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黑蓝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黑蓝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802|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一点旧文,竟不知道往哪放...

[复制链接]

85

主题

0

好友

1699

积分

论坛游民

Rank: 3Rank: 3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8-4 13:31:2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  align=center>夜读鲁迅<p></p></P>
<  align=center> <p></p></P>
<  align=center>文/蝼冢<p></p></P>
<P > <p></p></P>
<P >瑞典探测家斯文海定来中国考察,曾和刘半农商定,拟提名鲁迅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由刘半农委托台静农写信探寻鲁迅意见,鲁迅回信说:<p></p></P>
<P >“我感谢他〔刘半农〕的好意,为我,为中国。但我很抱歉,我不愿如此。……世界上比我好的作家何限,他们得不到。你看我译的那本《小约翰》。我哪里做得出来,然而这作者就没有得到。……我觉得中国实在还没有可得诺贝尔赏金的人,……我眼前见的依然是黑暗,有些疲倦,有些颓唐,此后能否创作,尚在不可知之数。倘若这事成功不再动笔,对不起人;倘若写,也许变成了翰林文字,一无可观了。还是照旧的没有名誉而穷之为好吧。〔一九二七年九月二十五〕〔《鲁迅书信集》〕<p></p></P>
<P >还是照旧的没有名誉而穷之为好吧。说出这样的话多么需要勇气。<p></p></P>
<P >李泽厚说鲁迅有一种形而上的孤独感。是的,正是这种形而上的孤独使鲁迅敢于面对自己的文字。文字,在鲁迅,它就是自己的血。血是不需要承认和交换的,它流在自己的身体里。它是生命。这种生命的主宰就是个体的对宇宙苍生,时间,存在的观念,以及在这种观念支配下的令常人不可思议的举动。<p></p></P>
<P >在这件事之前,鲁迅在曾写道:“所以明知道过去已经过去,神魂是无法追摄的,但总不能那么决绝,还想将糟粕收敛起来,造成一座小小的新坟,一面是埋葬,一面也是留恋……目下幸而还未被所谓正人君子所统一,比如有的专爱瞻仰皇陵,有的却喜欢凭吊荒冢,无论怎样,一时大概总还有不惜一顾的人罢。只要这样,我就非常满足了;那满足,盖不下去取得富家的千金云。”(《坟。题记》一九二六年十月三十日)<p></p></P>
<P >这其中其实透出鲁迅无限的悲凉。“一切值得怀疑,一切都可能虚妄,一切都无意义和价值,连绝望本身也虚妄得好笑……但人却还得活着,还得彷徨于明暗是非之间。于是我奋然前进,孤独的前行,没有伙伴,没有歌声,面对惨淡的人生,向死亡突进。<p></p></P>
<P >“所以,鲁迅喜欢安特也夫,喜欢迦尔洵,也喜欢厨川白村。鲁迅对世界的荒谬,怪诞,阴冷感,对死和生的强烈感受是那样的敏锐和深刻,不仅使鲁迅在创作和欣赏的文艺特色和审美兴趣上,有着明显的时代特征,即不同于郭沫若那种浮叫自我扩张的浪漫主义,也不同于矛盾那种可以描绘却同样肤浅的写实主义,而且鲁迅终其一生的孤独在悲凉具有形而上的哲理意味。” 〔《中国现在思想史论》〕<p></p></P>
<P >在《小约翰》译本中鲁迅说:“……为什么呢?原因就在于他〔约翰〕知道若干,却未曾知道一切,遂终于是人类之一,不能和自然合体,与天地之心合心。约翰正是在寻求着这样一本一看便知道一切的书……直到他在自身中看见神,将经由人性和他们的悲痛之所在的达城市时,才明白这书不在人间,唯从两处可以觅得:一是旋儿,已失的原与自然合体的混沌,一是永终,――死,未到的复与自然合体的混沌,而且分明看到,他们俩分明同舟……”<p></p></P>
<P >那么,人就是“已失的原与自然合体的混沌”与“未到的复与自然合体的混沌”的复合体。换言之,人的存在,暂时脱离了混沌的自然,等到死亡来临,仍然要归入自然的混沌。未生,已死的化解复归,已生未死的苦恼纠缠,明暗的冲突,成毁的争斗,很与爱的矛盾等等,簇拥着个体的血肉之躯在历史的长河中沉隐浮现,法无定法,非法法也,了无未了,不了了之。”(《天人合一与天神合一――中西美学的宏观比较》王生平)<p></p></P>
<P >在时间和历史面前,人,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我们必须知道,人存在于世界中好象是‘被抛入’这个世界。象一个‘被抛入’这个世界中的有限而被弃的存在一样,他向外伸展以求实现他的许多可能性,而当他在这样做的时候,他解释这个世界并形成他的特殊企图。而他的最后可能是死亡,这个可能性消灭所有其他各种可能性。人是一个走向未来之活动中超越他自己的存在,是作为一个‘被抛入’这个世界并注定要死亡的存在。而对于偶然性和有限性以及被抛弃感和注定死亡等所具有的模糊意诚之有效色调,也就是说,对于他的基本境遇或处境的模糊意识乃是焦虑不安。但是,他可以借着将他自己沉陷于‘一般人’或没入于他自己的关心中而逃离那跟着这对所谓存在于世界的意义之模糊意识而来的恐惧。”<p></p></P>
<P >鲁迅先知般的存在主义倾向使自己的思想在文字中完成了自己,今天,我们读到他的文字,无不为之动容,那种悲凉仿佛彼岸世界低回的召唤,一切在他迷魂的音响效果下不知所措。<p></p></P>
<P >这篇文章是笔记,无所洞见,观点基本上来自阅读,并藉着王生平先生的大作,展开自己的一些小小的心悸写了这么些文字,感慨之余,唯有好好读书,认真走自己的路。但今夜,我想得最多是“坟”。是的,无论使作家还是诗人,不管他写下什么,他须以自己的文字为自己的血,供养自己继续存在下去的理由,不管他向世界撒出了什么,那必定使其钻石般光辉的人格保证,否则一切都是不需要的,多余的垃圾。<p></p></P>
<P ><FONT face=宋体>“坟”,对于一个在文字上欲求得生存的人来说,其真正的含义是,“文”旁边加上一个“土堆”,随时将自己掩埋,他要彻底的面对的就是这个存在意义上的土堆。</FONT></P>
<P > <p></p></P>
<P >(摘自《癸未随笔》)<p></p></P>
<P  align=right>2003年5月 赣州<p></p></P>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 ???????? \\\\  /????\\\\?? /?????? /???  / \\\\???╬╬╬╬╬╬╬╬╬╬╬╬╬╬╬╬╬╬╬╬╬╬╬╬http://www.douban.com/people/louzhong/

345

主题

14

好友

5508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Heilan Administrator's Heilan Super Team

2#
发表于 2007-8-4 13:31:30 |只看该作者
<>对“坟”字的解,还有点新意。</P>
<>鲁迅为什么没有进去宗教的门槛呢?他在门口徘徊了一下,终于没有进去。</P>
朱颜日复少,玄发益以星。
往事真蕉鹿,浮名一草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0

主题

0

好友

2984

积分

论坛游民

Rank: 3Rank: 3

3#
发表于 2007-8-4 13:31:30 |只看该作者
<>《小约翰》还没看过。</P>
<>其实鲁迅并不穷,经济上比其他很多同时代作家宽裕得多。</P>
当巴斯比爵士找我去训话时,我通常盯着他背后的那幅壁画。那幅画上面满是动物,他训话时我就在数。我经常希望训话时间能够长点,以便我数清楚,有一天他真的对我很恼火,我终于完成了心愿。在巴斯比的壁画上,一共有272只动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2

主题

0

好友

3494

积分

业余侠客

Rank: 4

4#
发表于 2007-8-4 13:31:30 |只看该作者
当然,据说周老当年在厦门大学教书时都是拿布口袋去银行领工资的
墨么二世http://morn83.blog.sohu.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5

主题

14

好友

5508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Heilan Administrator's Heilan Super Team

5#
发表于 2007-8-4 13:31:46 |只看该作者
嗯,我觉得最后鲁迅说的“穷之”似乎不是在哭穷吧,可能是努力坚持这种没有名誉的状态的意思。
朱颜日复少,玄发益以星。
往事真蕉鹿,浮名一草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黑蓝

手机版|Archiver|黑蓝文学 ( 京ICP备15051415号-1  

GMT+8, 2025-7-17 08:51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