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黑蓝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黑蓝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448|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宋朝人的吃喝

[复制链接]

83

主题

3

好友

3003

积分

业余侠客

Rank: 4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4-12 20:52:3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夏树森林 于 2013-4-12 20:53 编辑

作者是汪曾祺
--------------
唐宋人似乎不怎么讲究大吃大喝。杜甫的《丽人行》里列叙了一些珍馐,但多系夸张想象之辞。五代顾闳中所绘《韩熙载夜宴图》主人客人面前案上所列的食物不过八品,四个高足的浅碗,四个小碟子。有一碗是白色的圆球形的东西,有点像外面滚了米粒的蓑衣丸子。有一碗颜色是鲜红的,很惹眼,用放大镜细看,不过是几个带蒂的柿子!其余的看不清是什么。苏东坡是个有名的馋人,但他爱吃的好像只是猪肉。他称赞“黄州好猪肉”,但还是“富者不解吃,贫者不解煮”。他爱吃猪头,也不过是煮得稀烂,最后浇一勺杏酪。——杏酪想必是酸里咕叽的,可以解腻。有人“忽出新意”以山羊肉为玉糁羹,他觉得好吃得不得了。这是一种什么东西?大概只是山羊肉加碎米煮成的糊糊罢了。当然,想象起来也不难吃。  
宋朝人的吃喝好像比较简单而清淡。连有皇帝参加的御宴也并不丰盛。御宴有定制,每一盏酒都要有歌舞杂技,似乎这是主要的,吃喝在其次。幽兰居士《东京梦华录》载《宰执亲王宗室百官入内上寿》,使臣诸卿只是“每分列环饼、油饼、枣塔为看盘,次列果子。惟大辽加之猪羊鸡鹅兔连骨熟肉为看盘,皆以小绳束之。又生葱韭蒜醋各一碟。三五人共列浆水一桶,立杓数枚”。“看盘”只是摆样子的,不能吃的。“凡御宴至第三盏,方有下酒肉、咸豉、爆肉、双下鸵峰角子。”第四盏下酒是子骨头、索粉、白肉胡饼;第五盏是群仙、天花饼、太平毕罗、干饭、缕肉羹、莲花肉饼;第六盏假圆鱼、密浮酥捺花;第七盏排炊羊、胡饼、炙金肠;第八盏假沙鱼、独下馒头、肚羹;第九盏水饭、簇下饭。如此而已。  
宋朝市面上的吃食似乎很便宜。《东京梦华录》云:“吾辈入店,则用一等玻璃浅碗,谓之‘碧碗’,亦谓之‘造羹’,菜蔬精细,谓之‘造’,每碗十文。”《会仙楼》条载:“止两人对坐饮酒……即银近百两矣。”初看吓人一跳。细看,这是指餐具的价值——宋人餐具多用银。  
几乎所有记两宋风俗的书无不记“市食”。钱塘吴自牧《梦粱录》《分茶酒店》最为详备。宋朝的肴馔好像多是“快餐”,是现成的。中国古代人流行吃羹。“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不说是洗手炒肉丝。《水浒传》林冲的徒弟说自己“安排得好菜蔬,端整得好汁水”,“汁水”也就是羹。《东京梦华录》云“旧只用匙今皆用筋矣”,可见本都是可喝的汤水。其次是各种菜,鸡、鸭、鹅。再次是半干的肉脯和全干的肉。几本书里都提到“影戏”,我觉得这就是四川的灯影牛肉一类的东西。炒菜也有,如炒蟹,但极少。  
宋朝人饮酒和后来有些不同的,是总要有些鲜果干果,如柑、梨、蔗、柿,炒栗子、新银杏,以及莴苣、“姜油多”之类的菜蔬和玛瑙饧、泽州饧之类的糖稀。《水浒传》所谓“铺下果子按酒”,即指此类东西。  
宋朝的面食品类甚多。我们现在叫做主食,宋人却叫“从食”。面食主要是饼。《水浒》动辄说“回些面来打饼”。饼有门油、菊花、宽焦、侧厚、油锅、新样满麻……《东京梦华录》载武成王庙海州张家、皇建院前郑家最盛,每家有五十余炉。五十几个炉子一起烙饼,真是好家伙!  
遍检《东京梦华录》、《都城纪胜》、《西湖老人繁胜录》、《梦粱录》、《武林旧事》,都没有发现宋朝人吃海参、鱼翅、燕窝的记载。吃这种滋补性的高蛋白的海味,大概从明朝才开始。这大概和明朝人的纵欲有关系,记得鲁迅好像曾经说过。  
宋朝人好像实行的是“分食制”。《东京梦华录》云“用一等玻璃浅碗……每碗十文”,可证。《韩熙载夜宴图》上画的也是各人一份,不像后来大家合坐一桌,大盘大碗,筷子勺子一起来。这一点是颇合卫生的,因不易传染肝炎。  一九六七年一月十八日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442

主题

70

好友

1万

积分

略有小成

超级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Heilan Super Team

2#
发表于 2013-4-12 21:26:01 |只看该作者
欢迎夏树!

汪曾祺的有些文章总让人想到一句广告语:我们不生产水,我们是大自然的搬运工~~~不过也挺长知识的。

宋朝人主流的吃,是“文人吃”,讲究“有出处”。菜式以精致为上,我怀疑这就是淮扬菜系的老祖宗。在仁宗朝以前,河南开封一带的气候大致相当于今天江南的气候,饮食也以清淡为主。仁宗中后期开始,地理学上考证出冰川期来临,开封降温,日常饮食加进了大鱼大肉热汤的元素,比如火锅。

但是汪曾祺说苏轼爱好的好像只是猪肉,这是片面的。黄州时期苏轼经济状况养不起一大家子人,在开封时的豪饮也就一去不复返了,而在宋朝时,猪肉“价廉不识钱”,所以常吃猪肉,是被迫的。苏轼经常装豪放,实则是自我励志自我平衡。还有个小插曲,黄州时苏轼遣散了很多家伎,让人诟病很多。
未到六十已古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3

主题

3

好友

3003

积分

业余侠客

Rank: 4

3#
发表于 2013-4-12 21:41:55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夏树森林 于 2013-4-12 21:42 编辑
顾耀峰 发表于 2013-4-12 21:26
欢迎夏树!

汪曾祺的有些文章总让人想到一句广告语:我们不生产水,我们是大自然的搬运工~~~不过也挺长 ...

谢谢欢迎。。
其实我老来你这里长知识,不过看好了就默默走了。。因为都不知道说什么。。。呵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2

主题

70

好友

1万

积分

略有小成

超级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Heilan Super Team

4#
发表于 2013-4-12 22:18:59 |只看该作者
夏树森林 发表于 2013-4-12 21:41
谢谢欢迎。。
其实我老来你这里长知识,不过看好了就默默走了。。因为都不知道说什么。。。呵呵

可以随便说,胡侃~~~

不过我也在反思为什么我总是让人看了又说不出什么,深刻反思!现在还没结论
未到六十已古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99

主题

8

好友

2万

积分

略有小成

POST-BOY

Rank: 7Rank: 7Rank: 7

黑蓝富豪

5#
发表于 2013-5-19 22:44:18 |只看该作者
说到淮扬菜和河南开封,不知老顾去过河南没有。开封当地的汤食、汤包之类的,也给人留下了清淡的印象。和我在扬州吃的家常馆子口感有点类似的地方(希望没被人笑掉大牙)。

还有比开封更特点鲜明的,就是洛阳的水席。都是煮的一小份一小份的菜。味道也不同。里面没有直接的大肉,类似于猪肘子肉这种。青菜整棵的也少。
风向一变,我觉得那呛人的火苗几乎要灼烧到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主题

0

好友

4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6#
发表于 2013-5-21 11:21:39 |只看该作者
开封人喜欢吃蒸出来的食物,包子、扣碗是最爱,这跟生铁的感觉差不多。水席嘛,都是汤汤水水的,什么时候你们来洛阳,带你们去感受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8

主题

5

好友

7777

积分

职业侠客

Rank: 5Rank: 5

7#
发表于 2013-5-21 11:52:15 |只看该作者
他爱吃猪头,也不过是煮得稀烂,最后浇一勺杏酪。——杏酪想必是酸里咕叽的,可以解腻。
……………………………………
猪头是个被人忽视的好东西啊,我们那里叫“猪脑壳”,便宜、肉多、味鲜,买来炖烂,清炖的话,把肉撕下来即便是只沾点盐也很鲜美,用农家咸菜或者泡萝卜丝之类的回锅一炒,更不得了;或者切点葱丝、黄瓜丝之类的下辣椒油和其他作料一拌,哎呀;如果不是清炖,是卤熟的话,取半边猪脑壳边撕着吃边看电视,嘴巴是没法儿停下来的。上回我们路过一个偏僻小乡,暴雨中的黄昏,一家小饭馆儿半开门半打烊的,我们进去吃饭,没有菜单,就去厨房看菜点,我找到一簸箕卖剩的卤猪脑壳,老板娘说也不多就不要钱了随便吃,我便立在那里撕吃了个够。就前两天,我还在怀念中学生时我妈做的猪头回锅,并且幻想着买口大锅,再去买个土猪的头来老火慢炖(真残忍)。

点评

夏树森林  这段写得真好看啊。。比蔡澜什么的强多了。。  发表于 2013-5-21 12:16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4

主题

9

好友

6089

积分

职业侠客

Rank: 5Rank: 5

8#
发表于 2013-5-21 12:52:12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镇州大萝卜 于 2013-5-21 22:59 编辑

前几天做了凉拌肉,想起袁枚说白煮肉不能自家做,一条肉在半锅水里煮出来,大约是不如一锅子肉一起煮的浓香。

看《昆仑奴》时,我还感慨过古人的奢侈腐败: 时三妓人艳皆绝代,居前,以金瓯贮含桃而擘之,沃以甘酪而进。——且不管樱桃浸酥酪味道如何,这个吃法就很过份。
八卦党话多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黑蓝

手机版|Archiver|黑蓝文学 ( 京ICP备15051415号-1  

GMT+8, 2025-7-16 10:42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