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黑蓝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黑蓝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4224|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 【演讲】中国文学的语言问题(汪曾祺)

[复制链接]

1542

主题

18

好友

1万

积分

略有小成

梦想家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7-24 00:15:44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语言的内容性

语言的文化性

语言的暗示性

语言的流动性



中国作家现在很重视语言。不少作家充分意识到语言的重要性。语言不只是一种形式,一种手段,应该提到内容的高度来认识。最初提到这个问题的是闻一多先生。他在很年轻的时候,写过一篇《庄子》,说他的文字(即语言)已经不只是一种形式、一种手段,本身即是目的(大意)。我认为这是说得很对的。语言不是外部的东西。它是和内容(思想)同时存在,不可剥离的。语言不能像桔子皮一样,可以剥下来,扔掉。世界上没有没有语言的思想,也没有没有思想的语言。往往有这样的说法:这篇小说写得不错,就是语言差一点。我认为这种说法是不能成立的。我们不能说这首曲子不错,就是旋律和节奏差一点;这张画画得不错,就是色彩和线条差一点。我们也不能说:这篇小说不错,就是语言差一点。语言是小说的本体,不是附加的,可有可无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写小说就是写语言。小说使读者受到感染,小说的魅力之所在,首先是小说的语言。小说的语言是浸透了内容的,浸透了作者的思想的。我们有时看一篇小说,看了三行,就看不下去了,因为语言太粗糙。语言的粗糙就是内容的粗糙。



语言是一种文化现象。语言的后面是有文化的。胡适提出“白话文”,提出“八不主义”。他的“八不”都是消极的,不要这样,不要那样,没有积极的东西,“要”怎样,他忽略了一种东西:语言的艺术性。结果,他的“白话文”成了“大白话”。他的诗:



“两个黄蝴蝶,

双双飞上天……”



实在是一种没有文化的语言。相反的,鲁迅,虽然说过要上下四方寻找一种最黑最黑的咒语,来咒骂反对白话文的人,但是他在一本书的后记里写的“时大夜弥天、碧月澄照,饕蚊遥叹,余在广州”就很难说这是白话文。我们的语言都是继承了前人,在前人语言的基础上演变、脱化出来的。很难找到一种语言,是前人完全没有讲过的。那样就会成为一种很奇怪的,别人无法懂得的语言。古人说“无一字无来历”,是有道理的,语言是一种文化积淀。语言的文化积淀越是深厚,语言的含蕴就越丰富。

比如毛泽东写给柳亚子的诗:



“三十一年还旧国, ’

落花时节读华章。”



单看字面,“落花时节”就是落花的时节。但是读过一点旧诗的人,就会知道这是从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里来的:



“岐王宅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落花时节”就含有久别重逢的意思。毛泽东在写这两句诗的时候未必想到杜甫的诗,但杜甫的诗他肯定是熟悉的。此情此景,杜诗的成句就会油然从笔下流出。我还是相信杜甫所说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多读一点古人的书,方不致“书到用时方恨少”。

这可以说是“书面文化”。另外一种文化是民间的,口头文化。有些作家没有受过完整的教育。战争年代,有些作家不能读到较多的书。有的作家是农民出身。但是他们非常熟悉口头文学。比如赵树理、李季。赵树理是一个农村才子,他能在庙会上一个人唱一台戏——唱、表演、用嘴奏“过门”,念“锣经”,一样不误。他的小说受民间戏曲和评书很大的影响(赵树理是非常可爱的人。他死于“文化大革命”。我十分怀念他)。李季的叙事诗《王贵与李香香》是用陕北“信天游”的形式写的。孙犁说,他的语言受了他的母亲和妻子的影响。她们一定非常熟悉民间语言,而且是很熟悉民歌、民间故事的。中国的民歌是一个宝库,非常丰富,我曾经想过一个问题:中国民歌有没有哲理诗?---民歌一般都是抒情,情歌。我读过一首湖南民歌,是写插秧的:



“赤脚双双来插田,

低头看见水中天。

行行插得齐齐整,

退步原来是向前。”



这应该说是一首哲理诗。“退步原来是向前”可以用来说明中国目前的一些经济政策。从“人民公社”退到“包产到户”,这不是“向前”了吗?我在兰州遇到过一位青年诗人,他怀疑甘肃、宁夏的民歌“花儿”可能是诗人的创作流传到民间去的,那样善于用比喻、押韵押得那样精巧。有一回他去参加一个“花儿会,,(当地有这样的习惯,大家聚集在一起唱几天“花儿”),和婆媳两人同船.这婆媳二人把他“唬背”了:她们一路上没有说一句散文---所有对话都是押韵的。媳妇到一个娘娘庙去求子,她跪下来祷告,不是说:送子娘娘,您给我一个孩子,我给您重修庙宇,再塑金身……而是:



“今年来了,我是跟您要着哪,

明年来了,我是手里抱着哪

咯咯嘎嘎地笑着哪!”



这是我所听到过的祷告词里最美的一个。我编过几年《民间文学》,得益匪浅。我甚至觉得,不读民歌,是不能成为一个好作家的。

有一首著名的唐诗《新嫁娘》:



“洞房昨夜停红烛,

待晓窗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

画眉深浅入时无?”



这首诗并没有说这位新嫁娘长得好看不好看,但是宋朝人的诗话里已经指出:这一定是一个绝色的美女。这首诗制造了一种气氛,让你感觉到她的美。

另一首有名的唐诗:



“君家在何处?

妾住在横塘。

停舟暂借问,

或恐是同乡。”



. 看起来平平常常,明白如话,但是短短二十个字里写出了很多东西。宋人说这首诗“墨光四射,无字处皆有字”。这说得实在是非常的好。

语言的美,不在语言本身,不在字面上所表现的意思,而在语言暗示出多少东西,传达了多大的信息,即让读者感觉、“想见”的情景有多广阔。古人所谓“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是有道理的。

国内有一位评论家评论我的作品,说汪曾祺的语言很怪,拆开来每一句都是平平常常的话,放在一起,就有点味道。我想任何人的语言都是这样,每句话都是警句,那是会叫人受不了的。语言不是一句一句写出来的,“加”在一起的。语言不能像盖房子一样,一块砖一块砖,垒起来。那样就会成为“堆砌”。语言的美不在一句一句的话,而在话与话之间的关系。包世臣论王羲之的字,说单看一个一个的字,并不怎么好看,但是字的各部分,字与字之间“如老翁携带幼孙,顾盼有情,痛痒相关”。中国人写字讲究“行气”。语言是处处相通,有内在联系的。 语言像树,枝干树叶,汁液流转,一枝动,百枝摇;它是“活”的。

“文气”是中国文论特有的概念。从《文心雕龙》到“桐城派”一直都讲这个东西。我觉得讲得最好,最具体的是韩愈。他说: .’

“气,水也;言,浮物也;水大而物之浮者大小毕浮。气之与言犹是也,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

后来的人把他的理论概括成“气盛言宜”四个字。我觉得他提出了三个很重要的观点。他所谓“气盛”,照我的理解,即作者情绪饱满,思想充买。我认力他是第一个提出作者的精神状态和语言的关系的人。一个人精神好的时候往往会才华横溢,妙语如珠;倦疲的时候往往词不 达意。他提出一个语言的标准:宜。即合适,准确。世界上有不少作家都说过“每一句话只有一个最好的说法”,比如福楼拜。他把“宜”更具体化为“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语言的奥秘,说穿了不过是长句与短句的搭配。一泻千里,戛然而止,画舫笙歌,骏马收缰,可长则长,能短则短,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中国语言的一个特点是有“四声”。“声之高下”不但造成一种音乐美,而且直接影响到意义。不但写诗,就是写散文,写小说,也要注意语调。语调的构成,和“四声”是很有关系的。

中国人很爱用水来作文章的比喻。韩愈说过。苏东坡说“吾文如万斛源泉,不择地涌出”,“但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流动的水,是语言最好的形象。中国人说“行文”,是很好的说法。语言,是内在地运行着的。缺乏内在的运动,这样的语言就会没有生气,就会呆板。

中国当代作家意识到语言的重要性的,现在多起来了。中国的文学理论家正在开始建立中国的“文体学”、“文章学”。这是极好的事。这样会使中国的文学创作提高到一个更新的水平。

谢谢!



一九八七年十一月十九日追记于爱荷华

载一九八八年一月十六日《文艺报》

点评

柏仙妮  想看汪曾祺的小说了。感觉能写出这样文字的人小说也是有味道的。  发表于 2013-7-24 09:33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有茶清待客,无事乱翻书。http://blog.sina.com.cn/u/1471141027

194

主题

1

好友

315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2#
发表于 2013-9-28 21:58:39 |只看该作者
最近一直在看汪曾祺的《人间草木》,再回头看他这篇说语言,还挺对味的。虽然里面说的大多花花草草,吃吃喝喝,但许多语言很有味。
作品在离开作者之前,预先抵达自足的境界;之后,审美标准随之而来,对作品进行了再创造。此时,作品已不归属于作者,作者回到了原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X

172

主题

56

好友

5019

积分

职业侠客

Rank: 5Rank: 5

Heilan Super Team

3#
发表于 2013-9-28 22:42:27 |只看该作者
good
我想当谐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

主题

16

好友

1003

积分

论坛游民

Rank: 3Rank: 3

4#
发表于 2013-9-28 23:18:56 |只看该作者
X 发表于 2013-9-28 22:42
good

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42

主题

18

好友

1万

积分

略有小成

梦想家

Rank: 7Rank: 7Rank: 7

5#
发表于 2013-9-29 07:43:30 |只看该作者
我一直认为汪是汉语从现代以来语言最好的作家。
有茶清待客,无事乱翻书。http://blog.sina.com.cn/u/14711410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4

主题

9

好友

6089

积分

职业侠客

Rank: 5Rank: 5

6#
发表于 2013-9-29 11:17:10 |只看该作者
很好。庄子的语言确实无敌。秋水时至,百川灌河八个字已经很厉害。如果读秋水,只去体会所谓“哲理”,失之甚大。
八卦党话多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60

主题

98

好友

2万

积分

略有小成

暂无

Rank: 7Rank: 7Rank: 7

7#
发表于 2013-9-29 11:48:01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井井回 于 2013-9-29 11:48 编辑

我甚至觉得,不读民歌,是不能成为一个好作家的。

在评论文章里读到这样的句子,我总是希望他们的口吻能软一点、宽泛一点——“我觉得,读一些民歌,能帮助一位作家变得更好。”
http://liuxi17.tumblr.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X

172

主题

56

好友

5019

积分

职业侠客

Rank: 5Rank: 5

Heilan Super Team

8#
发表于 2013-9-29 13:29:33 |只看该作者
井井回 发表于 2013-9-29 11:48
我甚至觉得,不读民歌,是不能成为一个好作家的。

在评论文章里读到这样的句子,我总是希望他们的口吻能 ...

附议
我想当谐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主题

0

好友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9#
发表于 2013-9-29 16:33:42 |只看该作者
镇州大萝卜 发表于 2013-9-29 11:17
很好。庄子的语言确实无敌。秋水时至,百川灌河八个字已经很厉害。如果读秋水,只去体会所谓“哲理”,失之 ...

1、望洋兴叹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岸矣清渚崖之间,不辨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庄子《庄子•秋水》

2、屠龙之技
    姓朱者学屠龙于支离益,单千金之家,三年技成,而无所用其巧。 ——《庄子•列御寇》

3、随珠弹雀
    今且有人于此,以随侯之珠,弹千仞之雀,世必笑之。是何也?则其所用者重,而所要者轻也。(随侯之珠是非常珍贵的宝珠。)——《庄子•让王》

4、鹏程万里
    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搏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安鸟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庄子•逍遥游》

5、庖丁解牛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顶,砉然响然,奏刀()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谷,导大,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车瓜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讠桀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庄子•养生主》

6、鲁侯养鸟
    昔者海鸟止于鲁郊,鲁侯御而觞之于庙,奏《九韶》以为乐,具太牢以为膳。鸟乃眩视忧悲,不敢食一脔,不敢饮一杯,三日而死。此以己养养鸟也,非以鸟养养鸟也。——《庄子•至乐》

7、佝偻丈人粘蝉
    仲尼适楚,出于林中,见佝偻者承蜩,犹掇之也。仲尼曰:“子巧乎!有道邪?”曰:“我有道也。五六月,累丸二而不坠,则失者锱铢;累三而不坠,则失者十一;累五而不坠,犹掇之也。吾处身也,若橛株拘;吾执臂也,若槁木之枝。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啁翼之知;吾不反不侧,不以万物易蜩之翼,何为而不得!”孔子顾谓弟子曰:“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其佝偻丈人之谓乎!”——《庄子•达生》

8、井底之蛙
    井之蛙谓东海之鳖曰:“吾乐与!出跳梁乎井干之上,入休乎缺之崖;赴水则接腋持颐,蹶泥则没足灭跗;还虾、蟹与科斗,莫吾能若也。且夫擅一壑之水,而跨井之乐,此亦至矣。夫子奚不时来入观乎!”东海之鳖左脚未入,而右膝已絷矣。于是逡巡而却,告之海曰:“夫千里之远,不足以举其大;千仞之高,不足以极其深。禹之时十年九潦,而水弗为加益;汤之时八年七旱,而崖不为加损。夫不为顷久推移,不以多少进退者,此亦东海之大乐也。”于是井之蛙闻之,适适然惊,规规然自失也。——《庄子•秋水》

9、匠石运斧
    郢人垩慢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宋元君闻之,召匠匠石曰:“尝试为寡人为之。”匠石曰:“臣则尝能斫之。虽然,臣之质死久矣。”——《庄子•徐无鬼》

10、猴子逞能
    吴王浮于江,登乎狙之山。众狙见之,恂然弃而逃,逃于深蓁。有一狙焉;委蛇攫搔,见巧乎王。王射之,敏给搏捷矢。王命相者趋射,狙执死。王顾谓其友颜不疑曰:“之狙也。伐其巧,恃其便,以敖予,以至此殛也。戒之哉!嗟呼!无以汝色骄人哉!”颜不疑归,而师董梧,以助其色,去乐辞显;三年,而国人称之。——《庄子•徐无鬼》

11、邯郸学步
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
——《庄子•秋水》

12、防冻手的药
    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呺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絖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之曰:‘我世世为洴澼絖,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庄子•逍遥游》

13、东施效颦
    西施病心而膑,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膑。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彼知膑美,而不知膑之所以美。——《庄子•天运》

14、触蛮之战蜗角之争
    戴晋人曰:“有所谓蜗者,君知之乎?”曰:“然。”“有国于蜗之左角者曰触氏,有国于蜗之右角者曰蛮氏,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逐北旬有五日而后反。”君曰:“噫!其虚言与?”曰:“臣请为君实之。君以意在四方上下有穷乎?”君曰:“无穷。”曰:“知游心于无穷,而反在通达之国,若存若忘乎?”君曰:“然。”曰:“通达之中有魏,于魏中有梁,于梁中有王。王与蛮氏,有辩乎?”君曰:“无辩。”客出而君忄尚然若有亡也。——《庄子•则阳》

15、鸱得腐鼠
    夫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雏过之,仰而视之曰:吓!”——《庄子•秋水》。

16、涸辙之鲋
    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耶?’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吾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庄子•外物》。

17、呆若木鸡
    纪渻(shěng)子为王〔王〕指齐王。养斗鸡。十日而问:“鸡已乎?”〔鸡已乎〕意思是斗鸡养好了吗?曰:“未也,方虚而恃气。”〔虚而恃气〕虚浮骄傲,而且自恃意气。,通“骄”。十日又问,曰:“未也,犹应向景。”〔犹应向景〕还是听到声音或者见到影像就有所反应,意思是心还是为外物所牵制。向,通“响”。景,通“影”。十日又问,曰:“未也,犹疾视而盛气。”十日又问,曰:“几矣。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德〕德性,可以理解为作为斗鸡的基本素质。全矣,异鸡〔异鸡〕别的鸡。无敢应者,反走矣。”——《庄子•外篇•达生》

18、浑沌凿窍
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倏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庄子•应帝王》


19、见利忘危
庄周游于雕陵之樊,睹一异鹊自南方来者,翼广七尺,目大运寸,感周之额而集栗林。庄周曰:“此何鸟哉,翼殷不逝,目大不睹?”蹇裳步,执弹而留之。睹一蝉,方得美荫而忘其身;螳螂执翳而搏之,见得而忘其形;异鹊从而利之,见利而忘其真。
——《庄子•山木》


20、曹商得车
宋人有曹商者,为宋王使秦。其往也,得车数乘;王说之,益车百乘。反于宋,见庄子曰:“夫处穷闾巷,困窘织履,槁项黄馘者,商之所短也;一悟万乘之主而从车百乘者,商之所长也。”庄子曰:“秦王有病召医:破痈溃痤者,得车一乘,舐痔者,得车五乘——所治愈下,得车愈多,子岂治其痔邪?何得车之多也?子行矣!”——《庄子•列御寇》
我本是猪,我的理想是把鼻子长长,长长到象一头大象,于是我给自己取名:猪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4

主题

9

好友

6089

积分

职业侠客

Rank: 5Rank: 5

10#
发表于 2013-9-29 16:38:06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镇州大萝卜 于 2013-9-29 16:47 编辑

断断续续弄几个成语放在这里干什么?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作为开篇,开得利索大气。谈意象,这八个字是什么意象?你分析一下?
汉赋里多少绮丽铺陈的词句,都很难赶上庄子寥寥数字的意象。

八个字,眼底下就来了一片水,铺天盖地。等着你们抠啊掏啊,夸张矫饰描眉画粉。——这个你们,包括我自己。
八卦党话多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黑蓝

手机版|Archiver|黑蓝文学 ( 京ICP备15051415号-1  

GMT+8, 2025-7-2 15:28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