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黑蓝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黑蓝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512|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文字的牢笼——现代小说先驱阿贝尔评传

[复制链接]

18

主题

0

好友

396

积分

新手上路

反历史主义图书装订工

Rank: 1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8-4 13:22:5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文字的牢笼——现代小说先驱阿贝尔评传

       文/澹台错


                                     你看,你看,文字已爬满我全身。
                                                                              ———阿贝尔

   历史上有两个阿贝尔,其中一个是非凡的数学家,另一个是现代小说的先驱。两个阿贝尔不仅都是超越时代的天才,而且命运惊人相似:仿佛天边的流星,在历史长河中一闪即逝。这篇文章是关于小说家阿贝尔的,知道这个阿贝尔的人比知道另一个阿贝尔的要少得多。

   尼尔斯·波特·阿贝尔(N.B.Abel)1865年8月5日出生在挪威一个名叫洛兹的小镇。父亲是木匠,母亲有着美丽的外貌,阿贝尔继承了这一点,他是家里第二个孩子,后来又添了一个小妹妹。
   由于贫穷,请不起家庭教师,母亲教会了阿贝尔识字和简单的计算。不出意外,阿贝尔将跟随父亲学习木匠活,他会成为一位出色的木匠而不是一位天才的小说家。造物弄人,阿贝尔的命运在十三岁那年发生了转折。一个星期天,小镇上的牧师格拉斯曼做完礼拜走出教堂,发现一群孩子正围着一个小男孩坐在地上,聚精会神地听他讲故事。出于好奇,格拉斯曼走上前,想听听是什么故事让这帮淘气鬼如此安静。不过几分钟,格拉斯曼没想到自己也被小男孩的故事深深吸引了,听完的时候已经站得腿脚发麻。
   这个讲故事的小男孩就是阿贝尔。据资料记载,当时阿贝尔讲的是一个小孩子为了逃避后母的打骂,逃到树上去生活,在森林密密的树林中所经历的种种趣事。(二十世纪意大利的伟大作家卡尔维诺在编撰《意大利童话》时曾经读到这条记载,他从中得到启发,加以敷衍写成长篇小说《我们的祖先》三部曲中的《树上的男爵》,使得这个故事广为流传。)格拉斯曼在得知阿贝尔讲的故事都是他自己临时编造的之后,随即拜访了阿贝尔的父母。他毫不掩饰的表达了对阿贝尔的喜爱,并表示愿意资助阿贝尔进入正规学校学习,“他会成为另一个歌德”,格拉斯曼离开的时候满怀喜悦地对阿贝尔的父母说。
   阿贝尔果然没有辜负格拉斯曼的期望。中学时候他一直是全校最优秀的学生:令人羡慕的成绩、英俊的外貌、彬彬有礼的举止,所有的人都喜欢上了这个木匠的儿子。当然,阿贝尔最令人着迷的是他笔下那些想象奇特的故事,他的朋友们都亲切地叫他“天方夜谈先生”。我手中这本《失去引力的世界》就是阿贝尔的中短篇小说集,其中大部分是他中学和大学时代的作品,包括《金币都有正反面》(其实是同一个故事的两个版本,讲述几个朋友在一次赌博中抛下金币,在一个故事中是正面,在另一个中是反面,导致两个故事的发展南辕北辙,结局却是惊人的一致。在第一次读到这个故事时我的下巴差点掉了:阿贝尔怎么可能提早一百多年知道蝴蝶效应?!虽然他自己没讲,但我认为他是知道的)、《遗忘艺术家》(这个故事没法评论,我现在也弄不明白什么是遗忘艺术什么是遗忘艺术家,它的风格在阿贝尔的作品中是如此的与众不同,以致有人怀疑是后人的伪作。这篇小说神奇的地方在于你阅读时越是认真,读完之后所能记得的东西便越少,你不认真的阅读当然什么也记不住,这就是阿贝尔运用文字的魔力吧)、《月亮也害羞》(一篇幻想小说,阿贝尔及其严肃地指出月球背面是一个大坑模样,月球只是半个球,它的重心因此发生了偏移,只好害羞地永远让这一面对着我们)、《假如没有牛顿》(忘了说,阿贝尔是个通才,他的数学和物理都非常厉害,这篇小说描述的是一个没有牛顿三大定律,取而代之的是阿贝尔三大定律的世界是怎么样的。阿贝尔似乎十分偏爱圆形,他的第一定律是:在没有外力的情况下,物体总保持静止或匀速圆周运动)等十多个中篇和短篇作品。
   阿贝尔18岁时,父亲去世了,这使生活变得更加贫困。1883年在格拉斯曼的帮助下,阿贝尔进入挪威当时的首都埃兹沃尔的克里安尼亚大学学习法律。阿贝尔对学业几乎不再那么感兴趣了,他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了写作之中,天才进一步展现出来,名声大振,吸引了不少崇拜的目光,这里面包括阿贝尔一生唯一的至爱——莫妮卡。
   莫妮卡年长阿贝尔四岁,她是挪威临时行政委员会委员的女儿,聪明美丽,善解人意。莫妮卡的父亲十分开明,看中阿贝尔的人品和才华,他们的爱情并没有遭到反对。1888年,阿贝尔刚毕业没多久他们便结了婚。阿贝尔当时在大学教书,业余时间进行创作,夫妻恩爱,阿贝尔常常在睡觉前向怀里亲爱的妻子朗诵自己的作品,莫妮卡几乎是阿贝尔所有作品的第一读者。
   天有不测风云,历史的漩涡总是让人身不由己,为了讲清楚阿贝尔的悲惨遭遇,不得不提一下挪威的历史。挪威曾经被丹麦统治,1814年5月17日挪威临时行政委员会在埃兹沃尔召开国民议会,通过宪法,宣布挪威为独立的君主国,实行君主立宪制。然而独立未能实现,丹麦由于战争失利,在同年签署的《基尔和约》中将挪威割让给瑞典。瑞典强迫挪威接受挪威-瑞典联盟,允许挪威对内享有自治权,从此以后,摆脱瑞典的控制成为挪威举国上下奋斗的目标。1884年由J.斯韦德鲁普领导的挪威自由党在资产阶级支持下首次大选获胜,挪威政府提出改变挪威在联邦中的次等国地位,取消在挪威设立总督和挪威外交事务不应由瑞典外交大臣主管等摆脱联邦约束的施政纲领。1891年自由党又以设立单独的挪威外交大臣来主管挪威外交的主张而再次赢得大选胜利,瑞典拒绝批准并以斥诸武力相威胁。在这年,大批为了争取独立的挪威爱国志士被瑞典通缉,迫于压力,不得不流亡海外,其中包括阿贝尔的岳父。阿贝尔在国难之时,暂时放弃了小说创作,写出了许多振奋人心的政治宣传小册子,并且在法庭上慷慨激昂地为爱国志士辩护。他赢得人心,却成为了某些人的眼中钉。1893年,阿贝尔因为“阴谋颠覆国家”,被关进了瑞典的监狱。
   阿贝尔在监狱的岁月,是他个人和家庭的不幸,却为我们后人留下了他最重要的一本小说——《文字的牢笼》,足以流传千古,阿贝尔应该可以瞑目了。
   《文字的牢笼》讲述了一个扑朔迷离的故事。小说的背景是14世纪中叶丹麦统治下的挪威,当时英格兰传来的黑死病造成挪威近一半人口死亡,三分之二的土地荒芜。主人公的名字也叫作阿贝尔,整篇小说以第二人称写成,读者“你”不仅是作者交谈的对象,也是小说中的重要人物。
   在小说中,阿贝尔发现生活中许多的事,仿佛事先已经安排好了似的,他决心搞个水落石出。在逐步的调查和研究中,阿贝尔认识了许许多多的人,发现他们都属于一个“脱离牢笼”的组织,这个组织的成员告诉阿贝尔,我们都生活在文字的世界里面,这个世界的上帝是作者,他决定着一切。(是不是有点像黑客帝国,呵呵)阿贝尔起初还不相信,这些觉悟者用事实(就是小说的进一步发展方向)证明了理论的正确,他们告诉他:
   “你的目标就是解放自我,从牢笼中拯救自我!但首先得找到作者,需要注意的是作者并非只有一个。比如你观察一副照片,照片中景物的远近大小并非由观察者决定,而是由摄影师决定。可以想到一定有一位摄影师举起相机,拍下照片。现在你进入照片的场景之中,后退,退到摄影师的身后,举起你的相机,拍下照片。你现在有了一张包含摄影师的景物照片,而这一切都蕴涵在第一张照片之中。同样的,不仅有一个作者,还有其他权力更大的作者,你需要找到他们!”
   为了自由,阿贝尔和他的朋友们经历了种种艰难险阻。他们甚至在文字中遇到其他小说的作者,邀请他们到自己的世界里去,保证给他们自由。阿贝尔抵抗住了诱惑,在最危险的时刻,笛卡儿的名言“我思故我在!”总是给他无限的力量。然而作者并不甘心失败,他派出特使干扰阿贝尔的行动,阿贝尔和他的朋友们想尽各种办法破坏小说的结构,干扰作者的意图,小说的发展呈现出各种力量斗争的痕迹。他们有一次密谋时得到了某个神秘人物的帮助:
   神秘人物对你说:“现在可以开会讨论了,就算权力最大的作者和读者也无法知道我们的密谋!但时间和空间都有限,否则会引起你的不快。”





   “好,会议结束。”
   他们有几次都差一点抓住了作者,每次却都被权力更大的作者给救走了。
   《文字的牢笼》最后,阿贝尔经过种种努力和失败,终于明白,要想摆脱宿命,唯一的办法是和读者交换身份。
   阿贝尔决心采取行动。
   你正读得晕头晕脑的时候,回头一看,突然发现自己已经身处牢笼之中。
   1897年4月5日夜间,阿贝尔在狱中写完《文字的牢笼》最后一个字,第二天发现被人谋杀。因为尸体没有脑袋,无法判断到底死者到底是不是阿贝尔,有人传言阿贝尔已经成功脱离牢笼,用他自己的办法。
   两年之后,爆发了“旗帜事件”,挪威不顾瑞典的禁令擅自取消了挪威商船队旗帜上的联邦徽号。1905年,挪威议会单方面宣布解散瑞挪联邦。1905年8月31日瑞、挪威在卡尔斯塔德进行谈判,正式宣布废除《瑞挪联盟法》。 挪威重新获得独立。政体为世袭君主立宪制,选丹麦亲王查理为国王,称哈康七世(1905——1957在位)。国王为元首兼武装部队统帅,并提名首相人选。
   阿贝尔的朋友们、岳父和妻子都回到了祖国,在他的葬礼上,学者克莱尔致悼词:
   “阿贝尔在他的所有著作中都打下了天才的烙印和表现出了不起的思维能力。我们可以说他能够穿透一切障碍深入问题的根底,具有似乎无坚不摧的气势...。他又以品格纯朴高尚以及罕见的谦逊精神出众,使他人品也像他的天才那样受到人们不同寻常的爱戴。”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自指&否定导致悖论

345

主题

14

好友

5508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Heilan Administrator's Heilan Super Team

2#
发表于 2007-8-4 13:22:52 |只看该作者
真的没听说过这后一个阿贝尔。
朱颜日复少,玄发益以星。
往事真蕉鹿,浮名一草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5

主题

14

好友

5508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Heilan Administrator's Heilan Super Team

3#
发表于 2007-8-4 13:22:52 |只看该作者
前一个阿贝尔

尼尔斯.亨利克.阿贝尔1802年8月5日(N.H.Abel)出生在挪威一个名叫芬德(Frindoe)的小村庄里。家里有七个兄弟姐妹。阿贝尔的父亲是村子里的穷牧师,是一个有文化的人。母亲安妮.玛丽.西蒙森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女人,她遗传给了阿贝尔惊人的漂亮容貌。阿贝尔在家里排行第二,小时候由他父亲和哥哥教导识字,小学教育基本上是由父亲来教,因为他们没有钱请不起家庭教师。

  在十三岁时,阿贝尔和哥哥被送到克里斯蒂安尼亚(即后来的奥斯陆)市的天主教学校读书。这是一间古老的学校,一些官员把孩子送到这里读书,而且有一些奖学金发给交不起学费的穷孩子。阿贝尔也得到了一点奖学金。在最初的一二年,他们兄弟的成绩还算不错,而且获得了书奖。可是后来教师枯燥的教学方式,高压的手法,使得他们兄弟的成绩下降了。哥哥甚至患上了神经衰弱,最后不得不被送回家去,以后由于病情恶化,一生不能工作。

  1817年发生的一件事情,可说是阿贝尔一生的转折点。教数学的教师是一个好酒如命又脾气粗暴的家伙,对于成绩不好的学生讥笑嘲讽,常因为一点小事体罚学生。在当时的挪威这是很正常的事。但是,后来有一个学生被严重打伤,最后病倒而死去。在许多人向学校当局抗议下,这教师被解职,而由一个比阿贝尔大七岁的非常年青的教师伯恩特.米夏埃尔.霍姆伯厄代替。

  霍姆伯厄是一个称职但决不是很有才气的数学家。他学过一些纯数学,曾当过挪威著名天文学家克里斯多夫·汉斯丁教授的助教。他采取让学生发挥独立工作能力的教学方法,并且给一些适合他们的数学问题鼓励他们去解决。

  阿贝尔很喜欢这个新来的教师,他发现数学并不像以前那样枯燥无味,而且很高兴自己能解决一些别的同学不所能解决的难题。在第一学年末,霍姆伯厄在学生的报名书上对阿贝尔的评语是“一个优秀的数学人才”。

  阿贝尔在学校和同学相处很好,他并不因为教师对他的称赞而恃才傲物。由于他身体不太好,脸色苍白,衣服破旧,像长期工作的裁缝,同学给他的外号是“裁缝阿贝尔”。

  阿贝尔对数学的热忱越来越高,霍姆伯厄鼓励他,给他一些特别问题,而且借给他看自己在大学时学习的课本。霍姆伯厄后来回忆道:“从这时开始,阿贝尔沉迷进数学,他以惊人的热忱和速率向这门科学进军。在短期内他学了大部分的初级数学,在他的要求下,我私人教授他高等数学。过了不久他自己读法国数学家泊松的作品,念德国数学家高斯的书,特别是拉格朗日的书。他已经开始研究几门数学分枝。”在他的热心指点下,阿贝尔很快掌握了经典著作中最难懂的部分,包括高斯的《算术研究》。

  对一个十六岁的孩子,小说和诗歌再不吸引他的兴趣了,他在图书馆只找纯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书来看:牛顿的书,天文学的书,达朗贝尔关于力学的书,他把自己研究的一些东西记在一本大簿子里。“向大师们,而不是向他们的学生学习!”这是阿贝尔的名言。

  现在我们知道,老一代大师们认为他们已经证明了的很多东西,实际上根本没有真正证明。特别是欧拉关于无穷级数和拉格朗日关于分析学的一些工作更是如此。阿贝尔敏锐的头脑,使他首先探知他的前辈们推理中的缺陷,他决心把他毕生事业的相当大一部分致力于弥补这些不足,使得推理无懈可击。他在这方面的杰作之一,是首次证明了一般的二项式定理,牛顿和欧拉对这个定理的一些特例作过说明,但是要给这个定理的一般情形作出可靠的证明却不容易。阿贝尔做到了,而这个证明只不过是阿贝尔澄清无穷级数的理论和应用的更大计划中的一个细节而已。

  在中学的最后一年,阿贝尔开始了他第一个抱负不凡的冒险-试图解决一般的五次方程。我们知道一元一次方程ax+b=0 的根是x=-b/a,二元一次方程的二个根可以用公式表示,一元三次方程的根也可以用公式表示。求一元四次方程的根的公式是十六世纪的热门问题,后来被意大利的数学家Ferro.Tartaglia.Cardeno和Ferrari解决了。在以后的几百年里,数学家们摸索找寻一元五次或者更高次方程的根的一般方式。条件是:用加、减、乘、除和开几次方的代数运算及方程的系数来表示这公式。但没有人能成功。

  阿贝尔考虑后不久,他觉得他得到了答案,可是教师霍姆伯厄看不懂,也不知道有甚么地方错误,便拿去大学找他的教授看,在挪威没有人能了解他的东西。当时北欧只有丹麦的数学水平较高,于是是汉斯丁教授把他的手稿寄给丹麦最著名的数学家达根,希望能由丹麦科学院出版。达根教授也看不出阿贝尔的论证有甚么错误的地方,可是由他的经验,他知道以前的一些大数学家对这问题都解决不出,这问题不会这么简单的解决出来。他要求阿贝尔用一些实际的例子来说明他的方法。在给汉斯丁教授的回信中,他说就算阿贝尔的结果最后证明是错的,也显示出他是一个有数学才能的人。他建议:“把注意力放在一门对于分析和力学会有大影响的数学,我建议研究椭圆积分,一个用功和有才能的研究者不会局限在具有美丽性质的函数,而且会发现了麦哲伦海峡由此进入广阔无际的分析海洋。”

  对阿贝尔来说,幸运的是这位数学家要求一步的详细说明,而没有就解答是否正确提出自己的意见。阿贝尔在这同时发现了他的推理中的缺陷。这个想象的解答当然根本不是正确的解答。这次失败给了他一个非常有益的打击,把他推上了正确的途径,使他怀疑一个代数解是否是可能的。后来他证明了一元五次方程不可解。那时他大约十九岁。

  霍姆伯厄先生在学业结束的报告书对阿贝尔的评语是:“一个数学天才……如果他活下去他可能会成为大数学家。”霍姆伯厄本身在数学上没有什么成就,他在科学上的贡献,就是:发掘阿贝尔的数学才能,而且成为他的忠诚朋友,给他许多帮忙。阿贝尔死后,霍姆伯厄收集出版了他的研究成果。


14世纪应该还没有摄像术吧?
朱颜日复少,玄发益以星。
往事真蕉鹿,浮名一草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主题

0

好友

396

积分

新手上路

反历史主义图书装订工

Rank: 1

4#
发表于 2007-8-4 13:22:53 |只看该作者
后面应该再展开详细一点,编造历史真的很累
自指&否定导致悖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5

主题

14

好友

5508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Heilan Administrator's Heilan Super Team

5#
发表于 2007-8-4 13:22:53 |只看该作者
澹台兄,你在小说版的几篇小说大略看了,觉得有一个共同的不足之处——过分依赖于一个(或几个)母本了,如同在论争中把立论只建立在驳论上,过多、过于明显的驳论徒然进一步巩固了对方的论点和优势地位……写作固然不同于辩论,创造也大多有母本可依,即便强如上帝,也只能依自己的形象造人,人劣于上帝,免不了比葫芦画瓢,但瓢画多了,终究还是想抛开葫芦,依自己的形象来造物,乃至造男造女。
朱颜日复少,玄发益以星。
往事真蕉鹿,浮名一草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主题

0

好友

396

积分

新手上路

反历史主义图书装订工

Rank: 1

6#
发表于 2007-8-4 13:22:55 |只看该作者
丁丁,我最近生病了,头晕,思维比较混乱,自己一定要继续努力,改正缺点,多写文章!
自指&否定导致悖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黑蓝

手机版|Archiver|黑蓝文学 ( 京ICP备15051415号-1  

GMT+8, 2025-7-10 16:24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