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耀峰推荐《要短句,亲爱的》
面对一个虚设的群体推荐作品是危险的。其原因是,你不知道他们处于一种什么状态,需要、适合阅读什么;你也不知道他们会不会接受你推荐的原因——也就是说,他们会不会发现、接受从你角度所窥见的那作品的好。这就形成了一个赌局。只是,这赌局没有输家,所以,推荐也没什么大的坏处。
在2004年我发现了这本很喜欢的《要短句,亲爱的》。这本薄薄的小长篇有着一种温婉流长的水流般的绵延。不张扬,可是充满激情;很琐碎,可是凝结成晶。它在写母亲、写母亲与成年后长期分居两地的女儿的关系、写日常生活的鸡零狗碎,间或有着些思考和想法。如果说母女关系的主旋律就是温情的话,那么,这本书就是用温情把那些鸡零狗碎给干干净净地串联起来了,形成生活的一个切片。
这些当然构不成足以推荐的理由。作为文学作品,它的好还在于作者做到了一种“顾左右而言他”、却句句紧扣中心的效果。文字、语言里流淌着处处跟目的无关又处处跟目的相关的无形的暗示,就像制作一个木桶的时候,每一块木板都跟这个桶的使用原则无关,但每块木板又都决定着桶的使用性。这本书里有这样一句话让我觉得我的说法与这个作品有相通点:“对我而言,写作不是一口井,而是空间,蹦跳,探索……”写作是空间,表达空间的最好方法就是勾勒这个空间的边缘,勾勒好了,空间也就出来了。此外,小心翼翼,充满敬畏地微微触碰一下作品的敏感点,是接通作品与读者的一道线索,作者也这样做了。
不能说这个作品有多么伟大、多么传世,但它确实是当代的好作品。它还跟我们的写作、跟我们的阅读、跟我们的生活、跟我们的情感距离接近。基于此,我觉得应该推荐出来,哪怕读者只是从其中一个方向伸入触角,作品的实用性也就因此体现。
《要短句,亲爱的》 (法国)彼埃蕾特·弗勒蒂奥 桂裕芳 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21世纪年度最佳外国小说·2001” 2002年12月第1版 17万字
![]()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9-25 22:55:37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