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黑蓝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黑蓝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715|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博尔赫斯的几篇作品

[复制链接]

657

主题

8

好友

2184

积分

论坛游民

Rank: 3Rank: 3

黑蓝富豪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8-4 13:34:1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FONT face=宋体>面对博尔赫斯就像面对一幅不规则的图案。他不教你品尝桔子的味道,而只是给你讲解桔子表皮精密的结构、外形的对称程度以及其颜色的神秘。他怎么可以这样子?他怎么只能关注事件的巧合因素呢?他怎么尽玩些花样呢?生老病生在他眼里都是带着一丝诡笑的严肃话题。梦才是真正的生活,因为梦说明的道理比生活教给我们的东西还多。时间是最不规则的玩意(他对时间耿耿于怀,又心存敬意),他把它想象成捏在手里的橡皮泥。历史由一串屁大的事件组成。世界是一个图书馆。天堂更该是图书馆。不存在的东西里面存在着真理。小人物同样荒谬,丑恶。无限地向极限靠近,并想象极限只是一个平凡的点。世界是有由无限个有限的事物构成。等等等等。</FONT></P>
<><FONT face=宋体>博尔赫斯极少描写爱情。也许他觉得那些缠缠绵绵的琐事会花费他太多文字。这样一个大文豪却吝啬他的墨水和纸张。</FONT></P>
<><FONT face=宋体>他的字是冰冷的。就像他讲这些故事的时候,他已经睡着了。</FONT></P>
<P><FONT face=宋体>他把感情寄予了智慧和想象。他把每一本书当作恋爱来对待。</FONT></P>
<P><FONT face=宋体>他只用想象就可以穿透世界,上帝让他在晚年失明了。他最向往的地方应该是天堂,其次是中国。他最喜爱的书是《一千零一夜》。光这个题目就让他心驰神往。一千就代表无穷了,而在无穷后面再加上一……这令人想到海涅的话:我将爱你到永远及其以后。</FONT></P>
<P><FONT face=宋体>说说他的作品吧。</FONT></P>
<P><FONT face=宋体>《南方》一直是我最喜爱的作品。它只有三千字。达尔曼一直想到南方去,在那里有一座他自己的庄园。这个主人公肯定是孤独的,可能他自己没有去想这个问题。他跟博尔赫斯一样喜欢读《一千零一夜》。而正是这爱好使他有一次差点丧了命。他走在楼梯间聚神地读着刚买的《一千零一夜》,结果被什么东西刮到了额头。(多么细微而偶然的因素。)他患上了败血症。在病床上他受尽了病痛和心中的恐慌的折磨。九死一生,可他竟没死。“过了不久,大夫对他说,他开始好转,很快就可以去庄园休养了。难以置信的是,那天居然来到。 ”这似乎是一种幸运。他坐在了南下的列车上,他想象着朝思暮想的南方的庄园。出了一点小差错(又是小差错!),列车在另一站才停。虽然到了南方,他看到的是一片荒野。但这没什么,他稍事休息之后可以步行回到庄园,因为他想来一次小小的“冒险”。在站旁的小客栈,他一个人叫了两个菜。在他吃饭的时候,旁边的人朝他扔来面包球,他不予理睬。接着是第二次,他觉得荒唐。</FONT></P>
<P><FONT face=宋体><B>   达尔曼对自己说,不值得大惊小怪,不过他大病初愈,被几个陌生人卷进一场斗殴未免荒唐。他决定离开,刚站起身,店主便过来,声调惊慌地央求他: <BR>  “达尔曼先生,那些小伙子醉了,别理他们。” <BR>  达尔曼并不因为店主能叫出他的姓而奇怪,但觉得这些排解的话反而把事情搞得更糟。起初,雇工的寻衅只针对一个陌生人,也可以说谁也不是;现在却针对他,针对他的姓氏,闹得无人不知。达尔曼把店主推在一边,面对那些雇工,问他们想干什么。</B> </FONT></P>
<P><FONT face=宋体>由此看出,又是偶然。达尔曼被卷入这起纠纷中。他像是一步一步陷了下去。接下来自然是得打斗才罢。男人有男人解决尊严问题的方法。但是达尔曼无疑是抱着疲倦的态度的。他不想走向那样的结果。然而,一切偶然性都在促使这种结果生成。命运使命运顺理成章。就连有人提出达尔曼没有武器,这不公平的时候,有人立刻丢出一把匕首。达尔曼只有把它握在手里。</FONT></P>
<P><FONT face=宋体><FONT face=黑体><B>达尔曼紧握他不善于使用的匕首,向平原走去。</B></FONT>这一句便是小说的最后一句话。虽然一连串的偶然事件出现,但我们此时已经沉甸甸地感觉到:作为那唯一的<B>结果</B>,只能是必然的。</FONT></P>
<P><FONT face=宋体></FONT></P>
<P><FONT face=宋体>《小径分岔的花园》,讲的同样是那分岔的命运。只不过在故事里面又存在另一个故事,一个关于分岔的时间的故事,时间的形状变得同命运一样了。二战期间,服务于纳粹德军的中国间谍余准得到英军将袭击德军的一座城市,这支军队目前正驻在一个叫艾伯特的地方。就在他得到这一机密的同时,英国间谍已经在追捕他。如何把这一情报通知给柏林?他在电话溥上找到一位叫斯蒂芬·艾伯特的汉学家的地址。余抢在英国间谍的前头赶往汉学家家中。汉学家接待了他,并跟他谈起了迷宫、分岔的时间及无穷的小说等有趣而隽永的话题。他把余准当作了另一个人彭熙(余准的同事)。那无限的小说(无限是因为时间无限地分岔、情节出现无限的可能性)的始创者正是彭熙的曾祖父。啊,种种、种种神秘的联系。余准醉心于这样的谈话,但他没有时间了,英国的间谍已经追来。他趁学者不注意时枪杀了他。自然余准也逃不过英方的抓捕,他被判了绞刑。但他已于无限的可能性中漂亮地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几天后各大报纸上登出了著名汉学家斯蒂芬·艾伯特被一个名叫余准的陌生人暗杀身死的消息。德军正是由此得知了英军驻于艾伯特城的情报。一个叫艾伯特的人和一座叫艾伯特的城市。余准正是利用这样的“巧合”促成了历史和无数人的命运。最后值得一提的是余准个人的命运。他为德军卖命的原因是因为德国人瞧不起他,他要让他们知道一个黄种人也可以拯救他们的军队。他死时是带着无限悔恨和厌倦的。<BR><BR>《代表大会》讲的是一种极其远大而荒唐的理想。乌拉圭庄园主亚历山大·格伦科埃因为被乌拉圭代表大会拒之门外,而一气之下成立了人类代表大会。这个组织企图代表所有国家、所有人。“我”在冲动之下加入了这个神秘的组织。它甚至妄想代表一切。它计划把宗旨推及全球。成员里的一个黑人可以代表全部黑人,一位工程师呢,就代表全部工程师。“我”,因为是外国人,所以就理所当然代表了全部移民。一开始,大家雄心勃勃,但很快,成员之间出现了勾心斗角。“我”发现了同伴中存在着懦弱的人。有人存心从大会中牟取私利。“我”感到疲倦和孤寂。既然代表大会有着如此广泛的意义,那么大会的图书馆应该收藏世界各地的古典经典书籍。“我”和亚历山大·格伦科埃的亲戚费尔明·埃古伦被派往欧洲担当挑选书籍的任务。费尔明·埃古伦在外国纯粹是在寻欢作乐。而“我”因为陷入爱情,也很快将大会抛到脑后。半年后,“我”回到乌拉圭,发现大会已经名存实亡。因为建设大会,亚历山大·格伦科埃已经破产,他失望之中烧掉了图书馆所有的书籍,并嘲笑所谓的代表大会。成员们在当晚坐上一辆马车到广场附近转了一圈,当是告别。因为羞耻,大家发誓不向任何人提起此事。</FONT></P>
<P><FONT face=宋体></FONT></P>
<P>在博尔赫斯的《环形废墟》里,人便是别人梦中的造物,一个不真实的幻影而已。更可悲的却是这个幻影自己也做梦,也力求造出一个虚幻的人,而这个虚幻的人必将作为他的儿子去生活。还有更可悲的是,被他在梦中所造的人并不知道真相,他满不在乎地生活,以为自己与别的真实的人一样,毫无差别。最可悲的还是:他真的与别人毫无差别,都是某人梦中的幻影,而且这一点也只能等到最后才发现,也就是说在他死的时候,这个秘密才能作为一种安慰送给他。</P>
<P>《等待》是一个几乎被我忽视了的短篇。我昨天在网上打开它时,才发觉不久前已经读过一遍了。我差点就忘了。读博尔赫斯几乎成了一种与生活同等的经历,所以第一次不能感到真实。重读时才是真正的读,真实这时才得以呈现。这则故事讲的是一个为躲避仇人追杀的男子,怎样埋名隐姓深入简出,惶惶不安地生活、做梦,最后还是被仇人所杀。梦,总是博氏作品中的重要因素。主人公屡次梦见自己亲手击毙袭击而来的仇敌。考虑到作者曾十分喜爱弗洛伊德的关于梦的作品,主人公作这些梦是十分有道理的。为达成一劳永逸地免去被仇人追杀之苦的目的,他在梦中让其死去。当现实击碎梦境,强烈的愿望促使他再次做梦,在梦中仇敌又出现在他眼前,并被他用手枪射死。耐人寻味的是,主人公的真实姓名并未出现在文中,他向女房东所报的正是他所躲避的仇人的姓氏——维拉里。而接下来的叙述中,作者干脆称他为维拉里先生。而最后杀死维拉里先生的也正是维拉里。他的生活,他内心的小心谨慎甚至那种不光彩的恐惧,从他怎样闭门不出、怎样进入电影院及离开那里,怎样理解电影情节和但丁的《地狱》,怎样斥骂推搡他的人,之后又如何地心虚便可以看出来。有些句子,你简直要发出惊叹,因为它似乎不应该出现,可是又觉得它的出现马上使你窥探了人的整个内心世界。例如,在写到维拉里先生拔牙之前的情形时,他写道:“在那紧要关头,他不比别人胆小,也不比别人镇定。”这就表明,在这种生活中,这个怯懦的男人想得最多的便是自己的怯懦了。他强烈地想否定这一点,但是连自己都不相信能够做到。</P>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0

主题

0

好友

127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2#
发表于 2007-8-4 13:37:13 |只看该作者
喜欢他的诗歌与随笔。而短篇小说也非常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4

主题

0

好友

2195

积分

论坛游民

hum IMBA

Rank: 3Rank: 3

3#
发表于 2007-8-4 13:37:13 |只看该作者
<>这个写的挺好,但还是有些局限于多数人谈他的那套思路。他的很多短篇似乎都在宣扬宿命论,象《德意志安魂曲》《永生》,还有你提到的《南方》。</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8-25 19:32:18编辑过]
给你蛋子打鬓角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黑蓝

手机版|Archiver|黑蓝文学 ( 京ICP备15051415号-1  

GMT+8, 2025-7-27 18:13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