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其实不想骂人,我只是看了那个《北京乐与路》有点冒火`~ 张婉婷能把摇滚误读到这个程度,我算是投降了~耿乐被这片子给毁了,吴彦祖根本不用提~他怎么可能适合演摇滚??这个只以应该出现《偷窥无罪》那样片子里的人物出现在这样题材的影片里,我只是怀疑导演的动机,空洞到这地步,需要一个花瓶来提高关注?即使唐朝,子曰,还有轮回的音乐不停夹杂在影片的缝隙中间,我也听出来,变味了,被这个什么都想说什么都没说的电影给搅和了,搅和搅和,掺和掺和,就那么完了,没意思透了。
这是一部与摇滚有关的电影,我只承认这么多,有人把它评为摇滚电影,上帝!!···!!!那好,告诉我,到底这部片说了些什么??就是一个郁郁不得志的摇滚青年,怀揣几乎块要冷却的梦想,有了个几个惺惺相惜的朋友,还有一个美丽的女人,。。。。。最后带着摇滚的信仰惨死街头,够煽情了,可是煽情也没有煽到位!这种隔靴搔痒的拍摄让人很不舒服,就像想打个喷嚏~~“啊,啊,啊“啊半天啊不出来~ 憋死人~~所以我说,你要挠痒就看准地方使使规规矩矩的专心抓痒,不要东一下西一下,抓破了皮肤,痒的地方该痒还痒,没劲!
看完片子,感觉粗糙,没细节,平铺直叙,就算是杯白开水,也应该有它的单纯简单,可是《北京。。。》既不深刻,也不单纯。我不知道它要说什么
片子一开始就是耿乐的演出场面,麦克没音了,就要开打,一口一个“操你大爷”,好像玩摇滚的就是一副地痞流氓相,整个一没文化的粗人。还有舒淇也是一口一个“操你大爷”说有多矫情就有多矫情,吴彦祖正式出场也够搞笑了,倒拿鼓槌,乒乒乓乓地敲着。鼓点,节奏简单低能,还一副高手的样子,让人不忍心看下去~,那群吃着火锅的摇滚青年们居然还充满欣赏之意的吹捧起哄,天!这样的水准阿~~ 导言怎么说也应该讲究一下阿,敲不出水平就换个模式啊,剧情不可控制的往观众预测的方向进行着,一看就知道吴彦祖要挖耿乐墙角,挖就挖吧,也没必要表现出那样低能的一面~~ 一个玩音乐的人,居然还要一个女人给他解释什么叫打口碟,要告诉他打口碟被打了口的地方不能放出音乐来,只有没有打到的地方才能放出来!靠!连“美国垃圾,打口cd。” 也要假惺惺说成“美国cd ,打口垃圾”。这种台词使这部电影不可避免的沦为三流电影,没人帮到了它。
还有一个很明显的漏洞,很多人被耿乐和他父亲月台见面 那一段感动了,做戏做的够假 了 ~,为了达到感动观众的目的,导演不惜牺牲忽略观众智商的危险,故意让耿乐许久拿不到要买的东西,非要等到车开了,才举起一包东西跟着列车跑,让父亲站在车上望着孩子欣慰的微笑,然后再是屡试不爽的长长的吆喝声.吆喝什么呢?无非是善意的欺骗了~~ “爸,告诉妈,我签约了~~!!·签约了~~ 签约了~!”“什么?我听不见.听不见!!“
观众会心酸 的~~,再这样的情景下,正常人的感情。可是,我不。因为,我亲耳听见,耿乐问了老板东西多少钱,老板说“50”,然后耿乐说要两个,然后 ,付钱。一张纸币。可是,在我们焦急地等待老板拿东西的时候,火车开了,我们都那么善良的替耿乐着急啊~~ ,非 到等火车 开了,老板才按照导演意图拿出东西,还说,“找你的钱!”靠!找钱!100块钱的东西怎么找钱,难道耿乐给了一张面值123的币???这还有什么好感动的??? 所以说啊,存心要煽情也得到位,怎么说也要符合现实状况,像这种为煽情而 煽情算什么?煽来煽去,最后扇一个耳光在自己脸上,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爱谁谁吧~ 所以我说,这片子没细节啊,故事的细节拍不出,那这漏洞上的细节该填好吧?
有人觉得片子的思想性在于,提出一个问题,中国摇滚的出路。那我要说这片子一点探讨的意思都没有,不要跟我说在 中国,摇滚怎么怎么样?不要跟我说摇滚的前世今生,不要跟我讲摇滚的价值。。。我不听,我不听~~摇滚摇滚,就是一种状态,该怎么就怎么,规定那么多做什么,人到了特定的情绪,他就是应该玩摇滚,分什么中国外国,老外的嘶吼叫死亡,我们嘶吼就叫模仿?只准老外亢奋,就不准中国人发泄,使人都有情绪,该叫就叫,叫大声了,比憋心里强~~摇滚首先在国外诞生,到现在中国怎么唱都叫舶来品,都叫效仿。这已经成一道大大的阴影的笼罩在中国摇滚的上空了。那中国还首先发明了那么多东东,老外拿去照样用的高兴,我们只知道拍手说他们先进,还进口的不亦乐乎~~ 。人类共有的精神财富放在现在这样一个资源共享的时代是很幸福的事情,可是偏偏有人永不知累得纠缠着舶来品三个字不肯松手,就那么看重事物的原创性???摇滚的出路有设么好探讨的,历史会把中国的摇滚放到一个它该有的位置,我们该关注的永远是人本身而不是由人生发出来的东西,我还是那句话,摇滚是一种状态,在特定的时代特定的环境下烘焙出来的特定的产物,它带有它的特殊性,摇滚的受众者是那些先天具有愤世思想,渴望完美,充满幻想的人,这些人让摇滚流露出符合他们特质符合他们需要的音乐形式和音乐需求,它的关注群永远不会是大众群体,所以你没必要煞费苦心地想把摇滚推向大众,特别是在中国现阶段的国情,不管在国外,摇滚到底是否真的就如某些人说得那样被大众接受。就像京剧一样,热爱它的永远是那些能从它身上找到共鸣的人,你能要求所有人都热爱它吗?中国就是这样可笑,通常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动用政府力量通过各种形式来大肆拯救国粹,就因为它是国粹,身价倍增,若换作摇滚,有京剧那样的历史,今天也不会出这么多无所谓的争议,,题外话了,不过即使这么挽救京剧,但始终不能把它推向全民化,全民化嘛,肯定不能拉下一个,我之所以敢这么说因为我自己就很清楚自己的喜好,只要还有一个人不热爱京剧,那就不叫全民化。摇滚也是同样的,我们在这边大汗淋漓的争论摇滚的出路,挣扎着想让更多地人接受它,这样的行为意义 何在?流淌着摇滚血液的人不论国籍不论种族,,摇滚对他们来说是自然而然的事,所以不要说什么谁模仿谁,摇滚就是适合它的那群人的音乐形式,哪来那么多狗屁思想?!
也许也就是这种音乐形式使人误读了,摇滚的开放性直接性,无一不暗示着一种情绪上的释放,你也可以说是发泄,所以,我说人的情绪到了那个程度就是可以摇滚,这不冲突,从摇滚的使用价值来看,借用它的这种音乐形式确实可以让人发泄,这个适用于普遍大众,关键在于大众是不是都乐于采用这样的方式,只有能从摇滚中找到共鸣的人最终可以成就摇滚。
张婉婷的理解显然就是一种狭隘的理解,她把走穴同摇滚联系起来,她要告诉观众的是“找玩摇滚的?那最脏最乱就往哪去”她要告诉观众的是摇滚在中国是这样一个挣扎的状态。惨了点罢,摇滚对适合这种音乐类型的人来说,自然而然,永不会这般挣扎,那些挣扎的人,是为名为利为自己 ,与摇滚无关,这些人即使不做摇滚了去做其他,也是做什么就挣扎什么。
所以,什么事简简单单就好,哪有这么多思想,何况有些还是无中生有,想当然加上去的~比如对待这摇滚,该怎么怎么吧,既然在中国发展起来了,就会有它应去的方向,它的存在价值不是你也不是我能说了就算的,所以,也不要给摇滚加上这么多想当然的思想,摇滚就是摇滚,单纯可爱,
乱写一通滴~~~~~~~~~~~~~
[em24][em24][em24]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3-11-12 3:53:53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