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黑蓝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黑蓝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59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selfish《俄罗斯电子音乐先驱》

[复制链接]

59

主题

0

好友

643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8-4 13:10:5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作者:selfish

俄罗斯的电子音乐先驱



  把这两个人作为一个话题推出是因为想要改变人们对俄罗斯现代音乐因循守旧的成见。 这两个人所选择的道路和Gubaidulina,Schnittke和Denisov相比迥然不同,算是俄罗斯音乐的异数。他们的轨迹也远远地偏离了俄国学院系统的美学法则。


  
  阿捷米耶夫edward artemyev为人所知恐怕要归功于塔科夫斯基的电影作品最终在西方世界重见天日。而他最近的声名来自于一部评价极高的电影《西伯利亚理发师》的配乐,我对他的这部作品甚为失望,因为他已经彻头彻尾地成为了一个“伟大的电影音乐家”了。阿捷米耶夫有着坚强的学院背景,他比任何人都更有资格成为肖斯塔科维奇的继承者。当60年他在莫斯科音乐学院师从尤里-夏柏林的时候遇到了影响他一生的贵人:电子合成器的发明者尤金-缪赞。从此他公然倒戈,“背弃了俄罗斯伟大的音乐传统”(其实是御用文人的扯淡),投身电子音乐中去。我第一次用soulseek当下他的电影音乐专辑的时候曾大为吃惊。塔科夫斯基的电影兄弟是很看过几部的,也曾被Solaris(当然是俄国版本)震撼过。只是当时没有注意音乐。没想到72年的苏联电影可以配用如此前卫的音乐,这个在当时人人自危的政治环境下是不可思议的。兼之其无政府主义的政治倾向和行动主义的方法论,无怪乎塔科夫斯基的电影会被前苏视为异端。但无论塔科夫斯基的电影语汇和背后的思想如何冷峻锋利,他对于电影视觉语言的运用是极为抒情的。同样的阿捷米耶夫的音乐虽然听来光怪陆离,但却是有调性的,叙事性的,抒情性的。而且对于俄罗斯传统音乐乃至东正教的宗教音乐的引用和注释是极富创见的,他对于各种音响和素材的剪贴也极见大气。这一切和遥在西方的Bernd Alois Zimmermann的工作是暗合的。他其实不经意间向一切非主流文化背景的艺术家们提供了一种方法论。那就是摒弃标签,用自己的语言去阐述自己的世界。
  

  
乌萨切夫斯基vladimir ussachevsky是另一位无视前苏官方美学传统的艺术家,因为他早就已经摆脱了前苏这个政治泥潭,投身自由世界了。其实乌萨切夫斯基算是个美国艺术家,因为他虽然出生于中国的满洲里,在俄国的学院钢琴体系中练得一付好身手,但他19岁时就移民美国。在于Eastman学院获得作曲的Ph D.学位后,他一直在哥伦比亚大学教授16世纪对位法。但他并不甘于以老学究的身份终其一生。和他的老师otto luening, 大名鼎鼎的milton Babbitt, roger sessions在纽约成立了哥伦比亚-普林斯顿电子音乐中心。美国不愧是欧洲文明的改良者。在法国掀起的具象音乐(la musique concrete)的热潮和德国的电子音乐运动之后,乌萨切夫斯基聪明地找到了两者的交点,他用磁带广泛地采集素材,然后用合成器和电子发生器进行采样,移植和衍生。这个过程现在看来平平无奇,但在当时却是了不起的创意。它标志着被斯特拉文斯基否定的音乐的叙事功能的某种意义上的复苏,也为正统的无调性音乐找到了丰富的表述语汇。
  
  这两位艺术家都出身于正统的俄国音乐传统,但是由于各自的际遇不同,都幸运地从前苏这个巨大的Matrix中苏醒过来。但两者的境遇不尽相同。要不是苏联的解体,阿捷米耶夫恐怕早就为塔科夫斯基殉葬。1999年冬天,在现场看着维罗斯拉夫尔市立乐团演奏着自己的作品,向自己致敬时,阿捷米耶夫想来会有犹太人般劫后余生的感慨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hippogavagai.blogone.ne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黑蓝

手机版|Archiver|黑蓝文学 ( 京ICP备15051415号-1  

GMT+8, 2025-7-2 14:46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