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07-8-4
- 在线时间
- 0 小时
- 威望
- 0 点
- 金钱
- 2285 点
- 注册时间
- 2007-8-4
- 阅读权限
- 30
- 帖子
- 810
- 精华
- 0
- 积分
- 1261
- UID
- 4256
 
|
每當路李德唱起
“毛皮上的維納斯 我累了 我可以沈睡千年“ 我總就想如此睡去
英國的新迷幻樂團雪崩玫瑰 模仿路李德的頹廢唱腔 唱起了L.A.Rain
The name describes our music,
the rose for the beauty,
the avalanche for the power"
- Philip Morris, German Radio, 1987.
低氣壓天候 和雨
心裡縈繞著迷離哀傷的音樂 Rose of avalanche
還記得經過隧道時說的話
...: 每當大雨落下的時候
總是想起了雪崩玫瑰的 L.A.Rain...。
I am in the rain, the L.A.rain.
我的白色噪音記憶 那個下課就到藍儂唱片行找尋另類搖滾樂的高中學生 當時一抬頭看到牆上高掛的Joy Division 海報
從此就這樣踏進了這個未知的門
-----
與嗑藥相戀-迷幻搖滾的身體音爆 原文發表於影響電影雜誌
前言
搖滾樂,瘋狂危險卻又引人癡迷的青年思想代言者,也 是與藥物最有關連的音樂。如果要為搖滾樂作一部發展過程的歷史 紀錄影片的話,那麼這也將會是一部音樂與藥物之間的戀愛故事; 這部還未拍攝完成的影片五十年來一直播映在好比堅硬石牆般的社 會體制之上,企圖藉由影像的刻蝕來穿透這道僵硬的道德束縛。回 顧整個搖滾樂自五十年代發展以來,與藥物文化關係最密切的時期 ,要算是六十年代的迷幻搖滾(Psychedelic Rock,因為樂手多有服 食藥物之故,所以也叫作Acid Rock,意指藥物腐蝕的酸性)。而另 一個則是八十年代新音樂潮流中的新迷幻音樂 (New-Psychedelic Rock)。 以下將著重於這兩個時期的簡略介紹。
迷幻的六十年代,革命的搖滾精神
時光倒流回早已斑黃的六十年代,正如當年舊金山迷幻樂團 Jefferson Airplane團員Marry Balin 說道,"人人都擺著一副輕鬆 的態度,沒有什麼不敢說的話,也懶得打領帶上班,我唯一能想 到的事就只有愛Love,雖然聽起來有些陳腔濫調,但就是這樣。 好比說二十年代,二十年代創新出許多的事物,而六十年代則是自 其後最具影響力的十一代了。* 在勇於接受新觀念的時代背景下, 數以千計的中產階級背景出身,且多為受過大學教育的19到30歲的 年輕人,隨著滿口的愛與創造來到了舊金山灣區,向世界宣 示愛能取代戰爭,共享可以取代貪婪和溝通可瓦解個人主義。正如 門戶樂團 (The Doors) 主唱Jim Morrison吶喊著 "We want the world, and we want it now." 於是一個以新奇藥物LSD為名的迷幻搖滾樂運\ 動在舊金山如火如荼地展開來。美國西岸的樂團如Jefferson Airplane 、The Greatful Dead, Quicksilver以及其他一千五百多個樂團朝著突破 中產階級社會體制的目標,企圖在愛的基礎上建立新的另類溝通。在 LSD發明逾十多年後的1950年代,原來用在心理溝通治療,並作為 激發人體潛意識之途的 LSD,被文學藝術家紛紛作為反抗工業化都 市物質充斥社會的娛樂品。而搖滾樂手也在敲打族 (The Beat Generation)的影響下投入藥物的懷抱中。
The Beat-敲打族與嬉皮,作詩與嗑藥,愛與心智潛能
五十年代嬉皮嗑藥文化在所謂 "敲打族" Beat Generation成員, Jack Kerouac, Allen Ginberg以及William S. Brrough等人的文 學作品激發下,創造出一套信念,他們相信沒有絕對的價值,且 道德全由個人意識所決定。於是這新興的觀念標準,導致了各種 對於性愛與藥物的試驗活動方興未艾,最初是大麻,安非他命, 然後是LSD。藥物開始正大光明的出現音樂裡是在六十年代中期, 三個來自格林威治村的敲打族詩人組成搖滾樂團The Fugs,該團 將詩作與音樂連結,且在歌中大唱道 "美國分裂成兩半,一邊人張 大著眼睛做愛和抽大麻或LSD...反對我們的人則在另一邊"。接著 1967年開始了一連串的藥物音樂攻佔排行榜:起先Donovan的歌曲Sunshine Superman升至美國排行第三名,接著是Beatles的"Strawberry Fields Forever"。Jimi Hendrix Experience樂團也跟著發行專輯" urple Haze and the Mind Cries Mary"。 The Kinks發行"Warterloo Sunset"。重搖滾樂團則Cream出版"Strange Brew" 這些音樂內容全著重在服藥後產生的 "愛的感受"。Beatles的概念專輯"Sgt. Pepper*s Lonely Hearts Club Band與The Rolling Stones的專輯"Their Satanic Mayesties Request"兩者甚至在其如密教誨澀的般歌詞中隱有許多藥物符碼。
群聚在舊金山的嬉皮與敲打族同樣,不斷地批判他們自身崛起之 處的布爾喬亞觀念。他們視中產階級的觀念無一正確,並且一昧地 想將自己排除於他們被此價值觀所賦予的身分之外。藉著長髮素衣 來向權威挑戰,他們希望能製造出一個允許個人表達自由的情境, 因而嬉皮們宣佈進行內在革命是必要的,同時堅信這是一種有著個 人存在和充滿變異的自主行為。自然而然地,愛好嘗試的年輕人以 能使心智經驗拓展的藥物來強調個人的潛在能力。根據資料表示, 在吸食LSD後,腦海會出現多重影像,而這些影像會依據著吸食者 自身的潛意識經驗,隨著心情高低起伏而變化,全至於身的細胞則 彷彿有種被釋放出來的飄浮感,意識旋轉為奇異的幻象,耳邊會出 現斯斯作響的聲音,震動次耳的頻率彷彿要進入體內膨脹然後爆裂 。這種由藥物產生的音樂不僅可以聽到甚至可以看見音樂從喇叭朝 著自己跳舞過來。
Summer of Love-草莓田的夏天,陽光迷濛的滑鐵盧
1967年的夏天擁有不尋常的熾熱,對愛的感受與藥品的氣味瀰漫著整個搖滾樂圈。接著Sgt. Pepper這張1967年acid rock經典專輯後,Beatles發行了單曲Strawberry Fields Forever,而更早發行的*Tomorrow Never Knows*這首歌的歌詞已經暗示出之後的濃厚藥味:
"Turn off your mind,
relax and floatdownstream...
Surrender to the void...
Listen to the colour of your dreams...."
在之後的Strawberry Fields中John Lennon則應和唱道:
" Let me take you down
Cuz Im going to strawberry Fields
Nothing is real
And nothing to get hung about
Strawberry fields Forever"
這首曲子不僅詞中傳達出迷幻的服藥感受,也隨著歌詞語句長短變化創造出延緩的情緒。當Lennon唱出第一句Strawberry Fields時,曲調停歇在無法預測下一部進行的懸掛氣氛 (suspended)中,而當唱Nothing is real時,曲調的調性變得模糊不穩定。其中和絃聲音的細微改變正好配上著意識由清醒至模糊的轉變。背景部分吉他與貝斯共響的合聲連接有著含糊不清感,同時卻在接下的And nothing to get hung about處以急速的4-5-6級和絃進行造出充滿勇氣的感覺,一直到最後一句Strawberry fields forever時才用傳統的5-1級和絃,完成抵達終點感。大部分的旋律是輕鬆的,然而在Let me take you down這句接下一句的 "to" 時,曲調沉下形成一種短歇地休止,將整首曲子逐漸放鬆隱入幻覺意識裡。在曲子末了,迷幻感受更加強烈,失真的吉他談奏與鋼琴和聲在淡入淡出的效果中造成拍子混亂。漸遠的點點擊鼓聲與消失的意識一起成為曲子結尾。Beatles 明白地告訴了聽者 --- 服下藥品,在音樂的引導下經歷真正的感受,你也可以永遠地活在草莓田裡。作為一首迷幻搖滾樂的典型,Strawberry Fields Forever不但強而有力地描寫出與現實脫節的嗑藥經驗,同時也強調出每個服用LSD者皆有不同的個人經驗,在歌詞裡便如是寫道:
No one, I think, is in my tree
I mean, it must be higher or low
That is, you can*t all tune in 另外也點出服用LSD後對意識的反應會較其餘藥物來的*positive*:
Always know sometimes think it*s me
But you know, I know and it*s a dream
I think I know, I mean ,Uh yes, but it*s all wrong
That is, I think I disagree
迷幻的嗑藥經驗透過聲音織度(texture),以及人聲色彩的運\用呈現如萬花筒般的感受,只要輕輕地閉上眼,聽覺便能構築出奇妙的草莓園景象。\r
除了Beatles外,嬉皮音樂教父Donovan的專輯Sunshine Superman(1967) 被稱為早期迷幻音樂的聖經。在他的曲子 "You just gotta know my mind" 中,他暗示出吸毒的經驗 -- When I*m feeling spaced out / my sunshine comes out / you just don*t know what I mean / Mmm, that*s me"。 同期更多的樂團也競相以音樂來暗渡迷幻經驗,如Lorin Spontal的 "Do you believe in Magic", the Mamas and Papas的*California Dreaming*以及Bob Dylan的*Mr. Tambourine Man*. 之後黑人搖滾吉他英雄Jimi Hendrix在 名曲"The Wind Cries Mary* 中也以歌唱的聲腔與強力的渲染的吉他彈奏出如霧般的情景 - Footprints dressed in red / And the Wind whispers Mary...* 在1967年的夏天,似乎所有的聲音都出自於藥物和愛。除此之外太陽 (sunshine)也是迷幻的要素之一,例如Kinks的*Waterloo Sunser*曲中唱著 "As long as I gaze on Waterloo Sunset, I am in Paradise*, 原因不外有它,因為注視陽光所造成的暈眩與迷幻的感覺是相似的。
真正的高潮是自由還是毀滅?
藥物祖師爺Timothy Leary的忠告,"藥草和LSD是溝通的要素" 在當時是樂手奉為神聖的教條 就連才華洋溢的Jim Morrison也藉著藥物擴張意識感覺,希望進一步的探索自己,最後不幸死於過度用藥。Morrison可說是受Ginsberg與Kerouac的影響的後者中充滿悲劇色彩的人物,他在歌中嘶喊" break on thorugh to the other side"這句代表了所有迷失在藥物裡的年輕搖滾樂手們的心境。他們原先期待著藉由一種內在的革命能將事物翻轉,改變價值,於是他們以身親試。然不論最後是到了無可挽救的濫用藥物抑或得到了他們想要的自由解放與否,Jim Morrison與Jim Hendrix等人因過度用藥而死至今仍叫人疼惜與哀悼。藥物對歌手而言,最致命的吸引力就像至今仍受樂迷愛戴未衰的The Greatful Dead的Jerry Garcia所坦白的一樣:*藥物改變了所有的事,它第一次使我瞭解到滿足,因為我突然間領悟到原本我所想要的正常生活不過是虛假的罷了,而且我也永遠無法擁有。真正的高潮是忘掉你自己,...藉著忽略自己你可以了解所有的事而成為宇宙意識的工具。
迷幻音樂運\動最後發展到連樂團宣傳海報上也明顯可見到迷幻效果,海報藝術的設計特徵為瘦長扭曲的字母互相混融在一起然後與明亮的純色背景對照。音樂的發展也由一首Jefferson Aieplane的迷幻族國歌*White Rabbit" 掀起了高潮:
"One Pill makes you larger and one pill makes you small
and the ones that mother gives you don*t do anything at all"
襯托這段歌詞的是低沉邪惡的電子低音。女主唱Grace Sick往後則繼續唱道:
When the men on the chessboard get up and tell you where to go
you just had some kind of mushroom and your mind is moving
low"
蘑菇 (Mushroom)能提煉出一種迷幻藥 moksha(mescaline),在LSD發明者Albert Hoffman博士的小說中曾提及,moksha對一座Pala島上的人民用以作瀕死的身體心智轉換至另一境界。而遠在墨西哥的當地一個民族便流傳著一種音樂叫作 " eyot Sound",該民族習慣在吃了一種名叫peyot的蘑菇後離群獨自在荒野生活一段時間,而後在省思到靈魂的真諦後重返族群唱出心有所感的音樂。藥物與音樂的互涉關係其實由來已久,但真正開花結果的藥物次文化繁榮的時間並不長,許多當初用藥以拓展意識和開創另類真實情景的人最後淪為上癮,他們的自我意識陷入愈深,就愈孤立,以致與身體分離而後導致身心憔悴。隨著在舊金山灣區販賣毒品的商家眼見大勢已去而紛紛關閉,嬉皮運\動的花之子民也逐漸移往外地。從1965至1967的夏天,迷幻的花朵盛開的教人迷眩也褪去的快,然而音樂的藥物種子也從此散播開來。
復甦的八十年代,頹廢的愛情人生
七十年代的嬰兒潮一代正值對新產品有強大消費能力,且與家庭互動缺乏之際,許多的放任自己的年輕人因此開始養成持續性的服藥習慣,並將藥物當作用來改變社會制序與打破溝通障礙的武器。1975年美國有些洲開始管制抽大麻,於是更昂貴的古柯鹼(Cocaine)成為新寵。古柯鹼早在1886年即由John Styth Pemberton引入美洲,Pemberton將其與咖啡因混入糖漿裡,並稱之為Coca-Cola。七十年代美國將近有五百萬人吸食古柯鹼,就連時代雜誌對輕年文化的報導也以[Tyrannical King Coke]為題。古柯鹼不帝是disco舞廳狂歡的必備品,也常出現在華麗搖滾(Glam Rock)的演唱會中。舞台上是搖滾樂變色龍大衛包伊(David Bowie)的Ziggy Stardust;一個他自創的舞台形象,有著跟宇宙一樣久的生命,雙性傾向兼愛閃亮衣著,台下的樂迷則陶然於古柯鹼猛烈興奮的高速飛車。
雖然七十年代大至是迷幻音樂的微熄時期,但於六十年代興起, 以一首描寫海洛英的歌曲*Heroin*成名,且對後來整個另類新音樂人 樂手有極大啟發作用的地下非法利益(Velvet Underground)樂團的影響 力仍持續到七十年代。其主唱路李德(Lou Reed)離開樂團單飛後, 便將音樂生涯改轉至華麗搖滾,並和大衛包伊合作他離開地下非 法利益後的首張個人專輯[Rock*n*Roll Animal]。路李德在地下非法 利益時期獨樹一幟的頹廢藥味唱腔,以及吉它彈奏的白色噪音(White Noise,由數條吉它絃調成同一音頻後彈奏,所產生的音樂就如同 快速旋轉一個七彩風車會看見一遍白色般,此種音頻會造成耳朵內 彷彿有一道厚實的音牆,達到暈眩迷幻的效果),帶給了八十年代初新生樂團許多靈感,因而形成了另一波重要的新迷幻音樂(New-Psychedelic Music)。
重新復甦的迷幻音樂這次以英國為大本營,較過去多了加上白色噪音醞釀出的濃厚藥味,而歌詞上也多在闡釋青年頹廢的愛情觀。與六十年代宣揚藥物並鋪陳直述用藥經驗的使命感看來,新迷幻音樂的十足多了許多頑世不恭的態度。新迷幻音樂許是八十年代有相當多樂團且重要的樂種,其中重要的有血腥情人節(My BloodyValentine),該團有著如迷濛濃霧般撲襲而來的吉它音牆,模糊的旋律線充滿醉人魅力,主唱時而輕語呢喃地引領聽者進入眼耳白茫之處暈轉,直至最後品嚐綿綿無力感的滋味。 雪崩玫瑰(Rose of Avalanche)是另一個優秀的新迷幻樂團。雪崩玫瑰在88年專輯[Anthology]中詮釋出的迷幻味是種擬似埋藏於雪地深處冰凍的傷感,音符隨著吉它和絃零落地刷奏而飄散開成滿天紛飛的幻覺。主唱如路李德般帶有幾分滄桑感卻又有點無辜紈褲的嗓音,在白色噪音從遠處傳來的背景中如童稚般純真的聲聲喚道: Fantasy, follow me. Fantasy, follow me now. 從這裡可以看出以往樂手依附吸藥來拓展意識以創作音樂的受控制情形,到這反倒成為音樂才是製造迷幻意識的主體,如此也說明了為何新迷幻音樂樂團極力於以音響虛擬出藥物的迷幻效果。新迷幻樂延伸的領域相當廣,如耶穌與瑪麗之鍊(Jesus and Mary Chain)樂團以白色噪音與硬蕊龐克 (hard core)結合,將迷幻的傭懶沉溺注入異化的噪音空間。或如教會(The Mission)樂團,偃然以佈教傳道之姿將中古世紀歌德(Gothic)意味的神秘啟示與迷幻音樂結合,達到與宗教合為一體的estcasy境界。
靈感的狂喜-新迷幻音樂
新迷幻音樂呈現了多樣的面貌,雖然樂手不再赤裸露骨的坦白 其用藥經驗,但不可諱言的是藥物仍啟發他們甚多的靈感。一直為地 下音樂大佬的英國異教樂團Current 93,有二十多張以描述一個喪失 歡樂的末日世界為主題的作品。當初構想這一個龐大奇異的音樂系列 的豐沛靈感,跟據主唱David Tibet在最近一期Wire音樂雜誌的透露, 原來是某天他嗑藥後躺在屋頂上,腦海頓時浮現一個傻瓜娃娃(Noddy) 被釘於十字架上的景象,自此他便展開傳奇的音樂創作生涯,以詭異 非人性的工業噪音或是優美的印度、西藏音樂寫出末世錄民謠 (Apokalypse Folk)企圖探討與辨證神人之間的真假愚昧關係。這些 瘋狂的靈感其實都是源自吸藥後的幻覺罷了。藥物之於音樂創作者的 特殊vision,正如英國象徵主義詩人布雷克(William Blake)富於超現實迷 幻的詩所云:
To see a world in a grain of sand
And a heaven in a wild flower
Hold infinity in the palm of your hand
And eternity in a hour
到了九十年代,雖然歷經被搖滾龐克樂壇視為宗師的、Allen Ginsgerg、William S. Bourrough Timothy Laery等人的消逝,敲打 族的作品仍吸引著後崛起的一代。正如比利時廠牌Sub Rosa推出 的紀念專輯[10% File Under Burroughs]裡寫道: 敲打族改變了這 個世界,這張10%紀念到他們瘋狂實驗的經神。專輯中收有曾為 地下非法利益一員的John Cale等人以及Bourrough自己的聲音實驗 作品。後工業舞曲名團Scorn也在其新專輯中收錄了Timothy Leary 演說原音的remix。這些遲來的紀念再再明示迷幻精神的在樂手心中 的份量與不朽的影響。八十年代的新迷幻音樂在今天似乎只有Yo La Tengo樂團還保留了那甜蜜的吉它噪音,其今年發行的新專輯[I Can Hear The Heart Beating As One]裡的新單曲Autumn Sweater是最適合 想在秋天來點淡淡迷幻味的人的了。至於九十年代藥物與音樂之間 的戀愛究竟有沒有些結果了呢?作風離經叛道的當紅工業金屬樂團 Marylin Manson(依連續殺人兇手Charles Manson命名)提道他們的用 藥經驗皆是有理智控制的,並且認為這全視個人的選擇方向,只是 別濫用了。看來這一代的樂手似乎比當年Sex Pistols嗑藥嗑死的鼓 手聰明多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