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09-3-24
- 在线时间
- 1 小时
- 威望
- 0 点
- 金钱
- 39459 点
- 注册时间
- 2007-8-4
- 阅读权限
- 70
- 帖子
- 1457
- 精华
- 0
- 积分
- 10118
- UID
- 96
  
|
摄影也是艺术的一个门类。而艺术创作很重要的一个特点是独创性和不可替代性,当然好的作品还为在材料、形式、观念等方面上给后来的“史”以借鉴意义。相机的普及速度之快几乎使得摄影成为我们的生活方式之一,这逐渐消解了摄影以往作为高雅艺术权贵们的专有名词,它挑战了绘画权威,但与之伴生的是,一部分随着相机(拍照)的泛滥势必导致摄影作品审美的大众化和庸俗化倾向,有堕入与“社会水泥”同归的趋势。
“决定性瞬间”美学之后,今天想求新的摄影师差不多都快要绝望,再也没什么好拍的了,值得拍的了,因为大家在相同掌握技术条件的基础上在相同的素材上你凭什么说拍的比我好?你拍的好作品只是因为在恰如其份的时间在场并按下了快门。用这点来证明谁比谁牛比优秀,这是谁都不会服气的事情。
但后来一大批非摄影专业出生的,从事其他美术门类的从业者的介入,使得摄影可以和许多其它门类的艺术品一同展出,不在深守美术馆里的摄影部了(他们在保留摄影术的部分审美趣味的同时,更多的是把摄影当成一种媒介才服务于自己的艺术观念,在中国被称为“观念摄影”,90年代中开始火起来,现在则又消沉,这个问题有兴趣的可以再另算,这里不做纠缠)。
我试着把当下的摄影状况分做以下3类:
①摄影协会的摄影
中国最庞大的摄影组织,在中国这几乎是绝对主流了,各级组织中绝大部分来自民间的摄影爱好者(美协、画院、报社、杂志的摄影记者……)混迹其间。多拍风情、纪实、风景等,且有部分为政治服务。色调多为大红大紫或大绿或大×,多拍“明月松间照”或“小荷才露尖尖角”或“大漠孤烟,一骥绝尘”……。认为自己最牛比最伟大最像摄影师的其实是最傻比的大多都在这里了。
②艺术家的摄影
从事美术中的其他门类的工作者,把摄影术当作一个媒介为其艺术思考服务,严格的说它不是纯粹的摄影,它仅仅运用了胶片、相机而已。这部分的从业人员很少,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那些“前卫艺术家”,且优秀的作品也不多。但中间部分人的部分作品为中国本土当代艺术在国际上赢的对话权利和合法化的过程作出了贡献。在我看来,这类摄影是最接近艺术本质的。但要想获得更大收获还要避免机械的拿来主义和对“观念”一词的误解。
③民间摄影
游离于摄影协会和艺术家队伍之间的,这个群落里人口庞杂,只是做个象征性的划分。他们不是艺术家,也不是职业摄影师,他们只是因为手里拥有相机并间或产生一定数量的照片。这部分人中间有些有艺术学习相关背景,有些则全无。拍照对他们来说是一种无意识的集体充动,或仅仅是迷恋相机拍摄过程中形式主义的东东(行头、设备、感觉酷,或者觉得终于跟艺术有点关系了……)。这部分人因为少有专业意识方面的禁锢和低廉设备带来的偶然性,也会有惊人之作产生,我就在各类众多的国内外私人网站上看过,并激动不已。 但绝大部分人对待摄影的认识和方法论还是摄影协会那一套,好的东西仍然凤毛麟角。
有兴趣的继续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