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09-3-24
- 在线时间
- 1 小时
- 威望
- 0 点
- 金钱
- 39459 点
- 注册时间
- 2007-8-4
- 阅读权限
- 70
- 帖子
- 1457
- 精华
- 0
- 积分
- 10118
- UID
- 96
  
|
令人瞩目的2004年悉尼当代艺术双年展已于6月4日隆重开幕。本次悉尼双年展邀请了来自世界32个国家的51位艺术家参加展出。在这2个多月的时间中,来自世界各地的美术界人士、艺术爱好者、游客将有幸目睹多样化的世界当代艺术创作成果,成为21世纪初世界艺术的见证人。除悉尼双年展的老展场悉尼歌剧院、新南威尔士美术馆以及主展场当代美术博物馆以外,悉尼博物馆也在今年成为悉尼双年展的新的合作伙伴。此外,本次双年展的室外作品将在位于繁华商业区的皇家植物园展出。
在以策划人为主导的当代艺术展中,策划人的人选自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2004年悉尼双年展的策划人是葡萄牙人伊莎贝尔·卡洛斯(Isabel Carlos)。她1962年生于科英布拉。1987年毕业于科英布拉大学,获哲学学士学位;1993年毕业于新里斯本大学社会交流专业,获社会交流硕士学位。1991年以后开始从事艺术批评工作,并于1996年创建了隶属于葡萄牙文化部的当代艺术研究所,任所长至2001年。其间她负责策划和组织葡萄牙艺术家多次参加世界著名的当代艺术双年展:威尼斯双年展(2001)、2000伦敦艺术双年展以及圣保罗双年展(1996和1998)。近年来,她活跃于世界当代艺术舞台,频繁参加国际重要艺术盛会与论坛,其中包括在西班牙马德里举行的“ARCO 1997”、“第五届伊斯坦布尔双年展(1997)”、“第一届墨尔本国际双年展”、“台北双年展(2002)”以及“2003柏林艺术论坛”。
有着哲学教育背景的伊莎贝尔为本次悉尼双年展设定了一个颇具哲学味道的主题:“理智与情感”。关于这个主题伊莎贝尔写道:“神经病学家安东尼奥·达马西奥(Antonio Damasio)在其著作《笛卡尔的错误》(Descartes’ Error)中指出,对大量神经病病例的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情感是构成人类智力的重要因素。在他的另一部著作《感受现在》(Feeling of What Happens)中,他对情绪与感知在塑造自我中的重要作用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在《寻找斯宾诺莎》中,安东尼奥·达马西奥进一步阐述了他的理论。“理智与情感”展现了艺术家对感觉的探索,自始至终都将在几条复杂的线索相互纠缠中进行:人类身体与思想的平衡与联系;在交流已不再是信息的传递而是交换,服务于思想与人的联系而不是个人表达的平台,政治与理想的人际关系又将如何展开。我认为艺术应该在两极――南与北/灵魂与身体――之间搭起一座桥梁,而不要一味地束缚于我思故我在这样的传统哲理中。今天,我们完全可以说我感故我在。这个展览将邀请广大的观众的参与,他们不仅有用自己的视觉,还有充分调动其他的促进参与热情与刺激情绪的感觉器官。观众的思想与感觉将在这里得到挑战。”
悉尼双年展始创于1973年,旨在展现国际当代艺术最新创作,为勇于挑战传统的艺术观念的艺术提供一个交流与展示的平台。创办以来,悉尼双年展规模不断壮大,至今已成为与威尼斯双年展、圣保罗双年展并驾齐驱的三大国际艺术双年展。自1973年以来,悉尼双年展共举办13次,累计有来自世界60多个国家的1080位艺术家先后参展,其中20%来自澳大利亚艺术家。
参展艺术家名单:
AES+F, 俄罗斯
海伦纳·阿尔梅达(Helena Almeida ),葡萄牙
迪蒂·阿尔芒(Diti Almog ),以色列/美国
费尔南多·阿尔曼(Fernando Alvim),安格拉
佛兰西斯·阿雷斯(Francis Alÿs),比利时/墨西哥
帕特·布拉辛顿(Pat Brassington)澳大利亚
卢卢·凯里尼特(Loulou Cherinet)瑞士
詹姆斯·克莱曼(James Coleman),爱尔兰
内森·克林(Nathan Coley)英国
塞西利亚·科斯塔(Cecília Costa)葡萄牙
米内尔娃·奎瓦斯(Minerva Cuevas)墨西哥
路易莎·库尼亚(Luísa Cunha)葡萄牙
耶罗恩·德莱杰克/威廉姆·德罗伊(Jeroen de Rijke / Willem de Rooij)荷兰
沙里·德里斯和琼·格伦德斯(Sherre DeLys & Joan Grounds)澳大利亚
吉米·杜汉姆(Jimmie Durham)美国/德国
卡洛林·伊斯(Carolyn Eskdale) 澳大利亚
马蒂亚斯·法尔德巴肯(Matias Faldbakken)挪威
阿斯塔·格罗廷(Asta Gröting)德国
延斯·哈宁(Jens Haaning)丹麦
迈克尔·哈里森(Michael Harrison)新西兰
戈尔登·霍金(Gordon Hookey)澳大利亚
普拉夫多柳布·伊万诺夫(Pravdoliub Ivanov)保加利亚
安妮塔·卡蓬(Annetta Kapon)希腊/美国
Emiko Kasahara日本
Koo Jeong-a韩国/法国
德拉克·克雷克勒(Derek Kreckler)澳大利亚
利姆·察泽·臣(Lim Tzay Chuen) 新加坡
丹尼尔·马龙(Daniel Malone)新西兰
鲁宾斯·马诺(Rubens Mano)巴西
托马斯·穆尔塞拉和阿曼达·罗德里格斯·阿尔文斯(Thomas Mulcaire & Amanda Rodrigues Alves )南非/巴西
墨妮卡·纳多(Mônica Nador)巴西
布鲁斯·纽曼(Bruce Nauman)美国
苏珊·诺里(Susan Norrie)澳大利亚
伊丽莎白·纽米(Elizabeth Nyumi)澳大利亚
马里克·瓦尼安(Mélik Ohanian)法国
阿米尔卡·帕克(Amilcar Packer)巴西
费德里克·波斯特(Frédéric Post)瑞士
迈克尔·雷德克尔(Michael Raedecker)荷兰/英国
凯瑟琳·理查德斯(Catherine Richards)加拿大
马里奥·里兹(Mario Rizzi)意大利
罗萨多(MP & MP Rosado)西班牙
迈克尔·塞尔斯托夫(Michael Sailstorfer )德国
扎里·西罗马吉(Jari Silomäki )芬兰
马里·松纳(Mari Sunna)芬兰
贾维尔·特列斯(Javier Téllez) 委内瑞拉
弗兰克·蒂尔(Frank Thiel) 德国
丹尼尔·凡·施蒂默尔(Daniel von Sturmer)新西兰
邢丹文 中国[em33]
尹秀珍 中国[em33]
黑默·左伯尼格(Heimo Zobernig)奥地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