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黑蓝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黑蓝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266|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这辈子不管什么时间,去看看这些电影...

[复制链接]

1

主题

0

好友

54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8-4 13:30:4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IMG src="http://www.dd81.com/club/attachments/month_0501/B00004_vlPs5o5sNGTl.jpg" border=0></P>
<>片名:&lt;十诫&gt; (波兰)<BR><BR>Dekalog<BR><BR>艰难的自由伦理<BR><BR><BR>导演: Krzysztof Kieslowski<BR><BR>片长:584分钟<BR><BR>出品时间:1988<BR><BR><BR><BR>这是奇斯洛夫斯基为波兰电视台所拍摄的十集电视系列片。讲述的是居住在华沙公寓楼里的居民的生活故事,主要关注人们道德和伦理方面的困惑。作为宗教道德规范的圣经《十诫》在过去是不容置疑的,但它与当代生活的矛盾却使人们不知如何选择,时时违背它。<BR><BR><BR><BR><BR><BR>十诫之一:<BR><BR>“我即是自己的上帝,没有人能取代我……”<BR><BR>一名大学教授非常喜欢使用电脑,对电脑计算的结果百般信赖,可是电脑真的知道湖面冰层厚度吗?<BR><BR><BR>十诫之二:<BR><BR>“尽管我不是以上帝的名义起誓……”<BR><BR>少妇Dorota的丈夫在医院中濒临死亡,而她却正怀着另一名男人的骨肉,她必须马上做出选择。<BR><BR><BR>十诫之三:<BR><BR>“记住安息日,那是个圣洁的日子……”<BR><BR>在平安夜,一名男子突然接到前女友的电话,希望他能陪着去找她失踪的男友。可是,他最终发现这一切全是谎言,那名女子究竟有什么企图呢?<BR><BR><BR>十诫之四:<BR><BR>“尊敬父母”<BR><BR>一女孩在她父亲的房间发现一封信,上面写着“死后开启”,信是已死去的母亲写的。信中说“父亲”并非她的生父,于是两人之间产生新的复杂关系。<BR><BR><BR><BR>十诫之五:<BR><BR>“不要杀人”<BR><BR>一个年轻人残忍地杀害了一名出租车司机,尽管律师努力辩护,他仍被处以绞刑。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的报复是否公正?而以人民的名义,经政府授权的司法体系到底有没有杀人的权力呢?<BR><BR><BR>十诫之六:<BR><BR>“不要通奸”<BR><BR>年轻的Tomek在邮局工作,他暗恋对面公寓的年轻女人Magda。他用望远镜监视她。在Magda了解了一切后,两人陷入了危险的交往。<BR><BR><BR><BR>十诫之七:<BR><BR>“不要偷窃”<BR><BR>六岁的Ania一直由外祖母抚养,她总认为妈妈Majka是自己的姐姐。Majka渴望Ania能像爱母亲一样爱她,因而“绑架”了Ania,逃离了她的父母。<BR><BR><BR><BR>十诫之八:<BR><BR>“不要做伪证”<BR><BR>Elzbieta研究犹太人战争幸存者,正在华沙大学访问。一个种族学教授被迫承认,在被占领期间,她拒绝帮助当时的一个犹太女孩逃避纳粹的迫害。终于有机会她解释当时此举完全因为懦弱,长期以来的负罪感得以清除。Elzbieta也重新对人性有了信心。<BR><BR><BR><BR>十诫之九:<BR><BR>“不要贪邻人之妻”<BR><BR>曾经轻浮的丈夫因自己陷于性无能而劝妻子找一个情人。但因嫉妒他疯狂监视妻子,发现她和一个年轻学生有私情。由于不知道他们已断绝关系,他采取了激烈的行动。<BR><BR><BR>十诫之十:<BR><BR>“不要贪邻人财物”<BR><BR>一对生活困窘的兄弟意外地在父亲死时继承了一小笔财产,其中有波兰最珍贵的邮票。而由它引发的一系列悲喜剧最后使他们幸福地拥抱在一起。<BR><BR><BR><BR>&lt;迷墙&gt;----------改编自平克弗洛依德的同名专集<BR></P>
<><IMG src="http://www.fanci.cn/bbs/attachment/16_85764.jpg" border=0></P>
<P>在1982年拍摄了一部影响深刻且引起广泛争议的同名探索电影《迷墙》(Pink Floyd The Wall),片中没有一句对白,完全以画面结合原唱片中的歌曲以阐述了 Waters 的创作概念.<BR>  本片是“迷幻摇滚”的掌门乐队“平克·佛洛依德”1982年自编自演的音乐巨片,由逼人心魄的音乐和光怪陆离的声光效果组合而成,迷幻色彩浓厚,叙事手法前卫大胆、超越传统,被视为是当今MTV的开山鼻祖,而其中深刻的哲学理念更是在现在都为乐迷所津津乐道,更被和平主义者们视为圭臬。本片由著名英国导演阿伦·帕克执导,他的影片向来以题材敏感、尖锐著称,在本片中,他对场景的支配和调动出神入化,令本片成为音乐片中的经典之作。<BR>  <BR>   一个叫Pink Floyd的男孩,幼年时二次大战夺去了他父亲的生命。他在母亲的过分呵护下长大,始终于着意气消沉的生活,最终开始吸毒,陷入疯狂状态。这张具有纪念意义的专辑其实是Pink Floyd两位成员真实生活的写照。Pink童年的遭遇同Roger Waters相象。Roger是《The Wall》的最主要的创作者,他的父亲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死亡。他在这张专辑中倾注了对父亲的感情,以及失去父亲后的孤独感。Pink成年后的生活则基本上是原主唱Syd Barret的写照。Roger Waters、David Gilmour、nick Mason和Richard Wright四人将这些生命的故事组合在一起,最终创作出了神秘的有关男性精神世界幻觉之旅的专辑——The Wall。<BR></P>

<P><IMG src="http://www.520dvd.com/bbs/UploadFile/2005-4/200541616279255.jpg" border=0></P>
<P>影片:《资产阶级审慎的魅力》<BR><BR>导演:路易斯·布努埃尔<BR><BR><BR>西班牙导演路易斯·布努埃尔1972年超现实主义电影作品,西班牙、法国、意大利合拍,费尔南多·雷主演<BR>获得第45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BR><BR>被誉为“超现实主义电影之父”的路易斯·布努埃尔1900年生于西班牙的卡兰达。少年时代起,布努埃尔就显露出反叛的个性,他摆脱了父母为他安排的教会教育,只身前往马德里学习艺术。大学期间,布努埃尔对刚刚兴起的电影产生了浓厚兴趣,于是就到巴黎电影学院进行专门学习。毕业后不久,布努埃尔为电影语言探索者、法国导演让·爱普斯坦和马里奥·纳尔帕斯担任助手。<BR><BR>内容:<BR><BR>客人们来到塞内夏尔家参加晚宴,却发现晚宴要在明晚才举行。他们只好去一家小酒馆,但计划再次受挫,因为小酒馆正在为他们刚去世的店主守灵。另一次聚餐也由于塞内夏尔夫妇偷偷从家里溜出去亲热而临时取消;来客们却误以为警察要发动袭击,赶紧溜之大吉。接下来的一次晚宴也被迫中断,因为拉练的部队出人意料地出现在塞内夏尔公馆。甚至噩梦也为他们要举办晚宴这一受挫的努力提供佐料:他们兴致勃勃入席,却莫名其妙发现身边的帷幕突然拉起,他们成了坐在舞台上用餐的表演者。还有一次,陆军上校当着唐·拉斐尔大使的面污辱了所谓的米兰达共和国,险些酿成外交灾祸,当然更不必提那晚的聚餐了。就这样,影片中的六个人物(包括塞内夏尔夫妇、唐·拉斐尔大使)不断地坐下来用餐,却总是出现意想不到的障碍,使他们吃不成。<BR>路易斯·布努埃尔在《资产阶级审慎的魅力》中创造了一出荒诞不经的喜剧,刻画了一幅上流社会毫无意义的社会仪式与伪善礼节的机智而又尖锐的肖像。通过将夸张的现实与生动的梦境相交织,布努埃尔模糊了文明举止与社会指控之间的界线。不无悖谬的是,客人们无法享受一次与他们的阶级身份相关的仪式,乃是因为他们不愿打破这一社会传统。从本质上说,晚宴提供了客人们相互确认社会价值的手段;因此,它已经成了一种不可或缺的自我嘉奖事件。然而,正如影片中那些疲于奔命的客人不停地走在大路上的反复出现的画面所显示的,这是一条不可理由的,没有尽头的道路。<BR>值得注意的是影片有意的含混与反讽。这些受到挖苦与批判的资产阶级其实也包括导演及其朋友们。布努埃尔在其自传中坦言,影片的灵感来自长期与他合作的西尔贝曼(本片的制片)的一个真实故事。这一真实故事成了本片的第一组戏。当然,一个发生在朋友身上的真实故事与一部艺术创作不可同日而语;因而也不能借此否定布努埃尔对“通过制造休克与丑闻来揭露令人蔑视的社会及其宗教、资产阶级及其工作伦理”的超现实主义教条的信守。我只想表明超现实主义者的复杂心态,这种心态也许只有称呼其读者为“我的同类,我的敌人”波德莱尔才能领会。<BR>我曾经对朋友扬言,自己情愿将布努埃尔的影片看上十遍,也不愿意多看一遍昆丁·塔伦蒂诺。我认为他们之间的区别要比一个返老还童的智者与一个六岁孩童的区别还要大。沉淀在布努埃尔作品中的超现实主义力量与深度,让任何善于搞笑的后现代主义者都相形失色。布努埃尔真正大师级的魅力在于,如此荒诞不经的画面却有着近乎苛刻的真实。让我们听一听布努埃尔的解释:“我们必须找出它(指不断坐下来吃饭却始终吃不成的情形)在现实中的正确位置,而且必须是合乎逻辑的,合于生活常理的。尽管要不断出现意想不到的障碍,但也不应该看上去不真实和过于离奇。梦对我们有帮助,甚至还有梦中之梦。最后,我特别感到满意的是,能够在本片中推出我的干马提尼酒的配方。”这再次证实了我的波德莱尔式论题:影片说得就是他自己。<BR></P>

<P><IMG src="http://www.cnmdb.com/upload/images/title/2005/06/09/20050609052052_34350_323.jpg" border=0></P>

<P><IMG src="http://www.csie.nctu.edu.tw/~movies/new/plot/Strawberries.jpg" border=0></P>
<P>野草莓 (瑞典)<BR><BR>Smultronstallet<BR><BR>孤独者的梦幻<BR>         <BR><BR>导演: Ingmar Bergman<BR><BR>主演: Victor Sjostrom  Bibi Andersson  Ingrid Thulin<BR><BR>片长:90分钟<BR><BR>出品时间:1957<BR><BR>斯德哥爾摩的一位老教授,在搭車前往接受榮譽學術獎的旅程中,與同車年輕人的互動之下,觸動了年輕時期的許多失意面,並進一步省思了人在世的生命意義……。<BR><BR>呈現回憶往事的電影語言運\用的相當出色,Victor Sjostrom 在本片的動人演出也功不可沒。編導柏格曼相當富有深刻感情的經典電影。  <BR>柏林影展金熊獎<BR></P>

<P><IMG src="http://movie.sycatv.net/uploadpic/200504040905yunshangderizi.jpg" border=0></P>
<P>片名:&lt;云上的日子&gt;<BR>导演: 米切朗基罗 安东尼奥尼 ,维姆 文德斯<BR>编剧: 米切朗基罗 安东尼奥尼<BR><BR><BR><BR>BEYOND THE CLOUDS<BR>              ——那些漂浮迷离的人间岁月<BR>[云上的日子]是法国导演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的收山之作,在[云上的日子]之前,安东尼奥尼的最近一部作品是1982年的[一个女人身份的证明],他获得了嘎纳电影节35周年大奖,随后的十多年里,时间夹杂着疾病损毁了他的身体,同时也夺去了他说话的权力。他只能屈服地坐在轮椅上,静静地观察这莫测的世界,偶尔通过他妻子传达一些简单的词句。<BR>维姆·文德斯和安东尼奥尼的第一次相遇也是在1982年,同样是在嘎纳电影节上。维姆·文德斯把安东尼奥尼请到摄影机前,安东尼奥尼对着镜头说:“未来是不可预测的,我宁愿去工作,去尝试,而不是坐在这里思考或者谈论未来。”<BR>1994年,已沉浸十多年的安东尼奥尼决定拍摄他的最后一部作品,而一向敬仰他的文德斯来到这位老人的身边,为这部电影做执行导演。也许对于这位老人来说,命运与世界在他十多年的默默关注中,就如同空气一样清澈和简单。他选择了自己短篇小说集《泰伯河上的保龄球道》中的四个故事,再经过文德斯的串线和发展,衍生出一段[云上的日子]······<BR>    <BR>这是一部难以言表的电影,我们不能用简简单单的形式述说:<BR>开片,马尔科维奇坐飞机穿梭于云端,望着窗外飘过的云朵,在他乡寻求创作灵感的导演自我冥思:<BR>最难的是不能集中思想  不做任何阅读<BR>不让自己被干扰<BR>陷入沉默与黑暗<BR>在黑暗中,现实得以被燃亮<BR>再沉默中,外界的声音逐渐渗入<BR><FONT color=#090000>导演开着汽车慢慢行驶在异国那迷雾阵阵的狭长古巷里,睹物思情,真挚的情感自然流露:<BR>我相信万物里有一种动力<BR>驱使我前行<BR>它是生命,过去与未来的源泉<BR>但我们却每每停留在现在<BR>然后骗自己以为与世界同步发展<BR>恐怕是冥顽不灵的我们<BR>不断原地踏步</FONT><BR><BR><BR>      灵 爱<BR>      这是[云上的日子]的第一个故事,一男一女,相遇在满是薄雾的偶然之中,只不过几句话的问路,名叫施凡诺的男子就禁不住默默的往回望,而名为卡门的女孩心里也充满了莫名的欢喜。偶然的相遇让卡门和施凡诺互生爱意,可是在迟疑中,将本该拥有的幸福抛弃。即使他们再次相遇,对于完美的苛求、对命运的悲观最终让他们近在咫尺却选择放弃。于是留下的只是一个无可奈何的背影和一双只能沉默的眼睛,以及夹杂在其中的街道和空气。我们是该把这归咎于施凡诺的傲慢懦弱,还是卡门的矜持?在卡门和施凡诺之间是什么让他们分开?也许是那些淡然的空气,也许是那些无人凝视的落日,那是一种对人性的怀疑和淡淡的绝望。<BR>经过一番欲拒还迎的缠绵之后,施凡诺选择了放弃,离去时,镜头拉长,直到施凡诺的身影化为星点的时候,导演的旁白响起:<BR>“自那以后,他一直深爱着那个他从不曾拥有的女孩,许是因为愚不可及的傲慢,或是他所处的城市的沉默愚昧······”<BR><BR>    <BR><BR>     畸 爱<BR>     导演悠然漫步在窄长的巷子里时,偶然发现一美貌年轻女子,他默默跟随她到她工作的时装店里,女孩瞪着一双美丽的大眼睛,她看不透这个跟父亲一样老的男人,也看不透周围来来去去川流不息的人流。还有太多的人间风物她看不懂,而等到她终于看懂的那一天,她也就变成了一个可以淹没在人海里的任何平凡女子。<BR>女孩向导演吐露自己亲手刺了父亲十二刀。<BR>“你使我想起了一个人”<BR>“谁?”<BR>“我不能肯定,‘忘记’是他给我的答案”<BR>女孩和父亲的爱情肯定在人间的伦理之外,凡畸形的没有按照正常规律发展的事物,都不会有一个圆满的结局,这一方面来自于人群的目光,一方面来自于自己内心的煎熬。导演和女孩的现在就是父亲和女孩的来生,前世的孽缘再那个美丽的海湾又一次被放大,谁也逃不掉感情的轮回。导演离去时那胜似千言万语的回眸,不知道和父亲临死前的眼神有什么不同。但我们几乎断定,他们此生不会再见了。而导演心中的痂注定了从此会伴随他一生一世。换一种方式说,导演和女孩的那场爱欲的纠缠只是对父亲感情的一种借代,是她满腔感情的零余。在那样一个美丽的海湾,游子与少女发生一场转眼就烟消云散的爱情,是再平常不过的了。多愁善感的我们,在事外反倒被迷惑了。<BR>安东尼奥尼向我们讲述了一个没有结果的故事。在他的眼里,这人世间没有什么是界定的。在心灵深处,爱与不爱是一切的标准。如此说来安东尼奥尼是一位智者,他娓娓讲述了一个事实,而自己则抽身事外。剩下的就是我们这些红尘男女在故事里感伤了。我们把一切都想象的如云如梦,自己也跟着多愁善感,可是梦想经不起真实的直面。在聚光灯下,真相是那样的不堪一击。<BR>导演来到海边,开始反思:<BR>“我来此地寻找人物,却找到了故事,这故事使我无法再想到其他事情,她刺了他十二次,如果只刺了两三次······事实与虚构会有多少不同?但这不是我要寻找的答案,使人不安的是别的事情,我竟觉得这十二刀似曾相识,比两三刀更‘亲切’,这震撼的数目包含了所有的故事,而事实就在其中。<BR>我感到疲倦和懊恼,就像我刚拍完那场手刃的戏,与其拍十二刀,我决定拍两三刀,为了含蓄的缘故,某个意念引我到那地方,同一意念把我送走。那女孩仿佛意识到了什么的目光,第一眼便吸引了我,使我忘不了。并感到一种悲剧的反讽,不断扩散,像乔伊斯的飘雪······跌落在所有生者和死者身上。”<BR><BR><BR>    <BR>     贪 爱<BR>法国一家小咖啡馆中,一年轻女子走到中年男子桌前,坐下,轻声问道:<BR>“我在杂志上,看到精彩的文章,很想与人分享。”<BR>“我幸运中选。”男人笑着回答。<BR>“你不是法国人?”<BR>“我来自纽约,但住在这里。你呢?”<BR>“我来自意大利。”<BR>“可否开始?”<BR>“在墨西哥,高人要迁上山顶,请了工人搬行李,走到某处,工人停下不动。高人大怒,无法叫他们继续,也猜不透为何会停下。数小时后,工人又再起程,最后领班解释原因······”<BR>“什么原因?”<BR>“你感兴趣?”<BR>“是的,非常感兴趣。”<BR>“他说······,他说他们走的太快,把灵魂也丢掉了。”<BR>“灵魂?”<BR>“太精彩了,就像我们,我们奔波劳碌,以至失去灵魂,应该停下来等等。”<BR>“为什么?”<BR>“等我们以为无用的芝麻绿豆。”<BR>这是个飘渺的开头,却引出了一个沉重的结局,两人因此引出一段长达三年的婚外恋,男子答应妻子离开情人,但由于经不住诱惑违反了誓言。忍无可忍的妻子终于离开了他,去租了一个新房子,新家男主人因工作忽略妻子而导致妻子离开,两个被伴侣伤害的中年人再彼此身上找到了慰籍。在爱里,三个人总显得太挤,而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左右逢缘,恋人能冰清玉洁。人都是有被关注被爱的需求的,人本性又是贪婪的,于是红尘中就有了许多的贪爱者。<BR><BR><BR><BR>     圣 爱<BR>风雨中,两个年轻男女无谓的前行着,男子执着的跟在女子后面,女子默然而安静地大步前行:<BR>“请别这样对我,你的礼貌提醒我是女人。”<BR>“你不喜欢?”<BR>“不,我宁愿当刚强的男人。”<BR>“每个女人都这么说,太实际了,毫无诗意。”<BR>“你误会了,我希望刚强如男性。”<BR>“你是个迷,迷一样不可理喻,我希望能认识你深一些,交个朋友。我知道很难,明白恋爱中的人,但我会尝试,这决不是恭维,明显的你不爱听人赞美。”<BR>“起码不是这种赞美,希望有人赞我善于祈祷。”<BR>“不能想象祈祷也分好坏。”<BR>“当然。”<BR>“那你是教堂的祈祷冠军,大家一定以为你是亡灵。”<BR>“我确实已死,有一点。”<BR>“看,独行人晚上看起来像坏人。”<BR>他不明白女孩言谈中对生命的厌弃和绝望。<BR>“如果我说我爱上了你会怎样?”<BR>“那就像在明亮的房间里点燃蜡烛。”<BR><BR>尾随女孩到家后,最残酷的现实也就摆在了他们面前:<BR>“明天能否再见你?”<BR>“明天我就要进修道院了。”<BR>女孩的房门,轻轻的关闭了。没人揣测的出两人都在想些什么,交织着什么,又冲突着什么,只是感受得到,这种灵动的选择、泯灭的希望、毫不晦涩的拒绝,都是无比真挚而美丽的。<BR><BR><BR>[云上的日子]可能是人们的偶遇,在某种事件中相互探索、相互窥探、相互接触,在这一过程中,我们所想象的东西与现实存在的东西是有差异的。某些事情,某些人,我们再怎么了解,也总是不可能完全了解事物的全貌,还总是存在着一些不为人知的事实。[云上的日子] 这部影片眼光独到,安东尼奥尼在80多岁且失声的状态下拍了这部收山之作,如果我们仅仅把其主题理解成真实与虚无,那有点太简单了。本片是以一种超然的角度来俯视云下的众生,诠释了一种生存状态、一种人间男女欢爱、一种生命的抽象与具象,这种抽象与具象,体现在安东尼奥尼八十多年的生命体验里,最终融合在一起。生活在现代和后现代语汇和氛围中的我们,不自禁的被这些故事吸引着。那些心灵的隐痛,冥冥中的秘密,让我们忧伤而抓不住痕迹。[云上的日子],在他那遥远又冰冷的视角中,我们看到了生命爱欲的流动,清晰却遥不可及。 <BR></P>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11

主题

0

好友

208

积分

新手上路

坏人

Rank: 1

2#
发表于 2007-8-4 13:30:47 |只看该作者
这个星期就可以看一下,干吗要等这辈子看
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6

主题

38

好友

2447

积分

论坛游民

兔嘴不吐牙

Rank: 3Rank: 3

黑蓝富豪

3#
发表于 2007-8-4 13:30:47 |只看该作者
恩,我都看过<BR>“看过”不是重点,“看懂”才有希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

主题

0

好友

2042

积分

论坛游民

失語患者

Rank: 3Rank: 3

4#
发表于 2007-8-4 13:31:04 |只看该作者
我被骗了,,原来《野草梅》一点也不好看,,曾经花高价租回来,竟然没看完。。水平有限
田園很耀眼。 貧窮的像不毛之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0

好友

155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5#
发表于 2007-8-4 13:31:06 |只看该作者
<DIV class=quote twffan="done"><B>以下是引用<I>4b鉛筆</I>在2005-11-21 1:27:43的发言:</B><BR>我被骗了,,原来《野草梅》一点也不好看,,曾经花高价租回来,竟然没看完。。水平有限</DIV>
<br>大师的作品不见得就好看,之所以被奉为经典很大程度上是针对电影史来说的。喜欢就看看,随性就好。
唯幸疯狂在梦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好友

21

积分

新手上路

呆呆

Rank: 1

6#
发表于 2007-8-4 13:32:12 |只看该作者
欧洲的鸡把大师最喜欢搞哲理电影 难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8

主题

0

好友

687

积分

注册会员

Tiffany

Rank: 2

7#
发表于 2007-8-4 13:32:30 |只看该作者
现在不搞电影研究,谁还会去看波兰导演的电影啊,自虐啊……<br>
记得若干年前看《两生花》的那个晚上,锁某终于第一次在电视机前安详的入睡了。锁某将其视为衰老的典型征兆。<br>
[B]☞ 即使切腹有错,也不是适合说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黑蓝

手机版|Archiver|黑蓝文学 ( 京ICP备15051415号-1  

GMT+8, 2025-8-3 02:02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