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15-12-24
- 在线时间
- 8 小时
- 威望
- 63 点
- 金钱
- 13147 点
- 注册时间
- 2007-8-4
- 阅读权限
- 30
- 帖子
- 128
- 精华
- 0
- 积分
- 1202
- UID
- 9304
 
|
<p align="center"><font size="3"><strong><font size="5"></font></strong></font></p><p align="center"><font size="3"><strong><font size="5">《没有个性的人(上下)》 <br/>(奥地利)穆齐尔</font></strong> <br/></font></p><p><font size="3"> 穆齐尔的《没有个性的人》是继普鲁斯特《追忆逝水年华》和乔伊斯《尤利西斯》之后又一部里程碑式文学巨著,同时又被列为20世纪最重要的德语长篇小说之首,甚至在卡夫卡《审判》和托马斯·曼《魔山》之前。《没有个性的人》不但完全打破了传统的线型或板块组合的叙事结构,并被赋予了深刻的哲学意义。杜拉斯和米兰·昆德拉都对此书推崇备至,并视为永久读物。<br/>-------------------------------------------------------------------------------<br/><strong>内容简介:</strong></font></p><p><font size="3"> <br/>没有个性的人和等特戈多一样荒诞。<br/>故事发生在维也纳,在奥匈帝国。人们成立了一个委员会,筹备1918年庆祝奥皇弗兰茨·约瑟夫在位70周年的活动。在这同一年,德国将庆祝德皇威廉二世在位30周年。所以,人们称奥地利的这个行动为“平行行动”。然而。1918年正好是这两个王国覆灭的年份。主人公乌尔里希是这个委员会的秘书。<br/>乌尔里希是这部长篇小说的中心人物。1913年8月,故事情节开始的时候,他32岁。在这之前他已经进行过三次尝试,企图成为一个出人头地的人。但是当军官、工程师和数学家的三次尝试都未曾取得令他满意的结果。最后他认识到,对他来说,可能性比中庸的、死板的现实性更重要。由于他在一个极其技术化的时代再也找不到“整体的秩序”,他便决定“休一年生活假”,以便弄明白这个已经分解为各个部分的现实的“因由和秘密运行体制”。这样,乌尔里希便退而采取一种消极被动的只对外界事物起反射作用的态度。他觉得自己是个没有个性的人,因为他不再把人,而是把物质看作现代现实的中心:“今天……已经产生了一个无人的个性的世界,一个无经历者的经历的世界。”乌尔里希看到自己被迫面对自己的时代的种种问题,面对逻辑和情感、因果性和同属性。<br/>他认识到对他来说可能性比中庸的死板的现实性更重要。他觉得自己是个没有个性的人,因为他不再把人,而是把物质看作现代现实的中心……穆齐尔不是描绘了一个过去年代的肖像,而是试图把握住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奥地利社会精神状态中的典型特征并将其表现出来。这就是穆齐尔在这部长卷中所开辟的道路。<br/><br/>--------------------------------------------------------------------------------<br/><strong>作者简介: <br/></strong><br/>人们把罗伯特·穆齐尔与卡夫卡、普鲁斯特、乔伊斯并列为二十世纪最重要的伟大作家。罗伯特·穆齐尔(1880—1942)奥地利小说家,生长在一个颇有名望的家庭。17岁进维也纳军事技术学院,1903年进柏林大学攻读哲学、心理学、数学和物理。1908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06年出版长篇小说《学生特尔莱斯的困惑》获得好评。获博士学位后放弃在大学任教机会,选择了作家的职业,后又出版短篇小说集《协会》、《三个女人》以及剧本《醉心的人们》等。1930年出版潜心十年创作的巨著《没有个性的人》第一卷,1933年又出版了第二卷。希特勒上台后,他开始了流亡生活。1936年因中风险些丧命,由于疾病缠身,终未完成这部巨著。穆齐尔生前未得到应有的重视。五十年代后随着《没有个性的人》重新出版,他才引起西方文学界的广泛关注。八十年代西方掀起穆齐尔热。<br/><br/>--------------------------------------------------------------------------------<br/><strong>背景:</strong>
<br/><br/>本世纪最重要德语长篇小说名次排出<br/>最近,在德国贝特斯曼文学家出版社和慕尼黑文学之家的要求下,由作家、评论家和日尔曼文学家各33名组成的评委会,提出了一份20世纪最重要的德语长篇小说排名表。按照规定,每个评委可以提出3本小说。总共有76部小说在这次评选表上有名,但得一票以上的小说只有27部。位居前5名榜首的是罗伯特·穆齐尔的《没有个性的人》(35票),随后是弗兰茨·卡夫卡的《诉讼》(32票)、托马斯·曼的《魔山》(29票)、阿尔弗雷德·德布林的《柏林亚历山大广场》(18票)和君特·格拉斯的《铁皮鼓》(11票)。<br/><br/>我劝她(玛格丽特·杜拉斯)读《没有个性的人》,这本书后来成了她的“永久读物”。这个她脱口而出的词使我大为震惊。她意识到了它的意义,并在晚上多次重复,然后又公开地到处说。她后来说:”我很喜欢普鲁斯特,但我更喜欢穆齐尔。”穆齐尔成了一个无与伦比的作家……后来读《阿卡塔》时,她对《没有个性的人》的崇拜就暴露无遗了。——[法]米歇尔·芒索:《闺中女友》<br/>思考的恳求:穆齐尔和布洛赫将卓越的、光芒四射的智慧赋予了小说,不是把小说转化成哲学.而是围绕着故事调动所有的手段一理性的非理性的、叙述的和深思的,这些手段能够阐明人的存在;能够使小说成为绝妙的理性的综合。他们的成就是小说史的完成吗?或者说更是一个通向漫长旅程的邀请。——米兰·昆德拉:《小说的智慧》<br/>这部未完成小说的背景是 1914年前的奥匈帝国。“没有个性 的人”乌尔里希试图以一系列旨在了解社会一切领域的实践活动来构建自己的一生。这是奥地利贵族、上层资产者和知识阶层的一幅风俗画,同时也是对我们所处时代的一纸檄文,可算是本世纪三四部巨作中的一部。——[法]贝·皮沃皮·蓬塞纳:《理想藏书》<br/><br/>尼采使哲学与小说接近,穆齐尔使小说与哲学接近。这一接近不是说穆齐尔比别的小说家少些小说家的什么……穆齐尔的被思考的小说同样完成了对主题的前所未有的开阔;从此,任何可以被思想的都不被小说的艺术所排斥。——米兰·昆德拉《被背叛的遗嘱》<br/>在穆齐尔那里;一切都成为主题(关于存在的提问)。如果一切成为主题,背景便消失,有如在一幅立体派画上.只有背景。正是在将背景的取消中我看到了穆齐尔所进行的结构性革命。重大的变化通常有一种不引人注目的表象。其实,思索的长度,段落的慢节奏,给了《没有个性的人》一种“传统式”行文的表象。没有颠倒年代顺序。没有乔伊斯式的内心独白。没有取消标点。没有破坏人物与情节。在近两千多页中,人们跟随着年轻知识分子乌尔里希的简单故事,他与几个情人出出入人,遇见几位朋友,在一个严肃又怪诞的协会里工作(在这里,小说以一种几乎难以察觉的方式。远离了真实性并变为游戏),协会的目的是准备庆祝皇帝的生日,一个为1918年计划的伟大的“和平节日”(一个滑稽可笑的炸弹放进小说的底基)。每一种小的境况都在它的行程中似乎被固定不动,为的是被一个长久的注视所穿破,这个注视去询问境况的意义,询问怎样去理解和思考它。<br/>米兰·昆德拉《被背叛的遗嘱》<br/><br/>贡布罗维茨的作品布洛赫的作品和穆齐尔作品(以及卡夫卡的作品,当然)在它们诞生后三十年才被发现,不再有必要的力量去吸引一代人,和创造一个运动;它们由别的美学派别所阐述,后者在许多语言方面与他们对立,它们被奠重,甚至欣赏。但是没有被理解,以致我们世纪小说历史中最伟大的转折的发生并没有受到注意。——米兰·昆德拉《被背叛的遗嘱》<br/><br/>--------------------------------------------------------------------------------<br/><strong>片断: <br/></strong><br/>你的乳房头像一片罂粟叶<br/><br/>按照在大稳定时期之后是剧烈动荡的规律,博娜黛婀也故态复萌。她的接近狄奥蒂玛的尝试一直徒劳无益,想用两个女情敌交好并把他撂一边的办法惩罚乌尔里希的美好意图成为泡影——这是一种幻想,她为此献出了许多梦幻。<br/>她不得不屈尊又去敲她情人的门,但是这位情人似乎把事情安排得使她的梦幻不断受到扰乱,而一碰上他那毫无激情的友好态度,则她想用来向他说明为什么尽管他不配她还是又来的一套说词便都化为乌有。想因此而和他大吵大闹一场,这个渴望极度困扰着她,但是另一方面,她的有道德修养的态度又禁止她这样做,致使她渐渐对强以为自己具有的长处很感到厌恶。在夜晚,不满足的肉欲引起的那颗胖脑袋在她的肩上就像一个椰子果——它那猴子毛发般的外壳由于造化的一个错误向里长了。<br/>最后,她满腔无可奈何的愤怒,一如一个被人夺走了酒瓶的酒徒。她在心里暗暗咒骂狄奥蒂玛,她称她为女骗子、臭娘儿们,而她的幻想则给高贵女性的尊贵——其魁力正是狄奥蒂玛的秘密——加上内行的注释,模仿这幅相貌给她带来莫大的愉悦,这成为博娜黛婀的监狱——她从这座监狱逃进荒凉自由之中;烫发钳和镜子失去了把她塑造成理想形象的力量,而与此同时则那种不自然的意识状态——她曾处于这种状态——也在崩溃。<br/>甚至连尽管命途多舛博娜黛婀也总是美不胜收地享用过的睡眠,现在到了晚上有时也姗姗来迟,这对她来说是新鲜事,所以她竟觉得这像病态失眠症;在这种情况下她感觉到了所有的人在真正罹病时所感觉到的这种情形:精神逃遁并像弃置一个伤员那样将肉体弃置不顾。<br/>每逢博娜黛炯像躺在灼热的沙滩上那样受到种种诱惑的煎熬,她便觉得她曾钦佩过的狄奥蒂玛的种种聪明的絮叨话离她很远很远,她真诚地蔑视它们。<br/><br/><br/>--------------------------------------------------------------------------------<br/><strong>目录:</strong>
<br/><br/>第一卷<br/>第一部 一种序言<br/>1.显然没有任何结果<br/>2.没有个性的人的房屋和寓所<br/>3.一个没有个性的人也有一个有个性的父亲<br/>4.如果有现实感,那就一定也有虚拟感<br/>5.乌尔里希<br/>6.莱奥娜或一次远景移动<br/>7.在一种身体虚弱的情况下乌尔里希搞上了一个新的相好<br/>8.卡卡尼<br/>9.变成一个著名人物的三次尝试中的第一次<br/>10.第二次尝试。没有个性的人的一种道德的征兆<br/>11.最重要的尝试<br/>12.一位女士——在一次关于体育运动和神秘教义的谈话之后乌尔里希便赢得了她的爱情<br/>13.一匹天才的赛马加深了要成为一个没有个性的人的认识<br/>14.青年时代的朋友<br/>15.精神崩溃<br/>16.一种神秘的时代病<br/>17.一个没有个性的人对一个有个性的人的影响<br/>18.莫斯布鲁格尔<br/>19.书信劝诫和获得个性的机会两种登基的竞争<br/>第二部如出一辙<br/>20.接触现实尽管没有个性乌尔里希却精力充沛而热情洋溢<br/>21.莱恩斯多夫伯爵真正发明平行行动<br/>22.平行行动以一位有影响的具有难以形容的优美才智<br/>的女士的形态准备吞下乌尔里希<br/>23.一个大人物的初次干预<br/>24.产业和教育;狄奥蒂玛和莱恩斯多夫伯爵的友谊以及使著名客人与心灵统一的职务<br/>25.一个已婚女人的烦恼<br/>26.心灵和经济的联合。能做到这一点的人想品味古老奥地利文化的巴罗克艺术风格魔力 从而给平行行动生出了一个思想<br/>27.一个伟大的思想的本质和内容<br/>28.每一个对研究思维没有特殊看法的人都可以略过的一章<br/>29.一种正常的意识状态的说明和中止<br/>30.乌尔里希听见声音<br/>31.你认为谁对?<br/>32.一位少校夫人的忘却的、极重要的故事<br/>33.与博娜黛婀决裂<br/>34.一束热光和变冷了的墙壁<br/>35.莱奥·菲舍尔经理和不充分理由原则<br/>36.由于这个前面提到的原则,平行行动在人们还不知道它是什么之前就明确存在<br/>37.一位政论家编造出“奥地利年”从而给莱恩斯多夫伯爵大添麻烦;伯爵阁下渴盼见到乌尔里希<br/>38.克拉丽瑟和她的恶魔<br/>39.一个没有个性的人由没有人的个性组成<br/>40.一个有种种个性的人,但他觉得它们无关紧要一位精神王侯被逮捕,平行行动获得自己的名誉秘书<br/>41.拉喜儿和狄奥蒂玛<br/>42.重要会议<br/>43.乌尔里希与这位要人首次会晤在世界历史上没发生任何不理智的事,但狄奥蒂玛提出自己的看法,认为真正的奥地利是整个世界<br/>44.重要会议的继续和结束 乌尔里希喜欢拉喜儿 拉喜儿喜欢索利曼 平行行动有了一个固定的组织<br/>45.两座山峰的沉默相遇<br/>46.理想和道德是填满被人们称之为灵魂的这个大窟窿的最好手段<br/>47.把我们大家分开的,全集于阿恩海姆一身<br/>48.使阿恩海姆出名的三个原因和整体的秘密<br/>49.新、旧外交间开始出现的对立<br/>50.继续发展。图齐司长决定弄明白阿恩海姆这个人物<br/>51.菲舍尔一家<br/>52.图齐司长发现自己部里工作中的一个缺陷<br/>53.人们把莫斯布鲁格尔送进一座新监狱<br/>54.在与瓦尔特和克拉丽瑟的谈话中乌尔里希表现得反动<br/>55.索利曼和阿恩海姆<br/>56.平行行动各委员会的繁忙工作克拉萨瑟致函伯爵阁下并建议尼采年<br/>57.情绪高昂。狄奥蒂玛对伟大思想的本质有特殊体会<br/>58.平行行动引起疑虑。但是人类历史上没有人自愿走回头路<br/>59.莫斯布鲁格尔沉思录<br/>60.漫游逻辑——道德王国<br/>61.三篇论文的理想或精密生活的空想<br/>62.凡人,尤其是乌尔里希,也崇尚杂文体空想<br/>63.博娜黛婀有一个幻觉<br/>64.施图姆·封·博尔特韦尔将军拜访狄奥蒂玛<br/>65.阿恩海姆和狄奥蒂玛谈话录<br/>66.乌尔里希和阿恩海姆有点儿不对劲<br/>67.狄奥蒂玛和乌尔里希<br/>68.离题话:人必须与自己的身体协调一致吗?<br/>69.狄奥蒂玛和乌尔里希。续<br/>70.克拉丽瑟访问乌尔里希,为了给他讲一个故事<br/>71.庆祝陛下在位70年起草主导决议委员会开始开会<br/>72.科学的暗自窃喜或对恶的初次详细描述<br/>73.莱奥·菲舍尔的女儿格达<br/>74.公元前4世纪对1797年乌尔里希再次收到一封父亲的来信<br/>75.施图姆·封·博尔特韦尔将军认为访问狄奥蒂玛是公务活动之余的一种美好消遣<br/>76.莱恩斯多夫伯爵表现出矜持的样子<br/>77.阿恩海姆作为记者们的朋友<br/>78.狄奥蒂玛变形记<br/>79.索利曼恋爱<br/>80.人们结识突然出席群英会的施图姆将军<br/>81.莱恩斯多夫伯爵对现实政治发表意见。乌尔里希建立协会<br/>82.克拉丽瑟要求一个乌尔里希年<br/>83.如出一辙或者为什么人们不编造历史?<br/>84.断言:寻常的生活也具有乌托邦的性质<br/>85.施图姆将军努力整顿平民理智<br/>86.王者商人和心灵——商业的利益融合也是:所有通往精神之路都从心灵出发,但没有回头路<br/>87.莫斯布鲁格尔跳舞<br/>88.与重大事物的联系<br/>89.人们必须跟上自己的时代<br/>90.废黜理念至上<br/>91.精神之卖空买空投机<br/>92.富人处世准则面面观<br/>93.用体育的方式也难以对付平民理智<br/>94.狄奥蒂玛静夜思<br/>95.大作家,后视图<br/>96.大作家,前视图<br/>97.克拉丽瑟的深奥莫测的力量和任务<br/>98.一个毁于一个语言错误的国家<br/>99.关于半聪明和它那富有成果的另一半;关于两个时代的相似性,关于雅妮姨的可爱性格以及人们称之为新时代的胡作非为<br/>100.施图姆将军钻进国家图书馆并收集积累有关图书馆员、图书馆勤杂工和精神秩序的经验<br/>101.敌对的亲戚<br/>102.菲舍尔家里的斗争和爱情<br/>103.诱惑<br/>104.拉喜儿和索利曼狭路相逢<br/>105.高贵的恋人日子难过<br/>106.新派人信上帝还是信世界公司总裁?阿恩海姆的犹豫观望<br/>107.莱恩斯多夫伯爵取得一个意想不到的政治上的成就<br/>108.没有得到拯救的民族和施图姆将军对“拯救”这一词组的思考<br/>109.博娜黛婀,卡卡尼;幸福和平衡的体系<br/>110.莫斯布鲁格尔的解析和保存<br/>111.对于法学家来说没有半疯的人<br/>112.阿思海姆将他父亲萨穆埃尔置于众神之中并决定使乌尔里希就范索利曼想进一步了解父王的情况<br/>113.乌尔里希用上层理性和低层理性之间的边缘学科的混合语言与汉斯·泽普和格达谈话<br/>114.关系尖锐起来。阿恩海姆宠幸施图姆将军。狄奥蒂玛准备走进无限。乌尔里希幻想像书本中那样生活的可能性<br/>115.你的乳房头像一片罂粟叶<br/>116.两棵生命之树以及一个准确性和心灵总秘书处的要求<br/>117.拉喜儿倒霉的日子<br/>118.那就杀死他!<br/>119.反坑道和勾引<br/>120.平行行动引起骚动<br/>121.交谈<br/>122.回家路上<br/>123.倒转<br/>第二卷<br/>第三部 进入千年王国(罪犯们)<br/>1.被忘却的胞妹<br/>2.信任<br/>3.丧家之晨<br/>4.从前我有一个伙伴<br/>5.他们干不公正的事<br/>6.老先生终于人士<br/>7.收到克拉丽瑟一封来信<br/>8.两个人的家庭<br/>9.阿加特,当她不能和乌尔里希谈话时<br/>10.游览瑞典堡垒的延续进程下一步的道德<br/>11.神圣的谈话。开始<br/>12.神圣的谈话。变化多端地继续进行<br/>13.乌尔里希返回并从将军那儿获知一切他耽误了的事<br/>14.瓦尔特和克拉丽瑟家的新鲜事。一场戏和它的观众们<br/>15.遗嘱<br/>16.重逢狄奥蒂玛的外交官丈夫<br/>17.狄奥蒂玛换了读物<br/>18.一位道德家写一封信时的难处<br/>19.挺进莫斯布鲁格尔<br/>20.莱恩斯多夫伯爵怀疑产业和教育<br/>21.把你拥有的一切破烂扔进火里<br/>22.从科尼阿托夫斯基的丹尼尔定理批判到原罪。从原罪到妹妹的情感之谜<br/>23.博娜黛婚或故态复萌<br/>24.阿加特真的来了<br/>25.连体双胎<br/>26.菜园子里的春天<br/>27.阿加特即刻被施图姆将军引进社交界<br/>28.过分开心<br/>29.哈高厄尔教授拿起笔<br/>30.乌尔里希和阿加特事后寻找一个理由<br/>31.阿加特想自杀并结识了一个男人<br/>32.将军带领乌尔里希和克拉丽瑟参观精神病院<br/>33.疯子们欢迎克拉丽瑟<br/>34.一个重大事件正在酝酿。莱恩斯多夫伯爵和因河<br/>35.一个重大事件正在酝酿。内阁参议梅瑟里彻尔<br/>36.一个重大事件正在酝酿。人们遇到熟人<br/>37.一个比喻<br/>38.一个重大事件正在酝酿。但是人们没有察觉</font>
</p><p></p><p></p><p></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