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07-8-4
- 在线时间
- 0 小时
- 威望
- 0 点
- 金钱
- 632 点
- 注册时间
- 2007-8-4
- 阅读权限
- 10
- 帖子
- 194
- 精华
- 0
- 积分
- 403
- UID
- 3581

|
混淆生命与死亡
如果有人仔细考察利伯斯金(大多数未建)作品的主体,他就会发现其中存在着两条截然不同的路线,他的部分作品试图将两种状态――生与死――融合在一起。一方面,他的建筑(如柏林犹太人纪念馆[1988-99]、奥斯纳布路克纪念馆[1995-98])审视了总体上的历史和传统、特定区域的市民文化,永远打上了大屠杀可怕断裂的印记;另一方面,在正在进行的设计(旧金山犹太人纪念馆[1996-2004]、丹佛美术馆〔the Art Museum in Denver〕[2000-05]以及伦敦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纪念馆扩建工程[1996-?])中,利伯斯金说他意图消弥城市历史和文化最根本的冲突。他的作品既存在着悲观厌世的向度,又充满着乐观主义精神。新近落成的曼彻斯特帝国战争北方纪念馆〔Imperial War Museum of the North, in Manchester〕[1997-2002]在这两种极端之间,富有个人风格特征的碎片象征着战争的破坏性,但同时,它又是为当地的重建计划而特意设计的。
事实上,正如我们在犹太人纪念馆和纳什鲍姆·豪斯纪念馆所看到的,利伯斯金的建筑目标明确,努力使大规模灭绝(即大屠杀)实体化。在柏林纪念馆中,从上述理念出发的“死亡几何学”可能会被接受,因为我们不应抛弃或遗忘那些由建筑所象征的可怕事件;但这并不能成为这些建筑的托词:它们不仅以此为借口成为城市生命中的一分子,甚至还以某种方式得到了强化。无可争议地为此类建筑赋予形式的“死亡几何学”在利伯斯金的手中已经变味了?如果是的话那又如何?他那些试图取消与生命之间的联系,放弃赋予生命力的建筑所遵循的,是更适合的生成几何学,一种人所公认的“生命几何学”吗?
迄今为止,科学家还未就生命的本质问题达成一致,但舆论普遍认为,以此为基础的生产过程究竟为何的问题存在着一种较为成熟的权衡方法。某些特征如下:(1)生命在本质上具有连通性和物质原型。(2)生命是“有机的复合体”,是规则和偶然性、秩序与自发行为的有效黏合剂。(3)生命无法通过传统的数学方程式(其目的是给出“一个答案”)加以定义,但较之于计算机程序则又是可阐明的、可比较的。(4)正如生命自身所体现出来的,它是一种使复合体得以进化和发展的遗传编码。(5)而生命也不仅是复合体,也许在更神秘的意义上,它也被规定和呈现为难以置信的匀称序列。
这些有机生命的特征在利伯斯金的建筑中无一能找到对应物,唯一的例外是在他伴奏方案的阐释话语中。在以对宗教的拒斥、对人类的正常活动(不可避免地伴随着一种神圣的感情)判以极刑为理论基础――对他来说,只不过是无意识的惯性罢了――的建筑中,我们很难理解他如何能这样设计。利伯斯金所要表达的只是他坚决拒绝知识、生命代表的职业宣言最新阶段的成就,他热爱的是抽象,或许是更为符号化的建筑方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