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25-7-30
- 在线时间
- 5609 小时
- 威望
- 80024 点
- 金钱
- 86213 点
- 注册时间
- 2010-9-17
- 阅读权限
- 200
- 帖子
- 833
- 精华
- 0
- 积分
- 52167
- UID
- 21614
  
|
本期焦点:黑蓝“独立出版”项目,由黑蓝负责装帧设计,为你的小说或诗歌印制一本精美的集子,然后在网络销售,你需要吗?你对黑蓝即将投入的“独立出版”怎么看,以及对它的编辑方式有什么建议?
嘉宾:生铁、段林、冯与蓝、shep、路滨逊、陈鱼、reims、我是美工、asui1003、林思南、亢蒙、不有、一层。
生铁:
提意见这个事,要分“内行意见”和“外行意见”。我做媒体多年,很多读者不断提出意见,很多是想当然和无法实现的(不代表他们的需求是错的)。这个意思是说,内行的意见往往可行,而外行的意见虽然往往不可行,但却是未来发展方向的重要提示。
出版我是外行。我觉得必须考虑成本。如果成本投入可行的话,我赞同印制精美的集子(是“非正式出版物”的意思吧?),在网络上销售,以扩大影响。但比扩大影响更重要的,是加强好作者的信心。
但到底能不能扩大影响?对好作者有多大的激励作用?是不是该降低标准以使更多的人获得出这个集子的资格?这些我都没有调查研究,也就没有结果。
“独立出版”是什么概念?黑蓝实体充当出版社?这在中国好像是行不通的吧?
编辑方式上,我觉得可借鉴以前的电子小说集和网刊封面的设计——用黑蓝的视觉艺术家的摄影作品。有些摄影作品令人眼前一亮。
段林:
这是好事情,肯定支持。
如果我有幸能够出这样一本集子,并且是以黑蓝的名义(这可是质量和荣耀的肯定),我当然会很雀跃地说“需要”。
我一直觉得“独立出版”是黑蓝发展的必然结果,现在实现它,也许正是瓜熟蒂落的时候。至于它的编辑方式,我想它可能不适合像网刊那样由轮流不同的人来选,我觉得它应该由两三个人整个儿负责(可能工作量会大一点吧)。当不是每个作者都有能出一本书的质量和数量的小说的时候,我觉得2\3个作者可以出一本合集,如果能在某个主题下,也许更有感觉。
冯与蓝:
嗯,能在黑蓝出书是荣耀啊,如果能在相应的时间内完成自认为符合黑蓝水准的小说篇目(字数),我很愿意将其交予黑蓝策划出版销售,再说了,这些年就是这么一步一步地在黑蓝成长的,横竖也该交一份成绩单吧……希望、同时也相信黑蓝会在出版方向以及选题方面有自己的标准以保持“独立文学”这一理念,保持“血统”,避免鱼龙混杂(这么说是不是有点纳粹啊……)。可能因为我事先并不了解黑蓝“独立出版”事宜的操作计划和具体运作情况,所以也不知道能提什么有效建议……总之希望能为黑蓝尽点绵薄之力吧……
shep:
支持,很好的尝试方向。不太清楚版权和网购方面会不会有问题,这事得事先考虑到。
路滨逊:
等我有足够多,足够好的作品时需要吧。
没什么建议,挺好。
陈鱼:
很支持这个运作,不管是作为独立文学的一种坚持还是黑蓝品牌的建立和推广,都是好事情。如果有好的作品配得上,当然是愿意的。编辑上可以用文章+访谈(或创作谈、作者个人的一些写作观点等)的形式,交错丰富一些,版面上可以用窄版,尽量简洁大方,另,对黑蓝一贯的封面、视觉设计都深感信任,哈哈,很棒。
reims:
不过不说,这种“独立出版”真是个好注意!但是,还是需要黑蓝把关一下诗文的质量,不能泥沙与玉石俱下。但是,还希望对具体怎么操作的细节多些了解。
我是美工:
能够出书对每一位写作者来说都是一件幸事,可在此之前最关键的是自己要能够写出足够出色的作品,要能够对得起它。否则即使是受到抬举,也只是浪费纸墨。
我觉得“独立出版”意义重大,因为现在的中国文学参杂了太多的非文学因素,太急功近利,无论是体制内的文学刊物还是体制外的,都缺少一种把文学本身当作办刊宗旨的勇气。体制内的刊物要照顾一部分人的情绪,还要看风向,还要和谐。体制外的刊物我最近刚好弄到一本创刊号,整本三分之二的篇幅都是某日本作家的访谈,该日本作家在中国小资中有重大影响力。我对该作家倒没什么偏见,可这种目的性强烈的创刊风格,我略有微词,毕竟,没必要干什么都打着“新文艺”的幌子。反正该日本作家的访谈放在中国市面上的任何一本杂志中都不会显得突兀,也不愁卖。不能说这帮人不想把刊物办好,可他们确实缺少一种勇气。
黑蓝能够持续鼓励并努力创作出最纯粹的文学作品,在现在这种整个大环境都很功利的条件下,我觉得这种行为本身就是了不起。我希望黑蓝能够将自己的办刊宗旨进行到底,扩大自己的影响力,我相信黑蓝能够俘获更多的读者并能引导他们看到好的文学作品。我还希望黑蓝能渐渐地扭转文坛上的种种不正之风,因为只有做“纯粹文学”的人多了,与文学不相干的东西少了,中国文学才能进步。
asui1003:
我觉得独立出版很适合黑蓝。国内的正规出版有不合理的行政成本,且出版社必然要看重选题的商业价值,在此双重不利条件下,黑蓝许多成熟作者的作品很难得到出版机会。而对于大多数写作者来说,作品被出版或发表恐怕不仅有实质意义,还带有重要的象征意义。我还希望黑蓝的独立出版物不会变成一本同行间交流的小册子,即买书的都是同一圈子里的写作者。在西方自由资本主义国家,中产阶层是文学的主要消费群体。而国内虽不是彻底的自由资本主义,但中产阶层已足够壮大,黑蓝如能在他们中培养起读者群体,那么独立出版的维持和延续、影响力的扩大、运作模式的进步和发展应不是问题吧(?)。
林思南:
觉得想法挺好的,一直以来黑蓝都以自己的动作来推出好的作品,写作者和读者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处在一个坐等成品的位置,当然我指的并不是不劳而获,而是更多人可能无须直接考虑到要出一本书要投入多少精力和成本,写作者有时也会被动,他的作品可能也一直处在被挑选的位置,如果出现独立出版,可能有些作者会心动,也有可能这种心动会推动他的创作力和创作量,这多少是件好事,并且再有黑蓝来进行作品选取上的把关,这一点我觉得是最重要的,我们要为大家来做一个集子,但不能随便做,黑蓝出品的东西肯定要保证质感的。
对我而言,我想是会推动我写小说的念头的,呵呵。
亢蒙:
每一个写作的人都会需要一本自己撰写的书籍,这有关虚荣。但我个人觉得虚荣是写作本身的原始动力,表达是为了能获得认同和倾听,虚荣是必须暴露和提倡的。
独立出版这个事其实有文学团体一直在做,黑蓝之前似乎也做过。现在再做,我觉得是一种非常好的变化。多管齐下,才能真正形成一股更为多元的力量。我不鼓励单一化发展,我希望黑蓝的未来是多元和多变的。
独立出版的编辑方式自然需要和作者本人沟通,另外这个集子可厚可薄,我个人觉得独立出版注重的是一个“收藏性”,能独立出版的作者,往往小说都被大多数读者阅读过,购买它的人也往往都是有该作者阅读经验的人。当然,如果出版的是未公开作品,自然就要注重阅读性。
最后说个额外的话,出版不一定只限定于小说一个文体。另外合集也是可以考虑的。
不有:
编辑方式什么的没太多想,100期网刊在那儿放着,应该不是一个问题…内容上希望能集中看到一批诗集先出来,那么多好诗人,该看到它们在纸上的样子了。
威廉爱德华:
有个自己的本子还是很不错的。我觉着独立出版很好,不过要严格做好质量的把关。不体现在正规出版的那些鱼龙混杂的出版,独立出版要表现出独立性来。嘿嘿,我觉着我需要独立出版,不过我还没有能拿得出的作品来,这个我不急。出版的编辑上我不了解,只能说我觉得封面设计独到一些。比如,我就很喜欢一把斧子砍在树桩上的一个设计。
一层:
高水平的写作和高质量的出版,对黑蓝来说,一定是一件好事情;对读者来说(尤其是像我这样更加偏爱纸质阅读的读者),更是一个好消息。
关于编辑方式,我的建议是,希望黑蓝以后可以考虑编辑和出版年刊,就是类似于年度集锦的作品合集。把这一年中好的小说和诗歌编辑成册,然后出版发行,也可以看作是对单作者作品集的补充和对应。相对于月和季度,我想一年这样一个较长的周期,也可以较好地保证入选作品的质量。当然,这仅仅是我个人的一些想法,具体实施起来可能要考虑到和网刊以及小说奖的兼容问题,还是需要进一步斟酌和考量的。
我买的第一本黑蓝文丛的小说集是马牛先生的《妻子嫉妒女佣的美貌》,初次把书捧在手里,好奇与喜悦兼而有之,溢于言表。希望今后这样的出版能越来越顺利,越来越优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