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黑蓝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黑蓝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5483|回复: 1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敲的:《闲谈电影之——长镜头》。

[复制链接]

27

主题

0

好友

132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8-4 13:21:0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简述电影长镜头》

文/张浩民


1,诸多导演热衷使用固定镜头,人们常会把固定镜头与长镜头等同混淆。
固定镜头是长镜头的一种。

2,移动的长镜头中,近年来,电影《俄罗斯方舟》打破一项记录,即一部电影只有一个镜头。不过我怀疑里面是否用了特技,因为一个镜头长达90分钟,意味着一旦拍到中间出现失误,前面已拍的就全部报废。而一部电影90分钟不停,没有失误,几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

3,《俄罗斯方舟》并非最早用一个镜头结束全电影的影片。欧洲曾经有一部实验片《睡觉》,用胶片来拍摄一个人睡觉全过程,长达7个小时。导演认为“睡眠中那个人翻个身,就是这部影片的高潮,使人为之一振”。
我认为,这种人人都能干出来的东西,不在讨论范围内。
说句题外话,我觉得,一个人如果干一件人人都能干出来的东西,还为此自鸣得意的话,十分的下贱。

4,2004年,香港和大陆合资的商业电影《大事件》中,出现一个6分半钟的精彩长镜头,导演是杜琪峰。这个6分半的长镜头出现在镜片开始的3分23秒到9分57秒中,讲述四个劫匪在一个小区街道与警察火拼的场面,如下:

(A:重案组张家辉等人早早埋伏在劫匪楼下一辆轿车里。一个劫匪远处走来,由车边经过,上楼。

摄影机移动跟上,透过2楼的窗口变焦,伸进去。劫匪进门,另三名劫匪问情况。劫匪之一(任贤齐)随后走到窗口,看楼下。

B:镜头随之拉出,往下,在二楼的顶棚上飞下一张报纸,落在了重案组的轿车上。张家辉手伸出玻璃看了看。镜头缓缓移到了轿车后,与张家辉等人视点一致。张家辉与人谈话时,接到了队友情报:蝴蝶下来了。接着,一个劫匪下楼,准备开车离开。

C,镜头未动,剧情发生意外,两个巡逻的警察无意中闯入镜头,问劫匪为什么把车停在这,镜头向前,意外闯入的警察与劫匪对话,继而,镜头转向一个小巷,另一名劫匪正站在小巷口,假装和此事毫无关系。小巷的暗处,有一辆白色轿车。

D,镜头再次拉出,劫匪与两个警察还在对峙,警察要身份证,劫匪求情。重案组的人命令手下把两个意外闯入的警察引开。

E,镜头转向街道一侧,两个便衣冒充市民打架,以分散“意外警察”的注意,一个警察被吸引过去,另一个警察原谅了那个乱放车的劫匪,准备离开,随即发现车里有个袋子,急忙问袋子里是什么。劫匪不答。警察再问,劫匪依然不答。

F,那个劫匪不出声,冷冰冰地看着警察。同时,小巷口的那个2号劫匪也冷冰冰地看着警察。警察感觉不妙,正要掏枪,2号劫匪抢先干掉一个警察。1号劫匪也干掉另一个警察。

G,重案组的警察冲出轿车,冒充市民的的便衣也拔枪与对方火拼。镜头重点拍摄街道一侧,横移,一排警察的面前火光四射。镜头转了一圈,对面开来一辆增援车,又一批警察出现。

H,镜头再转一圈,往上移动,2楼窗口,一个劫匪(3号)坐在上面拿着AK狂扫,接着跳下楼,镜头跟着下。镜头再转一圈,我们看到街道的另一面,又开来一辆警车,劫匪三号拿着AK对着那辆车狂扫。玻璃爆破。几个警察从车里逃走。

I,劫匪4号(任贤齐)入画,一边火拼,一边命令劫匪们坐那辆无人警车离开。镜头向上,俯拍,1号劫匪冲到了3号旁边,忽然受伤倒地。他支撑着继续走向前,拉开车门。镜头往后拉,2号和4号站在路上继续火拼,接着退到车里。

J,劫匪坐到车里,朝警察放了一颗流弹(这个镜头也因为流弹中止),镜头跟着转了一圈,拍向流弹爆炸处。

K,镜头终于切换,拍摄受流弹爆炸其余场景。这个近6分半的长镜头随之结束。整个流程自然、精彩。)

5,我大费周折讲这个镜头,是因为这是我看到华人电影中比较好的长镜头。如果它出自杨德昌之手,可能不奇怪。但他出自一个商业导演之手。何况杜琪峰当年师从于王晶之父,是从一个纯粹的商业写手出道的。

6,《大事件》电影的制作水准应该属于A级到B级中间,属于今年来香港参与比较好的商业电影。遗憾的是,电影的主导方为大陆,为了迎合审查制度,影片的结尾当然是警察干掉劫匪为结局,当然,能让几个劫匪如此聪明,如此不傻B,审查制度也大有进步。

7,另一个意大利电影,(导演和电影的名字我忘了——《天堂电影院》、《西西里岛的美丽传说》那个导演),拍了一部电影中,用一个非常连贯的移动长镜头来展示西西里人们日常生活,这一段镜头让人匪夷所思,稳重、流畅,却似乎没有用升降机——一种随意拍摄的感觉。

8,另外一个匪夷所思的长镜头出现在安哲的《永恒于一日》中,从一条河拉到一个废弃的露天古堡里,随后一个老人和一个孩子走进来,老人给孩子讲故事。这个当中,升降机和轨道的铺排让我想了半天也没想通,特别令人郁闷的是,安哲这个老家伙一直对自己的拍摄方法绝对保密,连铺轨的人也是御用的。所以在市面上几乎买不到关于他的书。

9,其实移动长镜头最困难的是调度问题,时间与剧情的节奏吻合。在剪辑中,如果感觉到节奏有问题,可以通过剪辑来弥补。长镜头的困难是剪辑所无法弥补的,必须在拍摄过程中一步解决。

10,当然不是为了长镜头而长镜头,更多的是处理方式问题。由于许多大陆导演理解上的偏差,认为长镜头更多的是艺术电影,大量蒙太奇剪辑倾向于商业电影,完全是一种误解。导致很多地下电影沉闷难看。

11,我觉得,一个老导演心智成熟的时候,他会没有理由拒绝固定长镜头,他会认为摈弃技巧、平铺直叙是好的。但不是每个人都适合这样。一方面我狂喜欢这类老导演的纯粹(比如布烈松、塔可夫斯基,杨德昌),另一方面我也狂喜欢激进导演在结构、技术上的花哨(比如昆汀 塔伦蒂诺)。

12,不过,侯孝贤当年用固定镜头是出于技术局限,不得已为之,一不小心搞成了侯氏风格。那些坚持认为这是艺术风格的家伙,大可继续模仿之。

13,除了电影,其余的东西也一样。电影始终逃离不了娱乐的成分,它是唯一一个有诞生日期的艺术形式,也是一个最不是艺术的艺术。你非要问我艺术是什么,我不得不笑笑说问你妈去。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162

主题

3

好友

1万

积分

略有小成

Rank: 7Rank: 7Rank: 7

Heilan Super Team

2#
发表于 2007-8-4 13:21:05 |只看该作者
本版难得好文。非常欢迎原创、有思考的文字。

就像“当然不是为了长镜头而长镜头”,最后一句也不必陷入“不调侃就没意思”的思维定势啊。[em14][em1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

主题

0

好友

132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3#
发表于 2007-8-4 13:21:05 |只看该作者
唉,陈卫,老实说,我害怕把它写成论文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9

主题

0

好友

1141

积分

论坛游民

无非5号

Rank: 3Rank: 3

4#
发表于 2007-8-4 13:21:21 |只看该作者
你说的固定镜头不知道是不是我指的那种死镜头,就是蔡明亮的那种镜头。

《俄罗斯方舟》我真的不太相信是一个镜头所为,所以我想应该是“画”那里,就是每次镜头拍到“画”那里就定格了,然后换个镜头拍,所以这样一点也看不出来用了2个。
不过这样的技巧好象希区柯克早年前就用过,也不算创新。
蒙上眼珠,就是梦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好友

1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5#
发表于 2007-8-4 13:21:25 |只看该作者
开始讨论拍摄技巧了,像摄影一样,大师们总是有许多花招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0

好友

809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6#
发表于 2007-8-4 13:21:25 |只看该作者
《大事件》的开头有点哗众取宠,看的时候既让人操心(尤其是枪战开始以后),和后面也有分裂感。
其实塔可夫斯基的运动长镜头相当厉害,比如说《镜子》
侯孝贤都说是师从小津的“榻榻米镜头”,但他自己说是因为用非职业演员的关系,也有道理。
至于中国的地下电影,我觉得很多都是因为不知道怎么动,所以只好硬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主题

0

好友

208

积分

新手上路

坏人

Rank: 1

7#
发表于 2007-8-4 13:21:47 |只看该作者
最近也对长镜头挺着迷的,看的几个片特别留意了一下,一是《巴黎怨曲》(又名《未知密码》)的开头,在一条大街上,长镜头完成一件复杂的叙事;还有一个日本女导演河濑直美的〈沙罗双树〉,运动的长镜也极其细腻,很让人喜欢。
运动的长镜一般观众也都会很喜欢看到。
但蔡明亮的〈不散〉,有一个长达半分钟还多的固定长镜头,对准空无一人的散场后的电影院,普通观众肯定会觉得不耐烦,但这个长镜头用得极其准确,也让我喜欢。
〈安阳婴儿〉也用了很多长镜,但就谈不上什么美感,感觉导演功力缺乏,基本上是盲目地使用长镜。如果不是有耐心,真看不下去。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9-13 10:32:49编辑过]
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41

主题

3

好友

885

积分

禁止发言

8#
发表于 2007-8-4 13:22:08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签名被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0

好友

115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9#
发表于 2007-8-4 13:22:05 |只看该作者
看电影的时候,长镜头确实有些闷
但过后细细品味,总能感觉到其中的妙趣(当然电影本身要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0

好友

809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10#
发表于 2007-8-4 13:22:09 |只看该作者
《爱情万岁》最后那个镜头印象很深,演员表演是好,比《美国丽人》里那个动不动就煽自己耳光的卖楼女人哭得更让人心疼,后者还是过于噱头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黑蓝

手机版|Archiver|黑蓝文学 ( 京ICP备15051415号-1  

GMT+8, 2025-7-19 07:37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