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07-8-4
- 在线时间
- 0 小时
- 威望
- 0 点
- 金钱
- 84 点
- 注册时间
- 2007-8-4
- 阅读权限
- 10
- 帖子
- 14
- 精华
- 0
- 积分
- 59
- UID
- 4988

|
早有机会看《孔雀》,却一直没看。因为知道必定不会失望,因此也就没有急于求证的心思。昨天熬夜看完《孔雀》的碟。精神分外的好,直到午夜深沉。虽未带着热切盼望去看,精神上的满足感还是异常丰盛。
摄影出身的顾长卫首次担当导演,其考究的画面自然不用多说。里面至少十几处镜头第一眼就能看出导演的良苦用心。真诚的电影就是有这种魔力。关于顾导对电影手法的运用,不像一些科班出身的熟谙电影技巧的长老级导演那样信手拈来;正因为如此,才令人时时被新的惊喜愉悦着,没有冷场时候。
其中有很多值得称道的地方。比如女骇骑自行车带着自制的降落伞狂奔,肆无忌惮、畅快淋漓。那是追梦的快感。再比如电影对造型艺术规范的恪守,像妈妈爸爸哥哥弟弟在屋里等迟迟不归的女孩,一时间四人几乎一动不动。时间的停滞给观众带来心理上的压力和紧迫感,更加深了观者对女孩追求自由和飞翔的认同。
三兄妹,大哥身体臃肿,智力低弱;三弟消瘦如柴,“沉默得像个影子”;姐姐身体算是正常的,可那一连串不正常的行为,让人彻底对这个家庭的教育问题绝望。梦想在这个家庭是不被允许的,爱情还没成长就被当作耻辱摧残。父亲不可理喻的说教或强烈激荡的行为,只叫人感到无望。女孩为了取回降落伞,甘愿用身体去交换;低能的大哥举着个硕大的向日葵去见心仪的女子,被惨惨奚落的一番;弟弟追着帮助过自己的女生奔跑,女孩说只是可怜她……种种迹象,不是我们关于青春激情的普遍印象——那是隐忍的三个独特的灵魂,三人的命运交织在一起,是青春的酸涩和苦楚集中而尖刻的表达。
叫人稍感宽慰的是,在故事的后四分之一部分,渐渐展现出理性的容忍和克制。像孔雀一样,再卑微的人也有美丽的梦想。尽管那茫远的梦永不能实现,甚至通过种种令人瞠目的方式来追求,但那股率真和执着,是每个追过梦的人最深切的体验。
关于电影的主题,刚看了一篇评论。是我想说的,甚至还要深刻。导演很行,想表达的都表达了——我们呢,也都一样顺从地接收到!
那篇评论:
《孔雀》讲述的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安阳小城里一个普通的五口之家——父亲、母亲、哥哥、姐姐、弟弟——的生活和命运。青春的微小的挣扎和无助、人在家庭里犹如困兽的喘息和窒息、家人带来的卑微和耻辱、个人在急景流年的人生里被裹挟而去的匆促和慌乱……摄影师出身的顾长卫用一种独特的、微旧的蓝色呈现给了观众,那真是1970年代的“蓝”啊,美丽、执著、伤感、无奈;它同时也是一切像安阳这种小城的“蓝”——小城的温暖和残酷,小城对一切梦想的围困、围猎和追杀,对一切奢侈念想毫不留情的唾弃、消磨和催折……影片收束在一家人在一个冬日去动物园里看孔雀的诡异气氛里,仿佛在向我们揭示片名里所藏的秘密——就像动物园里的孔雀一样,这平凡的一家,这平凡而又惊心动魄的人生,仿佛也具有那种悲哀的可观赏性,或者说,我们谁都摆脱不了“看”与“被看”的命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