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黑蓝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黑蓝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41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红X》事件和80后神话

[复制链接]

2

主题

0

好友

8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8-4 13:23:3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红X》事件和80后神话



  回首夏天,北京某图书公司与江苏某青少类杂志共同举办全球华文“青春写作”新人选拔赛,由著名评论家、作家、编辑担任指导顾问,80后写手李傻傻、春树、郭敬明等出任评委。鉴于“新概念作文大赛”业已成了青春写手的梦工场、名利场,该选拔赛完全可以被解读为对“新概念”利润分额的觊觎。因为事件尚在进行中,其选拔质量不得而知。但某种动向已经十分明显:由于文化商人的介入,中国文学在小鬼作者身上找到了赢利模式,有滋有味地吃起了青春饭。

  上述事件并不是孤立的,它不过是夹杂在一系列沸沸扬扬的相关事件中。再回首:“80后”已然成为2004中国文学的“显学”。先是春树作为另类、作为反叛的一代登上美国《时代》周刊封面,后是“重金属”推出实力五虎将导致的80后偶像派和实力派的分边游戏,继而是广州某媒体炮制出实力派10人排行榜……这是炒作吗?但炒作已成常态,由网络鸹噪到传统媒体跟进,到炮制书评,再到请文学权威美言,手法十分娴熟。炒作的结果是,作品一完成就红了,而一出版就紫了,文学新贵竞相出炉,文学产业链趋向完美。最具标本意义的,当属80后实力榜榜首李傻傻和他的小说《红X》。

  关于《红X》,已有诸多说好话的媒体评论,首先是前先锋作家马原的力推。按一般说法,这是一部成长小说。李傻傻为我们讲述了一个高中学生的内心冲突和与外部世界的冲突。所谓“红X”,作者介定为“老师批改作业时常用的符号”,也就是做错题、吃了叉号。这显然是一种象征。“朱笔”在文化隐喻中,代表审判(就像判决布告上的“红勾”,就像《红字》中的“红A”)。按这个命题,随之而来的似乎是必要的忏悔,但那样就不先锋了。李傻傻回避了正统的宏大叙事,只在青春迷惘、焦虑(实际上这也是青春的题中应有之义)一途上着力,所以我们没看见沈生铁怎样从青春的“他者”走向主体以及又怎样从边缘走向中心的具体描述(而这也是所谓成长小说的题中应有之义)。那么这个“红X”,是指老师判错了卷子呢还是确实是学生做错了题?象征似乎有些模糊。如果按作者的说法,其目的是想要消除老师对学生的误解,我觉得这个为青春正名的目的并没达到。换句话说,这个沈生铁本身就不是个好学生。

  当然写坏学生更容易出彩,这是事实,因为坏的行动方式构成了反叛,本身更有张力,更富刺激性。也有媒体提到,80后是对先锋小说的复制,只是语焉不详,不过倒是提醒了我对《红X》的阅读。不妨想一下,当年的先锋小说大致有两个显著特点:其一是将人的价值落脚于反叛精神上,比如徐星、刘索拉到王朔这条线上的流氓话语(朱大可语);其二是叙事的圈套、迷津(又一朱大可专用词),比如马原到格非、余华、苏童等的语言实验。《红X》两边学艺,企图走一条综合先锋的路子。在叙事上,李傻傻体现了把握复杂事件的能力,其文学意识、语言感觉和某种难以说清的气息都可以看出老先锋的影响,这多少避免了小说智慧在年轻一代手上继续下滑——就像作文而不像作品的那种,也多少反拨了80后偶像派扁平化消费叙事。可见,这种影响也是积极的。

  在沈生铁的青春幽暗世界和“红X”的整体象征上,“偷”是一个关键词。李傻傻集中了诸多冒险的、激烈的极端事件,无非都在讲述“偷”。划玻璃(很容易让人想起王朔《动物凶猛》中马小军的“开锁”)实际上是为了突出偷窥玻璃后面的性事;在学校政教处开锁(“开锁”果然来了,只不过后来发现是一把假锁)打开档案柜偷看材料;被学校开除后为了生存而偷钱;甚至游离的爱情也更像偷情。偷窥、偷看、偷窃、偷情,这就是《红X》所谓的残酷青春,但总都觉有点生硬、有点急切。也不妨说,太观念化了:成长的观念!好象青春题材不这么设置情节就不足以表达成长的焦虑。这是另一种时尚,毫无新意可言。还有打架什么的。总之是想和暴力与性挂上钩。关于青春的冲动、恐惧、忧伤、无助并没多少深入、细致、切合实际的描绘。成长的焦虑简直演变成成长神话:一味地玩极端的、玩残酷的神话。

  我不觉得《红X》有媒体评论的那么好。显然,80后本身就是个成长的故事,它正处在复制先锋和复制神话的混合焦虑中。一代小鬼的早熟,的确有赖于炒作。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黑蓝

手机版|Archiver|黑蓝文学 ( 京ICP备15051415号-1  

GMT+8, 2025-7-14 21:16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