不佩服金先生的勇气和写作技
巧,这世界上还没有一位作家能将武侠溶入爱情而又让人读起来荡气回肠,远远超
过其他的爱情小说。以上六部不能不读的佳作,当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正因为《神雕》的主题是爱情,所以才受到如此大的争论,这可能连各位读者
都没意识到的。我个人认为《神雕》中的爱情是直指爱情的本质和精华,作者试图
将各个时代、各个社会意识形态下的爱情解剖出来,层层剖开直取其共有的精华。
所以你看到的杨过与小龙女之间的爱情是近乎于纯粹的爱情,极致的爱情,基本不
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因此他们的爱情在现实社会中是不存在的,但它又隐藏在每一
个现实的爱情之中。每一个人都想做到和得到,但现实是不可能的。所以金庸先生
塑造了这两个性格极其独特的主人公,以使书中的爱情读起来是如此可信和深入人
心。事实上这两个人的个性是不能被任何社会所容纳的,现实中也是没有的,他们
同样汲取了人类性格中的两个极端,你能说小龙女的美丽、真纯、善良,杨过的激
情、不妥协性、既要个性的完全发展又要为社会认可的心理不存在于每个人的内心
及潜意识的追求之中吗?只不过我们根本做不到罢了,社会也不可能让我们做到,
我们必须放弃其中的一些以适应这个现实的社会。而小说中是可以的,尤其是武侠
。如此看来本书中的爱情、主人公的个性都是人类的极端所在,所以能让人感动、
敬佩,看似虚幻缥缈但又如此真实。这颇有些象量子物理,一般人是很难理解的,
我们必须换一个观念来思考。如果你企图用普通的逻辑去思考解释,你很可能得到
矛盾的结果。

  以下是我个人之见,当然借鉴了“黑白”两道的观点,有引用之处但又没有注
名“某某网友或评论家说”等,敬请包涵。

  *******_1_*******不赞成或不喜欢《神雕》的多半从两点上阐述理由:1.杨过
和小龙女的结合真的幸福吗?难道就没有痛苦?(理由:之于杨过是从此隐居古墓
,这不符合他的性格;之于小龙女是她无法让杨过过她所向往的平平安安的日子)
2.两人的性格并不可爱。

  在此就第一个“疑虑”我只要问一个问题:如果《神雕》中哪一个人会让杨过
爱且爱到如此境界?只有小龙女!又有哪一个人能让小龙女去爱?只有杨过!他们
的唯一性是无法怀疑的,他们是幸福的而不是痛苦的,尽管受了这么多苦难。其实
金庸先生已点明了!只是大家都没有注意到而已。固然金庸在书中已经有过许多评
论且相当精辟,但就是作者本人最后也无法用更加准确的评论式的语言来说明了。
而是借他人之口道出,这个人就是郭襄(一个人见人爱的女孩)。“哎,也真只有
你才配得上他”--郭襄被救后对小龙女说的第二句话。这还没完,在《神雕》的续
作《倚天》中又一次被郭襄提到相同的一句话“嗯,也只有龙姐姐这般的人物才配
得上他”--郭襄默念丘处机的《无俗念》后的一句感慨。在两本书中引用了同一个
人的同一句话,我不妨大胆假设一下,这句话正是金庸先生的本意,也正是作者对
杨龙二人爱情的肯定。至于为什么只有他(她)才配得上她(他),并没有说明理
由,不是不说明(因为书中对他们爱情的评论并不少),而是无法表达了---无人能
穷尽其中的内涵和原因,金庸本人也不行!---因为本就没有人能穷尽爱情!!!(
除非你既是优秀的心理分析家又是一名杰出的生理医师,还得有清晰的哲学思想,
还要有十分准确的类似于女性的第六感观的直觉...)男女主人公的极端个性造就了
这一段惊天动地的爱情故事,天地为之动容,那一股荡气回肠实是无法靠语言形容
的。一般认为小说中的爱情都是写些小情小爱,做一部书的复线是可以的,但作为
主题则未免有些小气,但《神雕》却如此大气,在杨龙的爱情上,我们难道看到的
是些温馨的爱情故事吗?爱情的涵义到底有多广呢?*******_2_*******我个人一直
十分激赏杨过,因为从他身上可以感受到其他主人公都少有的或缺乏的东西----激
情!之于社会它表现为反叛,愤世嫉俗,抗争,追求个人的个性自由和幸福并渴求
为社会所认可的过程,从而走向成熟。之于小龙女则是永恒的深深的爱恋,至死不
悔!有意思的是由于杨过极端强烈的个性,这种之于社会的激情是要通过真纯的引
导才能获得成功的。而《神雕》中最具真纯的只有两个人:小龙女和郭靖!杨过最
后终成一代大侠是与他们俩人分不开的。客观上,小龙女一生痴恋他,所以才骗他
等了整整十六年,可以说给了他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主观上,郭靖则指明了方向。
杨过是完全不妥协的,是极具进攻性的,想要获得社会的认可本就十分痛苦,所以
他付出的远远多于他人。不管最后是成功还是失败,事实上他和社会是很难协调的
(除非他作出妥协)。所以他的全部生命就只有寄托于小龙女身上。在分离的十六
年里,之于小龙女的这股激情被深深的埋在心里,而之于社会的激情则走向成熟。
但在得知小龙女在骗他时,在报着明知不是希望的希望苦苦等了一天一夜而小龙女
终究没有来时,这股激情被彻底爆发出来----也是他这一生中最强烈的爆发----纵
身跃入山崖。在这一刻什么辛辛苦苦闯出的大侠名声,什么为国为民...都是如此不
堪一击!这十六年来所做的一切仅仅只是为了再见小龙女一面!

  这就是杨过!正如黄蓉所言,没人能知道他到底要做什么,也许你猜到了但还
在将信将疑时他就真的做了出来!不要说十六年,六十年,一百年也一样。从另一
个角度考虑,他是聪明的,这种之于小龙女的激情是相互的,是可以得到对方同等
程度的回报的,他当然要珍惜。

  这与冲动所为完全是两个境界。现在看来杨过全部的生命就只有小龙女一人了
,正如小龙女之于他一般。除了小龙女,没有一个女子会让他爱上且至如斯!正如
金庸先生在后记中所提到的,这是由个人的性格所决定的,不仅决定了他们的行为
方式,也决定了他们的爱情。正是因为他们都具有极端的个性,所以一切苦难都视
之等闲,都是如此简单的解决了。我一直都欣赏小说中的这一段:“自从他们在古
墓中共处,早就是这样了,只不过那时她不知道这是为了情爱,杨过也不知道。两
人只觉得互相关怀,是师父和弟子间应有之义,既然古墓中只有们两人,如果不关
怀不体惜对方,那麽又去关怀体惜谁呢?其实这对少年男女,早在他们自己知道之
前,已在互相深深的爱恋了。

  直到有一天,他们自己才知道,决不能没有了对方而再活著,对方比自己的生
命更重要过百倍千倍。

  每一对互相爱恋的男女都会这样想。可是只有真正深情之人,那些天生具有至
性至情之人,这样的两个男女碰在一起,互相爱上了,他们才会真正的爱惜对方,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12-1 18:45:51编辑过]
天诗 地理 认荷 我玫瑰色邮箱:玫瑰色,幸福的snowmoon20@sohu.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主题

0

好友

629

积分

注册会员

天使

Rank: 2

4#
发表于 2007-8-4 13:23:36 |只看该作者
太长了,以后再贴.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12-1 18:17:44编辑过]
天诗 地理 认荷 我玫瑰色邮箱:玫瑰色,幸福的snowmoon20@sohu.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黑蓝

手机版|Archiver|黑蓝文学 ( 京ICP备15051415号-1  

GMT+8, 2025-7-30 13:57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