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20-1-7
- 在线时间
- 299 小时
- 威望
- 2861 点
- 金钱
- 1075 点
- 注册时间
- 2009-7-30
- 阅读权限
- 10
- 帖子
- 224
- 精华
- 0
- 积分
- 130
- UID
- 33166

|
本帖最后由 darmou 于 2014-4-30 18:16 编辑
最近工作特忙,这个“最近”持续了一年多了,所以很少下厨,锅都扔到一边去了。更多的时候我都在小饭店混过去,例如拉面馆。有机会找我“面谈”。
《我还是我,面还是面》
为了配合一篇旧文,特意去吃了一碗拉面。如果我妈知道了,一定会用带点忧愁的语气说:啧啧,怎么老是吃面?她不知道我对面的习惯程度已经到了不一般的境地了。她会觉得吃面没营养,但是她没看到面馆小二的体格,他太厚了,子弹都打不穿?不知道该怎么形容,反正那体格是面和牛肉换来的。周五晚上,大部分人都会去约会吃点好的,酸菜鱼啊铁板鱼啊水煮鱼啊,来兰州拉面馆的是少数,其中大多是说话卷舌的人。单枪匹马的居多,即使一男一女也是关系稳定、会过日子的一对。而普通朋友基本上是两个人,可能他们接下来有事情没太多时间花在吃饭上面,也可能并不是好久没见面的朋友,进餐馆炒菜没太多必要,况且在那个时间对吃的兴致不太大。基本上就这些可能性吧。而一个人进拉面馆的可能性就比较单一、随机了,要么是完成一个习惯,要么是完成一个选择。例如我很多时候是完成一个习惯。我们共用一张拉面馆特有的桌子,“们”通常是陌生人,坐在我对面的是一个留着蘑菇头发型的看起来三十多岁的男人,可能是发型的原因,他在一碗泡馍的工夫里,起身去扯了至少4次纸巾,不过今天确实有点闷热。因此,这样的天气,那个身板太厚的小二吊着一件雪白的背心,肩膀上搭了一条毛巾,瞬间给人一种北方小城夏天的感觉。
适合畅想的拉面馆
有时候,我是个宅男。周末的午饭,特别晚饭让我尴尬。
有时候,我是个宅男。我不做饭。我托着一个哀伤的舌头下楼,走到街上。我会多看几眼买菜回来的路人,看一看他们买了猪肉还是黄瓜。
拿连岳的比喻用一下,舌头是唱针。我将路过N个饭店,每个店是一个唱片,我把舌头唱针往上面一放,唱出的歌适不适合我,就代表我要吃哪一家的饭。首先,路过一个包子铺,一个桂林米粉店。包子铺老板翘起小腿在喝茶,我不喜欢他暴露的脚丫;桂林米粉店的店员是个少女,她对着手机屏幕在笑,我不喜欢那有几分轻佻的笑;那么,跳过那两家。
然后,在一家自称美食城的快餐店停留片刻,不小心联想到了地沟油,这一新闻事件让我分裂成好几个我,他们在内心展开一场决策的辩论。一个我说,店里面坐着很多客人,应该不会有问题。我的身躯被这个我拉进去,一屁股坐下来。看看油腻褪色的菜单,苍蝇空降在桌子上、茶杯上、吃完的盘子上。说实话,我已经司空见惯。只是给唱片添加了杂音。但是恰恰那些杂音给关键因素增加筹码,那么关键因素是当心吃不饱。因为你知道,我是个宅男,我没有吃早饭。于是,另一个我说服我毅然离去。
其实,我内心里早已有一张适合的唱片:拉面馆。
恰好拉面馆适于畅想。拉面馆,在城市任何生活角落都可能见到的景观,它们几十年保持一个装束,有点怀古风,就像黑胶唱片。一样的圆桌,一样的菜单,一样的“清真习俗,外菜莫入”,一样的纸巾悬在空中,一样的裹着头巾、腔调有异域风的女子。
人手一碗面,在一碗面的面前寂寞平等。让我这样的宅男的孤独隐匿其中。隐匿在里面的也许有同样的孤独,也许有偷一会懒的闲适,也许有怀乡的情绪,也许有路过的匆匆。让它更有纵深感的是装扮、口音和长相各异的顾客。有些用东北腔说“整一碗拉面”,声音洪亮;有些bozi bozi咬着大蒜,口味之重实在了得,那是北方的元素;有些身着阿拉伯服饰,也许那轻灵的脚步经历过许多大漠驼铃,那深邃的眼神足以让你掉进去爬不起来。等等那些人都是你在其他地方难以一下遇见的,他们好像从各个角落冒出来,一碗面工夫后又消失不见,留下缕缕蒸气。只是在那样一个小小的面馆,世界一下展开了,各个角落的人从地图上跳下来,与你相遇。那么,孤独就不会那么难堪,即使依然是个宅男。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黑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