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mg alt="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src="http://www.heilan.com/images_tie/media.jpg" border="0" twffan="done" style="CURSOR: pointer;"/><strong>【黑蓝文丛作者专访】柴柴:我没有“在实验”的意识<br/><br/></strong>记者:我很想知道,你的童年是怎样的? <br/>柴柴:很幸福啊,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就是独生子女,很受家人宠爱那种。如果具体讲到小学时候……就是品学兼优……<br/>记者:从什么时候开始意识到自己是在“写作”? <br/>柴柴:啊,高中。<br/>记者:哦?有某一个具体的作品象征吗? <br/>柴柴:有,不过我也没脸再看了。<br/>记者:为什么? <br/>柴柴:自己看自己早先的作品,都会很羞啊。<br/>记者:嗯,那说明自己进步了。从你整个小说的发展脉络来看,你后面的小说转变还是比较大的,从《蜗涡》,《饲养烟幕》等小说可以看出,这种转变你是有意为之吗? <br/>柴柴:嗯,大概不是。这两个前我停了相对比较长的时间没有写吧。<br/>记者:“停下来”是不是因为感觉到“变”的需要呢? <br/>柴柴:不是,就是很自然地放慢。<br/>记者:你是怎样写小说的?是先整体上构思好还是脑海中出现了一个人物形象就动笔还是其它的? <br/>柴柴:各个阶段都不太一样的,有些是先确定整体气息然后开始构思具体结构。<br/>记者:你平时经常思考如何写小说的问题吗? <br/>柴柴:这个一定要想的。<br/>记者:现阶段,或者在接下来的写作中,爱情会否成为你小说的某个主题? <br/>柴柴:会。<br/>记者:哦?就在下一个小说吗? <br/>柴柴:之前的好几个已经有了吧……<br/>记者:但一直表现得比较隐忍,会有比较直白一些的吗?比如个人经历的影子比较重的。 <br/>柴柴:我不能写没发生的事啊(害羞的笑)。开玩笑啦,只不过我的个人经历太无趣了……<br/>记者:个人想象中的呢? <br/>柴柴:想象中就在小说里呀。<br/>记者:你想象中的爱情生活不会就是你小说中写的那样的吧。那也太神奇了。 <br/>柴柴:我哪里有那么双鱼座……而且,我目前的小说里全都是闷骚加暗恋未遂这样啊……<br/>记者:个人经历在你的写作中发挥的作用大吗? <br/>柴柴:个人经历大概有百分三十的重要。<br/>记者:其余的百分之七十是什么? <br/>柴柴:百分之五十的想象和百分之二十的不知道什么。<br/><br/>记者:嗯,想象。读你的作品首先感受到的是一种巨大的沉溺于内心的引力,而构成这个引力场的世界却是“异质”的,或者说,它们纯粹的存在于一个想象的小说世界,而这又被理解为“实验”,你觉得自己的作品“实验”吗? <br/>柴柴:我不太了解传统,所以也无所谓是不是实验,你说的实验的原因是因为“它们纯粹只存在一个想象中的世界”?<br/>记者:应该说是相对于“传统”而言,你的小说所显示出的陌生化效果。 <br/>柴柴:唔,我没有“在实验”的意识。<br/>记者:也就是说,不管你的小说所呈现出的阅读体验是怎样的,对于你来说,都是一种自然而然的事?就像传统对于某些人一样? <br/>柴柴:应该说比较熟悉这些,不这样还能怎么样呢。<br/>记者:不过话又说回来,你有考虑过读者的接受力吗?<br/>柴柴:没有考虑,我只是尽量把自己的意思完整明确地表达。<br/>记者:你希望是怎样的读者在读你的小说? <br/>柴柴:没有希望。<br/>记者:对于你来说,“写作”对你自身发挥的作用是什么呢? <br/>柴柴:写完我就可以忘记了<br/>记者:为了忘却的纪念? <br/>柴柴:嗯。<br/>记者:读你的小说随处可以发现各种极具陌生化效果,又没有实在的物体指向的名词,比如“塔螺”,“卟鲁妥”,“椒嘴”等等,你是怎么理解它们对小说的作用的? <br/>柴柴:我希望它们像鱼鳞,不是说某一块特别突,特别亮,但是大体看来有一种光泽。鱼鳞呀,有一种晃动时亮晶晶的感觉。<br/>记者:那么“鱼鳞”在何时出现,在哪里消失都是在你控制当中的? <br/>柴柴:不能这么说啊,这么说,岂不是像只长了两三片这样,显得很别扭嘛。你让我觉得我做了一个坏比喻……<br/>记者:哈哈哈。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br/>柴柴:是的。 <br/>记者:在现实生活中,你会像想念某个人一样,想念“塔螺”,“卟鲁妥”,“椒嘴”它们吗?<br/>柴柴:不想,我尽量绝情地活着。<br/><br/>记者:一天当中,在什么时候你的写作欲望比较强? <br/>柴柴:深夜。<br/>记者:一般会在什么情况下停下来? <br/>柴柴:写不下去或者觉得已经很清楚下来的要怎么写了。<br/>记者:嗯。从你的小说和你的画作及你平常的爱好看来,似乎你很喜欢某些“特别”的的东西,而这些东西在你的小说画面感上则表现为某种梦幻,童真,诡秘的色彩,你是如何捕捉并呈现出这种小说的气息,色彩的? <br/>柴柴:坐着冥想?<br/>记者:冥想往往更能让精力集中,更能专注于内心。你对什么样的作品感兴趣? <br/>柴柴:我喜欢那种一看就觉得作者对字词所表现出来的状态极其敏感的作品。敏感和准确的异化。<br/>记者:比如说? <br/>柴柴:枕草子那种吧。<br/>记者:那这种有性格趣味取向的阅读对你的影响大吗? <br/>柴柴:我读得挺少的……可能受到书面的影响比较少吧。<br/>记者:你曾说过视觉及音乐等艺术审美对你的影响,似乎这些影响比“阅读”给你带来的影响更大?<br/>柴柴:嗯。<br/>记者:可以具体谈谈吗? <br/>柴柴:就是说我在这些方面获得的乐趣大过阅读……<br/>记者:你喜欢怎样的视觉艺术和音乐? <br/>柴柴:比较喜欢看起来奇怪的……<br/><br/>记者:对于一个还未满20岁的女孩子来说,会不会觉得很多同龄人在写作上很幼稚? <br/>柴柴:我没怎么关心过同龄人的写作。<br/>记者:觉得自己是个与众不同的女人吗? <br/>柴柴:没有啊。 <br/>记者:你如何看待别人称赞你在写作上的天赋? <br/>柴柴:很羞愧。<br/>记者:完全不用啊。这个小说集里,你最中意的是哪几篇? <br/>柴柴:后面(最近)写的几篇吧。<br/>记者:为什么?<br/>柴柴:时间久一点的现在看起来比较拙劣嘛。<br/>记者:能谈谈后面几个说的结尾吗?比如说《霹雳火》的结尾,我觉得它有点“灵感来袭”的味道。而《睡莲症》结尾的风格却刚好相反。 <br/>柴柴:那两个小说风格不一样所以就选不一样的方法结尾了。<br/>记者:你的小说作品主要是短篇,有写部长篇的打算吗? <br/>柴柴:现在就在写长篇,不写短的了。<br/>记者:哦?写长篇和写短篇的感觉很不一样吧?<br/>柴柴:对,要考虑的东西多了很多。<br/>记者:大概什么时候会写完? <br/>柴柴:不知道,可能因为是第一次写吧,速度非常慢。<br/>记者:你觉得对一个写作者来说,作品发表或者出版是不可或缺的吗? <br/>柴柴:不是吧,能发表或者出版是运气。<br/>记者:除了运气没有别的因素了吗?<br/>柴柴:主要是运气吧。<br/>记者:在知道自己的小说即将被出版之前有没想过自己的作品会被出版? <br/>柴柴:没有。<br/>记者:为什么? <br/>柴柴:觉得轮不上自己。<br/>记者:这是你的第一本书吧。你希望书面市之后会有怎样的市场前景? <br/>柴柴:我希望不要让别人赔钱……<br/>记者:不管出版与否,你都会写下去吗?<br/>柴柴:嗯。<br/><br/> 记者袁群为您报道<img alt="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src="http://www.heilan.com/images_tie/media_3.gif" border="0" twffan="done" style="CURSOR: pointer;"/></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4-26 16:53:07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