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黑蓝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黑蓝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761|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弗朗索瓦-特吕弗:法国影像小说家

[复制链接]

12

主题

0

好友

232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8-4 13:29:3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回眸20世纪的世界影坛,大致有三位以“T”字开头的大师级人物,让人们谈影论像之际无法绕开,他们是:法国的弗朗索瓦·特吕弗,俄罗斯的安德烈·塔尔可夫斯基,丹麦的拉斯·冯·特里尔。特吕弗是法国电影新浪潮运动中最具影响力的导演,是电影“作者论”的主要倡导者;塔尔可夫斯基以“俄罗斯银幕诗人”闻名于世,
提出雕刻时光这一心象先在于影像的创作理念;拉斯·冯·特里尔则因挑起世纪末最后一场电影运动---“道格玛95宣言”而引起世瞩目。

  出生于1932年的特吕弗,是一位自学成才的典型。特吕弗自小由祖母扶养,在他6,7岁时酷爱读书的祖母经常从巴黎的拉菲特街的书店买书或者租书给他看,特吕弗还时常与极喜安静的母亲一起安安静静地读几个小时的书,环境的潜移默化,使特吕弗逐渐养成热爱文学,以书为友的雅趣。成年之后的特吕弗一直想成为作家,为了强化自身的修养,他居然按照书橱上的字母排列顺序,从亚理斯多德(Aristotle)一直读到左拉(Zola),在读完家里的藏书后,特吕弗又从市立图书馆一路读到国立图书馆,其间,特吕弗与缪塞,雨果,普鲁斯特,维涅等文学大师的作品朝夕相处。爱书成癖的特吕弗还觉得不过瘾,在他的许多电影里往往会出现一些图书馆,藏书架之类的镜头,以示自己对书籍的偏爱。

  1982年4月, 特吕弗接受了法国<<读书>>杂志记者的采访,后来登在该刊第84期上,题为<<我的雄心,就是使电影更象小说>>.特吕弗开宗明义,倡导影像创作师法小说,他直言不讳地大谈读书对自己电影创作产生的深刻影响,声称他执导的《枪击钢琴师》,《朱尔和吉姆》等影片,完全是由那些令自己欣喜若狂的小说激发的灵感。

  他认为,“电影是一门讲究构造的艺术,它和文学是紧密相联的,其中的各种角色就和小说中塑造的各种人物一样,是生机勃勃和情感强烈的。而当我导演一部片子时,我的雄心就是要使它和长篇小说一样。”特吕弗特别强调作家和导演工作的相似之处,“当搞电影的在洗印室里最后确定影片的色调时,这就和作家重新审阅他的作品,润色改定句子的工作完全是一码事了。写一部电影脚本和写一部长篇小说一样,作者都得组织矛盾冲突,并和剧中人物溶合在一起。”

  特吕弗的这番宏论并未在法国影坛引起多大争议,想必是法国伟大的文学传统,涵盖天地,积蕴泓深,显示了她弥久常新的魅力和活力。纵观法国新浪潮电影大师的影像创作历程,文学与他们的电影如影随形。 他们的许多作品呈现出相当的互文性,这些作品分别是:特吕弗的《朱尔和吉姆》,马勒的〈〈恋人〉〉,阿伦·雷乃的〈〈去年在马里昂巴德〉,侯麦的〈〈幕德家的一夜〉,布莱松的〈〈扒手〉〉以及戈达尔的〈〈狂人皮埃尔〉〉等,诚如T。Jefferson。Kline所指出的,皆为“业已银幕化”的文学和文化文本,而这些文本涉及的领域既深且广,其中既有美国好莱坞的经典影片,古典神话学,法兰西文学,又有俄罗斯,挪威,德国,英国等诸多国家的作家和哲学家的各类著作。然而,新浪潮电影的大师们却以各自的影像实践,自觉地反对“电影纯粹是文学的一种延伸”这一观念。大师们运用极具颠覆性的拍摄手法,推翻了电影叙事的传统手法,从而使其影像涵盖了小说的若干片断,舒透出小说的疏离感。唯其如此,他们的电影作品绝非一味仿效文学的“克隆”产物,而是足以与文学相媲美的具有独立审美品质的艺术。

  1953年,特吕弗在自己的教父,导师安德烈·巴赞创办的《电影手册》杂志社从事影评工作。1954年,特吕弗撰写的影评《论法国电影的某种倾向》,他毫不留情地批评法国电影中的“优质传统”,即将法国古典文学转换成的影像,往往表现出刻意营造的构想,精雕细刻的画面,中规中矩的对话,落入窠臼的风格。戈达尔,阿伦·雷乃等导演为之拍手叫好,这篇讨伐之作被誉为法国新浪潮电影运动的纲领性宣言。1959年,特吕弗开始拍摄处女作长片《四百击》,是一位热衷于探讨人生哲理的导演,擅长借助影片进行自我剖析。他自己的身影笼罩着他执导的几乎所有影片。他继《四百击》之后又拍摄了《二十岁之恋》、《偷吻》、《夫妻之间》、《飞逝的爱情》四部影片,这些带着自传色彩影片里出现的各种人物和情节,纯粹是他个体生命的成长历史,是他心路历程的影像记录,足以证明他的生命历程充满了非同凡响的戏剧性。

  电影史家们历来认为,特吕弗与戈达尔等新浪潮导演深受巴赞真实电影美学理论和意大利现实主义的双重影响,作品具有强烈的纪实性,浓重的个人传记色彩,形成真实、诚恳的风格特征。他们的作品挑战传统电影观念,否定传统道德,将古典叙述形式与艺术电影的叙述形式融为一体,对于当代世界电影产生深刻的影响。

  1977年12月,特吕弗在为Dudley Andrew的《安德烈·巴赞》一书所写的序言里再度深情地怀念恩师:“如果巴赞还活着的话,会帮助我们充分地理解自身,从而将我们的计划,我们的才能,我们的目标以及我们的风格,建构得更为和谐圆融。是的,我们怀念安德烈·巴赞。”

  特吕弗在他25年的影像生涯里,一直沿着巴赞引领的道路实施自己的计划,发挥自己的才能,确立自己的目标,诚然,也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如今,创造独特影像的特吕弗,同样令我们怀念。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184

主题

0

好友

2195

积分

论坛游民

hum IMBA

Rank: 3Rank: 3

2#
发表于 2007-8-4 13:29:37 |只看该作者
喜欢这个导演,看了他的《四百击》和《最后一班地铁》。
给你蛋子打鬓角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6

主题

63

好友

1万

积分

略有小成

骠骑大将军

Rank: 7Rank: 7Rank: 7

黑蓝富豪

3#
发表于 2007-8-4 13:29:37 |只看该作者
一?
说谁就来谁啊
下一个
基斯洛夫斯基基斯洛夫斯基……
我看出来了,兄弟们个个身怀绝技啊……
http://fengyulan.blog.sohu.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60

主题

98

好友

2万

积分

略有小成

暂无

Rank: 7Rank: 7Rank: 7

4#
发表于 2007-8-4 13:29:37 |只看该作者
我看过《400下》和之前的一个不到20分钟的短片,忘记名字了,还有一个他编剧的电影《小女贼》(的确,拿笔也是好样的),这3个片子里都是儿童、少年当主角。有相似的观察、抒情基调,温悯不沉溺,能屏住气的感觉。
我最喜欢《伊万。XXXX的厉险》中的中间两个,《偷吻》、《夫妻之间》。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9-6 21:25:58编辑过]
http://liuxi17.tumblr.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0

好友

155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5#
发表于 2007-8-4 13:29:37 |只看该作者
他的片子最喜欢的恐怕还是《朱尔斯与吉姆》,像一个女人丰满白皙的躯体。
唯幸疯狂在梦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主题

0

好友

208

积分

新手上路

坏人

Rank: 1

6#
发表于 2007-8-4 13:29:38 |只看该作者
我最喜欢<射杀钢琴师>
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0

好友

26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7#
发表于 2007-8-4 13:29:39 |只看该作者
我们不停的谈论忧伤,可我们的痛苦却总是沉默。
诗可以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黑蓝

手机版|Archiver|黑蓝文学 ( 京ICP备15051415号-1  

GMT+8, 2025-7-30 00:57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